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膠州灣現奇觀!成千上萬的“大眼蟹”集體覓食,市民回憶:“以前用來充飢 現在成美味……”'

青島 螃蟹 日本 海鮮 發現佩奇 小青島 2019-09-07
"

膠州灣淺灘現大量小螃蟹

退潮而出漲潮而沒…

近日,每天退潮時節,數以萬計的小螃蟹出現在膠州灣淺灘上,頭頂兩根“雷達天線”萌萌噠,揮舞兩隻蟹鉗吞食海泥裡的營養,樣子可愛之極。因體型很小,總是群體出動,在泥灘上爬來爬去,當地人給它們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爬螞”。“爬螞蟹”作為膠州灣特色小海鮮之一,跟隨潮水漲落活動,不少當地居民趁機捕抓一些回家,給餐桌添了一道美味。

目擊:“蟹小鬼大”喜歡集體出動

紅島國際會展中心南側2公里處是一片淺灘,也是“爬螞蟹”集中生活區,上午10時,隨著潮水退去,小傢伙們就出來活動了。在一片片裸露的淺灘上,遠遠望去,密密麻麻一大片,如果不是在爬動,很難認出這是一個個小生命。近了,才看清它們的模樣,兩根“天線”高高豎起,特別醒目,頂端是兩隻眼睛,所以又叫“大眼蟹”。記者來到海灘邊,一時間,密密麻麻的小螃蟹突然不見了,只留下一個個密集的小洞。“它們很警覺,一有人靠近就迅速鑽進窩裡,那些小洞就是它們的窩。”附近養殖戶苟敬詩說。

"

膠州灣淺灘現大量小螃蟹

退潮而出漲潮而沒…

近日,每天退潮時節,數以萬計的小螃蟹出現在膠州灣淺灘上,頭頂兩根“雷達天線”萌萌噠,揮舞兩隻蟹鉗吞食海泥裡的營養,樣子可愛之極。因體型很小,總是群體出動,在泥灘上爬來爬去,當地人給它們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爬螞”。“爬螞蟹”作為膠州灣特色小海鮮之一,跟隨潮水漲落活動,不少當地居民趁機捕抓一些回家,給餐桌添了一道美味。

目擊:“蟹小鬼大”喜歡集體出動

紅島國際會展中心南側2公里處是一片淺灘,也是“爬螞蟹”集中生活區,上午10時,隨著潮水退去,小傢伙們就出來活動了。在一片片裸露的淺灘上,遠遠望去,密密麻麻一大片,如果不是在爬動,很難認出這是一個個小生命。近了,才看清它們的模樣,兩根“天線”高高豎起,特別醒目,頂端是兩隻眼睛,所以又叫“大眼蟹”。記者來到海灘邊,一時間,密密麻麻的小螃蟹突然不見了,只留下一個個密集的小洞。“它們很警覺,一有人靠近就迅速鑽進窩裡,那些小洞就是它們的窩。”附近養殖戶苟敬詩說。

青島膠州灣現奇觀!成千上萬的“大眼蟹”集體覓食,市民回憶:“以前用來充飢 現在成美味……”


“爬螞蟹隨著潮水漲落活動,漲潮時鑽進洞裡,落潮後集體出動覓食。”苟敬詩說,在膠州灣沿線淺灘上,這種小螃蟹一年大部分時間都能看到。它們“喜溫不喜涼”,冬季時,天氣冷、水溫低,它們會在附近的淺灘淤泥上挖好洞穴鑽進去,再將洞口用泥沙封好,以此作為自己的過冬場所。等到來年春季來臨,伴隨著水溫回暖,它們又鑽出泥沙集體覓食。每年麥收季節,是“爬螞蟹”最活躍的時候,放眼望去,一個挨一個,密密麻麻分佈在淺灘上。

如果人坐在岸邊不動,幾分鐘後,小螃蟹們又陸續開始出動了。先是探出兩隻眼睛,一番觀察後,慢慢冒頭,然後迅速爬出小洞。只見它們時而覓食,時而“跑步”,時而爭鬥。有時,三兩隻撞到了一起,還會互相揮舞起自己的鉗子,將對方身體或腿部夾住,似乎在打鬧嬉戲,又似乎在較量。如果有風吹草動,它們又會閃動著兩隻萌萌的大眼睛,快速地跑到一邊,鑽回洞穴中。

