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這個貧困村的“帽子”是不是戴錯了?脫貧攻堅記者蹲點中

漂流 戶外運動 三農 探險 閱讀宜春 2017-06-25

宜春這個貧困村的“帽子”是不是戴錯了?脫貧攻堅記者蹲點中

“6月17日,我們的尖尾峽漂流開漂了。那天,一個廣東車隊,50輛車,浩浩蕩蕩開進我們村來漂流。你看,壯觀吧。”蘭水銘一邊刷著手機圖片,一邊說著。

宜春這個貧困村的“帽子”是不是戴錯了?脫貧攻堅記者蹲點中

蘭水銘是尖尾峽生態探險漂流的總經理,也是銅鼓縣排埠鎮永豐村人,大溈山景區就在永豐村,而尖尾峽生態探險漂流就是景區的主要項目。

宜春這個貧困村的“帽子”是不是戴錯了?脫貧攻堅記者蹲點中

記者蹲點永豐村後,省森林公安局派駐永豐村第一書記餘舟帶記者看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尖尾峽漂流項目。“雖然這不是純粹的扶貧項目,但是永豐村是個山村,你只有引進旅遊項目才能聚來人氣,有了人氣才有商機,帶動發展。”餘舟說。

宜春這個貧困村的“帽子”是不是戴錯了?脫貧攻堅記者蹲點中

的確,一到漂流季,全村人都開始“躁動”起來。有經過培訓直接在漂流項目就業的,有在自家屋內開起了農家餐廳的,有將自釀乾果放在景區商店寄賣的,還有在景區支起棚子搭起小攤賣起冷飲零食……

宜春這個貧困村的“帽子”是不是戴錯了?脫貧攻堅記者蹲點中

餘舟說,只要漂流開漂,全村人都會圍著它轉。過去,村裡婦女做的乾果要翻過大溈山去到瀏陽賣,否則如果等商家上門收購,那價錢就會非常低;現在,放在景區賣,省時又省力,還能增加收入。不僅如此,整個項目120個工作崗位,70多個供應給了本村村民,工資都在2000至3000元,一個漂流季能有將近8000到10000元的收入。

宜春這個貧困村的“帽子”是不是戴錯了?脫貧攻堅記者蹲點中

自去年正式營業起,尖尾峽漂流日接待量能達4000人。“17號那天,我們就接待了300多人,去年盛夏時期最多接待過2000多人。”蘭水銘說,“一般都是長株潭的遊客比較多。今年,我們的營銷做到了武漢,已跟武漢的旅行社簽訂了保底5000人的訂單。”

宜春這個貧困村的“帽子”是不是戴錯了?脫貧攻堅記者蹲點中

在永豐村裡,你走的是平整乾淨的柏油路,看到的是路邊各種顏色的格桑花,旁邊田裡是連片的荷花。走走停停看了一天,很想想象,這是一個省級貧困村。顯然,之前說的帶動發展不僅僅是給村民帶來了收入。“當初剛到永豐時,走的都是泥巴路,新村部的草長得比人都高,現在這些面貌都是旅遊發展帶來的改變。”餘舟說,“永豐夏有漂流,冬有滑雪。接下來,村裡新的旅遊公路已立項,資金也部分到位,修好後的旅遊公路直達七星嶺滑雪場,並將連通湖南大圍山景區,這一定會為永豐村脫貧和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

宜春這個貧困村的“帽子”是不是戴錯了?脫貧攻堅記者蹲點中

宜春這個貧困村的“帽子”是不是戴錯了?脫貧攻堅記者蹲點中

記者手記:

第一眼看到永豐村,它的村容村貌一定會讓你懷疑它省級貧困村的“帽子”是不是戴錯了。但經過了解,這個僅有600多人的小山村,十分之一的人口都是貧困人口。由於地理位置屬於山區,使得過去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民致富條件受限而致貧。如今,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基礎和各方支持,永豐村走上了“旅遊+扶貧”的道路。

永豐村人並不是粗放式的做旅遊,沒有簡單的“消費”它們的自然資源,而是從一開始就把品質放入發展標準裡,放眼長遠地認認真真地做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