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

幾年後重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感觸和領悟甚多,對書中人物的命運,也有了理性的思考,不再是單純的用著一腔熱血為所喜愛的人物打抱不平。不過即便如此,也難以剋制因書中兩個人物的死亡帶來的悲傷和憤憤不平。其一是孫少平師傅王世才的死;其二是田曉霞的死。

王世才是極善的化身,好人有好報未在他身上體現半分時,卻因救一個不算爭氣的徒弟安鎖子而死,即便是第二次讀到這個章節,仍免不了從內心深處生髮的一股寒意,就如一桶冰水潑在頭上般寒徹心扉。而田曉霞的死,來的更為突兀,更像是作者的刻意安排,大凡讀過這本書的人,大概都無法不去喜歡這樣的一個女孩子。

據說張恨水的《啼笑因緣》22回原著發表後,一部分讀者對悲劇結局感到不滿,要求作者繼續寫下去。作者出於種種原因,之後又寫了10回續書。我對《平凡的世界》中王世才和田曉霞的結局也抱有同樣的心態,不過即便我怎麼難受,故事也不可能再改寫了。不只是因為路先生已經去世已久,更因為我大概懂得了為什麼作者要安排田曉霞的死亡。

如果曉霞沒死,她和少平的感情將走向何處?

"

幾年後重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感觸和領悟甚多,對書中人物的命運,也有了理性的思考,不再是單純的用著一腔熱血為所喜愛的人物打抱不平。不過即便如此,也難以剋制因書中兩個人物的死亡帶來的悲傷和憤憤不平。其一是孫少平師傅王世才的死;其二是田曉霞的死。

王世才是極善的化身,好人有好報未在他身上體現半分時,卻因救一個不算爭氣的徒弟安鎖子而死,即便是第二次讀到這個章節,仍免不了從內心深處生髮的一股寒意,就如一桶冰水潑在頭上般寒徹心扉。而田曉霞的死,來的更為突兀,更像是作者的刻意安排,大凡讀過這本書的人,大概都無法不去喜歡這樣的一個女孩子。

據說張恨水的《啼笑因緣》22回原著發表後,一部分讀者對悲劇結局感到不滿,要求作者繼續寫下去。作者出於種種原因,之後又寫了10回續書。我對《平凡的世界》中王世才和田曉霞的結局也抱有同樣的心態,不過即便我怎麼難受,故事也不可能再改寫了。不只是因為路先生已經去世已久,更因為我大概懂得了為什麼作者要安排田曉霞的死亡。

如果曉霞沒死,她和少平的感情將走向何處?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

假設一:她和少平衝破層層桎梏,順利結婚

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在曉霞死後,其父親田福軍發現了她生前留下的那幾本筆記,在筆記中,曉霞詳盡地記錄了她與她的“掏炭的男人“之間的感情,由此田福軍知道了孫少平的存在,並即刻給他發去了電報通知他這一噩耗。

當孫少平出現在田福軍家中時,田福軍走過來,在孫少平頭髮上撫摸了一下,然後摟著他的肩頭,引他到旁邊的沙發裡坐下。這一連串的肢體動作,通常只在關係極為親密的人之間才會有,這就說明,田福軍是接受孫少平的。

所以,如果曉霞沒死,在父母這個層面,應該不會受到太大的阻力,兩個人也應該能順利走進婚姻。

"

幾年後重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感觸和領悟甚多,對書中人物的命運,也有了理性的思考,不再是單純的用著一腔熱血為所喜愛的人物打抱不平。不過即便如此,也難以剋制因書中兩個人物的死亡帶來的悲傷和憤憤不平。其一是孫少平師傅王世才的死;其二是田曉霞的死。

王世才是極善的化身,好人有好報未在他身上體現半分時,卻因救一個不算爭氣的徒弟安鎖子而死,即便是第二次讀到這個章節,仍免不了從內心深處生髮的一股寒意,就如一桶冰水潑在頭上般寒徹心扉。而田曉霞的死,來的更為突兀,更像是作者的刻意安排,大凡讀過這本書的人,大概都無法不去喜歡這樣的一個女孩子。

據說張恨水的《啼笑因緣》22回原著發表後,一部分讀者對悲劇結局感到不滿,要求作者繼續寫下去。作者出於種種原因,之後又寫了10回續書。我對《平凡的世界》中王世才和田曉霞的結局也抱有同樣的心態,不過即便我怎麼難受,故事也不可能再改寫了。不只是因為路先生已經去世已久,更因為我大概懂得了為什麼作者要安排田曉霞的死亡。