講述:膠州灣淺灘小螃蟹有多種

苟敬詩說,其實“爬螞”是當地人對膠州灣內自然生長的這類小螃蟹的統稱,類似小螃蟹還有很多種。其中,與螃蟹外形最為相似,同樣擁有2個細長的長鉗,體型略微偏大,身子更為偏圓的被稱為“老爬螞”。還有一種身體呈紅色,長有紅色長鉗的叫做“紅甲”,另外還有一種蟹蓋呈紫色的叫“獨路”。

"

膠州灣淺灘現大量小螃蟹

退潮而出漲潮而沒…

近日,每天退潮時節,數以萬計的小螃蟹出現在膠州灣淺灘上,頭頂兩根“雷達天線”萌萌噠,揮舞兩隻蟹鉗吞食海泥裡的營養,樣子可愛之極。因體型很小,總是群體出動,在泥灘上爬來爬去,當地人給它們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爬螞”。“爬螞蟹”作為膠州灣特色小海鮮之一,跟隨潮水漲落活動,不少當地居民趁機捕抓一些回家,給餐桌添了一道美味。

目擊:“蟹小鬼大”喜歡集體出動

紅島國際會展中心南側2公里處是一片淺灘,也是“爬螞蟹”集中生活區,上午10時,隨著潮水退去,小傢伙們就出來活動了。在一片片裸露的淺灘上,遠遠望去,密密麻麻一大片,如果不是在爬動,很難認出這是一個個小生命。近了,才看清它們的模樣,兩根“天線”高高豎起,特別醒目,頂端是兩隻眼睛,所以又叫“大眼蟹”。記者來到海灘邊,一時間,密密麻麻的小螃蟹突然不見了,只留下一個個密集的小洞。“它們很警覺,一有人靠近就迅速鑽進窩裡,那些小洞就是它們的窩。”附近養殖戶苟敬詩說。

青島膠州灣現奇觀!成千上萬的“大眼蟹”集體覓食,市民回憶:“以前用來充飢 現在成美味……”


“爬螞蟹隨著潮水漲落活動,漲潮時鑽進洞裡,落潮後集體出動覓食。”苟敬詩說,在膠州灣沿線淺灘上,這種小螃蟹一年大部分時間都能看到。它們“喜溫不喜涼”,冬季時,天氣冷、水溫低,它們會在附近的淺灘淤泥上挖好洞穴鑽進去,再將洞口用泥沙封好,以此作為自己的過冬場所。等到來年春季來臨,伴隨著水溫回暖,它們又鑽出泥沙集體覓食。每年麥收季節,是“爬螞蟹”最活躍的時候,放眼望去,一個挨一個,密密麻麻分佈在淺灘上。

如果人坐在岸邊不動,幾分鐘後,小螃蟹們又陸續開始出動了。先是探出兩隻眼睛,一番觀察後,慢慢冒頭,然後迅速爬出小洞。只見它們時而覓食,時而“跑步”,時而爭鬥。有時,三兩隻撞到了一起,還會互相揮舞起自己的鉗子,將對方身體或腿部夾住,似乎在打鬧嬉戲,又似乎在較量。如果有風吹草動,它們又會閃動著兩隻萌萌的大眼睛,快速地跑到一邊,鑽回洞穴中。

講述:膠州灣淺灘小螃蟹有多種

苟敬詩說,其實“爬螞”是當地人對膠州灣內自然生長的這類小螃蟹的統稱,類似小螃蟹還有很多種。其中,與螃蟹外形最為相似,同樣擁有2個細長的長鉗,體型略微偏大,身子更為偏圓的被稱為“老爬螞”。還有一種身體呈紅色,長有紅色長鉗的叫做“紅甲”,另外還有一種蟹蓋呈紫色的叫“獨路”。

