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雖然現在瞭解了這項運動後,對堅持實拍的阿湯哥多了幾分敬意,但那再實拍,也是拍電影啊。

現實生活中,真的這麼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地去徒手攀登數百米的陡峭山峰……

單是想想,我就已經腳軟了。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雖然現在瞭解了這項運動後,對堅持實拍的阿湯哥多了幾分敬意,但那再實拍,也是拍電影啊。

現實生活中,真的這麼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地去徒手攀登數百米的陡峭山峰……

單是想想,我就已經腳軟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接著,如果你剛才仔細看了,海報上那個由鎂粉繪成的巨大手印,在視覺上,又組成了一對寫意的巨型翅膀。

如果說,徒手攀巖是一個夢想,那麼我想,這也是我見過的,最最瘋狂的那一個了。

這個做夢的傢伙,叫亞歷克斯·霍諾德,85年生人,今年34歲,來自美國加州。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雖然現在瞭解了這項運動後,對堅持實拍的阿湯哥多了幾分敬意,但那再實拍,也是拍電影啊。

現實生活中,真的這麼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地去徒手攀登數百米的陡峭山峰……

單是想想,我就已經腳軟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接著,如果你剛才仔細看了,海報上那個由鎂粉繪成的巨大手印,在視覺上,又組成了一對寫意的巨型翅膀。

如果說,徒手攀巖是一個夢想,那麼我想,這也是我見過的,最最瘋狂的那一個了。

這個做夢的傢伙,叫亞歷克斯·霍諾德,85年生人,今年34歲,來自美國加州。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徒手攀巖》記錄的,是亞歷克斯在16到17年,嘗試徒手攀登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的全過程。

你可能沒聽過這名字,但用蘋果電腦的朋友,對下面這張壁紙應該很熟悉。

這就是高度超過900米,垂直度接近90度,每個攀登者都想征服、卻大多望而卻步的聖地:酋長巖。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雖然現在瞭解了這項運動後,對堅持實拍的阿湯哥多了幾分敬意,但那再實拍,也是拍電影啊。

現實生活中,真的這麼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地去徒手攀登數百米的陡峭山峰……

單是想想,我就已經腳軟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接著,如果你剛才仔細看了,海報上那個由鎂粉繪成的巨大手印,在視覺上,又組成了一對寫意的巨型翅膀。

如果說,徒手攀巖是一個夢想,那麼我想,這也是我見過的,最最瘋狂的那一個了。

這個做夢的傢伙,叫亞歷克斯·霍諾德,85年生人,今年34歲,來自美國加州。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徒手攀巖》記錄的,是亞歷克斯在16到17年,嘗試徒手攀登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的全過程。

你可能沒聽過這名字,但用蘋果電腦的朋友,對下面這張壁紙應該很熟悉。

這就是高度超過900米,垂直度接近90度,每個攀登者都想征服、卻大多望而卻步的聖地:酋長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在亞歷克斯之前,酋長巖不乏征服者,比如最近的,湯米·卡爾德沃和凱文·約格森兩位攀登者就曾成功登頂。

但是,他們可是全程綁著安全繩,帶著全套設備,並且整整花上了19天。

那麼,亞歷克斯呢?

他不僅赤手空拳,而且,全程只用時3小時56分鐘。

除了奇蹟,我想不出別的形容了。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雖然現在瞭解了這項運動後,對堅持實拍的阿湯哥多了幾分敬意,但那再實拍,也是拍電影啊。

現實生活中,真的這麼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地去徒手攀登數百米的陡峭山峰……

單是想想,我就已經腳軟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接著,如果你剛才仔細看了,海報上那個由鎂粉繪成的巨大手印,在視覺上,又組成了一對寫意的巨型翅膀。

如果說,徒手攀巖是一個夢想,那麼我想,這也是我見過的,最最瘋狂的那一個了。

這個做夢的傢伙,叫亞歷克斯·霍諾德,85年生人,今年34歲,來自美國加州。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徒手攀巖》記錄的,是亞歷克斯在16到17年,嘗試徒手攀登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的全過程。

你可能沒聽過這名字,但用蘋果電腦的朋友,對下面這張壁紙應該很熟悉。

這就是高度超過900米,垂直度接近90度,每個攀登者都想征服、卻大多望而卻步的聖地:酋長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在亞歷克斯之前,酋長巖不乏征服者,比如最近的,湯米·卡爾德沃和凱文·約格森兩位攀登者就曾成功登頂。

但是,他們可是全程綁著安全繩,帶著全套設備,並且整整花上了19天。

那麼,亞歷克斯呢?

