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0日。恭祝仁叔七十大壽生日快樂。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小子,從今天開始,你就是華府的低等下人,9527就是你的終身代號。開始做事!」這是《唐伯虎點秋香》中,飾演華府總管「武狀元」的樑家仁出場時的一句對白。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周星馳在華語影壇的地位已經如日中天,仁叔也已經不是第一次做這位「喜劇之王」身邊的大綠葉。但很少有人知道,十一年前,「星爺」只是樑家仁身邊的一個小龍套而已。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1982年,無線推出了第一部由金庸小說《天龍八部》改編的電視劇集,《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劇中飾演喬峰的就是樑家仁。周星馳是他手下的大遼燕雲十八騎之一。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憑藉這部劇集,當年的樑家仁紅遍港臺,被譽為「無法取代的喬峰」。在他之後雖然又有黃日華、胡軍等多版「喬峰」,但始終無法超越「形神倶備」的仁叔。那一年他33歲,出道已近十年。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我拍了幾年戲,當了幾年電影主角還不及一套《天龍八部》。電觀觀眾的比例大過電影觀眾許多,我這次能在電視上演《天龍八部》,不只是學到了許多東西,也增加了更多的觀眾對我的認識」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樑家仁出道自張徹遠走臺灣創立的「長弓電影公司」,據說是他自己寫了一封自薦信拜在了這位大導演門下,與傅聲、李修賢、戚冠軍、王龍威算是張徹的第三代弟子。與張徹門下眾多弟子不同的是,當時的仁叔沒表演經驗,甚至功夫也是劉家良與唐佳這些武術指導現場教學。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蔡瀾在悼張徹的一篇文章中就寫過對他的印象:「樑家仁是雄赳赳的大個子硬漢,本人個性溫和,我們在澳洲一起拍戲時成為談得來的朋友。他現在也拍電視,最近還出現在一個廣告裡。」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雖然從第一部戲《洪拳與詠春》開始,「長弓」的戲仁叔幾乎全部都有參與,不過他在張徹門下並沒有得到力捧,老爺子也在他的回憶錄中坦言,當時他的弟子是以狄龍、姜大衛等為主,以劉家輝、王龍威、樑家仁等新人為輔。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樑家仁成為一線動作明星是70年代末到嘉禾之後,尤其是與洪金寶合作的《贊先生與找錢華》、《雜家小子》等,至今也是功夫片的上乘之作。所以雖然洪金寶的年齡要比他小几歲,但仁叔卻視他如師傅一般。多年後,他還為洪金寶導演的成龍電影《一個好人》做過副導演。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對於參與拍攝這部八二版的《天龍八部》,此前還沒有電視劇經驗的樑家仁坦言比較意外:「蕭笙託人找我扮喬峰,說找來找去都找不到合適人選,那些電視圈大俠、電影圈天王都不和他心意,卻就偏偏選中我。」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毫無疑問,《天龍八部》一舉成就了樑家仁,此後甚至八三版的《射鵰英雄傳》,男女主角之前請的也是他和汪明荃,可惜當時樑家仁自己作編導的處女作《無名火》也要開拍,自己分身無術,也就辭掉了郭靖這個角色,而汪明荃則覺得無人搭戲,也辭掉了黃蓉。這才有了無線決定啟用新人做主角,成就了黃日華和翁美玲一班人。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90年代初,喜劇片開始大熱,仁叔也與周星馳再續前緣。1990年他受邀參與了周星馳的最後一部電視劇集《孖仔孖心肝》,同年他們又合作了樑家仁導演的第二部電影《一本漫畫闖天涯》。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當年無線的編導曾勵珍找我,叫我改戲路扮星仔的老爸,他叫魯細、我叫魯輝,本來是做配角,後來發現我同星仔最搶戲。」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雖然幾乎沒有影迷把樑家仁視作周星馳的御用班底之一,但從這部《一本漫畫闖天涯》直到1995年的《回魂夜》,仁叔參與了包括《唐伯虎點秋香》、《龍的傳人》等多部周星馳作品。尤其是幾部沒有吳孟達的電影,仁叔的角色往往與達叔有些類似。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對於這位當年的後輩,樑家仁也曾對媒體講過,和周星馳拍戲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因為每次跟對方合作都不照劇本來,「臨場改戲,必須專注地配合他。」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儘管當年是因為電視劇大紅大紫,但仁叔卻始終更鐘情於電影。四十餘年間,他從演員開始做起,擔任過編劇、策劃、動作設計、導演、監製等等幕後工作。90年代初,他還曾創立「家仁影業有限公司」,拍攝過《走佬威龍》等電影。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其實對於後輩來說,更值得講的是仁叔的勤力。很多與他同期的藝人因為港片的式微和年齡增加都逐漸淡出影視圈,但他似乎始終如一,50歲之後還是每年都有幾部電影上映。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尤其是近些年力主內地市場後,他並不侷限於傳統的影視劇,各種網劇、網絡電影他都有經常參與。萬合天宜與優酷視頻出品的《西涯俠》仁叔的戲份就很突出。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從影將近半個世紀,仁叔始終極為自謙:「從出道到現在,我一直在電影圈裡混,其實我一直都是在跟潮流,別人拍了什麼有市場的電影,老闆就會找到我,說這種題材的戲有觀眾,那麼我就去拍。我不是一個善於創造的人。」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這個正式成為「70後」的老人,才是熒幕上真正「無法取代的喬峰」


圖片與資料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