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

如果問:有一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集天賦、勤奮、自信、執著於一身,是誰?大多人會毫不猶豫地說,鄧亞萍。但其實早於鄧亞萍很多年,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同樣配得上這八個大字,她叫張德英。

張德英自己卻說:“我比鄧亞萍還刻苦。因為我‘扔掉’了乒乓球六年,再撿起來,太難了。”


"

如果問:有一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集天賦、勤奮、自信、執著於一身,是誰?大多人會毫不猶豫地說,鄧亞萍。但其實早於鄧亞萍很多年,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同樣配得上這八個大字,她叫張德英。

張德英自己卻說:“我比鄧亞萍還刻苦。因為我‘扔掉’了乒乓球六年,再撿起來,太難了。”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 資料圖

遠離了六年不甘心


1966年,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女團冠軍隊的主力成員張德英離開了上海,去黑龍江建設兵團“接受再教育”。“和其他十幾個小姑娘,在去的火車上哭了一路。人家是捨不得父母、怕吃苦受累,我擔心的是,以後再也不能打乒乓球了。”張德英從小酷愛乒乓球,在靜安區常德路小學讀書時候,就經常為了打球而逃學;進了少體校,她把偶像徐寅生、李富榮的海報貼在宿舍床頭;星期日休息乒乓房上鎖,她就和小夥伴從窗戶爬進去練球。離開上海的時候,張德英把自己心愛的紅雙喜乒乓球拍偷偷塞在了衣服裡,沒想到,這一放就是六年。

在軍墾農場種地之外,張德英還當過裝卸工、司爐工、食堂炊事員、小賣部營業員和照相館的攝影員,唯獨再沒機會打球。直到1971年3月,第31屆世乒賽在日本名古屋開戰,闊別世界乒壇六年之久的中國乒乓球隊重新站在世乒賽賽場上。“當時連隊在廣場上放映了31屆世乒賽紀錄片,我坐在小板凳上,冰天雪地的,邊看邊流淚。回到自己的房間,我找出來那塊紅雙喜651,膠皮都化掉了,我捧著乒乓板,放聲大哭了一場,我不甘心啊。”


"

如果問:有一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集天賦、勤奮、自信、執著於一身,是誰?大多人會毫不猶豫地說,鄧亞萍。但其實早於鄧亞萍很多年,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同樣配得上這八個大字,她叫張德英。

張德英自己卻說:“我比鄧亞萍還刻苦。因為我‘扔掉’了乒乓球六年,再撿起來,太難了。”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 資料圖

遠離了六年不甘心


1966年,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女團冠軍隊的主力成員張德英離開了上海,去黑龍江建設兵團“接受再教育”。“和其他十幾個小姑娘,在去的火車上哭了一路。人家是捨不得父母、怕吃苦受累,我擔心的是,以後再也不能打乒乓球了。”張德英從小酷愛乒乓球,在靜安區常德路小學讀書時候,就經常為了打球而逃學;進了少體校,她把偶像徐寅生、李富榮的海報貼在宿舍床頭;星期日休息乒乓房上鎖,她就和小夥伴從窗戶爬進去練球。離開上海的時候,張德英把自己心愛的紅雙喜乒乓球拍偷偷塞在了衣服裡,沒想到,這一放就是六年。

在軍墾農場種地之外,張德英還當過裝卸工、司爐工、食堂炊事員、小賣部營業員和照相館的攝影員,唯獨再沒機會打球。直到1971年3月,第31屆世乒賽在日本名古屋開戰,闊別世界乒壇六年之久的中國乒乓球隊重新站在世乒賽賽場上。“當時連隊在廣場上放映了31屆世乒賽紀錄片,我坐在小板凳上,冰天雪地的,邊看邊流淚。回到自己的房間,我找出來那塊紅雙喜651,膠皮都化掉了,我捧著乒乓板,放聲大哭了一場,我不甘心啊。”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右一)參加2007年7月“冠生園之夜”中日乒壇群英會 新民晚報記者 周國強 攝

一次次等待不放棄


不甘心的張德英,點了蠟燭,拿出信紙,大膽地給徐寅生寫了一封信。可惜這信石沉大海,她又給黑龍江省隊寫信,“還是那幾句話,‘我叫張德英,是上海知青,1966年、14歲時候就拿過全國少年冠軍,周恩來同志給我們發的獎,現在還想打球’,可是也沒有迴音。”然後,便是渺茫的等待和漫長的磋磨,是“逃回”上海5個月等待召喚卻落空,是每天一個人在零下幾十度的刺骨寒風中燒完七個大鍋爐卻捧著一顆火熱的心等待奇蹟。是將就著這塊化掉膠皮的紅雙喜球拍,在黑河地區橫掃對手,“連男的都全部贏了”。