青島膠州灣現奇觀!成千上萬的“大眼蟹”集體覓食,市民回憶:“以前用來充飢 現在成美味……”


“這些爬螞主要分佈在膠州灣的各種淺灘淤泥上,還有部分生長在蝦池進水溝附近的淺灘處。”河套漁民羅代孟說,爬螞主要以腐爛的魚蝦等腐蝕性食物為食,喜好雨水。每當下過雨之後,淺灘上的爬螞便成群出來覓食,場面十分壯觀。與此同時,不同小螃蟹的習性也略有不同。像“紅甲”喜歡白天出來覓食,晚上很少能看見。而“獨路”則恰恰相反,習慣晚上出洞覓食。

記者瞭解到,爬螞學名日本大眼蟹,為沙蟹科大眼蟹屬的動物,分佈於日本、朝鮮西岸、新加坡、澳大利亞以及中國沿海,生活環境為海水,常穴居於近海潮間帶或河口處的泥沙灘上。上世紀青島海濱幾近絕跡,隨著環保治理生態向好,日本大眼蟹重新大規模現身。

回憶:以前用來充飢 現在成美味

作為膠州灣盛產的小海鮮之一,爬螞蟹與當地較為出名的泥螞、蠔艮、末貨等海產品一樣,早已成為不少當地居民記憶中的一道特色菜。“記得小時候,每到春夏季吃過晚飯,小夥伴們就會拉幫結夥到淺灘上抓爬螞,趕上下過雨,打開手電一照,密密麻麻的小螃蟹全都在地上跑。”羅代孟說,大家一起抓,不用兩個鐘頭,就能抓滿兩大桶。

“小時候家裡窮,爬螞就是最好的調味菜。”苟敬詩回憶說,每次收完地瓜,母親就讓他到海灘抓上一桶小螃蟹,回家用石墨碾碎了,加上鹽醃製,類似於製作蝦醬。吃的時候,咬一口饅頭就一口爬螞醬,鹹中帶鮮,美味極了。不過,那時小孩子是不能隨便吃的,要讓家裡的長輩先吃。

"

膠州灣淺灘現大量小螃蟹

退潮而出漲潮而沒…

近日,每天退潮時節,數以萬計的小螃蟹出現在膠州灣淺灘上,頭頂兩根“雷達天線”萌萌噠,揮舞兩隻蟹鉗吞食海泥裡的營養,樣子可愛之極。因體型很小,總是群體出動,在泥灘上爬來爬去,當地人給它們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爬螞”。“爬螞蟹”作為膠州灣特色小海鮮之一,跟隨潮水漲落活動,不少當地居民趁機捕抓一些回家,給餐桌添了一道美味。

目擊:“蟹小鬼大”喜歡集體出動

紅島國際會展中心南側2公里處是一片淺灘,也是“爬螞蟹”集中生活區,上午10時,隨著潮水退去,小傢伙們就出來活動了。在一片片裸露的淺灘上,遠遠望去,密密麻麻一大片,如果不是在爬動,很難認出這是一個個小生命。近了,才看清它們的模樣,兩根“天線”高高豎起,特別醒目,頂端是兩隻眼睛,所以又叫“大眼蟹”。記者來到海灘邊,一時間,密密麻麻的小螃蟹突然不見了,只留下一個個密集的小洞。“它們很警覺,一有人靠近就迅速鑽進窩裡,那些小洞就是它們的窩。”附近養殖戶苟敬詩說。

青島膠州灣現奇觀!成千上萬的“大眼蟹”集體覓食,市民回憶:“以前用來充飢 現在成美味……”


“爬螞蟹隨著潮水漲落活動,漲潮時鑽進洞裡,落潮後集體出動覓食。”苟敬詩說,在膠州灣沿線淺灘上,這種小螃蟹一年大部分時間都能看到。它們“喜溫不喜涼”,冬季時,天氣冷、水溫低,它們會在附近的淺灘淤泥上挖好洞穴鑽進去,再將洞口用泥沙封好,以此作為自己的過冬場所。等到來年春季來臨,伴隨著水溫回暖,它們又鑽出泥沙集體覓食。每年麥收季節,是“爬螞蟹”最活躍的時候,放眼望去,一個挨一個,密密麻麻分佈在淺灘上。

