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正在使用該炮的德軍兩人炮組

雖然其射程達到了520米,但是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最大的問題是過重。一個標準的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的炮組為2人編制,而因為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全重達到14公斤的迫擊炮只能夠由一名步兵提著攜行,十分不便。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正在使用該炮的德軍兩人炮組

雖然其射程達到了520米,但是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最大的問題是過重。一個標準的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的炮組為2人編制,而因為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全重達到14公斤的迫擊炮只能夠由一名步兵提著攜行,十分不便。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一套完整的34型50毫米迫擊炮裝備

在1942年,Granatwerfer36型的後繼型號——Granatwerfer40型迫擊炮因為性能未達標,一直未能大規模投產,加上德國佔領區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性能更好的其他國家制式迫擊炮,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開始停產。改型迫擊炮也成為了二戰德國碩果僅存的50毫米迫擊炮。

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營連級迫擊炮——打滿全場的中型迫擊炮

和失敗的36型50毫米迫擊炮不同,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深受德軍基層步兵的喜愛,該款迫擊炮作為一款中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德軍的營連級步兵單位使用,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到1945年柏林戰役,都能看到該款迫擊炮的身影。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正在使用該炮的德軍兩人炮組

雖然其射程達到了520米,但是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最大的問題是過重。一個標準的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的炮組為2人編制,而因為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全重達到14公斤的迫擊炮只能夠由一名步兵提著攜行,十分不便。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一套完整的34型50毫米迫擊炮裝備

在1942年,Granatwerfer36型的後繼型號——Granatwerfer40型迫擊炮因為性能未達標,一直未能大規模投產,加上德國佔領區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性能更好的其他國家制式迫擊炮,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開始停產。改型迫擊炮也成為了二戰德國碩果僅存的50毫米迫擊炮。

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營連級迫擊炮——打滿全場的中型迫擊炮

和失敗的36型50毫米迫擊炮不同,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深受德軍基層步兵的喜愛,該款迫擊炮作為一款中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德軍的營連級步兵單位使用,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到1945年柏林戰役,都能看到該款迫擊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從閃擊波蘭用到了柏林戰役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實際上是仿製自法制的“布蘭特”81毫米迫擊炮,但是為了避免落下“抄襲”的壞名聲,對外宣傳時採用了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的叫法。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該款迫擊炮能夠使用繳獲的同盟國81毫米迫擊炮彈藥。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正在使用該炮的德軍兩人炮組

雖然其射程達到了520米,但是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最大的問題是過重。一個標準的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的炮組為2人編制,而因為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全重達到14公斤的迫擊炮只能夠由一名步兵提著攜行,十分不便。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一套完整的34型50毫米迫擊炮裝備

在1942年,Granatwerfer36型的後繼型號——Granatwerfer40型迫擊炮因為性能未達標,一直未能大規模投產,加上德國佔領區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性能更好的其他國家制式迫擊炮,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開始停產。改型迫擊炮也成為了二戰德國碩果僅存的50毫米迫擊炮。

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營連級迫擊炮——打滿全場的中型迫擊炮

和失敗的36型50毫米迫擊炮不同,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深受德軍基層步兵的喜愛,該款迫擊炮作為一款中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德軍的營連級步兵單位使用,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到1945年柏林戰役,都能看到該款迫擊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從閃擊波蘭用到了柏林戰役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實際上是仿製自法制的“布蘭特”81毫米迫擊炮,但是為了避免落下“抄襲”的壞名聲,對外宣傳時採用了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的叫法。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該款迫擊炮能夠使用繳獲的同盟國81毫米迫擊炮彈藥。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不帶炮彈時三人就可攜行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可以分解為炮管、腳架、座阪後由三名炮組成員攜帶,再加上一個人攜帶迫擊炮彈,4個人就能夠保持一門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的正常機動作戰。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正在使用該炮的德軍兩人炮組

雖然其射程達到了520米,但是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最大的問題是過重。一個標準的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的炮組為2人編制,而因為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全重達到14公斤的迫擊炮只能夠由一名步兵提著攜行,十分不便。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一套完整的34型50毫米迫擊炮裝備

在1942年,Granatwerfer36型的後繼型號——Granatwerfer40型迫擊炮因為性能未達標,一直未能大規模投產,加上德國佔領區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性能更好的其他國家制式迫擊炮,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開始停產。改型迫擊炮也成為了二戰德國碩果僅存的50毫米迫擊炮。

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營連級迫擊炮——打滿全場的中型迫擊炮

和失敗的36型50毫米迫擊炮不同,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深受德軍基層步兵的喜愛,該款迫擊炮作為一款中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德軍的營連級步兵單位使用,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到1945年柏林戰役,都能看到該款迫擊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從閃擊波蘭用到了柏林戰役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實際上是仿製自法制的“布蘭特”81毫米迫擊炮,但是為了避免落下“抄襲”的壞名聲,對外宣傳時採用了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的叫法。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該款迫擊炮能夠使用繳獲的同盟國81毫米迫擊炮彈藥。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不帶炮彈時三人就可攜行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可以分解為炮管、腳架、座阪後由三名炮組成員攜帶,再加上一個人攜帶迫擊炮彈,4個人就能夠保持一門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的正常機動作戰。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展開狀態的34型80毫米迫擊炮

該炮的性能不錯,在使用3.5公斤重的炮彈時,最大射程為2400米。如果需要對付重型裝甲目標,則可以使用特製的7.5公斤重彈,但是最大射程同時也會下降到950米。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夠伴隨戰爭中後期的機械化部隊機動作戰,德軍也把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裝到了半履帶車上面,改裝為自型迫擊炮,這就是二戰時德軍裝備的ARM35(f)自型迫擊炮。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正在使用該炮的德軍兩人炮組

