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冠華魂歸異鄉之謎

喬冠華 龔澎 抗日戰爭 大學 蔣介石 慶陽反邪 2018-12-15

作者:湯 雄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前外交部長喬冠華,江蘇鹽城市建湖縣人,1983年9月22日10時零3分,在北京醫院溘然長逝,其骨灰盒僅在八寶山公墓存放了三天,便由其夫人章含之取回,安放在她的臥室裡近兩年。1985年清明節,章含之親自懷抱著骨灰盒送往蘇州,安葬在東山楊灣的華僑公墓。

蘇州東山,一個與北京和鹽城均毫不相關的江南小鎮,何以成了喬冠華人生的最後歸宿呢?20多年來,這個問題一直懸掛在千千萬萬尊重他、欽佩他的人們的心中。

為此,有熟知喬冠華往事的人猜測,那是因為他生前與蘇州醫學院教授李顥有著一段特殊的情誼。

喬冠華曾書贈李顥一首五絕

1940年,曾獲得清華大學文學學士和德國士賓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的喬冠華,在重慶《新華日報》任國際新聞主編。當時,坐落在重慶七星岡上的市民醫院裡,有一位名叫李顥的蘇州籍外科醫生。當時李顥尚不認識喬冠華,只暗中與中共駐重慶代表周恩來的英文女祕書龔澎祕密交往,併成為了好朋友。

1943年的一個深夜,龔澎突然萬分焦急地找到李顥,請李顥立即隨她去搶救一位病人。李顥二話沒說,立即背起診箱和龔澎奔出了醫院。

病人居住在一幢普通的民房裡,是個不到三十歲的身材高大的青年,戴著一副大眼鏡,留著一頭學生式長髮。李顥來到這裡時,他正蜷曲著躺在一張小木板床上,雙手捂著腹部,低聲呻吟著。經檢查,病人腹部硬如板狀,脈博細弱,血壓偏低,李顥當即判斷是由腸穿孔導致的急性瀰漫性腹膜炎,必須立即手術治療,否則性命難保。李顥與龔澎火急將病人送往市民醫院。為了保險起見,李顥請來經驗豐富的外科主任樑樹芳任主刀,自己只當助手。當打開病人腹腔後,只見大便充盈,大腸與小腸之間有一個大腫瘤,已穿孔。腫瘤經切片檢查,證實為結核瘤。

手術完畢時,東方已經露出了魚肚白。這時,患者還沒有脫離生命危險,血壓仍很低,應該輸血。可是,在那兵荒馬亂的時候,哪有血液可輸呢!李顥急得一時手足無措,不知怎麼辦才好。

醫生為血而愁的消息不脛而走。這天下午李顥正在查房,醫院門前忽然湧來了好多人要求獻血。一問,原來他們都是八路軍辦事處和新華日報社的工作人員,其中的小孩是新華日報社的報童。李顥十分感動。他當即從合適的人身上抽取鮮血,輸進了患者的身體。當天,病人即脫離了生命危險。

事後,經龔澎介紹,李顥才知道這位病人的真實身份,不過,當時他只知道他叫喬木,並不知道他的真名喬冠華,更不知道他還是龔澎的男朋友。

在以後與喬冠華住院治療的四個月的朝夕相處中,李顥覺得喬冠華實在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大哥,他學識淵博,風度翩翩,能操兩三國語言,談起當時前進與倒退、革命與反革命之間的鬥爭形勢,話語裡充滿了辯證法,使李顥對錯綜複雜的時局漸漸有了清晰的認識。喬冠華則深感李顥甘冒被敵特追蹤監視之險救他,而視李顥為知己兄弟,不但把毛澤東的著作《論持久戰》送給李顥閱讀,還請李顥擔任了他與龔澎之間傳遞情書的交通員。1943年11月的一天,喬冠華和龔澎一起又鄭重邀請李顥前往七星岡下的一家小酒店共進晚餐,風趣地宣佈道:“你是我的大恩人,要不是你,也許我早成了‘斷腸人’。我們今天請你來,是想請你喝一杯我們的喜酒。因為昨天,我和龔澎結婚了!”

