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清朝 風水 唐朝 湖北 興國 贛州 寧都 讀書 建築裝飾者 2019-06-06

文/陳益峰

前一段時間,去三僚村遊歷,與湖北恩施州的徒弟鄧習紅先生結伴而行。鄧習紅雖然年過五旬,但是刻苦好學,不怕上山,志趣相投,實在難得。我們沿著贛州的興國、寧都、於都等縣,遊歷了很多寶地,經典的名墳,我們一遍又一遍的走,一處一處地揣摩。

太陽過於毒辣,我的胳膊和頸子上的皮,被全部晒壞了,掉了一層,又一層。幸好鄧習紅帶有恩施州產的綠茶,我們一路揹著茶水上山,一直沒有中暑。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站在包裹石,鳥瞰風吹羅帶

那天我們在山上四處看看,遇到曾慶福的兒子曾坤,他們父子都比較厚道。他自己有一個小棚子,棚子簡單賣一些水和飲料,旺季的時候,他媽媽可以做些甜點賣,平常他在棚子內讀書,研究風水技術。曾坤說自己剛剛研究風水不久,平常沒有事就在棚子內讀書學習,還拿出了他平常閱讀的風水書籍。

我們暢聊了很久,他送了我們一人一瓶水喝。後來曾坤說,山後有一個曾家的清朝老祖墳,我們可以去看看,喝形:風吹羅帶。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風吹羅帶來龍鳥瞰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風吹羅帶側面看

1、羅帶

羅帶本意是絲織的衣帶,後來常用其喻指曲折的河流和擺動的山脈。

風水的成熟期在我國的唐朝時期,很多風水術語都是那個時候出現的。風吹羅帶的詞句,出自唐朝詩人李端的《拜新月》

開簾見新月, 即便下階拜。

細語人不聞, 北風吹羅帶。

盛唐時期有拜新月的風俗,作者一打開簾子,就見到新月升起,立即就走到於階前隨地而拜,嘴裡小聲說了一些話語,外人聽不見,北風吹動了我身上的絲帶。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唐朝的羅帶示意圖

唐朝流行高裙腰,腰間繫長帶,肩披長巾,有對襟和右衽交領兩種款式, 這種服裝先流行於宮廷和貴族婦女之間。肩披長巾,就是羅帶,所以風吹羅帶是尊重與地位的象徵。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風吹羅帶和三僚的水口鳥瞰

2、風吹羅帶

三僚村相傳是楊筠鬆與曾文辿(chān)、廖禹師徒三人,一起選址的。三僚村的曾屋北面山坡,是三僚最古老的居住區域。本文所講的風吹羅帶,就是位於這片區域。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站在左側羅帶上,看御屏峰下脈

三僚村北面的山峰,呈長方形,頭面基本上是方平,厚重端莊,身體高大,雄偉陡峻,端然方正,立如御屏,所以叫御屏峰,此峰出脈結學,主大富,後人為人忠厚。中間高的星峰為少祖山下脈,結三僚村和風吹羅帶。

御屏峰過於高大險峻,所分出的龍脈,煞氣也重,在半山腰兩次微微跌斷,主脈兩側展肩,微微開帳,中出脈去結蛇形祠堂,該祠堂發丁無數,以後會詳細介紹。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風吹羅帶鳥瞰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站在左側羅帶上,看墓穴和御屏峰

左側偏出脈經過再次大的跌斷,剝換成嫩龍,束氣起頂結風吹羅帶,穴山為倒地金星,兩側開大枝,中間微微出乳,乳上結穴,為鉗穴尋乳。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站穴山上,看墓穴和左右羅帶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站穴前,回看墓穴和左右羅帶

兩側的大枝,向前伸出,同時向右一起微微擺動,好比微風吹過來,套在人脖子上的羅帶,微微飄動。所以此地喝形:風吹羅帶。

後龍亥龍入首,穴立壬山丙向兼亥巳分針,丙方走水。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細看右邊墓的碑文

該地為山間小地,下葬後後人人丁興旺,稍有官貴。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站穴山上,看墓穴和朝山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站穴山上,看來龍

陳益峰:風吹羅帶,清朝曾氏祖墳

站在右側羅帶上,看穴位

全文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