雖然其射程達到了520米,但是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最大的問題是過重。一個標準的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的炮組為2人編制,而因為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全重達到14公斤的迫擊炮只能夠由一名步兵提著攜行,十分不便。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一套完整的34型50毫米迫擊炮裝備

在1942年,Granatwerfer36型的後繼型號——Granatwerfer40型迫擊炮因為性能未達標,一直未能大規模投產,加上德國佔領區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性能更好的其他國家制式迫擊炮,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開始停產。改型迫擊炮也成為了二戰德國碩果僅存的50毫米迫擊炮。

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營連級迫擊炮——打滿全場的中型迫擊炮

和失敗的36型50毫米迫擊炮不同,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深受德軍基層步兵的喜愛,該款迫擊炮作為一款中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德軍的營連級步兵單位使用,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到1945年柏林戰役,都能看到該款迫擊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從閃擊波蘭用到了柏林戰役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實際上是仿製自法制的“布蘭特”81毫米迫擊炮,但是為了避免落下“抄襲”的壞名聲,對外宣傳時採用了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的叫法。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該款迫擊炮能夠使用繳獲的同盟國81毫米迫擊炮彈藥。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不帶炮彈時三人就可攜行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可以分解為炮管、腳架、座阪後由三名炮組成員攜帶,再加上一個人攜帶迫擊炮彈,4個人就能夠保持一門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的正常機動作戰。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展開狀態的34型80毫米迫擊炮

該炮的性能不錯,在使用3.5公斤重的炮彈時,最大射程為2400米。如果需要對付重型裝甲目標,則可以使用特製的7.5公斤重彈,但是最大射程同時也會下降到950米。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夠伴隨戰爭中後期的機械化部隊機動作戰,德軍也把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裝到了半履帶車上面,改裝為自型迫擊炮,這就是二戰時德軍裝備的ARM35(f)自型迫擊炮。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ARM35(f)自型迫擊炮

該款自行迫擊炮擁有車長、駕駛員和3名炮手,車內備彈42發,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持續作戰。如果在戰鬥中車輛被損壞無法繼續機動,車上搭載的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還可以拆下來當做普通迫擊炮繼續進行使用。

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仿製蘇聯迫擊炮的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場開啟之前,德國步兵編制中是沒有120毫米重型迫擊炮這種規格的迫擊炮的。在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之上的,就只有各種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和輕型榴彈炮,但是在“巴巴羅薩”計劃執行之後,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正在使用該炮的德軍兩人炮組

雖然其射程達到了520米,但是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最大的問題是過重。一個標準的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的炮組為2人編制,而因為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全重達到14公斤的迫擊炮只能夠由一名步兵提著攜行,十分不便。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一套完整的34型50毫米迫擊炮裝備

在1942年,Granatwerfer36型的後繼型號——Granatwerfer40型迫擊炮因為性能未達標,一直未能大規模投產,加上德國佔領區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性能更好的其他國家制式迫擊炮,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開始停產。改型迫擊炮也成為了二戰德國碩果僅存的50毫米迫擊炮。

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營連級迫擊炮——打滿全場的中型迫擊炮

和失敗的36型50毫米迫擊炮不同,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深受德軍基層步兵的喜愛,該款迫擊炮作為一款中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德軍的營連級步兵單位使用,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到1945年柏林戰役,都能看到該款迫擊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從閃擊波蘭用到了柏林戰役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實際上是仿製自法制的“布蘭特”81毫米迫擊炮,但是為了避免落下“抄襲”的壞名聲,對外宣傳時採用了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的叫法。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該款迫擊炮能夠使用繳獲的同盟國81毫米迫擊炮彈藥。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不帶炮彈時三人就可攜行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可以分解為炮管、腳架、座阪後由三名炮組成員攜帶,再加上一個人攜帶迫擊炮彈,4個人就能夠保持一門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的正常機動作戰。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展開狀態的34型80毫米迫擊炮

該炮的性能不錯,在使用3.5公斤重的炮彈時,最大射程為2400米。如果需要對付重型裝甲目標,則可以使用特製的7.5公斤重彈,但是最大射程同時也會下降到950米。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夠伴隨戰爭中後期的機械化部隊機動作戰,德軍也把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裝到了半履帶車上面,改裝為自型迫擊炮,這就是二戰時德軍裝備的ARM35(f)自型迫擊炮。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ARM35(f)自型迫擊炮

該款自行迫擊炮擁有車長、駕駛員和3名炮手,車內備彈42發,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持續作戰。如果在戰鬥中車輛被損壞無法繼續機動,車上搭載的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還可以拆下來當做普通迫擊炮繼續進行使用。

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仿製蘇聯迫擊炮的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場開啟之前,德國步兵編制中是沒有120毫米重型迫擊炮這種規格的迫擊炮的。在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之上的,就只有各種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和輕型榴彈炮,但是在“巴巴羅薩”計劃執行之後,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繳獲了大量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並對其性能十分滿意。除了直接大規模裝備繳獲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之外,德國也直接對該炮進行了仿製,並將其命名為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團級單位使用。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正在使用該炮的德軍兩人炮組

雖然其射程達到了520米,但是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最大的問題是過重。一個標準的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的炮組為2人編制,而因為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全重達到14公斤的迫擊炮只能夠由一名步兵提著攜行,十分不便。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一套完整的34型50毫米迫擊炮裝備