這是一次李顥終生難忘的喜宴。在這次簡樸的喜宴上,李顥向喬冠華夫婦吐露了藏在心底很久的願望: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併到延安去工作。此後,李顥與喬冠華之間交往更加密切,情誼與日俱增,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己。

抗戰勝利後,李顥奔赴上海工作。不久,喬冠華夫婦也隨中共代表團來到了上海,住在位於上海馬斯南路52號的中共辦事處。與住在貝勒路上的李顥相距不遠。因此,他又得以與喬冠華夫婦經常相聚了。

1947年初春,蔣介石撕毀和平協定,中共駐上海辦事處被迫緊急撤離。這天夜間,喬冠華行色匆匆來到李顥家,把一大包文件交給李顥,託其保管,並密告以後接納文件的人與事。從此,喬冠華與李顥便天各一方了。

1964年,李顥在喬冠華與夏衍的關懷下,進入北京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習一年;“文革”初期,喬冠華虎落平陽,有力無處用,李顥特意命兒子帶著蘇州特產前往北京看望喬伯伯與喬伯母。

1970年9月20日,年僅55歲的龔澎因患腦瘤英年早逝。1971年李顥特意北上看望喬冠華。

1980年,喬冠華疾病纏身在家休養,李顥特派次子前往北京看望喬伯伯。喬冠華為此更加思念李顥,特書贈其五言詩一首:

懷李顥

長憶寒山寺,江楓映火明。

何時一杯酒,促膝話平生。

喬冠華 1980年8月21日

1983年9月22日,喬冠華走完了他的人生征途。李顥聞噩耗淚如泉湧。隱隱中,他似悟出喬冠華欲把最後的歸宿安在蘇州的願望。於是,1985年初春,章含之來到蘇州,見到李顥後,他就主動提出了建議:如果沒有其它合適的地方,就把老喬的骨灰落葬在蘇州,我願意為他這個走完了人生之路的朋友、兄弟、同志做一個守墓人。

章含之聽了這充滿深情的話,當即熱淚盈眶……

喬冠華與一位年輕的花匠

喬冠華在臨終前幾年寫給李顥的那首五絕,一度成了喬冠華魂歸異鄉的謎底。但是,至今健在的蘇州拙政園園藝師尚金生卻不這麼認為,他告訴筆者:喬部長定居蘇州的想法,早就有之,那是他在1970年親口對他說過的。

時光倒流到1959年。

那年秋季,又一位來自江南水鄉的蘇州人出現在喬冠華的生活中。尚金生師傅清楚地記得,他在釣魚臺國賓館的花房就設在解放軍營房與國賓館8號樓之間。8號樓是外交部工作的地方,他站在自己工作的花房裡,就能看見大樓窗戶裡首長們工作的情況。喬冠華真是根“筆桿子”,透過窗戶,尚金生經常看見他在伏案工作。

那時,尚金生是喬冠華執筆的八評“蘇修”系列文章的忠實聽眾。為此,他對這位才華橫溢的人物充滿了欽佩之情。喬冠華不修邊幅,平易近人,有時,他寫作之餘,就上穿圓領汗衫,下穿大褲腿短褲,腳上拖著拖鞋,手裡拿著一把芭蕉蒲扇,悠哉遊哉地來到花房,說是“清醒清醒頭腦,換換空氣”。

尚金生根據組織紀律,不敢主動與首長接近,只是在花房裡埋頭工作。可是,喬冠華毫無顧忌,來到花房,坐在長條椅上,常常把尚金生叫到身邊,與他拉家常聊天。言談中,尚金生髮現喬冠華也喜歡蘭花,劍蘭、蕙蘭、冬蘭什麼的都能說上一通。因為有了共同語言,漸漸地兩人之間就顯得隨便與親熱多了。

在8號樓的庭院與辦公室裡,也供放著不少花卉盆景,尚金生每天都要按規定去那裡鬆土澆水修剪。有時,他見喬冠華和他的祕書正在忙碌,或接待客人,就難免在門口顯得進退兩難。細心的喬冠華見了,總是大聲地請他進去工作。喬冠華的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作風,讓尚金生倍感親切與感動。

