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半年報:個險增速超國壽平安,孔慶偉定調不變與變

今天的問題來自昨天的成功。“進託邦”(protobia)才是歸宿。

凱文•凱利《必然》中的寓言正成為變革時代的典型命題,在進託邦的模式裡,事物今天比昨天更好。

比昨天的成功要更好,這也是中國太保新一屆董事會的使命。2017年對於太保而言,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正逢A股上市十年節點,且2011年就推進實施“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戰略轉型,太保準確判斷市場形勢,先於行業進行轉型,贏得了主動,成為保險行業的轉型標杆。

2017年上半年,中國太保董事會完成平穩交接,如何在昨天成功的基礎上激流勇進?新任董事長孔慶偉在2017中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指出: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抓住保險業的戰略機遇,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實現新一輪的發展,向廣大股東、客戶、員工和社會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我們的答案是牢牢把握 “不變”與“變”。

太保半年報:個險增速超國壽平安,孔慶偉定調不變與變

中國太保集團董事長孔慶偉

“不變”就是不忘初心,固守本源。“始終遵循保險行業的客觀發展規律,準確把握保險企業穿越經濟週期的長期經營特性。”

“變”就是深化改革,轉型升級。“改革沒有止境,轉型永無終點,中國太保一定會‘將轉型進行到底’。在前期轉型成效的基礎上,新一屆董事會將圍繞客戶需求,持續聚焦發展中的關鍵問題,規劃啟動‘轉型2.0’。”

“十年砥礪磨一劍,今朝蓄勢再出發”。在新的起點上,早於行業完成轉型的太保集團已經領先一個身位,從2017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這種先發優勢依然明顯:

2017年上半年,太保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775.56億元,其中保險業務收入1637.85億元,同比增長24.5%;年化淨投資收益率達到5.1%,同比提升0.5個百分點;得益於上述兩點,其共實現淨利潤為65.09億元,同比增長6.0%。與此同時,集團內含價值穩健提升,達到2714.5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4%。

在“專注保險主業,做精保險專業”的發展戰略中,太保壽險和太保產險是其中重中之重。

太保壽險

“大個險”格局堅挺,個險保費增速達43.2%,超國壽平安

2017年的中國壽險業走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在全面收緊中短存續期業務、重申“保險姓保”的大環境下,曾經的“幻想”逐一破滅,持續數年的喧囂瞬間歸於沉寂。

拒絕隨波逐流,在持續數年的保費狂歡中堅持完成轉型的險企這時候顯得格外與眾不同,有著一種“眾人獨醉我獨醒”的超然。

太保壽險無疑是其中的典型,2011年開始轉型,“聚焦營銷、聚焦期交”的核心手段之下,逐步砍掉銀保躉交業務,同時做大個險,提升數量與質量,致力於企業內含價值提升,時至今日,6年多時間已經過去,過去數年放慢發展、調整結構所積蓄的勢能,開始展現,在行業保費規模下滑的環境中,助推太保壽險安然穿越週期,呈現出較強的成長性。

從保險業務收入來看,2017年前6月,太保壽險半年保險業務收入首度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105.5億元,從這一數據來看,其與中國人壽、平安人壽還存在較大差距,中國人壽是其三倍,平安人壽(平安人壽數據實際是平安壽險以及健康險業務板塊數據,實際包括平安人壽、平安健康以及平安養老三家公司)是其兩倍。

但如果是從增速來看,其並不弱勢,保險業務增速達到34.4%,略低於平安人壽的37.5%,遠遠高於中國人壽的18.3%。

從最能反映險企當年度產能的新單保費一項數據來看,太保壽險的良好的成長性更是展露無疑,增速高達35.8%,超過平安人壽的34.7%,以及中國人壽的1.7%。

太保半年報:個險增速超國壽平安,孔慶偉定調不變與變

較快的增長速度、優良的業務結構,助推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快速成長,前6月即達到197億元,超去年全年水平,增速高達59%,而中國人壽以及平安人壽分別為31.7%、46.2%。

