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養育了一方文化。

平涼人愛秦腔,就像北京人喜愛京劇,河南人喜愛豫劇,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情結。秦腔是在古時陝甘一帶民間歌舞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具有鮮明的西北黃土高原地域特色,它的劇目繁多、故事性強、情節生動、愛憎分明;它的表演樸實、粗獷、細膩;它的音樂唱腔高亢激昂、豪放,演出極具表現力和感染力。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創造、發展,秦腔之情韻已融於這片黃土地,成為平涼人的精神大餐。民間有句順口溜:“三天不吃飯,要把秦腔看。”可見平涼人對秦腔藝術有多痴迷。

上世紀50年代至“文革”前,雖然人們的文化生活比較單調,但秦腔卻在這隴東小城唱得紅紅火火。除專業劇團在劇院售票演出外,民間還有不少劇班在節慶、廟會、農閒時演出秦腔戲,演出時間長達幾天或數十天。當時由於不通電,晚上演出夜場戲時,後臺用馬燈,在前臺口上則吊兩個汽燈照明,每過半小時左右,就要由工作人員站在凳子上給汽燈打氣,使汽燈繼續照明,以保證演出正常進行。那時,大多劇班(社)也沒有什麼擴音和音響設備,觀眾聽到的都是演員的原聲,也根本不存在有假聲唱一說了。遇到在人民廣場、文化宮(現文化街新湖小區)演出前,開場鑼鼓要敲打至少半小時,以召喚觀眾。人們拿著木凳,扶老攜幼來看戲,有的家裡還讓小孩拿著凳子提前到戲場佔好位置。演出正酣時,戲場被觀眾圍得水洩不通,有急事想在戲場中找人,就得上戲臺前口高聲喊叫。平涼這個地方,地道的本地人不多,社會環境長期相對安定。新中國成立前,由於災荒、兵亂等各種原因,外地來平涼謀生、定居的人多了起來,尤以陝西、河南人居多。陝西人多為秦腔迷,來平後組建了許多秦腔班(社)、自樂班,壯大了小城秦腔演出隊伍,豐富了演唱風格,使秦腔戲在平涼真正火了起來。“文革”中,專業劇團被解散,許多知名演職人員被批鬥、調離,秦腔幾乎絕跡。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平涼市秦劇團著名演員袁興民《趕坡》(1994年)

改革開放後,撥亂反正,禁錮解除,文化復甦。平涼一中的教師張得榮先生等率先聚集了一幫戲迷,辦起了秦腔自樂班,開了小城自樂班之先河。隨後,自樂班像雨後春筍般的在小城周邊興起。據筆者粗略統計,僅城區西至三天門、八里橋,東至三角城,就有大小自樂班十多個。平時他們都有固定的演出場地、時間,人員有老有少,以自娛自樂為主,其中不乏退休的老演員及器樂師,大家相約在一起,吹拉彈唱,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相互學習,認真演唱。條件好的劇班,還置有擴音設備和服裝道具,在公園、集市、茶社、街頭巷尾為群眾演出,融娛樂健身為一體,既充實了自己的生活,也為群眾送去歡樂。遇有廟會、店慶、生日壽誕、紅白事,班社受邀表演助興。筆者曾跟過兩個業餘劇社演出,親眼所見他們的報酬很少,吃飯簡單,住宿簡陋,但他們對秦腔的執著與摯愛之情絲毫不減。我有一個年紀近七十歲的親戚,原來練太極、學跳舞,現在隨自樂班演唱秦腔戲,每週要唱六個半天。她告訴我說,已經成習慣了,哪天不演唱,總覺得心裡缺點什麼,打不起精神,還總想著,有一天能夠化上妝,穿上戲服上戲臺唱上一段。像她這樣的秦腔迷為數眾多,還有不少老觀眾戲迷,每天聚在一起時,談論的話題離不開秦腔戲。如果哪裡有戲、何時演出、演的什麼劇目,互通情報,相約去觀看,他們不計較路途遠近,也不管坐車還是步行,場場不落空。還有的戲迷平時鍛鍊或散步時,身上總裝有一個小錄音機,一邊活動一邊聽秦腔,悠然自得,樂在其中。有許多戲迷還把手機的鈴聲設置成秦腔牌子曲或唱腔,在接聽電話前也能隨時欣賞。我認識的許多戲迷,只要談起秦腔就會眉飛色舞、頭頭是道。從劇目內容,到演唱的好壞,都能侃出準確深刻的見解。這些現象足以說明他們熱愛秦腔,秦腔在他們的心中已佔據了一塊位置,也成了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秦腔能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帶來美好的享受。更確切地說,秦腔已經成為小城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老百姓離不開它,尤其中老年人離不開它,社會也離不開它。筆者作為一個秦腔愛好者,深切感受到秦腔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它的教育、娛樂功能也是社會需要的,它對促進社會和諧、安定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毫不誇張地說,平涼人的秦腔情結不亞於西安、蘭州人。

由於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文化娛樂方式呈現多元化態勢,尤其是影視業的發展,使秦腔受到了衝擊,演出市場逐漸萎縮,受眾範圍也在縮小,令人惋惜。筆者認為它的文化社會功能,文化品味應當繼續得到弘揚、保護與發展。希望地方有關部門和文化主管單位還需對秦腔藝術給予進一步的重視和支持;各個社區和老年活動中心應為秦腔愛好者提供更多的活動場所;專業秦腔藝術團體應多給業餘劇班(社)、自樂班一些業務指導和培訓,使他們的演出水平不斷提高,讓小城人的秦腔情結更加濃厚,長期保持下去。祈盼秦腔這朵中華民族文化園地中的花朵開得更加燦爛。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平涼市秦劇團著名演員 王超民(1994年)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平涼市秦劇團著名演員王超民《金沙灘》(1994年)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高維爾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高維爾的《玉蟬淚》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何永東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何永東的《火焰駒》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李斌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平涼市秦劇團演員李斌《荒郊義救》(1994年)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李大琳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平涼市秦劇團演員 李大琳《放飯》(1994年)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李光輝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李光輝的《虎頭橋》劇照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李俊福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平涼市秦劇團演員李俊福《斬姚期》(1994年)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李世武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李世武的《挑袍》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林蕊英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林蕊英的《夜逃》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平涼市秦劇團青年演員張海清《小宴》(1994年)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平涼市秦劇團演員 安玉梅(1994年)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平涼市秦劇團演員安玉梅《楊門女將·巡營》(1994年)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平涼市秦劇團演員 韓聲韻(1994年)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平涼市秦劇團演員韓聲韻《五臺會兄》(1994年)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楊治平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楊治平《殺廟》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張 青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張青的《玉蟬淚》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楊建儒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楊建儒的《赤桑鎮》劇照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閆懷智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閆懷智的《金沙灘》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譚彩琴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譚彩琴《庚娘殺仇》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蘇麗娟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蘇麗娟《回荊州》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演員孫建敏劇照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演員任曉芹劇照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邱建芳的《三擊掌》劇照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青年演員楊濤劇照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青年演員王傑劇照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青年演員常雙強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平涼市秦劇團演員 李桂芳《楊門女將》(94年)

平涼人的秦腔情結(附:平涼市秦劇團昔日部分著名演員及劇照)

平涼市秦劇團著名演員袁興民《趕坡》(1994年)


(備註:鑑於編者能力,或有遺漏演員、或有生平事蹟訛誤,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