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這些人不是官但能量巨大,大清就是被他們一步步腐蝕掉的

清朝 乾隆 王亶望 錢穀 甘肅 左都御史 2019-06-15

清代時地方與中央、下級與上級的關係需要很好的維持,各省的督撫們需要朝中大員做後臺,而各州縣又需要督撫提攜。官場上的這些聯繫就需要一些特殊身份的人從中周旋,用清代官方術語來說,這些人就叫“坐省長隨”。

清代這些人不是官但能量巨大,大清就是被他們一步步腐蝕掉的

​用現在的話來講,坐省長隨可以理解為“駐京辦”、“駐省辦”、“駐市辦”。最初的坐省長隨及坐府長隨,是為接待到任官員而設,後來職能演變為傳遞消息,為上司辦事等。

坐省長隨、坐府長隨形成於雍正、乾隆之交。如乾隆初年,廣東各府州縣,離省城、府城稍遠一點的地方,一定要挑選長隨中最機靈的人,令他長駐省城,給他的費用也十分豐厚。坐省長隨的主要工作或者說唯一的職責就是與各上級官員的家人、幕友、胥吏們拉關係,史書上用“深相結納”來形容,應該說是十分準確的。

清代這些人不是官但能量巨大,大清就是被他們一步步腐蝕掉的

​這些坐省長隨們對總督、巡撫、布按兩司以及道員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先探知的一清二楚。尤其是遇到辦理緊要的事情,由於早已探聽上級官員的意向,因此更能迎合。州縣官個人要辦什麼私事,提前與上級的長隨、幕僚等人溝通好,然後再走“正常”渠道,投遞文書,督撫司道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上下衙門長隨設計好的圈套裡。

更可怕的是,坐省長隨們聚集省城,各爭門戶,甚至是捏造謠言,故意在同僚之間製造不和。官員要實行一項政令,甚至必須要通過長隨這一關。鑑於坐省長隨的危害,乾隆帝多次發佈上諭,嚴禁坐省長隨。

乾隆三年,兩廣總督馬爾泰到任前,乾隆帝一再囑咐他要剷除坐省長隨。當時兩廣總督衙門駐紮在肇慶府,經馬而泰的一番整肅,確實較以前清靜許多,但巡撫司道駐紮的廣州府省城,是錢穀刑名總會之地,仍然為這些長隨們所盤踞。

清代這些人不是官但能量巨大,大清就是被他們一步步腐蝕掉的

​由於坐省長隨所辦的大多是州縣官交待的事,或者是機密,或者是官員個人的私事,因此州縣官要挑選最信得過的人來充認。同時,長隨所具有的“非在官之人,而所司皆在官之事”的特點,也使得這類人群在地方行政中佔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

本來,法律明令禁止各州縣向省、府兩級衙門所在地派駐長隨,違反者將受到罰俸六個月的行政處罰,但為了獲得上級衙門的內部信息,保持與上級官員的親密關係,州縣官置法律於不顧,在府、省兩級衙門所在地設置了數目不等的坐省長隨、坐府長隨。

清代這些人不是官但能量巨大,大清就是被他們一步步腐蝕掉的

​因此,上下級衙門長隨之間的密切關係,是構成上下級衙門官員之間的密切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長隨之間的聯繫和交往,決非是為了公事上的便利,更多的是為了幕後見不得人的交易,這也是清代衙門運行背後的黑幕之一。乾隆四十六年,發生了甘肅王亶望冒賑一案,揭發了坐省長隨是如何充當腐敗潤滑劑的典型事例。

王亶望短短數年間聚斂了三百萬家財,其中大部分是賄賂所得,而後者又大多通過坐省長隨來完成這些交易。據王亶望的下屬,後來接任甘肅布政使的王延瓚交待說,王亶望在任時,各州縣專派長隨守候在省城探聽信息。凡有屬員饋送王亶望金銀時,就裝入酒罈,用泥封好,由這些坐省長隨送進。

清代這些人不是官但能量巨大,大清就是被他們一步步腐蝕掉的

​王亶望的確把斂財術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充當中間人的就是清政府三令五申在嚴禁之列的坐省長隨。然而天網恢恢,王亶望最終還是落得斬立決的下場。而那些坐省長隨、坐府長隨們,仍然盤踞在刑名錢穀總會之地,重複他們過去的事情,大清帝國就是在周而復始的輪迴中慢慢被腐蝕掉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