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伯克利博士:美國體育教育令我震撼,運動鍛鍊首先是自己的事

加州伯克利博士:美國體育教育令我震撼,運動鍛鍊首先是自己的事

2017哈佛新生錄取數據顯示,服務校隊的運動員在新生中佔到10.1%。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更是揭示美國頂尖名校錄取的祕密:運動員的SAT成績可以比低於全班平均分100多分,但被錄取的機率卻比“非運動員”的申請者高30%。

加州伯克利博士:美國體育教育令我震撼,運動鍛鍊首先是自己的事

哥倫比亞大學橄欖球學生運動員

本文授權轉載於微信公眾號:體育圈人,微信ID:sportsjob

美國大學深入骨髓的體育文化可見一斑。但體育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名校的跳板?強身壯體的利器?還是興趣愛好?

來源 / 行知Live(ID:XingZhiFun)

一位在美國伯克利大學讀博士的中國女生,一位“坐在電腦前的土豆”,從剛到美國不理解為何運動盛行,到開始鍛鍊積少成多,最終明白:體育運動是自己的事,一件讓自己快樂起來、健康起來、強大起來的事。

雖然我們並非固執地認為“國外的月亮比國內的圓”,但中國與國外體育教育的差距,我們仍需要承認。那麼,這位中國女生在美國伯克利大學讀博期間,國外體育究竟對她產生了哪些影響?來看她的自述。

加州伯克利博士:美國體育教育令我震撼,運動鍛鍊首先是自己的事

“我的中國體育教育可忽略不計”

來到伯克利大學後,我選擇了武術課。每次做完準備活動,當其他美國學生照樣生龍活虎,而我像生完孩子一般跪在地上吐血的時候,我就明白,我在中國受的十四年體育教育——小學六年、中學三年、高中三年、大學二年,真心可以忽略不計。

我的小學還有中學,每週有兩節體育課。主要內容是數學和英語,當然有時候也有語文。網上吐槽別人說:“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嗎?”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同學是多麼幸福啊。我的體育全是語文、數學和英語老師教的。

這種體育課是不用到操場上的,坐在教室裡就可以了。我高考前最引以為豪的事情就是,我可以從早到晚除了中飯和上廁所一直一動不動地坐在座位上。直到現在我還保持著這個良好的習慣,就是像一顆土豆一樣坐在電腦前一整天。

加州伯克利博士:美國體育教育令我震撼,運動鍛鍊首先是自己的事

後來我發現,中國大部分白領的生活也是這樣的。他們在電腦跟前一坐一整天,唯一的運動據說是在床上。應該說我們的學校教育確實很接軌地在為社會培養人才。

我的大學要求修夠四門體育課,女生必修健美操,除此之外隨意。我修的其它三門是游泳、中華毽、體育舞蹈。除了游泳之外,其它三門體育課基本上不用喘氣。

在我上的學校,體育好像是運動員們的事。除非你要參加學校運動會,否則跑步跳遠都沒你什麼事。然後像我這樣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是從來沒機會上運動會的。唯一一次被班主任叫去上運動會,因為沒有人肯上三千米。跑完以後我光榮地暈菜了(低血糖)。以後再也沒誰勉強我上運動會了。當然以後我也再沒跑過三千米。

加州伯克利博士:美國體育教育令我震撼,運動鍛鍊首先是自己的事

So,我的青春年代,唯一跟我有關的唯一一項體育活動就是課間操。直到現在我對“體育”這個詞的條件反射仍然是:“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現在開始做,第八套廣播體操,原地踏步走!”

“美國的體育氛圍讓我很震撼,慢慢開始愛上運動”

剛到美國的時候,我非常不理解美國學生為什麼這樣熱愛運動。對他們來說,運動好像是吃飯喝水一樣不可缺少的事情。路上隨便碰到一個同學都會告訴你說:“我去健身房。”

這種氛圍實在太強烈了,大家都運動我也不好意思不運動了,那麼我也運動吧。我想到我學過游泳,於是我抱上泳衣泳鏡興沖沖地跑去佩尼威尼體育館的三層游泳池。

加州伯克利博士:美國體育教育令我震撼,運動鍛鍊首先是自己的事

伯克利體育館,游泳奧運冠軍阿德里安從這裡走出

半小時後我就像一隻落水的雞,旁邊的歪果仁嗖一下來嗖一下去,而我抱著水線瑟瑟發抖。上臂嫩肉被水線卡出烏青,小腿肚子嘎嘎地抽著筋——而我甚至不知道怎麼救自己。那個泳池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地上游泳池之一,最淺水深兩米,邊緣沒有任何踏腳的地方。除了游到臺階邊,沒有任何回去的辦法。

世界上為什麼會有兩米深的泳池啊!泳池難道不應該都像中國的一樣一站就到底嗎?難道不應該像中國的一樣手一夠就能趴在岸上嗎?我困在池中簡直要哭出來了,一抬頭救生員正密切關注著我。

回家的路上我吹著冷風,一面不斷鄙視自己。

雖然我不敢游泳了,可是學校有無數個健身房。我們宿舍樓裡就有。

於是千年土豆的我也開始跑步了。我還是一如既往的廢,5.2的速度堅持不了五分鐘,可是健身房裡的鍛鍊氛圍太濃了。我就跟自己說,堅持再堅持,好歹堅持十分鐘啊!

