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驛門、東陽城?青州古城第三座城池的風雨春秋

《青州簡史》第13講

歷史座標

南北朝(420年-589年)

馬驛門、東陽城?青州古城第三座城池的風雨春秋

上篇我們講了南燕國在青州的輝煌,這一篇我們接著往下說,廣固城被摧毀後,東陽城崛起。

410年,東晉大將劉裕討伐南燕國,血戰10個月,攻陷廣固城。經過南燕一戰,廣固城被毀,這座城池是青州歷史上的第二座古城,存在了短短的100餘年。

劉裕勝利後,任命羊穆之為青州刺史,並在青州另築新城,叫做東陽城


馬驛門、東陽城?青州古城第三座城池的風雨春秋


▲青州古城歷史沿革圖

《水經注·淄水》記載:“以在陽水之陽,即謂之東陽城,世以濁水為西陽水故也。

東陽城南面靠著南陽河,北面的城牆在現在的堯王路附近,總面積大約3平方公里左右,城池的遺址有鎮青門

馬驛門、東陽城?青州古城第三座城池的風雨春秋

▲東陽城鎮青門

鎮青門也就是現在轉盤西南角的馬驛門,在明清時期,這裡是官吏驛站,也就是換乘車馬的地方,所以也叫做馬驛門。現在,青州市在這裡建立了馬驛門遺址公園惠民工程。

馬驛門、東陽城?青州古城第三座城池的風雨春秋

從南北朝時期一直到唐朝,東陽城一直是青州的行政中心。在宋朝靖康年間,被金人入侵,城破。據推測,東陽城歷史在700年以上。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似乎每個人都想嚐嚐做皇帝的滋味。

緊接著,青州又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大融合時期——南北朝。

馬驛門、東陽城?青州古城第三座城池的風雨春秋

▲南北朝發展示意表

420年,就是那個滅了青州南燕國的劉裕,廢了東晉的司馬德文,自立為帝,史稱劉宋。

東晉滅亡,標誌著我國南方地區進入了歷史上的南朝時期,從420年到589年,相繼出現了宋、齊、樑、陳四個朝代。

於此同時,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勢力不斷強盛,並滅掉了北方的其他政權,完成了北方統一。

北方進入了歷史上的北朝時期,從439年到581年,北魏分成了東魏、西魏,緊接著北齊取代了東魏,北周取代了西魏。

青州歷來戰略位置重要,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南朝與北朝圍繞青州爆發了數次戰爭。

422年,南朝劉宋皇帝劉裕病逝,北魏趁機南下,進攻青州與兗州,青州百姓堅壁清野,退入東陽城堅守,血戰6個月,北魏退兵。

馬驛門、東陽城?青州古城第三座城池的風雨春秋

▲北魏、劉宋對峙圖

430年,南朝劉宋分兵兩路北伐,其中一路以青州為基地,結果兵敗。青州刺史放棄東陽城,逃到平昌(今安丘),北魏軍隊燒燬了東陽城的糧草,而後率兵北歸。

450年,南朝劉宋從青州再次北伐,在滑臺遭到百萬北魏大軍圍困,宋軍失利。這段時間,青州的中心由東陽城短暫遷往歷城。

467年,北魏再次進攻青州,北魏主將聽取酈道元父親酈範(北魏重臣)的建議,“掃清周圍,孤立堅城”,這次殘酷的戰爭歷時3年,最終東陽城破,青州歸入北魏。

南朝與北朝圍繞青州的爭奪戰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攻伐混戰,連綿的戰爭給青州人民帶來了深重苦難。

同時,伴隨著戰爭的人口遷徙和擄掠,青州一帶民族成分發生了極大變化,北方的鮮卑、匈奴、羯、胡、氐、羌等少數民族定居青州,並逐漸融合於漢族之中。

參考資料

①北京大學教授宿白,《青州城考略》

②王立勝、隋同文等,《青州通史·歷史紀程》

下節預告:酈道元:我來告訴你1500年前的彌河有多好玩?


馬驛門、東陽城?青州古城第三座城池的風雨春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