在1942年,Granatwerfer36型的後繼型號——Granatwerfer40型迫擊炮因為性能未達標,一直未能大規模投產,加上德國佔領區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性能更好的其他國家制式迫擊炮,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開始停產。改型迫擊炮也成為了二戰德國碩果僅存的50毫米迫擊炮。

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營連級迫擊炮——打滿全場的中型迫擊炮

和失敗的36型50毫米迫擊炮不同,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深受德軍基層步兵的喜愛,該款迫擊炮作為一款中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德軍的營連級步兵單位使用,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到1945年柏林戰役,都能看到該款迫擊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從閃擊波蘭用到了柏林戰役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實際上是仿製自法制的“布蘭特”81毫米迫擊炮,但是為了避免落下“抄襲”的壞名聲,對外宣傳時採用了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的叫法。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該款迫擊炮能夠使用繳獲的同盟國81毫米迫擊炮彈藥。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不帶炮彈時三人就可攜行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可以分解為炮管、腳架、座阪後由三名炮組成員攜帶,再加上一個人攜帶迫擊炮彈,4個人就能夠保持一門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的正常機動作戰。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展開狀態的34型80毫米迫擊炮

該炮的性能不錯,在使用3.5公斤重的炮彈時,最大射程為2400米。如果需要對付重型裝甲目標,則可以使用特製的7.5公斤重彈,但是最大射程同時也會下降到950米。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夠伴隨戰爭中後期的機械化部隊機動作戰,德軍也把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裝到了半履帶車上面,改裝為自型迫擊炮,這就是二戰時德軍裝備的ARM35(f)自型迫擊炮。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ARM35(f)自型迫擊炮

該款自行迫擊炮擁有車長、駕駛員和3名炮手,車內備彈42發,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持續作戰。如果在戰鬥中車輛被損壞無法繼續機動,車上搭載的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還可以拆下來當做普通迫擊炮繼續進行使用。

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仿製蘇聯迫擊炮的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場開啟之前,德國步兵編制中是沒有120毫米重型迫擊炮這種規格的迫擊炮的。在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之上的,就只有各種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和輕型榴彈炮,但是在“巴巴羅薩”計劃執行之後,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繳獲了大量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並對其性能十分滿意。除了直接大規模裝備繳獲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之外,德國也直接對該炮進行了仿製,並將其命名為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團級單位使用。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很快成為德軍重要的團級支援火力

Granatwerfer42型迫擊炮的生產成本較低,僅1200德國馬克。因此,從1943年-1945年之間,德國就生產出了8461門Granatwerfer42型迫擊炮。

德軍75毫米系列步兵炮——le.IG18型/le.IG37型75毫米步兵炮

德軍認為迫擊炮和身管火炮之間並沒有任務重疊區,因此除了發展迫擊炮之外,也需要發展能夠覆蓋中近距離的輕型步兵炮。而le.IG18型/le.IG37型75毫米步兵炮則是二戰中德軍使用最多的75毫米步兵炮。其中le表示輕型,IG表示步兵。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正在使用該炮的德軍兩人炮組

雖然其射程達到了520米,但是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最大的問題是過重。一個標準的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的炮組為2人編制,而因為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全重達到14公斤的迫擊炮只能夠由一名步兵提著攜行,十分不便。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一套完整的34型50毫米迫擊炮裝備

在1942年,Granatwerfer36型的後繼型號——Granatwerfer40型迫擊炮因為性能未達標,一直未能大規模投產,加上德國佔領區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性能更好的其他國家制式迫擊炮,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開始停產。改型迫擊炮也成為了二戰德國碩果僅存的50毫米迫擊炮。

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營連級迫擊炮——打滿全場的中型迫擊炮

和失敗的36型50毫米迫擊炮不同,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深受德軍基層步兵的喜愛,該款迫擊炮作為一款中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德軍的營連級步兵單位使用,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到1945年柏林戰役,都能看到該款迫擊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從閃擊波蘭用到了柏林戰役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實際上是仿製自法制的“布蘭特”81毫米迫擊炮,但是為了避免落下“抄襲”的壞名聲,對外宣傳時採用了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的叫法。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該款迫擊炮能夠使用繳獲的同盟國81毫米迫擊炮彈藥。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不帶炮彈時三人就可攜行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可以分解為炮管、腳架、座阪後由三名炮組成員攜帶,再加上一個人攜帶迫擊炮彈,4個人就能夠保持一門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的正常機動作戰。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展開狀態的34型80毫米迫擊炮

該炮的性能不錯,在使用3.5公斤重的炮彈時,最大射程為2400米。如果需要對付重型裝甲目標,則可以使用特製的7.5公斤重彈,但是最大射程同時也會下降到950米。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夠伴隨戰爭中後期的機械化部隊機動作戰,德軍也把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裝到了半履帶車上面,改裝為自型迫擊炮,這就是二戰時德軍裝備的ARM35(f)自型迫擊炮。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ARM35(f)自型迫擊炮

該款自行迫擊炮擁有車長、駕駛員和3名炮手,車內備彈42發,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持續作戰。如果在戰鬥中車輛被損壞無法繼續機動,車上搭載的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還可以拆下來當做普通迫擊炮繼續進行使用。

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仿製蘇聯迫擊炮的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場開啟之前,德國步兵編制中是沒有120毫米重型迫擊炮這種規格的迫擊炮的。在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之上的,就只有各種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和輕型榴彈炮,但是在“巴巴羅薩”計劃執行之後,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繳獲了大量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並對其性能十分滿意。除了直接大規模裝備繳獲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之外,德國也直接對該炮進行了仿製,並將其命名為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團級單位使用。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很快成為德軍重要的團級支援火力