加州伯克利博士:美國體育教育令我震撼,運動鍛鍊首先是自己的事

慢慢的,就可以堅持得越來越長。有時旁邊已經換了三五個人,我還是滿頭大汗地堅持著。雖然我的表情可能跟分娩差不多,可我的心在偷偷地雀躍著呢:哇哈哈哈看你膀大臂粗一副健壯的小模樣還沒我能跑呢。

現在我能很輕鬆地跑完兩英里,我一直以為兩英里是兩千米,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英里折換成千米,發現兩英里是3218.69米的時候,我一下子怔住了。

我不知道我有多久沒跑過三千了。在心底深處我一直以為三千米是我的人生終點,跑完我一定歇菜了。林黛玉說不定就是跑完三千米吐血而亡的。可是現在我知道,三千米真是小蛋糕一碟呀。

“在以前,沒人告訴我,你其實可以變行的”

我很想穿越回去,扶起當年那根蔥一樣的小姑娘說:不會死的!跑啊!衝啊!你可以的!

我小時候有不只一次低血糖的經歷。有一次我是在升旗儀式上暈過去的,我就當著全校的面直直往後倒過去了。暈菜以後送到鎮上醫院,再轉到市裡醫院,住院好多天確認腦子壞沒壞。

還有體育課,站著站著,眼前忽然冒五顏六色的星星,又暈菜了。大家把那個暈菜的小姑娘扶去醫務室,一面嘖嘖嘆息說“這個同學身體素質不行”。

他們沒有告訴我身體太弱的姑娘其實是可以變強的。他們沒有告訴我,不行其實是可以變行的。

加州伯克利博士:美國體育教育令我震撼,運動鍛鍊首先是自己的事

每次體育課之間我都特別害怕,我要預先喝好多好多水吃好多好多糖。後來中學以後,我發現體育是語文數學和英語老師教的,我當時鬆了一口氣。

直到現在我的胃仍然很糟糕。只要少它一頓飯它就會用脹、痛、嘰咕叫向我抗議。我的消化系統一直消極怠工,無論怎麼吃我還是跟竹竿一樣。

但是我想我現在不“弱”了,也不會“不行”了。

我可以很自豪地宣佈,我可以輕鬆跑完三千米了。

我可以在最淺兩米的池子裡游上七八個來回了。

我會一點點武術了,雖然準備活動就險些要了我的老命。

我會一點點擊劍了,雖然其實我也不大清楚得分規則。我就戳,戳,戳,然後就得分了。

我會一點點壁球了,雖然我經常把球彈到自己臉上。

我開始喜歡大汗淋漓的感覺,並且明白歪果仁為什麼都這樣熱愛運動了。

“到後來我才明白,運動鍛鍊,是自己的事”

我想說,我的轉變好像是在留學以後發生的。我在北京上過一年班。那一年我就是一隻典型的白領土豆,一坐一天。

我想說美國高校、美國社會的運動氛圍,真的比中國濃厚太多。

加州伯克利博士:美國體育教育令我震撼,運動鍛鍊首先是自己的事

大學文化一定反映著它所在的那個社會的價值導向。當一個社會推崇運動與健美時,不只是大學,企業也會把體育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

今年我去硅谷看谷歌,谷歌旁邊有一大片建築工地。我理所當然地問:“聽說谷歌在搞機器人。這裡是要擴建新的機器人實驗室嗎?”在谷歌工作的朋友說;“不是,是在給員工建網球場……”

我不能想象建網球場能給谷歌帶來多少效益多少價值,但一定能給在谷歌工作的人帶去快樂吧。

在中國,“體育”這件事,跟“學習”一樣,好像是要跟“吃苦”聯繫在一起的,要跟“爭光”聯繫在一起的,跟國家建設和民族前途聯繫在一起的。

運動會的時候我們說,勤學苦練,頑強拼搏,奮勇爭先,報效祖國。軍訓的時候我們說,特別守紀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鬥。寫作文的時候我們還要說,某某某艱苦奮鬥終於成功,真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加州伯克利博士:美國體育教育令我震撼,運動鍛鍊首先是自己的事

但是我想,運動跟學習一樣,首先是一件自己的事吧。選好方向,就義無反顧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點點積累小小的進步,為自己的每一點進步而欣喜,而驚訝,而成長。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已然不一樣。

這是我想說的,體育運動也許是國家的事,也許是民族的事,也許是運動員的事,但它首先是一件自己的事——一件讓自己快樂起來、健康起來、強大起來的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