如果曉霞沒死,她和少平的感情將走向何處?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

假設一:她和少平衝破層層桎梏,順利結婚

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在曉霞死後,其父親田福軍發現了她生前留下的那幾本筆記,在筆記中,曉霞詳盡地記錄了她與她的“掏炭的男人“之間的感情,由此田福軍知道了孫少平的存在,並即刻給他發去了電報通知他這一噩耗。

當孫少平出現在田福軍家中時,田福軍走過來,在孫少平頭髮上撫摸了一下,然後摟著他的肩頭,引他到旁邊的沙發裡坐下。這一連串的肢體動作,通常只在關係極為親密的人之間才會有,這就說明,田福軍是接受孫少平的。

所以,如果曉霞沒死,在父母這個層面,應該不會受到太大的阻力,兩個人也應該能順利走進婚姻。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假設二:少平主動放棄兩個人的關係

對這段感情的遲疑和不真實的夢幻感一直縈繞在孫少平的心頭,當曉霞在身邊時,這種感受才會淡去,而一旦曉霞離開,孫少平則又會陷入這種若即若離的混亂思緒中。反而是在惠英嫂家中時,他能感受到一種安穩的幸福。

無論愛情如何讓人心潮澎湃,生活終究是要塵埃落定的,而當孫少平對安穩可控的生活感受到越多的眷戀和真實性時,他便又可能會放棄與曉霞這種缺乏安全感和穩定性的未來。

"

幾年後重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感觸和領悟甚多,對書中人物的命運,也有了理性的思考,不再是單純的用著一腔熱血為所喜愛的人物打抱不平。不過即便如此,也難以剋制因書中兩個人物的死亡帶來的悲傷和憤憤不平。其一是孫少平師傅王世才的死;其二是田曉霞的死。

王世才是極善的化身,好人有好報未在他身上體現半分時,卻因救一個不算爭氣的徒弟安鎖子而死,即便是第二次讀到這個章節,仍免不了從內心深處生髮的一股寒意,就如一桶冰水潑在頭上般寒徹心扉。而田曉霞的死,來的更為突兀,更像是作者的刻意安排,大凡讀過這本書的人,大概都無法不去喜歡這樣的一個女孩子。

據說張恨水的《啼笑因緣》22回原著發表後,一部分讀者對悲劇結局感到不滿,要求作者繼續寫下去。作者出於種種原因,之後又寫了10回續書。我對《平凡的世界》中王世才和田曉霞的結局也抱有同樣的心態,不過即便我怎麼難受,故事也不可能再改寫了。不只是因為路先生已經去世已久,更因為我大概懂得了為什麼作者要安排田曉霞的死亡。

如果曉霞沒死,她和少平的感情將走向何處?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

假設一:她和少平衝破層層桎梏,順利結婚

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在曉霞死後,其父親田福軍發現了她生前留下的那幾本筆記,在筆記中,曉霞詳盡地記錄了她與她的“掏炭的男人“之間的感情,由此田福軍知道了孫少平的存在,並即刻給他發去了電報通知他這一噩耗。

當孫少平出現在田福軍家中時,田福軍走過來,在孫少平頭髮上撫摸了一下,然後摟著他的肩頭,引他到旁邊的沙發裡坐下。這一連串的肢體動作,通常只在關係極為親密的人之間才會有,這就說明,田福軍是接受孫少平的。

所以,如果曉霞沒死,在父母這個層面,應該不會受到太大的阻力,兩個人也應該能順利走進婚姻。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假設二:少平主動放棄兩個人的關係

對這段感情的遲疑和不真實的夢幻感一直縈繞在孫少平的心頭,當曉霞在身邊時,這種感受才會淡去,而一旦曉霞離開,孫少平則又會陷入這種若即若離的混亂思緒中。反而是在惠英嫂家中時,他能感受到一種安穩的幸福。

無論愛情如何讓人心潮澎湃,生活終究是要塵埃落定的,而當孫少平對安穩可控的生活感受到越多的眷戀和真實性時,他便又可能會放棄與曉霞這種缺乏安全感和穩定性的未來。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假設三:婚後兩個人因成長步調不一致而分手

孫少平已經認同了自己一輩子做個煤礦工人的命運,這並非是他不思上進,而是來源於個性成熟的人的深刻自省,他內心渴望穩定而踏實的生活;而曉霞卻極富探險精神,成為省報記者也許還只是她人生這一階段的狀態而已,以她的個性,未來很難設限。這樣的兩個人,在個性上是有一定差異的。就像少平自己都很難想象曉霞來礦上和他一起生活的場景。