Granatwerfer42型迫擊炮的生產成本較低,僅1200德國馬克。因此,從1943年-1945年之間,德國就生產出了8461門Granatwerfer42型迫擊炮。

德軍75毫米系列步兵炮——le.IG18型/le.IG37型75毫米步兵炮

德軍認為迫擊炮和身管火炮之間並沒有任務重疊區,因此除了發展迫擊炮之外,也需要發展能夠覆蓋中近距離的輕型步兵炮。而le.IG18型/le.IG37型75毫米步兵炮則是二戰中德軍使用最多的75毫米步兵炮。其中le表示輕型,IG表示步兵。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的尺寸很小

le.IG18型步兵炮的最大特點就是輕,作為一款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該炮的全重僅有400公斤。在沒有牽引車可以進行拖曳機動的情況下,該炮可以分解為4個重量不超過140公斤的部件,由人力或者畜力進行運輸機動。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正在使用該炮的德軍兩人炮組

雖然其射程達到了520米,但是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最大的問題是過重。一個標準的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的炮組為2人編制,而因為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全重達到14公斤的迫擊炮只能夠由一名步兵提著攜行,十分不便。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一套完整的34型50毫米迫擊炮裝備

在1942年,Granatwerfer36型的後繼型號——Granatwerfer40型迫擊炮因為性能未達標,一直未能大規模投產,加上德國佔領區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性能更好的其他國家制式迫擊炮,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開始停產。改型迫擊炮也成為了二戰德國碩果僅存的50毫米迫擊炮。

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營連級迫擊炮——打滿全場的中型迫擊炮

和失敗的36型50毫米迫擊炮不同,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深受德軍基層步兵的喜愛,該款迫擊炮作為一款中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德軍的營連級步兵單位使用,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到1945年柏林戰役,都能看到該款迫擊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從閃擊波蘭用到了柏林戰役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實際上是仿製自法制的“布蘭特”81毫米迫擊炮,但是為了避免落下“抄襲”的壞名聲,對外宣傳時採用了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的叫法。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該款迫擊炮能夠使用繳獲的同盟國81毫米迫擊炮彈藥。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不帶炮彈時三人就可攜行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可以分解為炮管、腳架、座阪後由三名炮組成員攜帶,再加上一個人攜帶迫擊炮彈,4個人就能夠保持一門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的正常機動作戰。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展開狀態的34型80毫米迫擊炮

該炮的性能不錯,在使用3.5公斤重的炮彈時,最大射程為2400米。如果需要對付重型裝甲目標,則可以使用特製的7.5公斤重彈,但是最大射程同時也會下降到950米。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夠伴隨戰爭中後期的機械化部隊機動作戰,德軍也把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裝到了半履帶車上面,改裝為自型迫擊炮,這就是二戰時德軍裝備的ARM35(f)自型迫擊炮。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ARM35(f)自型迫擊炮

該款自行迫擊炮擁有車長、駕駛員和3名炮手,車內備彈42發,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持續作戰。如果在戰鬥中車輛被損壞無法繼續機動,車上搭載的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還可以拆下來當做普通迫擊炮繼續進行使用。

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仿製蘇聯迫擊炮的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場開啟之前,德國步兵編制中是沒有120毫米重型迫擊炮這種規格的迫擊炮的。在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之上的,就只有各種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和輕型榴彈炮,但是在“巴巴羅薩”計劃執行之後,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繳獲了大量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並對其性能十分滿意。除了直接大規模裝備繳獲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之外,德國也直接對該炮進行了仿製,並將其命名為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團級單位使用。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很快成為德軍重要的團級支援火力

Granatwerfer42型迫擊炮的生產成本較低,僅1200德國馬克。因此,從1943年-1945年之間,德國就生產出了8461門Granatwerfer42型迫擊炮。

德軍75毫米系列步兵炮——le.IG18型/le.IG37型75毫米步兵炮

德軍認為迫擊炮和身管火炮之間並沒有任務重疊區,因此除了發展迫擊炮之外,也需要發展能夠覆蓋中近距離的輕型步兵炮。而le.IG18型/le.IG37型75毫米步兵炮則是二戰中德軍使用最多的75毫米步兵炮。其中le表示輕型,IG表示步兵。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的尺寸很小

le.IG18型步兵炮的最大特點就是輕,作為一款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該炮的全重僅有400公斤。在沒有牽引車可以進行拖曳機動的情況下,該炮可以分解為4個重量不超過140公斤的部件,由人力或者畜力進行運輸機動。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被分解後的火炮部件

雖然輕,但是該炮的性能不錯,能夠將5.45公斤的榴彈發射到3793米的距離上。該炮的生產成本僅有6700德國馬克,因此在1944年停產之前,le.IG18型步兵炮一共生產了8266門,產量龐大。

le.IG37型步兵炮嚴格的說並不算是一款全新研製的步兵炮,該款步兵炮實際上是用此前的PAK36型反坦克炮的炮架加上一根24倍徑的75毫米炮管拼湊起來的,不過該炮十分輕便,既能夠曲射,緊急情況下也能夠平射進行反裝甲作戰,因此主要在東線戰場進行使用。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正在使用該炮的德軍兩人炮組

雖然其射程達到了520米,但是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最大的問題是過重。一個標準的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的炮組為2人編制,而因為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全重達到14公斤的迫擊炮只能夠由一名步兵提著攜行,十分不便。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一套完整的34型50毫米迫擊炮裝備