他不僅赤手空拳,而且,全程只用時3小時56分鐘。

除了奇蹟,我想不出別的形容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圖片來自網絡

說真的,觀看《徒手攀巖》,不僅是一次純視覺上的震撼,更讓我對一些曾經聽起來無比虛無的詞,有了新認識。

比如,完美。

徒手攀巖,是一項零容錯的運動。它要求攀巖者在整個過程中,不能出現哪怕一個微小的失誤。

因為一旦犯錯,輸掉的不是比賽,而是性命。

就像片中一位攀巖者說的,原話我不記得了,大意是:

想象一下,你去參加奧運會,結果是要麼得到金牌,要麼死。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雖然現在瞭解了這項運動後,對堅持實拍的阿湯哥多了幾分敬意,但那再實拍,也是拍電影啊。

現實生活中,真的這麼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地去徒手攀登數百米的陡峭山峰……

單是想想,我就已經腳軟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接著,如果你剛才仔細看了,海報上那個由鎂粉繪成的巨大手印,在視覺上,又組成了一對寫意的巨型翅膀。

如果說,徒手攀巖是一個夢想,那麼我想,這也是我見過的,最最瘋狂的那一個了。

這個做夢的傢伙,叫亞歷克斯·霍諾德,85年生人,今年34歲,來自美國加州。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徒手攀巖》記錄的,是亞歷克斯在16到17年,嘗試徒手攀登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的全過程。

你可能沒聽過這名字,但用蘋果電腦的朋友,對下面這張壁紙應該很熟悉。

這就是高度超過900米,垂直度接近90度,每個攀登者都想征服、卻大多望而卻步的聖地:酋長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在亞歷克斯之前,酋長巖不乏征服者,比如最近的,湯米·卡爾德沃和凱文·約格森兩位攀登者就曾成功登頂。

但是,他們可是全程綁著安全繩,帶著全套設備,並且整整花上了19天。

那麼,亞歷克斯呢?

他不僅赤手空拳,而且,全程只用時3小時56分鐘。

除了奇蹟,我想不出別的形容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圖片來自網絡

說真的,觀看《徒手攀巖》,不僅是一次純視覺上的震撼,更讓我對一些曾經聽起來無比虛無的詞,有了新認識。

比如,完美。

徒手攀巖,是一項零容錯的運動。它要求攀巖者在整個過程中,不能出現哪怕一個微小的失誤。

因為一旦犯錯,輸掉的不是比賽,而是性命。

就像片中一位攀巖者說的,原話我不記得了,大意是:

想象一下,你去參加奧運會,結果是要麼得到金牌,要麼死。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對一個人的技術素養和心理素養,是何種級別的考驗。

恕我無法用語言表述出來。

再比如,恐懼。

我之前學車時,教練曾說過一句話:永遠對開車保持恐懼,因為恐懼讓你小心,小心行得萬年船。

這話我一直記得,每次開車時都會想起來。

直到看到亞歷克斯。

在我看來,這個傢伙的基因裡是沒有恐懼這一項的。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雖然現在瞭解了這項運動後,對堅持實拍的阿湯哥多了幾分敬意,但那再實拍,也是拍電影啊。

現實生活中,真的這麼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地去徒手攀登數百米的陡峭山峰……

單是想想,我就已經腳軟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接著,如果你剛才仔細看了,海報上那個由鎂粉繪成的巨大手印,在視覺上,又組成了一對寫意的巨型翅膀。

如果說,徒手攀巖是一個夢想,那麼我想,這也是我見過的,最最瘋狂的那一個了。

這個做夢的傢伙,叫亞歷克斯·霍諾德,85年生人,今年34歲,來自美國加州。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徒手攀巖》記錄的,是亞歷克斯在16到17年,嘗試徒手攀登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的全過程。

你可能沒聽過這名字,但用蘋果電腦的朋友,對下面這張壁紙應該很熟悉。

這就是高度超過900米,垂直度接近90度,每個攀登者都想征服、卻大多望而卻步的聖地:酋長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在亞歷克斯之前,酋長巖不乏征服者,比如最近的,湯米·卡爾德沃和凱文·約格森兩位攀登者就曾成功登頂。

但是,他們可是全程綁著安全繩,帶著全套設備,並且整整花上了19天。

那麼,亞歷克斯呢?