1969年底,尚金生完成任務回到家鄉,繼續在拙政園裡當花匠。1970年秋冬的一天,他正在園中的花房裡忙碌。忽然,一個身材高大、身穿銀灰色中山裝的中年男子叫著“小尚”,走進了花房。尚金生還沒醒悟過來,對方那溫暖的大手已握住了他沾滿泥土的手掌。這時,尚金生才發現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別人,竟是闊別將近一年的喬冠華!原來,喬冠華在陪同西哈努克親王遊覽拙政園時,一直留意著尋找與自己在北京結下友誼的小花匠呢!當下,老朋友重逢,格外親熱,噓寒問暖,家長裡短,聊個沒完。喬冠華盛讚蘇州園林美,並認真地對尚金生說道:將來他老了,退休了,一定要想辦法到蘇州來定居。當時,尚金生只當這是喬部長說說玩呢。分手時,喬冠華緊緊握著尚金生的手,感慨地說:唉,我們這些老同志什麼時候要是能再在一起工作有多好呀!尚金生髮現喬冠華說這話時兩眼中竟淚花閃閃。

現在,喬冠華真的“定居”蘇州了!尚金生師傅追今撫昔,不由唏噓不止。

原來喬冠華是東山人的女婿

喬冠華魂歸異鄉的原因,說法雖有兩種,還有沒有更準確的?

2002年10月20日下午,前外交部長的夫人章含之專程來到蘇州,為她的新著《跨過厚厚的大紅門》簽名售書。

“我是蘇州人,因為我的媽媽就是蘇州洞庭東山人,外婆家就在東山。”章含之用標準的上海話回答著記者的採訪,“解放前我常來蘇州。大約在1946年或1947年吧,我就隨媽媽到過蘇州。那時的蘇州特別有味道,下火車後就可乘馬車,在石子路上一路嘀嘀答答地進城。我很喜歡蘇州特有的江南水鄉風情。……我對蘇州情有獨鍾,這也是為什麼要為老喬在東山修一座墓的原因。”

原來,喬冠華是蘇州人的女婿!女婿能頂半個兒。把兒子的最終歸宿選在他的故鄉,是極自然的事。

然而,事情並非章含之說的這樣簡單和輕鬆。

因為章含之最初是打算把喬冠華的骨灰落葬在生他育他的故鄉。

1985年新春一過,章含之便懷著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匆匆來到了喬冠華的故鄉鹽城市建湖縣的有關部門,希望協助解決老喬的最後歸宿問題。可是她的願望沒有實現。

但是,老喬終究是要有個歸宿的,他的魂魄究竟該安息在哪裡呢?籌思後,章含之想到了自己的故鄉,想到了丈夫遠在蘇州的生死至交李顥醫生。

時任蘇州吳縣縣委書記的管正是這樣回憶他第一次接待要為喬冠華找一處安葬之地的李顥教授夫婦的:“他對我說有一個北京的朋友想為親人找一塊安葬之地。先回了死者家鄉,希望能葉落歸根。不料其家鄉政府的領導婉言拒絕了這個要求。家屬很傷心,找到李顥,李就推薦了山青水秀的吳縣東山。”

記者追問老書記:“當你知道這位逝者就是被四屆人大罷免的前外交部長喬冠華時,你難道就沒有與建湖人同樣的顧慮嗎?”

管正不假思索地答道:“當時喬冠華給我的印象是個才子,‘文革’時,有一次報紙上用大量篇幅刊出他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講話,很感人很有力,那是代表中國人民在世界舞臺上的講話。他是個有能力的人,是個為國家建設出過力的人,這樣的人我堅信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

於是,管正馬上就同意了李顥的要求,第二天就安排他們去東山選址……

行文至此,喬冠華的骨灰如何落葬異鄉,似乎交待得並不多。其實,不管怎麼說,都反映了人民對這位曾在共和國外交史上寫下光輝一頁的人物的肯定與讚賞,因為只有心中始終裝著人民的人,人民的心中才會永遠聳立他那座無形的豐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