在1942年,Granatwerfer36型的後繼型號——Granatwerfer40型迫擊炮因為性能未達標,一直未能大規模投產,加上德國佔領區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性能更好的其他國家制式迫擊炮,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開始停產。改型迫擊炮也成為了二戰德國碩果僅存的50毫米迫擊炮。

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營連級迫擊炮——打滿全場的中型迫擊炮

和失敗的36型50毫米迫擊炮不同,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深受德軍基層步兵的喜愛,該款迫擊炮作為一款中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德軍的營連級步兵單位使用,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到1945年柏林戰役,都能看到該款迫擊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從閃擊波蘭用到了柏林戰役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實際上是仿製自法制的“布蘭特”81毫米迫擊炮,但是為了避免落下“抄襲”的壞名聲,對外宣傳時採用了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的叫法。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該款迫擊炮能夠使用繳獲的同盟國81毫米迫擊炮彈藥。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不帶炮彈時三人就可攜行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可以分解為炮管、腳架、座阪後由三名炮組成員攜帶,再加上一個人攜帶迫擊炮彈,4個人就能夠保持一門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的正常機動作戰。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展開狀態的34型80毫米迫擊炮

該炮的性能不錯,在使用3.5公斤重的炮彈時,最大射程為2400米。如果需要對付重型裝甲目標,則可以使用特製的7.5公斤重彈,但是最大射程同時也會下降到950米。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夠伴隨戰爭中後期的機械化部隊機動作戰,德軍也把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裝到了半履帶車上面,改裝為自型迫擊炮,這就是二戰時德軍裝備的ARM35(f)自型迫擊炮。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ARM35(f)自型迫擊炮

該款自行迫擊炮擁有車長、駕駛員和3名炮手,車內備彈42發,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持續作戰。如果在戰鬥中車輛被損壞無法繼續機動,車上搭載的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還可以拆下來當做普通迫擊炮繼續進行使用。

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仿製蘇聯迫擊炮的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場開啟之前,德國步兵編制中是沒有120毫米重型迫擊炮這種規格的迫擊炮的。在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之上的,就只有各種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和輕型榴彈炮,但是在“巴巴羅薩”計劃執行之後,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繳獲了大量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並對其性能十分滿意。除了直接大規模裝備繳獲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之外,德國也直接對該炮進行了仿製,並將其命名為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團級單位使用。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很快成為德軍重要的團級支援火力

Granatwerfer42型迫擊炮的生產成本較低,僅1200德國馬克。因此,從1943年-1945年之間,德國就生產出了8461門Granatwerfer42型迫擊炮。

德軍75毫米系列步兵炮——le.IG18型/le.IG37型75毫米步兵炮

德軍認為迫擊炮和身管火炮之間並沒有任務重疊區,因此除了發展迫擊炮之外,也需要發展能夠覆蓋中近距離的輕型步兵炮。而le.IG18型/le.IG37型75毫米步兵炮則是二戰中德軍使用最多的75毫米步兵炮。其中le表示輕型,IG表示步兵。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的尺寸很小

le.IG18型步兵炮的最大特點就是輕,作為一款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該炮的全重僅有400公斤。在沒有牽引車可以進行拖曳機動的情況下,該炮可以分解為4個重量不超過140公斤的部件,由人力或者畜力進行運輸機動。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被分解後的火炮部件

雖然輕,但是該炮的性能不錯,能夠將5.45公斤的榴彈發射到3793米的距離上。該炮的生產成本僅有6700德國馬克,因此在1944年停產之前,le.IG18型步兵炮一共生產了8266門,產量龐大。

le.IG37型步兵炮嚴格的說並不算是一款全新研製的步兵炮,該款步兵炮實際上是用此前的PAK36型反坦克炮的炮架加上一根24倍徑的75毫米炮管拼湊起來的,不過該炮十分輕便,既能夠曲射,緊急情況下也能夠平射進行反裝甲作戰,因此主要在東線戰場進行使用。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le.IG37型步兵

該炮產量較小,僅有2279門。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該炮使用的PAK36型反坦克炮炮架同時也在供應其他火炮,因此產能無法快速提升,在二戰中的總體作用不如le.IG18型步兵炮那麼大。

SIG33型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口徑最大的重型步兵炮

SIG33型150毫米重型步兵炮是二戰時德軍裝備的口徑最大,威力也最強的步兵炮。SIG33型步兵炮主要裝備給團級單位進行使用,作為75毫米輕型步兵炮的火力補充。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正在使用該炮的德軍兩人炮組

雖然其射程達到了520米,但是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最大的問題是過重。一個標準的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的炮組為2人編制,而因為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全重達到14公斤的迫擊炮只能夠由一名步兵提著攜行,十分不便。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一套完整的34型50毫米迫擊炮裝備

在1942年,Granatwerfer36型的後繼型號——Granatwerfer40型迫擊炮因為性能未達標,一直未能大規模投產,加上德國佔領區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性能更好的其他國家制式迫擊炮,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開始停產。改型迫擊炮也成為了二戰德國碩果僅存的50毫米迫擊炮。

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營連級迫擊炮——打滿全場的中型迫擊炮

和失敗的36型50毫米迫擊炮不同,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深受德軍基層步兵的喜愛,該款迫擊炮作為一款中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德軍的營連級步兵單位使用,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到1945年柏林戰役,都能看到該款迫擊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從閃擊波蘭用到了柏林戰役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實際上是仿製自法制的“布蘭特”81毫米迫擊炮,但是為了避免落下“抄襲”的壞名聲,對外宣傳時採用了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的叫法。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該款迫擊炮能夠使用繳獲的同盟國81毫米迫擊炮彈藥。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不帶炮彈時三人就可攜行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可以分解為炮管、腳架、座阪後由三名炮組成員攜帶,再加上一個人攜帶迫擊炮彈,4個人就能夠保持一門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的正常機動作戰。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展開狀態的34型80毫米迫擊炮

