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烈士”應成為一種社會習慣

“紀念烈士”應成為一種社會習慣

梨花風起,點點哀思,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

今年的清明節,因為一些人、一些事,格外讓人悲痛......

3月12日,海軍航空兵飛行員任永濤、粘金鑫壯烈犧牲!

“紀念烈士”應成為一種社會習慣

任永濤烈士(左)粘金鑫烈士(右)

3月19日,消防員劉磊壯烈犧牲!

劉磊烈士魂歸故里

3月30日,四川涼山木裡縣30名失聯的撲火隊員又牽動著人們的心。如今,30位英雄的名字已成為烈士名單上讓人心痛的字眼……

“紀念烈士”應成為一種社會習慣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們離我們遠去;這些犧牲,是那麼沉重……

悲痛之餘,我們看到了人們對英烈的緬懷。

3月18日,在兩條黑底白字大橫幅“海天驕子魂歸故里”“迎接粘金鑫烈士回家”的映襯下,人們將粘金鑫烈士的骨灰全程護送回家。村民們長長的隊伍從烈士家門口一直延續到村頭……山東煙臺及萊陽有關領導、駐萊部隊官兵等黨政軍企各界代表數千人紛紛前來參加儀式;

“紀念烈士”應成為一種社會習慣

與此同時,另一位烈士任永濤“回家”當天,陝西省、西安市以及鄠邑區當地群眾萬餘人沿街牽起悼念橫幅,含淚迎接烈士魂歸故里。許多村裡的老人互相攙扶著放聲痛哭:“孩子,你回家了……”

任永濤烈士魂歸故里

專機迎接、國旗蓋身、禮兵護送,萬人緬懷,這是兩位飛行員烈士應獲得的禮遇——在飛機出現險情後,任永濤與粘金鑫為避開人群密集區,沒有選擇跳傘逃生,而是操縱飛機迫降,直至壯烈犧牲,未造成地面人員傷亡。

和平年代,他們犧牲的場景總是似曾相識,熟悉得讓人心痛;2006年,飛行員李劍英駕駛的殲擊機出現險情,他3次放棄跳傘求生,奮力使飛機避開密集的村莊,自己卻壯烈犧牲;2015年,姜濤和魯鵬飛又放棄逃生機會,駕駛發生特情的飛機避開居民區後墜地,壯烈犧牲……

他們的選擇閃耀著英雄主義的光輝,他們的犧牲中充滿著家國情懷,有媒體評論說:從“未造成地面人員傷亡”幾個字中讀懂中國軍人。也有人留言說:心痛!我們子弟兵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一點也不奇怪。

沒錯,一點也不奇怪。這就是英雄本色——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亡威脅留給自己,是他們最可貴的品質和文化內核,是中華文化裡一座高聳的精神豐碑。

捷克作家伏契克說:“為了爭取將來的美好而犧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質的雕像。”任永濤、粘金鑫,以及那些“爭取將來美好而犧牲”的烈士們,他們都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是我們腳下厚重的土地,值得被後人緬懷、尊崇。

然而,對英烈的紀念卻不能僅僅只在清明。

“紀念烈士”應成為一種社會習慣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去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布大信於天下”,給尊崇英烈劃了底線。最近幾天,一些有辱英雄的跳樑小醜被繩之以法,大快人心。

曾經,一篇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問世,激起了全國人們支援前線、保衛家園的愛國豪情。新時代,不妨以更豐富、更鮮活、更接地氣的作品和方式,濃厚尊崇、學習烈士的氛圍,讓革命精神深入人心,繼而在每個人心中積澱成為一種行動自覺和接續使命。

去年底,一則“送英雄回家”紀念烈士王成龍的短視頻點擊量超過3億次,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無數網友紛紛表示:“很抱歉以這種方式認識你,但你的英勇,我將銘記!”“照顧好他的父母是烈士最好的安慰” ……

“紀念烈士”應成為一種社會習慣

當粘金鑫烈士的母親得知兒子犧牲後,對前來慰問的戰友說:“我知道兒子來部隊的時間短,但是他在部隊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他熱愛這個職業……我還是說不後悔,這是他的選擇,我們為他感到驕傲。”

回顧英雄生命的逝去,烈士母親的大義總是“不約而同”,令人敬佩!或許正是因為他們的大義,才會有如此多的英烈“前仆後繼”。讓尊崇英烈成為一種文化認同,也呼喚著讓照顧好烈士家屬、安排好烈士的身後事形成社會氛圍。

“紀念烈士”應成為一種社會習慣

“紀念烈士”理應成為一種社會習慣。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