他不僅赤手空拳,而且,全程只用時3小時56分鐘。

除了奇蹟,我想不出別的形容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圖片來自網絡

說真的,觀看《徒手攀巖》,不僅是一次純視覺上的震撼,更讓我對一些曾經聽起來無比虛無的詞,有了新認識。

比如,完美。

徒手攀巖,是一項零容錯的運動。它要求攀巖者在整個過程中,不能出現哪怕一個微小的失誤。

因為一旦犯錯,輸掉的不是比賽,而是性命。

就像片中一位攀巖者說的,原話我不記得了,大意是:

想象一下,你去參加奧運會,結果是要麼得到金牌,要麼死。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對一個人的技術素養和心理素養,是何種級別的考驗。

恕我無法用語言表述出來。

再比如,恐懼。

我之前學車時,教練曾說過一句話:永遠對開車保持恐懼,因為恐懼讓你小心,小心行得萬年船。

這話我一直記得,每次開車時都會想起來。

直到看到亞歷克斯。

在我看來,這個傢伙的基因裡是沒有恐懼這一項的。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他一定會恐懼。

電影中也展示了,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好萬全的準備。

比如一次又一次地帶著工具攀登,對每一個潛在的危險做好預案。

更觸動我的,是電影裡還提到,一家醫學機構對他的大腦進行了掃描。發現他的大腦異於常人,控制恐懼情感的那部分叫做杏仁核的東西,比常人的敏感度要低上很多。

這也從科學上給出了證明:

這個奇人,需要很高程度的刺激,才能感知到恐懼。

很高是多高?我不知道。

反正電影中有一個鏡頭,亞歷克斯徒手攀登酋長巖,在度過一個高難度位置後的間歇,他興奮地朝遠處的攝像機露出一個笑臉。

那一刻,銀幕這邊的我,卻是前所未有的緊張。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雖然現在瞭解了這項運動後,對堅持實拍的阿湯哥多了幾分敬意,但那再實拍,也是拍電影啊。

現實生活中,真的這麼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地去徒手攀登數百米的陡峭山峰……

單是想想,我就已經腳軟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接著,如果你剛才仔細看了,海報上那個由鎂粉繪成的巨大手印,在視覺上,又組成了一對寫意的巨型翅膀。

如果說,徒手攀巖是一個夢想,那麼我想,這也是我見過的,最最瘋狂的那一個了。

這個做夢的傢伙,叫亞歷克斯·霍諾德,85年生人,今年34歲,來自美國加州。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徒手攀巖》記錄的,是亞歷克斯在16到17年,嘗試徒手攀登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的全過程。

你可能沒聽過這名字,但用蘋果電腦的朋友,對下面這張壁紙應該很熟悉。

這就是高度超過900米,垂直度接近90度,每個攀登者都想征服、卻大多望而卻步的聖地:酋長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在亞歷克斯之前,酋長巖不乏征服者,比如最近的,湯米·卡爾德沃和凱文·約格森兩位攀登者就曾成功登頂。

但是,他們可是全程綁著安全繩,帶著全套設備,並且整整花上了19天。

那麼,亞歷克斯呢?

他不僅赤手空拳,而且,全程只用時3小時56分鐘。

除了奇蹟,我想不出別的形容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圖片來自網絡

說真的,觀看《徒手攀巖》,不僅是一次純視覺上的震撼,更讓我對一些曾經聽起來無比虛無的詞,有了新認識。

比如,完美。

徒手攀巖,是一項零容錯的運動。它要求攀巖者在整個過程中,不能出現哪怕一個微小的失誤。

因為一旦犯錯,輸掉的不是比賽,而是性命。

就像片中一位攀巖者說的,原話我不記得了,大意是:

想象一下,你去參加奧運會,結果是要麼得到金牌,要麼死。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對一個人的技術素養和心理素養,是何種級別的考驗。

恕我無法用語言表述出來。

再比如,恐懼。

我之前學車時,教練曾說過一句話:永遠對開車保持恐懼,因為恐懼讓你小心,小心行得萬年船。

這話我一直記得,每次開車時都會想起來。

直到看到亞歷克斯。

在我看來,這個傢伙的基因裡是沒有恐懼這一項的。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他一定會恐懼。