該炮的性能不錯,在使用3.5公斤重的炮彈時,最大射程為2400米。如果需要對付重型裝甲目標,則可以使用特製的7.5公斤重彈,但是最大射程同時也會下降到950米。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夠伴隨戰爭中後期的機械化部隊機動作戰,德軍也把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裝到了半履帶車上面,改裝為自型迫擊炮,這就是二戰時德軍裝備的ARM35(f)自型迫擊炮。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ARM35(f)自型迫擊炮

該款自行迫擊炮擁有車長、駕駛員和3名炮手,車內備彈42發,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持續作戰。如果在戰鬥中車輛被損壞無法繼續機動,車上搭載的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還可以拆下來當做普通迫擊炮繼續進行使用。

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仿製蘇聯迫擊炮的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場開啟之前,德國步兵編制中是沒有120毫米重型迫擊炮這種規格的迫擊炮的。在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之上的,就只有各種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和輕型榴彈炮,但是在“巴巴羅薩”計劃執行之後,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繳獲了大量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並對其性能十分滿意。除了直接大規模裝備繳獲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之外,德國也直接對該炮進行了仿製,並將其命名為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團級單位使用。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很快成為德軍重要的團級支援火力

Granatwerfer42型迫擊炮的生產成本較低,僅1200德國馬克。因此,從1943年-1945年之間,德國就生產出了8461門Granatwerfer42型迫擊炮。

德軍75毫米系列步兵炮——le.IG18型/le.IG37型75毫米步兵炮

德軍認為迫擊炮和身管火炮之間並沒有任務重疊區,因此除了發展迫擊炮之外,也需要發展能夠覆蓋中近距離的輕型步兵炮。而le.IG18型/le.IG37型75毫米步兵炮則是二戰中德軍使用最多的75毫米步兵炮。其中le表示輕型,IG表示步兵。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的尺寸很小

le.IG18型步兵炮的最大特點就是輕,作為一款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該炮的全重僅有400公斤。在沒有牽引車可以進行拖曳機動的情況下,該炮可以分解為4個重量不超過140公斤的部件,由人力或者畜力進行運輸機動。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被分解後的火炮部件

雖然輕,但是該炮的性能不錯,能夠將5.45公斤的榴彈發射到3793米的距離上。該炮的生產成本僅有6700德國馬克,因此在1944年停產之前,le.IG18型步兵炮一共生產了8266門,產量龐大。

le.IG37型步兵炮嚴格的說並不算是一款全新研製的步兵炮,該款步兵炮實際上是用此前的PAK36型反坦克炮的炮架加上一根24倍徑的75毫米炮管拼湊起來的,不過該炮十分輕便,既能夠曲射,緊急情況下也能夠平射進行反裝甲作戰,因此主要在東線戰場進行使用。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le.IG37型步兵

該炮產量較小,僅有2279門。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該炮使用的PAK36型反坦克炮炮架同時也在供應其他火炮,因此產能無法快速提升,在二戰中的總體作用不如le.IG18型步兵炮那麼大。

SIG33型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口徑最大的重型步兵炮

SIG33型150毫米重型步兵炮是二戰時德軍裝備的口徑最大,威力也最強的步兵炮。SIG33型步兵炮主要裝備給團級單位進行使用,作為75毫米輕型步兵炮的火力補充。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SIG33型150毫米重型步兵炮

SIG33型步兵炮為11.4倍徑,能夠將38公斤的炮彈投射到4650米的距離上。在使用I Gr33型殺傷爆破榴彈時,其破片殺傷範圍能夠達到150米,威力巨大。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正在使用該炮的德軍兩人炮組

雖然其射程達到了520米,但是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最大的問題是過重。一個標準的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的炮組為2人編制,而因為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全重達到14公斤的迫擊炮只能夠由一名步兵提著攜行,十分不便。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一套完整的34型50毫米迫擊炮裝備

在1942年,Granatwerfer36型的後繼型號——Granatwerfer40型迫擊炮因為性能未達標,一直未能大規模投產,加上德國佔領區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性能更好的其他國家制式迫擊炮,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開始停產。改型迫擊炮也成為了二戰德國碩果僅存的50毫米迫擊炮。

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營連級迫擊炮——打滿全場的中型迫擊炮

和失敗的36型50毫米迫擊炮不同,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深受德軍基層步兵的喜愛,該款迫擊炮作為一款中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德軍的營連級步兵單位使用,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到1945年柏林戰役,都能看到該款迫擊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從閃擊波蘭用到了柏林戰役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實際上是仿製自法制的“布蘭特”81毫米迫擊炮,但是為了避免落下“抄襲”的壞名聲,對外宣傳時採用了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的叫法。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該款迫擊炮能夠使用繳獲的同盟國81毫米迫擊炮彈藥。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不帶炮彈時三人就可攜行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可以分解為炮管、腳架、座阪後由三名炮組成員攜帶,再加上一個人攜帶迫擊炮彈,4個人就能夠保持一門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的正常機動作戰。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展開狀態的34型80毫米迫擊炮

該炮的性能不錯,在使用3.5公斤重的炮彈時,最大射程為2400米。如果需要對付重型裝甲目標,則可以使用特製的7.5公斤重彈,但是最大射程同時也會下降到950米。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夠伴隨戰爭中後期的機械化部隊機動作戰,德軍也把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裝到了半履帶車上面,改裝為自型迫擊炮,這就是二戰時德軍裝備的ARM35(f)自型迫擊炮。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ARM35(f)自型迫擊炮