如果人坐在岸邊不動,幾分鐘後,小螃蟹們又陸續開始出動了。先是探出兩隻眼睛,一番觀察後,慢慢冒頭,然後迅速爬出小洞。只見它們時而覓食,時而“跑步”,時而爭鬥。有時,三兩隻撞到了一起,還會互相揮舞起自己的鉗子,將對方身體或腿部夾住,似乎在打鬧嬉戲,又似乎在較量。如果有風吹草動,它們又會閃動著兩隻萌萌的大眼睛,快速地跑到一邊,鑽回洞穴中。

講述:膠州灣淺灘小螃蟹有多種

苟敬詩說,其實“爬螞”是當地人對膠州灣內自然生長的這類小螃蟹的統稱,類似小螃蟹還有很多種。其中,與螃蟹外形最為相似,同樣擁有2個細長的長鉗,體型略微偏大,身子更為偏圓的被稱為“老爬螞”。還有一種身體呈紅色,長有紅色長鉗的叫做“紅甲”,另外還有一種蟹蓋呈紫色的叫“獨路”。

青島膠州灣現奇觀!成千上萬的“大眼蟹”集體覓食,市民回憶:“以前用來充飢 現在成美味……”


“這些爬螞主要分佈在膠州灣的各種淺灘淤泥上,還有部分生長在蝦池進水溝附近的淺灘處。”河套漁民羅代孟說,爬螞主要以腐爛的魚蝦等腐蝕性食物為食,喜好雨水。每當下過雨之後,淺灘上的爬螞便成群出來覓食,場面十分壯觀。與此同時,不同小螃蟹的習性也略有不同。像“紅甲”喜歡白天出來覓食,晚上很少能看見。而“獨路”則恰恰相反,習慣晚上出洞覓食。

記者瞭解到,爬螞學名日本大眼蟹,為沙蟹科大眼蟹屬的動物,分佈於日本、朝鮮西岸、新加坡、澳大利亞以及中國沿海,生活環境為海水,常穴居於近海潮間帶或河口處的泥沙灘上。上世紀青島海濱幾近絕跡,隨著環保治理生態向好,日本大眼蟹重新大規模現身。

回憶:以前用來充飢 現在成美味

作為膠州灣盛產的小海鮮之一,爬螞蟹與當地較為出名的泥螞、蠔艮、末貨等海產品一樣,早已成為不少當地居民記憶中的一道特色菜。“記得小時候,每到春夏季吃過晚飯,小夥伴們就會拉幫結夥到淺灘上抓爬螞,趕上下過雨,打開手電一照,密密麻麻的小螃蟹全都在地上跑。”羅代孟說,大家一起抓,不用兩個鐘頭,就能抓滿兩大桶。

“小時候家裡窮,爬螞就是最好的調味菜。”苟敬詩回憶說,每次收完地瓜,母親就讓他到海灘抓上一桶小螃蟹,回家用石墨碾碎了,加上鹽醃製,類似於製作蝦醬。吃的時候,咬一口饅頭就一口爬螞醬,鹹中帶鮮,美味極了。不過,那時小孩子是不能隨便吃的,要讓家裡的長輩先吃。

青島膠州灣現奇觀!成千上萬的“大眼蟹”集體覓食,市民回憶:“以前用來充飢 現在成美味……”


抓好的爬螞帶回家,既可以用清水煮,也可以做辣椒炒蟹,還可剁碎與雞蛋一起炒或者醃著吃。最絕的是裹了面油炸,炸好的爬螞呈金黃色,一口下去,又香又脆。爬螞蟹肉質很少,現在生活好了,吃的人也少了。不過市場上也有賣新鮮爬螞的,四五元一斤,很多被飯店收購了去,吃過了大魚大肉的食客們,也算是嚐嚐鮮。

你有關於“爬螞蟹”的記憶嗎?

快來和小編一起聊聊吧!

(來源 |早報記者 王濤 吳冰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