電影中也展示了,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好萬全的準備。

比如一次又一次地帶著工具攀登,對每一個潛在的危險做好預案。

更觸動我的,是電影裡還提到,一家醫學機構對他的大腦進行了掃描。發現他的大腦異於常人,控制恐懼情感的那部分叫做杏仁核的東西,比常人的敏感度要低上很多。

這也從科學上給出了證明:

這個奇人,需要很高程度的刺激,才能感知到恐懼。

很高是多高?我不知道。

反正電影中有一個鏡頭,亞歷克斯徒手攀登酋長巖,在度過一個高難度位置後的間歇,他興奮地朝遠處的攝像機露出一個笑臉。

那一刻,銀幕這邊的我,卻是前所未有的緊張。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還比如,生死。

亞歷克斯在電影中說過一句話:

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天死去,徒手攀巖只不過是讓那一天來得更快而已。

乍一聽,似乎只聽出他的無所畏懼。

但細琢磨會感知到,這是真正地,看穿生死。

死亡總會到來,早一會晚一會,沒有什麼分別。

與其庸人自擾地恐懼未來,不如腳踏實地地過好當下。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雖然現在瞭解了這項運動後,對堅持實拍的阿湯哥多了幾分敬意,但那再實拍,也是拍電影啊。

現實生活中,真的這麼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地去徒手攀登數百米的陡峭山峰……

單是想想,我就已經腳軟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接著,如果你剛才仔細看了,海報上那個由鎂粉繪成的巨大手印,在視覺上,又組成了一對寫意的巨型翅膀。

如果說,徒手攀巖是一個夢想,那麼我想,這也是我見過的,最最瘋狂的那一個了。

這個做夢的傢伙,叫亞歷克斯·霍諾德,85年生人,今年34歲,來自美國加州。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徒手攀巖》記錄的,是亞歷克斯在16到17年,嘗試徒手攀登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的全過程。

你可能沒聽過這名字,但用蘋果電腦的朋友,對下面這張壁紙應該很熟悉。

這就是高度超過900米,垂直度接近90度,每個攀登者都想征服、卻大多望而卻步的聖地:酋長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在亞歷克斯之前,酋長巖不乏征服者,比如最近的,湯米·卡爾德沃和凱文·約格森兩位攀登者就曾成功登頂。

但是,他們可是全程綁著安全繩,帶著全套設備,並且整整花上了19天。

那麼,亞歷克斯呢?

他不僅赤手空拳,而且,全程只用時3小時56分鐘。

除了奇蹟,我想不出別的形容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圖片來自網絡

說真的,觀看《徒手攀巖》,不僅是一次純視覺上的震撼,更讓我對一些曾經聽起來無比虛無的詞,有了新認識。

比如,完美。

徒手攀巖,是一項零容錯的運動。它要求攀巖者在整個過程中,不能出現哪怕一個微小的失誤。

因為一旦犯錯,輸掉的不是比賽,而是性命。

就像片中一位攀巖者說的,原話我不記得了,大意是:

想象一下,你去參加奧運會,結果是要麼得到金牌,要麼死。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對一個人的技術素養和心理素養,是何種級別的考驗。

恕我無法用語言表述出來。

再比如,恐懼。

我之前學車時,教練曾說過一句話:永遠對開車保持恐懼,因為恐懼讓你小心,小心行得萬年船。

這話我一直記得,每次開車時都會想起來。

直到看到亞歷克斯。

在我看來,這個傢伙的基因裡是沒有恐懼這一項的。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他一定會恐懼。

電影中也展示了,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好萬全的準備。

比如一次又一次地帶著工具攀登,對每一個潛在的危險做好預案。

更觸動我的,是電影裡還提到,一家醫學機構對他的大腦進行了掃描。發現他的大腦異於常人,控制恐懼情感的那部分叫做杏仁核的東西,比常人的敏感度要低上很多。

這也從科學上給出了證明:

這個奇人,需要很高程度的刺激,才能感知到恐懼。

很高是多高?我不知道。

反正電影中有一個鏡頭,亞歷克斯徒手攀登酋長巖,在度過一個高難度位置後的間歇,他興奮地朝遠處的攝像機露出一個笑臉。

那一刻,銀幕這邊的我,卻是前所未有的緊張。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還比如,生死。

亞歷克斯在電影中說過一句話:

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天死去,徒手攀巖只不過是讓那一天來得更快而已。

乍一聽,似乎只聽出他的無所畏懼。

但細琢磨會感知到,這是真正地,看穿生死。

死亡總會到來,早一會晚一會,沒有什麼分別。

與其庸人自擾地恐懼未來,不如腳踏實地地過好當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電影結尾,定格在亞歷克斯這個燦爛而單純的笑容。