該款自行迫擊炮擁有車長、駕駛員和3名炮手,車內備彈42發,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持續作戰。如果在戰鬥中車輛被損壞無法繼續機動,車上搭載的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還可以拆下來當做普通迫擊炮繼續進行使用。

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仿製蘇聯迫擊炮的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場開啟之前,德國步兵編制中是沒有120毫米重型迫擊炮這種規格的迫擊炮的。在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之上的,就只有各種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和輕型榴彈炮,但是在“巴巴羅薩”計劃執行之後,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繳獲了大量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並對其性能十分滿意。除了直接大規模裝備繳獲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之外,德國也直接對該炮進行了仿製,並將其命名為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團級單位使用。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很快成為德軍重要的團級支援火力

Granatwerfer42型迫擊炮的生產成本較低,僅1200德國馬克。因此,從1943年-1945年之間,德國就生產出了8461門Granatwerfer42型迫擊炮。

德軍75毫米系列步兵炮——le.IG18型/le.IG37型75毫米步兵炮

德軍認為迫擊炮和身管火炮之間並沒有任務重疊區,因此除了發展迫擊炮之外,也需要發展能夠覆蓋中近距離的輕型步兵炮。而le.IG18型/le.IG37型75毫米步兵炮則是二戰中德軍使用最多的75毫米步兵炮。其中le表示輕型,IG表示步兵。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的尺寸很小

le.IG18型步兵炮的最大特點就是輕,作為一款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該炮的全重僅有400公斤。在沒有牽引車可以進行拖曳機動的情況下,該炮可以分解為4個重量不超過140公斤的部件,由人力或者畜力進行運輸機動。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被分解後的火炮部件

雖然輕,但是該炮的性能不錯,能夠將5.45公斤的榴彈發射到3793米的距離上。該炮的生產成本僅有6700德國馬克,因此在1944年停產之前,le.IG18型步兵炮一共生產了8266門,產量龐大。

le.IG37型步兵炮嚴格的說並不算是一款全新研製的步兵炮,該款步兵炮實際上是用此前的PAK36型反坦克炮的炮架加上一根24倍徑的75毫米炮管拼湊起來的,不過該炮十分輕便,既能夠曲射,緊急情況下也能夠平射進行反裝甲作戰,因此主要在東線戰場進行使用。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le.IG37型步兵

該炮產量較小,僅有2279門。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該炮使用的PAK36型反坦克炮炮架同時也在供應其他火炮,因此產能無法快速提升,在二戰中的總體作用不如le.IG18型步兵炮那麼大。

SIG33型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口徑最大的重型步兵炮

SIG33型150毫米重型步兵炮是二戰時德軍裝備的口徑最大,威力也最強的步兵炮。SIG33型步兵炮主要裝備給團級單位進行使用,作為75毫米輕型步兵炮的火力補充。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SIG33型150毫米重型步兵炮

SIG33型步兵炮為11.4倍徑,能夠將38公斤的炮彈投射到4650米的距離上。在使用I Gr33型殺傷爆破榴彈時,其破片殺傷範圍能夠達到150米,威力巨大。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單腿式炮架佔了很大的重量

該炮採用了單腿式大架和套筒式身管,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根據德軍的編制,每個步兵團編列有2門SIG33型步兵炮,但是該炮的重量高達2噸,機動有限,因此大部分情況下僅在防禦作戰中使用。

"

火炮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步兵產生了非常緊密的關係,依靠火炮提供的強大支援火力,普通的步兵能夠攻克之前他們一直很難靠近的堅固工事。因此,火炮也開始成為戰場上的“戰爭之神”,幾乎每一場中大型陸上戰鬥都能夠看見火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二戰時的步兵支援火炮更強調機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差別就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偏向於“機動戰”。而機動有限的重型火炮沒有辦法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和步兵保持同步行動,為了能夠給機動性更強的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各種各樣的步兵支援火炮開始出現。

前言

在步兵支援火炮方面,二戰時的德國走在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前面。為了能夠配合行動迅速的裝甲部隊進行“閃電戰”,二戰時的德國為其陸軍部隊提供了口徑齊全、種類豐富的步兵支援火炮。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碩果僅存的德制50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在德國陸軍的眼中,被定義為一種“彈丸投射器”。即在傳統身管火炮射擊盲區之內,利用其高彈道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Granatwerfer36型50毫米連排級迫擊炮在1936年研製成功,並在整個30年代德國大擴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的生產,但是該款迫擊炮的性能卻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設計上有很濃厚的一戰風格

因為當時德國軍工企業設計還比較保守,因此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採用了很古怪的設計,整根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而且只有一個單腿式腳架用來提供高低方向的射角調整。而同時期的英法新型迫擊炮,已經開始使用上了兩腳架、輕便式座阪和緩衝機,差異明顯。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正在使用該炮的德軍兩人炮組

雖然其射程達到了520米,但是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最大的問題是過重。一個標準的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的炮組為2人編制,而因為炮管被固定在了底座上,全重達到14公斤的迫擊炮只能夠由一名步兵提著攜行,十分不便。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一套完整的34型50毫米迫擊炮裝備

在1942年,Granatwerfer36型的後繼型號——Granatwerfer40型迫擊炮因為性能未達標,一直未能大規模投產,加上德國佔領區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性能更好的其他國家制式迫擊炮,Granatwerfer36型迫擊炮開始停產。改型迫擊炮也成為了二戰德國碩果僅存的50毫米迫擊炮。

