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下這四座城市,不僅是歷史名城,更是華夏文明的起源!

祁連山 漢朝 霍去病 漢武帝 胭脂山 網鴉聊生活 2018-11-29

一條高聳挺拔的山脈,

橫亙在青海和甘肅之間。

滋養著草原和綠洲,

俯視著河西走廊的歷史變遷。

從河西走廊南望

陡峭高大的山峰直插雲霄

這就是被古代匈奴稱作“天山”的——祁連山

祁連山下這四座城市,不僅是歷史名城,更是華夏文明的起源!

祁連山是一座對河西走廊舉足輕重的山,從祁連山發源的河流滋養著河西走廊的綠洲。而且祁連山不僅僅是地理意義上的高峰,更是不同民族精神的巔峰。兩千多年前,祁連山下沃野千里,碧草連天,是遊牧民族的理想牧場,羌、戎、烏孫、月氏先後在此生活,成為祁連山下早期的遊牧部落。從祁連山發源的河流,也孕育著河西走廊的綠洲,也孕育出華夏文明和一步步走來的歷史,從漢武帝派出使者張騫出使西域之後,“河西走廊”正式進入了中華民族的視野!

在現在中國的版圖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行政區域猶如玉如意般的省份—甘肅,而河西走廊就位於甘肅省的中部;河西走廊東起烏哨嶺,西至星星關,南靠祁連山,北臨馬鬃山;因地處黃河以西,南北都是陡峭的高山,形似走廊,故被命名為河西走廊。

祁連山下這四座城市,不僅是歷史名城,更是華夏文明的起源!

河西走廊的東部起點烏鞘嶺,恰好在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上。溫暖溼潤的海洋季風到此便停住了腳步,走廊風向多變,武威、民勤一帶以西北風為主;嘉峪關以西的玉門、安西、敦煌等地,以東北風和東風為主,所以河西走廊的周邊是一個乾旱少雨、荒丘和沙漠密佈的區域。

祁連山下這四座城市,不僅是歷史名城,更是華夏文明的起源!

在今天,沿著祁連山脈,依次分佈著六座城市,其中有四座是由2000多年前的漢武帝所親自設立命名。

這便是著名的河西四郡:

武威,張掖,酒泉,敦煌。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設武威、酒泉兩郡

公元前111年,分置張掖郡、敦煌郡

現嘉峪關市為1965年設立,原屬酒泉郡

現金昌市為1982年設立,原屬武威郡

現敦煌市為縣級市,屬地級市酒泉市的一部分

祁連山下這四座城市,不僅是歷史名城,更是華夏文明的起源!

武威,河西走廊上最大的平原,位於武威天祝縣中部的烏鞘嶺是隴中高原與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線,羌、犬戎、烏孫、月氏(rou zhi)等中國最古老的遊牧部落雄踞此地。武威,曾經作為中國第三大城市,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涼州。很長時間以來,它是西北地區的軍政、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眾多文人騷客嚮往的“國際化大都市”。涼州,作為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大涼的都城,作為孕育了許多文人才子大將甚至帝王的土壤,是雍涼文化的發源地!出土於武威雷臺漢墓的馬踏飛燕(東漢),象徵著中原王朝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無前的氣勢。

祁連山下這四座城市,不僅是歷史名城,更是華夏文明的起源!

塞上江南——張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張掖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古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素有“金張掖”之稱。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秀麗的山川,淳樸的民風,構成了獨具西部特色的絢麗畫卷。張掖位於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中上游,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現在是擁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城市,也是一座坐落在溼地上的城市,被譽為山青、水秀、天藍、地綠的“塞上江南”,宜居、宜遊、宜學的“溼地之城”,明淨、清新、亮麗的“清涼之都”,文明、和諧、繁榮的“戈壁水鄉”。

祁連山下這四座城市,不僅是歷史名城,更是華夏文明的起源!

“巍峨獨標峙,登之心曠然”,如果不是立於山巔,你也許無法感慨丹霞之奇特。在張掖東南方向120公里處的草原上,有世界上最大、歷史最久的馬場——山丹軍馬場。馬場的創始人正是霍去病。山丹軍馬場位於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焉支山下,山勢平緩,水草豐美,以出產良馬聞名。

祁連山下這四座城市,不僅是歷史名城,更是華夏文明的起源!

當年霍去病大敗匈奴,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也讓匈奴人唱著悲傷的歌謠離開了這片肥美之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公元前60年,漢帝國在今輪臺縣設立西域都護府,以河西走廊為橋樑,將今天新疆和中亞一帶廣大地區納入主權範圍。至此,直達地中海的商路全線貫通,絲綢之路上的經濟文化交流開始繁榮興盛。

祁連山下這四座城市,不僅是歷史名城,更是華夏文明的起源!

西部名城酒泉,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為古代絲綢之路入關後第一重鎮,“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相傳驃騎將軍霍去病擊敗匈奴,武帝贈御酒一罈,犒賞有功將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傾酒於泉中,與眾共飲,故稱此泉為酒泉。從張掖出發,沿黑河順流而下,穿過一片荒蕪之地,河西走廊上的第三塊綠洲赫然顯現。

祁連山下這四座城市,不僅是歷史名城,更是華夏文明的起源!

城下有泉,其水若酒。這,就是酒泉

世界的敦煌,別過酒泉,繼續往西,便來到河西走廊上最後一座節點城市——敦煌。舉目四望,這裡已然看不到巍峨的祁連山。走馬出關,只見黃沙蔽目,日月蒼涼,疾風勁草,恍若隔世。

祁連山下這四座城市,不僅是歷史名城,更是華夏文明的起源!

為據守河西走廊,漢武帝在敦煌以西的兩條要道上分設陽關玉門關。走出這兩座關卡便走進了廣闊的西域。此後,或沿崑崙山北麓山腳,或取道天山南北兩側,一路西行,可直抵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帝國。

曾經遙遠的西域如今已不再遙遠。

祁連山下的那一排城市,也早已超越了往昔的輝煌。

此刻,在人們的心中,祁連山早已不僅僅是地理意義上的高峰,更是民族精神的巔峰,在祁連山的滋養下,孕育著別樣的景色與文明。

祁連山,像倔強的西北人一樣,挺直自身的脊樑,用淳樸與包容的姿態,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前來探尋,接納世人的到來。

關注小編更多精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