這笑容至今仍讓我難忘。

我當時看完後就在想,只是簡單的基因嗎?抑或,到底是怎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這個如此與眾不同的男人。

《徒手攀巖》中,同樣講到了他的過去。

從幾個細節,我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亞歷克斯的家庭和成長:

他的父母關係冷淡,並在他大一那年離婚。父親熱愛旅行,很少對家人表達愛意。

亞歷克斯自己也說了,直到成年,他都還不太知道如何擁抱。

在感情上,他也從來不會主動。

比如亞歷克斯從沒對女朋友說過“愛”這個字,也會直言不諱地表示,在攀巖和女朋友之間選一個的話,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雖然現在瞭解了這項運動後,對堅持實拍的阿湯哥多了幾分敬意,但那再實拍,也是拍電影啊。

現實生活中,真的這麼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地去徒手攀登數百米的陡峭山峰……

單是想想,我就已經腳軟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接著,如果你剛才仔細看了,海報上那個由鎂粉繪成的巨大手印,在視覺上,又組成了一對寫意的巨型翅膀。

如果說,徒手攀巖是一個夢想,那麼我想,這也是我見過的,最最瘋狂的那一個了。

這個做夢的傢伙,叫亞歷克斯·霍諾德,85年生人,今年34歲,來自美國加州。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徒手攀巖》記錄的,是亞歷克斯在16到17年,嘗試徒手攀登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的全過程。

你可能沒聽過這名字,但用蘋果電腦的朋友,對下面這張壁紙應該很熟悉。

這就是高度超過900米,垂直度接近90度,每個攀登者都想征服、卻大多望而卻步的聖地:酋長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在亞歷克斯之前,酋長巖不乏征服者,比如最近的,湯米·卡爾德沃和凱文·約格森兩位攀登者就曾成功登頂。

但是,他們可是全程綁著安全繩,帶著全套設備,並且整整花上了19天。

那麼,亞歷克斯呢?

他不僅赤手空拳,而且,全程只用時3小時56分鐘。

除了奇蹟,我想不出別的形容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圖片來自網絡

說真的,觀看《徒手攀巖》,不僅是一次純視覺上的震撼,更讓我對一些曾經聽起來無比虛無的詞,有了新認識。

比如,完美。

徒手攀巖,是一項零容錯的運動。它要求攀巖者在整個過程中,不能出現哪怕一個微小的失誤。

因為一旦犯錯,輸掉的不是比賽,而是性命。

就像片中一位攀巖者說的,原話我不記得了,大意是:

想象一下,你去參加奧運會,結果是要麼得到金牌,要麼死。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對一個人的技術素養和心理素養,是何種級別的考驗。

恕我無法用語言表述出來。

再比如,恐懼。

我之前學車時,教練曾說過一句話:永遠對開車保持恐懼,因為恐懼讓你小心,小心行得萬年船。

這話我一直記得,每次開車時都會想起來。

直到看到亞歷克斯。

在我看來,這個傢伙的基因裡是沒有恐懼這一項的。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他一定會恐懼。

電影中也展示了,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好萬全的準備。

比如一次又一次地帶著工具攀登,對每一個潛在的危險做好預案。

更觸動我的,是電影裡還提到,一家醫學機構對他的大腦進行了掃描。發現他的大腦異於常人,控制恐懼情感的那部分叫做杏仁核的東西,比常人的敏感度要低上很多。

這也從科學上給出了證明:

這個奇人,需要很高程度的刺激,才能感知到恐懼。

很高是多高?我不知道。

反正電影中有一個鏡頭,亞歷克斯徒手攀登酋長巖,在度過一個高難度位置後的間歇,他興奮地朝遠處的攝像機露出一個笑臉。

那一刻,銀幕這邊的我,卻是前所未有的緊張。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還比如,生死。

亞歷克斯在電影中說過一句話:

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天死去,徒手攀巖只不過是讓那一天來得更快而已。

乍一聽,似乎只聽出他的無所畏懼。

但細琢磨會感知到,這是真正地,看穿生死。

死亡總會到來,早一會晚一會,沒有什麼分別。

與其庸人自擾地恐懼未來,不如腳踏實地地過好當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電影結尾,定格在亞歷克斯這個燦爛而單純的笑容。