在新業務價值快速提升的同時,太保壽險的新業務價值率也達到40.6%,同比提升7.6個百分點,顯示業務結構仍在不斷優化之中。

太保半年報:個險增速超國壽平安,孔慶偉定調不變與變

這顯然得益於個險渠道的快速發展,經過數年轉型,太保壽險“大個險”格局已經完全展現。2017年上半年,其個險渠道保費收入佔比達到88.8%;團體客戶業佔比3.3%;包含銀保渠道在內的其他渠道業務保費收入只有87.8億元,同比負增長18.8%。

就個險渠道具體的指標來看,2017年上半年,太保壽險月均總人力達87萬人,同比增長49%,這一增速也遠遠將中國人壽以及平安人壽甩在身後,後兩者在上半年的個險人力增速分別為22.3%、19.3%。

人力快速增長拉動保費飆漲,上半年,太保壽險個險渠道實現保費收入981.7億元,同比增長43.2%,增速同樣超過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

太保半年報:個險增速超國壽平安,孔慶偉定調不變與變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大力推動長期保障型業務,太保壽險個人業務保費結構持續優化的同時,不但推動業務增長顯著,更重要的是還促進了客戶保障水平的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相較去年同期,太保壽險產品的平均繳費年限提升了22%,其中,新保期交繳費年限10年及以上保費同比上升58%,佔比提升8.2個百分點。而與此同時,重疾險客均保額從2016年的8.1萬元,提升至2017年上半年的8.9萬元,顯示客戶保障水平正在穩步提升。

太保產險

綜合成本率三連降,專業化經營提升,助力農險同比增長73%

在走過一段時間的彎路之後,太保產險已經開始了新的出發。

在2014年出現承保虧損之後,太保集團對於太保產險做出了一項重大的人事調整,任命太保集團副總裁顧越出任其新一任董事長,就此開啟以壓縮高風險業務,降低綜合成本率為主要內容的一輪“轉型”。效果在當年得以顯現:2015年,產險業務綜合成本率99.8%,同比下降4.0個百分點;2016年,又進一步下降至99.2%。

2017年上半年,太保產險綜合成本率進一步下降至98.7%,較去年同期下降 0.7 個百分點,其中綜合賠付率和綜合費用率同比分別下降0.3、0.4個百分點。這在市場競爭顯著加劇的2017年上半年顯得尤為難得——因為預期二次費改後,車險保費充足度將進一步降低,財產險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掀起了一股手續費競爭高潮。

壓縮高風險業務降低綜合成本率的一個副作用是,太保產險保費收入增速依然低迷,上半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24.85 億元,同比僅增長6.6%,而同期,行業保費收入增速為13.9%,人保財險(11%)以及平安產險(6.6%)的增速也均高於此。

太保半年報:個險增速超國壽平安,孔慶偉定調不變與變

雖然從業務增速來看,依然頗為低迷,但業務數據之後所隱藏的一些質變或許才是最具看點之處,所謂量變其實只是質變之後的自然結果,從太保壽險的轉型中就可以看到這一點。

對於車險,太保產險強力扭轉過去粗放的發展方式,確保車險管理精細化,一方面通過細化核保定價和客戶分群管理,提升風險選擇能力和精準定價能力,淘汰劣質業務;另一方面,全面落地費用跟單系統,邊算賬邊做業務,促進資源向核心渠道、優質客戶、重點區域傾斜。此外,還通過集約化管理降低運營成本。

上半年,太保產險共實現車險業務收入398.4億元,同比雖然僅增長5.8%,但綜合成本率進一步降低,為98.6%,甚至略低於公司整體水平。

對於非車險,則堅持以成本管控作為經營發展的核心,通過強化“專業化經營、系統化風控、團隊化管理、一體化推動”,不斷提升專業化的風險管控能力,持續完善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風險對價機制。

太保半年報:個險增速超國壽平安,孔慶偉定調不變與變

種種舉措推動其非車險業務在上半年快速增長的同時,實現了承保盈利。上半年,太保產險非車險業務共實現保費收入126.4億元,同比增長9.3%,明顯高於車險,還首度實現承保盈利,盈利額度超過5000萬元。

其中,農險是最大的亮點之一,保費收入達到15.64億元,同比增速達到73.0%,在所有險種中一騎絕塵,同時該險種也貢獻了3000萬元的承保利潤。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