一年多過去,她終於等來了黑龍江省隊的調令。生怕兵團領導後悔放走她,辦完手續,張德英提著兩個箱子,沒跟任何人告別,偷跑似的上了吉普車,就這樣“狼狽”的,六年沒有系統訓練的張德英終於進入了省隊,但她並不滿足於“黑龍江隊張德英”的稱謂,“沒勁,我要做中國隊的張德英。那時候每天下午訓練完,我就跑上訓練場的一個小臺子上,喊幾聲,‘中國隊張德英,中國隊張德英’,就喊幾聲,也開心的。”47年過去,張德英如今振臂高呼學著自己當年的樣子,讓人彷彿又看見她的壯志豪情。


"

如果問:有一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集天賦、勤奮、自信、執著於一身,是誰?大多人會毫不猶豫地說,鄧亞萍。但其實早於鄧亞萍很多年,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同樣配得上這八個大字,她叫張德英。

張德英自己卻說:“我比鄧亞萍還刻苦。因為我‘扔掉’了乒乓球六年,再撿起來,太難了。”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 資料圖

遠離了六年不甘心


1966年,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女團冠軍隊的主力成員張德英離開了上海,去黑龍江建設兵團“接受再教育”。“和其他十幾個小姑娘,在去的火車上哭了一路。人家是捨不得父母、怕吃苦受累,我擔心的是,以後再也不能打乒乓球了。”張德英從小酷愛乒乓球,在靜安區常德路小學讀書時候,就經常為了打球而逃學;進了少體校,她把偶像徐寅生、李富榮的海報貼在宿舍床頭;星期日休息乒乓房上鎖,她就和小夥伴從窗戶爬進去練球。離開上海的時候,張德英把自己心愛的紅雙喜乒乓球拍偷偷塞在了衣服裡,沒想到,這一放就是六年。

在軍墾農場種地之外,張德英還當過裝卸工、司爐工、食堂炊事員、小賣部營業員和照相館的攝影員,唯獨再沒機會打球。直到1971年3月,第31屆世乒賽在日本名古屋開戰,闊別世界乒壇六年之久的中國乒乓球隊重新站在世乒賽賽場上。“當時連隊在廣場上放映了31屆世乒賽紀錄片,我坐在小板凳上,冰天雪地的,邊看邊流淚。回到自己的房間,我找出來那塊紅雙喜651,膠皮都化掉了,我捧著乒乓板,放聲大哭了一場,我不甘心啊。”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右一)參加2007年7月“冠生園之夜”中日乒壇群英會 新民晚報記者 周國強 攝

一次次等待不放棄


不甘心的張德英,點了蠟燭,拿出信紙,大膽地給徐寅生寫了一封信。可惜這信石沉大海,她又給黑龍江省隊寫信,“還是那幾句話,‘我叫張德英,是上海知青,1966年、14歲時候就拿過全國少年冠軍,周恩來同志給我們發的獎,現在還想打球’,可是也沒有迴音。”然後,便是渺茫的等待和漫長的磋磨,是“逃回”上海5個月等待召喚卻落空,是每天一個人在零下幾十度的刺骨寒風中燒完七個大鍋爐卻捧著一顆火熱的心等待奇蹟。是將就著這塊化掉膠皮的紅雙喜球拍,在黑河地區橫掃對手,“連男的都全部贏了”。

一年多過去,她終於等來了黑龍江省隊的調令。生怕兵團領導後悔放走她,辦完手續,張德英提著兩個箱子,沒跟任何人告別,偷跑似的上了吉普車,就這樣“狼狽”的,六年沒有系統訓練的張德英終於進入了省隊,但她並不滿足於“黑龍江隊張德英”的稱謂,“沒勁,我要做中國隊的張德英。那時候每天下午訓練完,我就跑上訓練場的一個小臺子上,喊幾聲,‘中國隊張德英,中國隊張德英’,就喊幾聲,也開心的。”47年過去,張德英如今振臂高呼學著自己當年的樣子,讓人彷彿又看見她的壯志豪情。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為粉絲簽名 圖IC