這笑容至今仍讓我難忘。

我當時看完後就在想,只是簡單的基因嗎?抑或,到底是怎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這個如此與眾不同的男人。

《徒手攀巖》中,同樣講到了他的過去。

從幾個細節,我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亞歷克斯的家庭和成長:

他的父母關係冷淡,並在他大一那年離婚。父親熱愛旅行,很少對家人表達愛意。

亞歷克斯自己也說了,直到成年,他都還不太知道如何擁抱。

在感情上,他也從來不會主動。

比如亞歷克斯從沒對女朋友說過“愛”這個字,也會直言不諱地表示,在攀巖和女朋友之間選一個的話,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亞歷克斯和女友

但或許,正是這沉默寡言、不善表達自我,才讓亞歷克斯能夠百分百地集中在攀巖的挑戰極限當中。

某種程度上,是性格成就了他的成功。

對亞歷克斯來說,平常的生活根本無法滿足他,平凡人眼中簡單的幸福,只會讓他覺得索然無趣。

在他眼中,生活的本質,就是不斷拔高夢想的高度。

事實上,那些改變世界的人,大抵上都和亞歷克斯類似。

TA們永遠不會滿足現狀,為了前進,而不停地向生活加碼,提高難度,繼續向前。

就像電影中,亞歷克斯徒手征服了酋長巖,回到地面後,你猜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休息?慶祝?大哭?

都不是。他回到自己的貨車中,在指力板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健身運動。

一切如常。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雖然現在瞭解了這項運動後,對堅持實拍的阿湯哥多了幾分敬意,但那再實拍,也是拍電影啊。

現實生活中,真的這麼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地去徒手攀登數百米的陡峭山峰……

單是想想,我就已經腳軟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接著,如果你剛才仔細看了,海報上那個由鎂粉繪成的巨大手印,在視覺上,又組成了一對寫意的巨型翅膀。

如果說,徒手攀巖是一個夢想,那麼我想,這也是我見過的,最最瘋狂的那一個了。

這個做夢的傢伙,叫亞歷克斯·霍諾德,85年生人,今年34歲,來自美國加州。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徒手攀巖》記錄的,是亞歷克斯在16到17年,嘗試徒手攀登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的全過程。

你可能沒聽過這名字,但用蘋果電腦的朋友,對下面這張壁紙應該很熟悉。

這就是高度超過900米,垂直度接近90度,每個攀登者都想征服、卻大多望而卻步的聖地:酋長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在亞歷克斯之前,酋長巖不乏征服者,比如最近的,湯米·卡爾德沃和凱文·約格森兩位攀登者就曾成功登頂。

但是,他們可是全程綁著安全繩,帶著全套設備,並且整整花上了19天。

那麼,亞歷克斯呢?

他不僅赤手空拳,而且,全程只用時3小時56分鐘。

除了奇蹟,我想不出別的形容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圖片來自網絡

說真的,觀看《徒手攀巖》,不僅是一次純視覺上的震撼,更讓我對一些曾經聽起來無比虛無的詞,有了新認識。

比如,完美。

徒手攀巖,是一項零容錯的運動。它要求攀巖者在整個過程中,不能出現哪怕一個微小的失誤。

因為一旦犯錯,輸掉的不是比賽,而是性命。

就像片中一位攀巖者說的,原話我不記得了,大意是:

想象一下,你去參加奧運會,結果是要麼得到金牌,要麼死。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對一個人的技術素養和心理素養,是何種級別的考驗。

恕我無法用語言表述出來。

再比如,恐懼。

我之前學車時,教練曾說過一句話:永遠對開車保持恐懼,因為恐懼讓你小心,小心行得萬年船。

這話我一直記得,每次開車時都會想起來。

直到看到亞歷克斯。

在我看來,這個傢伙的基因裡是沒有恐懼這一項的。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他一定會恐懼。

電影中也展示了,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好萬全的準備。

比如一次又一次地帶著工具攀登,對每一個潛在的危險做好預案。

更觸動我的,是電影裡還提到,一家醫學機構對他的大腦進行了掃描。發現他的大腦異於常人,控制恐懼情感的那部分叫做杏仁核的東西,比常人的敏感度要低上很多。

這也從科學上給出了證明:

