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靜蓉:重慶走出的橋牌國際大師

橋牌 國際象棋 圍棋 卡片遊戲 華龍網 2017-05-07
冉靜蓉:重慶走出的橋牌國際大師

冉靜蓉在打橋牌。

簡介:冉靜蓉,大渡口區人,世界橋牌國際大師,中國橋牌五星(特級)終身大師。

4月8日,在上海舉辦的2017全國橋牌團體賽上,冉靜蓉與搭檔周利華代表湖南隊對陣上海隊。上海隊是去年該項賽事冠軍,但在比賽中,冉靜蓉氣定神閒,十分淡定。

冉靜蓉是唯一的重慶籍世界橋牌國際大師,也是中國橋牌五星(特級)終身大師。“打了30年橋牌,它已經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近日在上海接受採訪時,冉靜蓉動情地說。

結緣橋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冉靜蓉與橋牌結緣,是在很多年前了。

23歲那年,她在重鋼念職大。那時職大有位老師喜歡橋牌,經常帶著學生一起玩。受其影響,冉靜蓉也對橋牌產生了濃厚興趣。

“相對於其他牌類遊戲,橋牌在最大限度上消除了運氣因素對結果的影響,這是橋牌最初吸引我的地方。”冉靜蓉說。

橋牌是一種競技性較強的智力運動。“橋牌比賽中進行的是複式橋牌,也就是複製相同的牌讓不同牌手打,通過比較同位置拿同樣牌的不同牌手之間的分數來確定勝負。”冉靜蓉解釋道,“換而言之,無論你拿什麼樣的牌,要贏的話,所需要的就是比同位置拿同樣牌的對手打得更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時候,一有空冉靜蓉就和同學們找來一張課桌、幾條長凳開始玩牌。當時,還沒有發牌器和叫牌卡,他們用筆和紙做記錄,雖然條件簡陋,但大家玩得熱火朝天。冉靜蓉經常能贏上幾回,熱情越來越高。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國內女子橋牌剛剛起步。1988年,冉靜蓉在那位職大老師的推薦下進入重慶市女子橋牌二隊訓練,同年在四川省舉辦的女子橋牌團體賽中助重慶隊獲得亞軍。

“這就是一種機遇,如果我的比賽成績不好,可能就放棄了。但幾場比賽打下來,發現自己還能贏許多牌,不由得信心大增。”冉靜蓉回憶道,她當時為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一年後進重慶市一隊,三年後進四川省隊,五年後進國家隊。

但後來,她僅用了一年時間就成為四川省隊隊員。1990年她代表四川隊參加全國橋牌比賽,斬獲亞軍。

心有所屬:為橋牌放棄50萬元年薪

與象棋、圍棋和國際象棋等項目不同,橋牌在各地沒有所謂的體制內運動員,絕大多數牌手打橋牌都屬“兼職”。

“橋牌是個相對小眾的運動,尤其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專職打橋牌是很難維持生計的。即使現在國內成立了許多橋牌俱樂部,專職橋牌手的年收入通常也只有十多萬元。”冉靜蓉說。

儘管如此,2013年,她依舊辭去年薪50萬元的工作,無怨無悔地成為一名專職橋牌手。這是怎麼回事呢?

時間追溯到1993年,冉靜蓉在四川省女子橋牌隊一舉成名後,簽約中國煤礦體育協會,開始到全國各地打比賽,一段時間後獲評中國橋牌終身大師。1996年,遷居上海,進入一家保險公司工作。

當時正值保險業上升期,冉靜蓉每天八點半上班,下午六點下班,十分投入。2010年,公司組建一個團險運營部,她負責這項工作,在長達半年時間裡,幾乎每天都工作12個小時左右。

但冉靜蓉仍堅持打橋牌。每年初,她先在網上了解全年有哪些重大橋牌賽事,再根據比賽時間安排工休假,利用工休假期參加比賽。

1998年,她所在的浙江女隊在全國橋牌錦標賽中獲女子團體冠軍。2002年,所在上海隊在全國“協會杯”橋牌賽中,獲女子團體冠軍。

2003年到2008年期間,她所屬的浙江隊,在各種比賽中多次斬獲女子團體冠軍,被稱為中國女子橋牌夢之隊。

2013年,冉靜蓉所負責的團險運營部業務步入正軌,她的年薪也增加到50萬元。但這時候,她卻萌發了辭職的念頭。

收到冉靜蓉遞交的辭職信時,公司領導非常驚訝,因為團險運營部業務步入正軌後大家的工作會輕鬆許多,她這時辭職顯然有些“划不來”。痴迷橋牌的冉靜蓉卻覺得自己的職場生涯已達到了頂點,而在橋牌方面還有發展空間,她想在這一領域超越自我。

2015年,獲評世界橋牌國際大師

辭職後,冉靜蓉成為一名專職橋牌手。

2014年,在北美春季橋牌大賽女子雙人賽上,冉靜蓉與搭檔王文霏以第13名晉級決賽,兩人一路發揮出色,最終摘得冠軍。

“這項賽事自1930年舉辦以來,從未有過中國女子牌手拿到冠軍,我們是第一次。”冉靜蓉說。

2015年9月,冉靜蓉與搭檔王曉靜參加第三屆智力運動會橋牌混合雙人賽。第一場比賽結束,兩人在32對參賽選手中排第27名。隨後,兩人奮力追趕,最終摘得混合雙人賽全國冠軍。比賽結束後,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稱其為“靜靜組合”。

2015年,冉靜蓉被世界橋聯評為世界橋牌國際大師。

“打橋牌最痛苦的就是比賽結束後的自我總結,這時,牌手總會發現許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錯誤。”冉靜蓉說。

這些年來,橋牌已成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些年來,橋牌也讓她的人生髮生了很多改變。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她因為參加橋牌比賽,第一次到了北京、上海等地。“很長時間裡,去外地參賽都讓我特別痛苦,因為吃不慣外地菜,無論走到哪兒都覺得還是家鄉菜好吃。打完比賽,回家後的第一件事總是吃碗重慶小面。”冉靜蓉回憶道,後來走南闖北慣了,這種“痛苦”才逐漸變得不那麼強烈了。

因為長期“玩橋牌”,她的性格中融入了幾分理性與冷靜,“打牌的時候,我必須揣測對方的策略,有時遇上強勁的對手,即使我心裡著急,也不能表現出來。但不管怎麼變,在骨子裡我依然是地道重慶人的性格:心直口快,有啥說啥。”

每年,冉靜蓉都會回重慶看看,約上大學時的牌友聊聊天、打打牌。

“無論走到哪裡,我始終是一名重慶人。”冉靜蓉對記者說,未來,她希望為重慶的橋牌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