這種差異在熱戀期間會被縮小或無視,而當感情進入常態化後,其潛在的威脅則將慢慢顯露,就像武惠良與杜麗麗的愛情。當然,少平與曉霞相愛的程度當然是更深的,所以當矛盾逐步顯現時,他們可能會率先想辦法調和,而最終發現兩個人的生活方向仍不一致時,則可能會面臨分開的局面。

"

幾年後重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感觸和領悟甚多,對書中人物的命運,也有了理性的思考,不再是單純的用著一腔熱血為所喜愛的人物打抱不平。不過即便如此,也難以剋制因書中兩個人物的死亡帶來的悲傷和憤憤不平。其一是孫少平師傅王世才的死;其二是田曉霞的死。

王世才是極善的化身,好人有好報未在他身上體現半分時,卻因救一個不算爭氣的徒弟安鎖子而死,即便是第二次讀到這個章節,仍免不了從內心深處生髮的一股寒意,就如一桶冰水潑在頭上般寒徹心扉。而田曉霞的死,來的更為突兀,更像是作者的刻意安排,大凡讀過這本書的人,大概都無法不去喜歡這樣的一個女孩子。

據說張恨水的《啼笑因緣》22回原著發表後,一部分讀者對悲劇結局感到不滿,要求作者繼續寫下去。作者出於種種原因,之後又寫了10回續書。我對《平凡的世界》中王世才和田曉霞的結局也抱有同樣的心態,不過即便我怎麼難受,故事也不可能再改寫了。不只是因為路先生已經去世已久,更因為我大概懂得了為什麼作者要安排田曉霞的死亡。

如果曉霞沒死,她和少平的感情將走向何處?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

假設一:她和少平衝破層層桎梏,順利結婚

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在曉霞死後,其父親田福軍發現了她生前留下的那幾本筆記,在筆記中,曉霞詳盡地記錄了她與她的“掏炭的男人“之間的感情,由此田福軍知道了孫少平的存在,並即刻給他發去了電報通知他這一噩耗。

當孫少平出現在田福軍家中時,田福軍走過來,在孫少平頭髮上撫摸了一下,然後摟著他的肩頭,引他到旁邊的沙發裡坐下。這一連串的肢體動作,通常只在關係極為親密的人之間才會有,這就說明,田福軍是接受孫少平的。

所以,如果曉霞沒死,在父母這個層面,應該不會受到太大的阻力,兩個人也應該能順利走進婚姻。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假設二:少平主動放棄兩個人的關係

對這段感情的遲疑和不真實的夢幻感一直縈繞在孫少平的心頭,當曉霞在身邊時,這種感受才會淡去,而一旦曉霞離開,孫少平則又會陷入這種若即若離的混亂思緒中。反而是在惠英嫂家中時,他能感受到一種安穩的幸福。

無論愛情如何讓人心潮澎湃,生活終究是要塵埃落定的,而當孫少平對安穩可控的生活感受到越多的眷戀和真實性時,他便又可能會放棄與曉霞這種缺乏安全感和穩定性的未來。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假設三:婚後兩個人因成長步調不一致而分手

孫少平已經認同了自己一輩子做個煤礦工人的命運,這並非是他不思上進,而是來源於個性成熟的人的深刻自省,他內心渴望穩定而踏實的生活;而曉霞卻極富探險精神,成為省報記者也許還只是她人生這一階段的狀態而已,以她的個性,未來很難設限。這樣的兩個人,在個性上是有一定差異的。就像少平自己都很難想象曉霞來礦上和他一起生活的場景。

這種差異在熱戀期間會被縮小或無視,而當感情進入常態化後,其潛在的威脅則將慢慢顯露,就像武惠良與杜麗麗的愛情。當然,少平與曉霞相愛的程度當然是更深的,所以當矛盾逐步顯現時,他們可能會率先想辦法調和,而最終發現兩個人的生活方向仍不一致時,則可能會面臨分開的局面。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可惜沒有假設,路先生大概一開始就設定好了這出悲劇

在愛情方面,全書的基調一直是悲觀的。從田潤葉與孫少安的愛情開始,到杜麗麗與武惠良的分歧,作者似乎抱定了一種心態:天下沒有想象中那樣美滿的愛情。所以,即便處在愛情的迷幻中,孫少平仍剋制不了對另一種生活的嚮往。

當然,這也不得不受制於作者寫作的年代,那個年代,階級分化明顯,剛從貧困中走出來的窮苦人,能稍微過的好點就應該知足了,為了來之不易的生活死命奮鬥才應該是主旋律。

正是因為充滿不確定性和夢幻性,愛情才得以區別於人類的其他情感,成為所有年輕人爭相追逐的對象。既然作者已經給了少安和曉霞超越世俗的開始,又為何不能讓他們自己再沿著這條道路探索下去呢?唯有嗟嘆!