28場比賽沒輸過


為了“中國隊的張德英”這個目標,每週日其他隊員都回家探親、休整,她自己加練兩個小時發球,“所以我高拋發球好”;和女隊員一起跑跳,她在小腿上綁上沙袋,把自己勒出了血,“還在黃沙上練步伐”;和男隊員比長跑,“跑不過很正常,我就是把他們當成國家隊,奮力去追趕”。終於,在一次次錯過後,三年後的秋天國家乒乓球隊遞來了橄欖枝,要調她去參加1975年的斯堪的納維亞公開賽。“要去集訓一個星期,然後出國比賽,我走的時候,揹著一個很大的行李,我跟隊友們說,我肯定不會回來了。”

但沒想到,老天再一次考驗了她。比賽還沒開打,她穿著高跟鞋在訪問期間崴了腳,腳腫得連球鞋都穿不下。“就那麼散著鞋帶,咬著牙堅持。真的是咬牙,每天打完比賽,嘴都咬破了,大腿掐得全是淤青。但28場比賽,我一場沒輸。”經受住考驗,她終於成為了“中國隊的張德英”。


"

如果問:有一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集天賦、勤奮、自信、執著於一身,是誰?大多人會毫不猶豫地說,鄧亞萍。但其實早於鄧亞萍很多年,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同樣配得上這八個大字,她叫張德英。

張德英自己卻說:“我比鄧亞萍還刻苦。因為我‘扔掉’了乒乓球六年,再撿起來,太難了。”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 資料圖

遠離了六年不甘心


1966年,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女團冠軍隊的主力成員張德英離開了上海,去黑龍江建設兵團“接受再教育”。“和其他十幾個小姑娘,在去的火車上哭了一路。人家是捨不得父母、怕吃苦受累,我擔心的是,以後再也不能打乒乓球了。”張德英從小酷愛乒乓球,在靜安區常德路小學讀書時候,就經常為了打球而逃學;進了少體校,她把偶像徐寅生、李富榮的海報貼在宿舍床頭;星期日休息乒乓房上鎖,她就和小夥伴從窗戶爬進去練球。離開上海的時候,張德英把自己心愛的紅雙喜乒乓球拍偷偷塞在了衣服裡,沒想到,這一放就是六年。

在軍墾農場種地之外,張德英還當過裝卸工、司爐工、食堂炊事員、小賣部營業員和照相館的攝影員,唯獨再沒機會打球。直到1971年3月,第31屆世乒賽在日本名古屋開戰,闊別世界乒壇六年之久的中國乒乓球隊重新站在世乒賽賽場上。“當時連隊在廣場上放映了31屆世乒賽紀錄片,我坐在小板凳上,冰天雪地的,邊看邊流淚。回到自己的房間,我找出來那塊紅雙喜651,膠皮都化掉了,我捧著乒乓板,放聲大哭了一場,我不甘心啊。”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右一)參加2007年7月“冠生園之夜”中日乒壇群英會 新民晚報記者 周國強 攝

一次次等待不放棄


不甘心的張德英,點了蠟燭,拿出信紙,大膽地給徐寅生寫了一封信。可惜這信石沉大海,她又給黑龍江省隊寫信,“還是那幾句話,‘我叫張德英,是上海知青,1966年、14歲時候就拿過全國少年冠軍,周恩來同志給我們發的獎,現在還想打球’,可是也沒有迴音。”然後,便是渺茫的等待和漫長的磋磨,是“逃回”上海5個月等待召喚卻落空,是每天一個人在零下幾十度的刺骨寒風中燒完七個大鍋爐卻捧著一顆火熱的心等待奇蹟。是將就著這塊化掉膠皮的紅雙喜球拍,在黑河地區橫掃對手,“連男的都全部贏了”。

一年多過去,她終於等來了黑龍江省隊的調令。生怕兵團領導後悔放走她,辦完手續,張德英提著兩個箱子,沒跟任何人告別,偷跑似的上了吉普車,就這樣“狼狽”的,六年沒有系統訓練的張德英終於進入了省隊,但她並不滿足於“黑龍江隊張德英”的稱謂,“沒勁,我要做中國隊的張德英。那時候每天下午訓練完,我就跑上訓練場的一個小臺子上,喊幾聲,‘中國隊張德英,中國隊張德英’,就喊幾聲,也開心的。”47年過去,張德英如今振臂高呼學著自己當年的樣子,讓人彷彿又看見她的壯志豪情。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為粉絲簽名 圖IC

