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少女轉中國籍,背後藏著是什麼美國人不願說的祕密?

常常聽到一句話

“是什麼時刻

讓你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

......


最近,美國華裔、15歲天才滑雪少女谷愛凌讓我有了新的定義。

她宣佈:為了代表中國參加2022年冬奧會,她自願轉為中國國籍。

谷愛凌在9歲時榮獲全美少年組滑雪冠軍,14歲共摘得9個全美冠軍。因為媽媽是一名中國人,她從小就會說中國話。

無論身在何處,她都會介紹自己是一名中國女孩兒。

15歲少女轉中國籍,背後藏著是什麼美國人不願說的祕密?


谷愛凌


谷愛凌千里迢迢奔赴北京,只有一個想法:我想為國參戰。

一個15歲就拿遍全美冠軍的女孩,回國的理由竟如此簡單,卻也很動人、很有力量。


隨著回國的華裔越來越多,一場「中國留學生的歸國潮」也開始醞釀。

據統計:

截至到2018年底,我國留學生有365.14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

而在2010年底,這個數字只有63萬

相比十年前,回國留學生的人數足足多了300多萬。


15歲少女轉中國籍,背後藏著是什麼美國人不願說的祕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想家。

第二,國家變強。

所以,他們甘願放棄國外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薪酬,選擇歸國,以中國人的身份聚集在一起。


錢學森與朱光亞


為什麼不讓他走?

美國海軍副部長這麼形容他:

“無論在任何地方,他都價值五個師,寧可槍斃他也不能讓他回到中國。”

留學美國期間,他是大科學家馮·卡門的得意門生。28歲那年便成為世界一流的空氣動力學家。他可以自由出入五角大樓,美方也會給他各種豐厚的利益和好處,企圖將他留下來。

可他都一一拒絕了。

軟禁時期,錢學森每天都要接受軍方拷問:

“你為誰效忠?”

“我效忠的是中國人民。”


15歲少女轉中國籍,背後藏著是什麼美國人不願說的祕密?


錢學森與美方雄辯


在他眼裡,哪怕美方提出的條件足夠誘人,他也從未動搖:

“在美國期間,有人好幾次問我存了保險金沒有,我說1塊美元也不存。因為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國住一輩子。”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經過中方不懈努力,“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從美國返回中國的科學家有130人,其中包括錢學森。”

一約既定,萬山無阻。


15歲少女轉中國籍,背後藏著是什麼美國人不願說的祕密?


錢學森攜妻兒

圖片來源:錢學森圖書館


那個年代,美蘇紛紛發射了衛星到太空。甚至揚言:誰先進入太空,誰就拿到了主動權。

回國後,錢學森最想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讓中國也有去太空看地球的權利。

別人有的,我們也要有。別人沒有的,我們拼命也要擁有。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正如錢老說的一句話:“手裡沒劍和手裡有劍不用,這是兩碼事。”

在錢老的影響下,後輩科學家們也紛紛繼承了他的志向:

2003年,中國載人航天飛行成功。

2007年,中國第一顆人造月球衛星發射成功。

2019年底,中國即將發射嫦娥五號。

......

對於錢學森來說,回國的理由很簡單。他不怕坐牢,只想讓中國人去太空看看。


15歲少女轉中國籍,背後藏著是什麼美國人不願說的祕密?


錢學森回國的“祕密”就是保護我們不被欺負。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祕密”,那就是為了孩子

孩子,是一個國家的希望。


15歲少女轉中國籍,背後藏著是什麼美國人不願說的祕密?


錢學森


錢老在為國家培養人才這件事上,努力了很多年,也悄悄改變了很多人的一生。

1959年,錢學森在中國科學院籌建了力學研究所。先後培養了近百名科學家。

1978年,科學家們同樣又創立了中科大少年班。

你培養我們,我們培養孩子,代代傳承……

如今這個少年班發展壯大,可謂英雄輩出,從其中畢業的不乏聲譽全球的學術天才。

「95後」曹原便是其中之一。

他,14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18歲就在美國讀博士。留學期間解決了困擾世界107年的「超導體魔咒」。

他的研究論文榮登《自然》雜誌,在科學界開創了全新範圍的研究領域,為全球能源行業省下千億資金,成為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

15歲少女轉中國籍,背後藏著是什麼美國人不願說的祕密?


曹原


如今,22歲的他即將面臨兩個選擇:是繼續在美研究,成立自己的實驗室。還是回國發展?

無論國外如何拼命挽留,身在麻省理工大學的他心中只有一個執念:「期待自己學成歸來,繼續在母校中科大工作。」回到母校,培養更多的優秀少年。

從1955年到2019年,前有錢學森,後有曹原。這是一個薪火相傳的過程。

同樣,曹原的決定,不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而是為了國家的未來。


15歲少女轉中國籍,背後藏著是什麼美國人不願說的祕密?


曹原


曾經,「歸國」意味著保護家人。

哪怕那時我們一無所有、一貧如洗。可朱光亞和錢學森等人卻仍義無反顧地投身科研,讓我們不被他國威脅欺負。

如今,「歸國」意味著發展壯大。

我們的少年班生機勃勃,海外遊子紛紛回國。每個人都想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各行各業為國爭光。


1955年,錢學森乘船抵達國內。到1956年,相繼有1000餘名留學生踏上了回家的歸路。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夠回到祖國的。今天,我終於回來了!”

直到2019年,365萬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其中不乏高精尖科技人才,他們決定回家,在這裡結婚生子,實現理想。

從錢學森,再到曹原、谷愛凌等人,前後走過了近70年,國家已從弱變強,海外的遊子從四面八方匯聚在一起。

從坐牢被威脅到高薪報酬,無論外國人威逼利誘,或是苦口婆心。

我們海外的遊子們,繼續走在回家的路上,無問西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