"

幾年後重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感觸和領悟甚多,對書中人物的命運,也有了理性的思考,不再是單純的用著一腔熱血為所喜愛的人物打抱不平。不過即便如此,也難以剋制因書中兩個人物的死亡帶來的悲傷和憤憤不平。其一是孫少平師傅王世才的死;其二是田曉霞的死。

王世才是極善的化身,好人有好報未在他身上體現半分時,卻因救一個不算爭氣的徒弟安鎖子而死,即便是第二次讀到這個章節,仍免不了從內心深處生髮的一股寒意,就如一桶冰水潑在頭上般寒徹心扉。而田曉霞的死,來的更為突兀,更像是作者的刻意安排,大凡讀過這本書的人,大概都無法不去喜歡這樣的一個女孩子。

據說張恨水的《啼笑因緣》22回原著發表後,一部分讀者對悲劇結局感到不滿,要求作者繼續寫下去。作者出於種種原因,之後又寫了10回續書。我對《平凡的世界》中王世才和田曉霞的結局也抱有同樣的心態,不過即便我怎麼難受,故事也不可能再改寫了。不只是因為路先生已經去世已久,更因為我大概懂得了為什麼作者要安排田曉霞的死亡。

如果曉霞沒死,她和少平的感情將走向何處?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

假設一:她和少平衝破層層桎梏,順利結婚

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在曉霞死後,其父親田福軍發現了她生前留下的那幾本筆記,在筆記中,曉霞詳盡地記錄了她與她的“掏炭的男人“之間的感情,由此田福軍知道了孫少平的存在,並即刻給他發去了電報通知他這一噩耗。

當孫少平出現在田福軍家中時,田福軍走過來,在孫少平頭髮上撫摸了一下,然後摟著他的肩頭,引他到旁邊的沙發裡坐下。這一連串的肢體動作,通常只在關係極為親密的人之間才會有,這就說明,田福軍是接受孫少平的。

所以,如果曉霞沒死,在父母這個層面,應該不會受到太大的阻力,兩個人也應該能順利走進婚姻。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假設二:少平主動放棄兩個人的關係

對這段感情的遲疑和不真實的夢幻感一直縈繞在孫少平的心頭,當曉霞在身邊時,這種感受才會淡去,而一旦曉霞離開,孫少平則又會陷入這種若即若離的混亂思緒中。反而是在惠英嫂家中時,他能感受到一種安穩的幸福。

無論愛情如何讓人心潮澎湃,生活終究是要塵埃落定的,而當孫少平對安穩可控的生活感受到越多的眷戀和真實性時,他便又可能會放棄與曉霞這種缺乏安全感和穩定性的未來。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假設三:婚後兩個人因成長步調不一致而分手

孫少平已經認同了自己一輩子做個煤礦工人的命運,這並非是他不思上進,而是來源於個性成熟的人的深刻自省,他內心渴望穩定而踏實的生活;而曉霞卻極富探險精神,成為省報記者也許還只是她人生這一階段的狀態而已,以她的個性,未來很難設限。這樣的兩個人,在個性上是有一定差異的。就像少平自己都很難想象曉霞來礦上和他一起生活的場景。

這種差異在熱戀期間會被縮小或無視,而當感情進入常態化後,其潛在的威脅則將慢慢顯露,就像武惠良與杜麗麗的愛情。當然,少平與曉霞相愛的程度當然是更深的,所以當矛盾逐步顯現時,他們可能會率先想辦法調和,而最終發現兩個人的生活方向仍不一致時,則可能會面臨分開的局面。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可惜沒有假設,路先生大概一開始就設定好了這出悲劇

在愛情方面,全書的基調一直是悲觀的。從田潤葉與孫少安的愛情開始,到杜麗麗與武惠良的分歧,作者似乎抱定了一種心態:天下沒有想象中那樣美滿的愛情。所以,即便處在愛情的迷幻中,孫少平仍剋制不了對另一種生活的嚮往。

當然,這也不得不受制於作者寫作的年代,那個年代,階級分化明顯,剛從貧困中走出來的窮苦人,能稍微過的好點就應該知足了,為了來之不易的生活死命奮鬥才應該是主旋律。

正是因為充滿不確定性和夢幻性,愛情才得以區別於人類的其他情感,成為所有年輕人爭相追逐的對象。既然作者已經給了少安和曉霞超越世俗的開始,又為何不能讓他們自己再沿著這條道路探索下去呢?唯有嗟嘆!

《平凡的世界》中,假如曉霞不死,她和孫少平的感情將歸於何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