28場比賽沒輸過


為了“中國隊的張德英”這個目標,每週日其他隊員都回家探親、休整,她自己加練兩個小時發球,“所以我高拋發球好”;和女隊員一起跑跳,她在小腿上綁上沙袋,把自己勒出了血,“還在黃沙上練步伐”;和男隊員比長跑,“跑不過很正常,我就是把他們當成國家隊,奮力去追趕”。終於,在一次次錯過後,三年後的秋天國家乒乓球隊遞來了橄欖枝,要調她去參加1975年的斯堪的納維亞公開賽。“要去集訓一個星期,然後出國比賽,我走的時候,揹著一個很大的行李,我跟隊友們說,我肯定不會回來了。”

但沒想到,老天再一次考驗了她。比賽還沒開打,她穿著高跟鞋在訪問期間崴了腳,腳腫得連球鞋都穿不下。“就那麼散著鞋帶,咬著牙堅持。真的是咬牙,每天打完比賽,嘴都咬破了,大腿掐得全是淤青。但28場比賽,我一場沒輸。”經受住考驗,她終於成為了“中國隊的張德英”。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左一)參加公益活動 彭幼龍 攝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後來的六年,這個中國隊的張德英,還掐青過自己的大腿很多次,因為她連續三次作為主力隊員,參加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賽,並奪得冠軍;因為她第35屆、36屆世乒賽分別與張立、曹燕華搭檔,獲得了女雙冠軍,“比賽總歸緊張的嘛,尤其團體賽,上場前我躲在廁所,反覆唸叨‘人生能有幾回搏’,拼了”。再後來,1981年她如願回到上海,出任市隊教練。五年後,張德英又辭職赴美,端盤子、讀書、當教練,後來在當地開了一家乒乓球俱樂部。1998年她回到家鄉,在盧灣區體育館內創辦了張德英乒乓球培訓中心,一開便是20年。這些年,張德英還給老知青們辦起規模盛大的業餘球賽,為福利院的孩子成立了一個愛心乒乓球隊……

一輩子,都在跟乒乓球打交道。當被問“如果不幹乒乓,會幹什麼?”張德英愣住了,她半晌說不出話來:“不幹乒乓球啊……”顯然,她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她說自己就是一個專一的人,專一地愛乒乓,甚至專一於打法和膠皮,“就是紅雙喜651,到哪裡都是紅雙喜,紅雙喜的球鞋,紅雙喜的板,紅雙喜的臺子。”哪怕在自己的俱樂部,張德英都要把最好的位置,留給紅雙喜,放展架賣器材,“大概是因為,我帶去黑龍江的,就是一塊紅雙喜。”(新民晚報記者 孫佳音)


"

如果問:有一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集天賦、勤奮、自信、執著於一身,是誰?大多人會毫不猶豫地說,鄧亞萍。但其實早於鄧亞萍很多年,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同樣配得上這八個大字,她叫張德英。

張德英自己卻說:“我比鄧亞萍還刻苦。因為我‘扔掉’了乒乓球六年,再撿起來,太難了。”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 資料圖

遠離了六年不甘心


1966年,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女團冠軍隊的主力成員張德英離開了上海,去黑龍江建設兵團“接受再教育”。“和其他十幾個小姑娘,在去的火車上哭了一路。人家是捨不得父母、怕吃苦受累,我擔心的是,以後再也不能打乒乓球了。”張德英從小酷愛乒乓球,在靜安區常德路小學讀書時候,就經常為了打球而逃學;進了少體校,她把偶像徐寅生、李富榮的海報貼在宿舍床頭;星期日休息乒乓房上鎖,她就和小夥伴從窗戶爬進去練球。離開上海的時候,張德英把自己心愛的紅雙喜乒乓球拍偷偷塞在了衣服裡,沒想到,這一放就是六年。

在軍墾農場種地之外,張德英還當過裝卸工、司爐工、食堂炊事員、小賣部營業員和照相館的攝影員,唯獨再沒機會打球。直到1971年3月,第31屆世乒賽在日本名古屋開戰,闊別世界乒壇六年之久的中國乒乓球隊重新站在世乒賽賽場上。“當時連隊在廣場上放映了31屆世乒賽紀錄片,我坐在小板凳上,冰天雪地的,邊看邊流淚。回到自己的房間,我找出來那塊紅雙喜651,膠皮都化掉了,我捧著乒乓板,放聲大哭了一場,我不甘心啊。”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右一)參加2007年7月“冠生園之夜”中日乒壇群英會 新民晚報記者 周國強 攝

