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被俘清軍掠到日本,臨終前留下遺言,把官職刻在墓碑上

清朝 日本 中國歷史 陸軍 掌上博物館 2017-05-22

甲午戰爭中被俘清軍掠到日本,臨終前留下遺言,把官職刻在墓碑上

建於1871年的日本大阪真田山舊陸軍墓地,埋葬有1945年之前戰爭中死亡的日軍官兵和民夫五千餘人。但其中有6座墓埋葬的是甲午海戰中被俘的清朝官兵。

甲午戰爭中被俘清軍掠到日本,臨終前留下遺言,把官職刻在墓碑上

其中只有一座墓上這樣寫著:“清軍馬隊五品頂戴清國劉漢中”。這個劉漢中是遼寧人。他的官職為什麼刻在墓碑上呢?

甲午戰爭中被俘清軍掠到日本,臨終前留下遺言,把官職刻在墓碑上

很多人都知道,80年代初有一部風靡全國的彩色故事片《甲午海戰》,大家更多的關注的是甲午戰爭中英雄的命運,而那些戰爭中的小人物又是什麼結局呢,幾乎沒有記載。

甲午戰爭中被俘清軍掠到日本,臨終前留下遺言,把官職刻在墓碑上

甲午海戰中,管帶王永發及72名海軍官兵是最早一批被俘虜的清軍。日軍採取的是運回本土看押的方式。運輸戰俘的軍艦抵達日本時,便搖鈴、吹號,使居民盡來觀看,隨後日軍又強迫中國俘虜在街頭遊行示眾,以示凌辱。

甲午戰爭中被俘清軍掠到日本,臨終前留下遺言,把官職刻在墓碑上

2003年,在日的中國留學生楊海嘉最先發現了真田山舊陸軍墓地內葬有清軍官兵,從而揭開了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該墓地內共葬有六名清軍官兵,都是在雙方交換戰俘前因傷重或傷病而死在日本大阪陸軍臨時醫院的,被就地埋葬。他們的名字是:劉漢中、西方診、呂文鳳、楊永寬、劉起得、李金福。

甲午戰爭中被俘清軍掠到日本,臨終前留下遺言,把官職刻在墓碑上

作家薩蘇曾專門去過該墓地。他曾描述說,他們的墓與日軍官兵的墓相互間雜,幾乎難以分辨。只是,他們每個人的墓碑上,都有大約三十公分長一塊斑白的痕跡,成為辨別他們的最主要特徵。這白色的痕跡,原來是什麼字,詢問守墓人,碑上被鑿去的是“捕俘”二字。

甲午戰爭中被俘清軍掠到日本,臨終前留下遺言,把官職刻在墓碑上

二戰日本戰敗後,據說一箇中國將軍來日本收集索還甲午戰爭時日軍掠去的物品。墓地管理員連忙將清軍官兵墓的情況造冊上報。此時,因為擔心“捕虜”這樣侮辱性的字句引起中國方面的憤怒,故此火速將其鑿去。

甲午戰爭中被俘清軍掠到日本,臨終前留下遺言,把官職刻在墓碑上

在6名清朝官兵中,劉漢中是軍職最高的,是五品馬隊統帶。劉漢中在甲午海戰中負傷,為日軍所俘,掠到大阪後,傷勢加重。臨死前,他說了遺願——“把我的官職刻在墓碑上”。

甲午戰爭中被俘清軍掠到日本,臨終前留下遺言,把官職刻在墓碑上

原來,這位名叫劉漢中的清軍軍官,祖籍遼寧,家中世代務農,他是幾代人中第一個擁有官身的。所以,他至死要把這份“榮耀”帶入墓中。

甲午戰爭中被俘清軍掠到日本,臨終前留下遺言,把官職刻在墓碑上

小編突然想到甲午戰爭爆發前的一件事: 1886年丁汝昌領鎮遠、定遠、威遠和濟遠四艦駛入日本長崎開展訪問。官兵們獲准登岸觀光,其中有人赴妓院尋歡,後酗酒鬥毆,遭到日警逮捕。北洋水師糾集450餘人直撲警局,並將艦上12門巨炮對準了長崎市區。

甲午戰爭中被俘清軍掠到日本,臨終前留下遺言,把官職刻在墓碑上

1894年的這場戰爭之前,日本面對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師,對戰爭結果備下三種預案:第一,海戰失利,日本退守本土;第二,持續獲勝,則在中國登陸;第三,雙方僵持,就在朝鮮半島展開拉鋸。

甲午戰爭中被俘清軍掠到日本,臨終前留下遺言,把官職刻在墓碑上

甲午戰爭的結果,使日本成為亞洲的暴發戶。戰爭賠款二億三千萬兩白銀,而當時日本政府的年財政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當時的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興奮至狂:“一想到現在有幾億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還是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掌上博物館原創作品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