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期第一漢臣,死後嘉慶帝靈前痛哭,留下兩句肺腑之言

清朝 嘉慶 乾隆 董誥 左都御史 2017-05-04

在乾隆、嘉慶時期,出現了一位傑出的漢人重臣董誥,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多次與和珅周旋,被朝野稱為“賢相”,嘉慶帝對董誥更是信任有加,逝世的時候,嘉慶親痛哭流涕,說下了兩句肺腑之言。

乾隆晚期第一漢臣,死後嘉慶帝靈前痛哭,留下兩句肺腑之言

董誥,字雅倫,祖籍浙江富陽,乾隆五年(1740年)出生。他的父親董邦自小家境貧寒,但力學不輟。當年他進京參加會試的時候只有八枚銅錢,靠人資助才得以治裝成行,他中進士以後,步步高昇,由翰林一直做到吏部尚書。

乾隆二十八年,二十四歲的董誥應順天鄉試考中舉人,次年參加會試,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後來乾隆帝有意將他改為二甲第一,為傳臚,授翰林庶吉士,充國史三通館協修,武英殿纂修。

乾隆三十二年,董誥奉旨入懋勤殿,為皇太后錄寫佛經。三十六年,入值南書房。南書房即是皇帝考察官員才能的一個場所,也成為漢官提升的階梯,董誥由此步步高昇,得意仕途。此後,董誥在乾隆朝歷任禮、工、戶、刑部侍郎,《四庫全書》副總裁。

乾隆晚期第一漢臣,死後嘉慶帝靈前痛哭,留下兩句肺腑之言

乾隆朝中期,和珅成為權勢顯赫的權貴後,結黨營私,不少漢人官員受到打擊迫害。乾隆四十年,董誥升任工部侍郎後,他同和珅之間的鬥爭也越來越公開化。和珅在皇帝面前誹謗好人,董誥就會站出來據理力爭,和珅瞞著皇帝幹壞事,董誥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於是董誥日益受到乾隆帝的重用。

乾隆四十四年,董誥擔任軍機大臣,五十二年,董誥加封太子太保銜,擢戶部尚書,並在臺灣和廓爾喀平定後並列功臣,兩次圖形紫光閣。為此和珅更是千方百計離間董誥和乾隆帝的關係。

嘉慶二年,董誥因為母親去世而丁憂在家,和珅乘機切斷了董誥與乾隆帝之間的聯繫,使董誥有兩年未能參與軍機大事,直到嘉慶四年,嘉慶帝急召董誥,議定和珅二十條大罪,董誥才重入軍機處。

乾隆晚期第一漢臣,死後嘉慶帝靈前痛哭,留下兩句肺腑之言

嘉慶四年,六十歲的董誥被擢升為文華殿大學士,並晉封為太子太保,按照清朝官制,也就相當於宰相的職位。嘉慶帝還特別賞賜他“紫禁城騎馬”享受清室最高的禮遇。

嘉慶十四年,萬壽節慶典,董誥被晉太子太傅,充上書房總師傅,嘉慶十七年再晉太保。

嘉慶十八年,董誥扈從秋闈。當時,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監的接應下衝進紫禁城。嘉慶帝迴鑾中途聞變,十分震驚。董誥上奏說:“是滋亂也,獻俘者行至矣!”既日扈駕進京,人心很快得到平定。

乾隆晚期第一漢臣,死後嘉慶帝靈前痛哭,留下兩句肺腑之言

嘉慶帝要懲治邪教,董誥上奏說:“燒香祈福,愚民無知,率所常有。惟從逆者不可貸。”嘉慶一面下詔罪己,同時嚴令對衝進皇宮的起義軍血腥屠殺,無一人倖免,並捕殺在城外的頭目林清。不久,天理教被鎮壓,論功行賞時,賜董誥之子為郎中。

嘉慶二十年,董誥已是七十六歲老人,因體弱多病,於是奏請告老。嘉慶帝執意挽留,因軍機處事務繁重,就改命他管理兵部。不久,又奉命管理刑部。

嘉慶二十三年,皇帝特許董誥在家休養,同年十月,他病情加劇,嘉慶帝在出巡東陵途中得知這一消息,立即派親王率太醫星夜趕回北京為董誥診治。十月十日,董誥病逝,終年七十九歲。

乾隆晚期第一漢臣,死後嘉慶帝靈前痛哭,留下兩句肺腑之言

董誥死後六天,嘉慶帝親自到靈前哭祭,痛誦悼詞。其中有兩句:“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弊置莊田。”董誥位極人臣,出入禁中四十年,官居要職,清正廉明,不畏權貴,兩袖清風,這是對他一生真實的評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