一次次等待不放棄


不甘心的張德英,點了蠟燭,拿出信紙,大膽地給徐寅生寫了一封信。可惜這信石沉大海,她又給黑龍江省隊寫信,“還是那幾句話,‘我叫張德英,是上海知青,1966年、14歲時候就拿過全國少年冠軍,周恩來同志給我們發的獎,現在還想打球’,可是也沒有迴音。”然後,便是渺茫的等待和漫長的磋磨,是“逃回”上海5個月等待召喚卻落空,是每天一個人在零下幾十度的刺骨寒風中燒完七個大鍋爐卻捧著一顆火熱的心等待奇蹟。是將就著這塊化掉膠皮的紅雙喜球拍,在黑河地區橫掃對手,“連男的都全部贏了”。

一年多過去,她終於等來了黑龍江省隊的調令。生怕兵團領導後悔放走她,辦完手續,張德英提著兩個箱子,沒跟任何人告別,偷跑似的上了吉普車,就這樣“狼狽”的,六年沒有系統訓練的張德英終於進入了省隊,但她並不滿足於“黑龍江隊張德英”的稱謂,“沒勁,我要做中國隊的張德英。那時候每天下午訓練完,我就跑上訓練場的一個小臺子上,喊幾聲,‘中國隊張德英,中國隊張德英’,就喊幾聲,也開心的。”47年過去,張德英如今振臂高呼學著自己當年的樣子,讓人彷彿又看見她的壯志豪情。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為粉絲簽名 圖IC

28場比賽沒輸過


為了“中國隊的張德英”這個目標,每週日其他隊員都回家探親、休整,她自己加練兩個小時發球,“所以我高拋發球好”;和女隊員一起跑跳,她在小腿上綁上沙袋,把自己勒出了血,“還在黃沙上練步伐”;和男隊員比長跑,“跑不過很正常,我就是把他們當成國家隊,奮力去追趕”。終於,在一次次錯過後,三年後的秋天國家乒乓球隊遞來了橄欖枝,要調她去參加1975年的斯堪的納維亞公開賽。“要去集訓一個星期,然後出國比賽,我走的時候,揹著一個很大的行李,我跟隊友們說,我肯定不會回來了。”

但沒想到,老天再一次考驗了她。比賽還沒開打,她穿著高跟鞋在訪問期間崴了腳,腳腫得連球鞋都穿不下。“就那麼散著鞋帶,咬著牙堅持。真的是咬牙,每天打完比賽,嘴都咬破了,大腿掐得全是淤青。但28場比賽,我一場沒輸。”經受住考驗,她終於成為了“中國隊的張德英”。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左一)參加公益活動 彭幼龍 攝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後來的六年,這個中國隊的張德英,還掐青過自己的大腿很多次,因為她連續三次作為主力隊員,參加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賽,並奪得冠軍;因為她第35屆、36屆世乒賽分別與張立、曹燕華搭檔,獲得了女雙冠軍,“比賽總歸緊張的嘛,尤其團體賽,上場前我躲在廁所,反覆唸叨‘人生能有幾回搏’,拼了”。再後來,1981年她如願回到上海,出任市隊教練。五年後,張德英又辭職赴美,端盤子、讀書、當教練,後來在當地開了一家乒乓球俱樂部。1998年她回到家鄉,在盧灣區體育館內創辦了張德英乒乓球培訓中心,一開便是20年。這些年,張德英還給老知青們辦起規模盛大的業餘球賽,為福利院的孩子成立了一個愛心乒乓球隊……

一輩子,都在跟乒乓球打交道。當被問“如果不幹乒乓,會幹什麼?”張德英愣住了,她半晌說不出話來:“不幹乒乓球啊……”顯然,她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她說自己就是一個專一的人,專一地愛乒乓,甚至專一於打法和膠皮,“就是紅雙喜651,到哪裡都是紅雙喜,紅雙喜的球鞋,紅雙喜的板,紅雙喜的臺子。”哪怕在自己的俱樂部,張德英都要把最好的位置,留給紅雙喜,放展架賣器材,“大概是因為,我帶去黑龍江的,就是一塊紅雙喜。”(新民晚報記者 孫佳音)


小球大乾坤|張德英:一塊膠皮都化了的紅雙喜


圖說:張德英給新民晚報的題詞 資料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