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營連級迫擊炮——打滿全場的中型迫擊炮

和失敗的36型50毫米迫擊炮不同,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深受德軍基層步兵的喜愛,該款迫擊炮作為一款中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德軍的營連級步兵單位使用,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到1945年柏林戰役,都能看到該款迫擊炮的身影。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從閃擊波蘭用到了柏林戰役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實際上是仿製自法制的“布蘭特”81毫米迫擊炮,但是為了避免落下“抄襲”的壞名聲,對外宣傳時採用了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的叫法。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該款迫擊炮能夠使用繳獲的同盟國81毫米迫擊炮彈藥。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不帶炮彈時三人就可攜行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可以分解為炮管、腳架、座阪後由三名炮組成員攜帶,再加上一個人攜帶迫擊炮彈,4個人就能夠保持一門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的正常機動作戰。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展開狀態的34型80毫米迫擊炮

該炮的性能不錯,在使用3.5公斤重的炮彈時,最大射程為2400米。如果需要對付重型裝甲目標,則可以使用特製的7.5公斤重彈,但是最大射程同時也會下降到950米。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夠伴隨戰爭中後期的機械化部隊機動作戰,德軍也把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裝到了半履帶車上面,改裝為自型迫擊炮,這就是二戰時德軍裝備的ARM35(f)自型迫擊炮。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ARM35(f)自型迫擊炮

該款自行迫擊炮擁有車長、駕駛員和3名炮手,車內備彈42發,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持續作戰。如果在戰鬥中車輛被損壞無法繼續機動,車上搭載的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還可以拆下來當做普通迫擊炮繼續進行使用。

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仿製蘇聯迫擊炮的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場開啟之前,德國步兵編制中是沒有120毫米重型迫擊炮這種規格的迫擊炮的。在Granatwerfer34型80毫米迫擊炮之上的,就只有各種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和輕型榴彈炮,但是在“巴巴羅薩”計劃執行之後,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

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繳獲了大量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並對其性能十分滿意。除了直接大規模裝備繳獲的蘇制PM-38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之外,德國也直接對該炮進行了仿製,並將其命名為Granatwerfer42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主要裝備給團級單位使用。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很快成為德軍重要的團級支援火力

Granatwerfer42型迫擊炮的生產成本較低,僅1200德國馬克。因此,從1943年-1945年之間,德國就生產出了8461門Granatwerfer42型迫擊炮。

德軍75毫米系列步兵炮——le.IG18型/le.IG37型75毫米步兵炮

德軍認為迫擊炮和身管火炮之間並沒有任務重疊區,因此除了發展迫擊炮之外,也需要發展能夠覆蓋中近距離的輕型步兵炮。而le.IG18型/le.IG37型75毫米步兵炮則是二戰中德軍使用最多的75毫米步兵炮。其中le表示輕型,IG表示步兵。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該炮的尺寸很小

le.IG18型步兵炮的最大特點就是輕,作為一款75毫米口徑的步兵炮,該炮的全重僅有400公斤。在沒有牽引車可以進行拖曳機動的情況下,該炮可以分解為4個重量不超過140公斤的部件,由人力或者畜力進行運輸機動。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被分解後的火炮部件

雖然輕,但是該炮的性能不錯,能夠將5.45公斤的榴彈發射到3793米的距離上。該炮的生產成本僅有6700德國馬克,因此在1944年停產之前,le.IG18型步兵炮一共生產了8266門,產量龐大。

le.IG37型步兵炮嚴格的說並不算是一款全新研製的步兵炮,該款步兵炮實際上是用此前的PAK36型反坦克炮的炮架加上一根24倍徑的75毫米炮管拼湊起來的,不過該炮十分輕便,既能夠曲射,緊急情況下也能夠平射進行反裝甲作戰,因此主要在東線戰場進行使用。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le.IG37型步兵

該炮產量較小,僅有2279門。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該炮使用的PAK36型反坦克炮炮架同時也在供應其他火炮,因此產能無法快速提升,在二戰中的總體作用不如le.IG18型步兵炮那麼大。

SIG33型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口徑最大的重型步兵炮

SIG33型150毫米重型步兵炮是二戰時德軍裝備的口徑最大,威力也最強的步兵炮。SIG33型步兵炮主要裝備給團級單位進行使用,作為75毫米輕型步兵炮的火力補充。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SIG33型150毫米重型步兵炮

SIG33型步兵炮為11.4倍徑,能夠將38公斤的炮彈投射到4650米的距離上。在使用I Gr33型殺傷爆破榴彈時,其破片殺傷範圍能夠達到150米,威力巨大。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單腿式炮架佔了很大的重量

該炮採用了單腿式大架和套筒式身管,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根據德軍的編制,每個步兵團編列有2門SIG33型步兵炮,但是該炮的重量高達2噸,機動有限,因此大部分情況下僅在防禦作戰中使用。

從50毫米迫擊炮到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二戰德軍主流步兵支援火力

可以看出重心很高

該炮同樣有自行改裝版本,德軍將該炮搬上1號B型坦克的底盤,造出了“野牛”自行火炮。但是1好看B型坦克底盤太清,裝上SIG33型步兵炮後重心不穩,因此“野牛”自行火炮也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推廣使用。

總結

總的來說,二戰時德軍的步兵支援火炮不僅類型健全,從迫擊炮到步兵炮都有,而且口徑也比較全面,輕重兼備,形成了完整的體系。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二戰前到二戰期間,德國強大和完備的火炮研製/製造體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