這個奇人,需要很高程度的刺激,才能感知到恐懼。

很高是多高?我不知道。

反正電影中有一個鏡頭,亞歷克斯徒手攀登酋長巖,在度過一個高難度位置後的間歇,他興奮地朝遠處的攝像機露出一個笑臉。

那一刻,銀幕這邊的我,卻是前所未有的緊張。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還比如,生死。

亞歷克斯在電影中說過一句話:

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天死去,徒手攀巖只不過是讓那一天來得更快而已。

乍一聽,似乎只聽出他的無所畏懼。

但細琢磨會感知到,這是真正地,看穿生死。

死亡總會到來,早一會晚一會,沒有什麼分別。

與其庸人自擾地恐懼未來,不如腳踏實地地過好當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電影結尾,定格在亞歷克斯這個燦爛而單純的笑容。

這笑容至今仍讓我難忘。

我當時看完後就在想,只是簡單的基因嗎?抑或,到底是怎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這個如此與眾不同的男人。

《徒手攀巖》中,同樣講到了他的過去。

從幾個細節,我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亞歷克斯的家庭和成長:

他的父母關係冷淡,並在他大一那年離婚。父親熱愛旅行,很少對家人表達愛意。

亞歷克斯自己也說了,直到成年,他都還不太知道如何擁抱。

在感情上,他也從來不會主動。

比如亞歷克斯從沒對女朋友說過“愛”這個字,也會直言不諱地表示,在攀巖和女朋友之間選一個的話,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亞歷克斯和女友

但或許,正是這沉默寡言、不善表達自我,才讓亞歷克斯能夠百分百地集中在攀巖的挑戰極限當中。

某種程度上,是性格成就了他的成功。

對亞歷克斯來說,平常的生活根本無法滿足他,平凡人眼中簡單的幸福,只會讓他覺得索然無趣。

在他眼中,生活的本質,就是不斷拔高夢想的高度。

事實上,那些改變世界的人,大抵上都和亞歷克斯類似。

TA們永遠不會滿足現狀,為了前進,而不停地向生活加碼,提高難度,繼續向前。

就像電影中,亞歷克斯徒手征服了酋長巖,回到地面後,你猜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休息?慶祝?大哭?

都不是。他回到自己的貨車中,在指力板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健身運動。

一切如常。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一刻,我想我對他的敬意達到了滿格。

我發自內心地敬佩他,真的。

但說心裡話,我並不羨慕他。

或許,這也是我推薦你必看《徒手攀巖》的另一個理由。

即:透過那些真正遙不可及的大神,找到、並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你我大多人,由生到死,皆註定平凡。

太多人在追求成功,獲得肯定,尤其是與他人的比來比去中,變得焦慮不安,甚至迷失了方向。

看完亞歷克斯·霍諾德的故事,我反而平靜了下來:

這一世太短,我們何不順從自己的內心,平靜地走下去。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雖然現在瞭解了這項運動後,對堅持實拍的阿湯哥多了幾分敬意,但那再實拍,也是拍電影啊。

現實生活中,真的這麼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地去徒手攀登數百米的陡峭山峰……

單是想想,我就已經腳軟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接著,如果你剛才仔細看了,海報上那個由鎂粉繪成的巨大手印,在視覺上,又組成了一對寫意的巨型翅膀。

如果說,徒手攀巖是一個夢想,那麼我想,這也是我見過的,最最瘋狂的那一個了。

這個做夢的傢伙,叫亞歷克斯·霍諾德,85年生人,今年34歲,來自美國加州。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徒手攀巖》記錄的,是亞歷克斯在16到17年,嘗試徒手攀登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的全過程。

你可能沒聽過這名字,但用蘋果電腦的朋友,對下面這張壁紙應該很熟悉。

這就是高度超過900米,垂直度接近90度,每個攀登者都想征服、卻大多望而卻步的聖地:酋長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在亞歷克斯之前,酋長巖不乏征服者,比如最近的,湯米·卡爾德沃和凱文·約格森兩位攀登者就曾成功登頂。

但是,他們可是全程綁著安全繩,帶著全套設備,並且整整花上了19天。

那麼,亞歷克斯呢?

他不僅赤手空拳,而且,全程只用時3小時56分鐘。

除了奇蹟,我想不出別的形容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圖片來自網絡

說真的,觀看《徒手攀巖》,不僅是一次純視覺上的震撼,更讓我對一些曾經聽起來無比虛無的詞,有了新認識。

比如,完美。

徒手攀巖,是一項零容錯的運動。它要求攀巖者在整個過程中,不能出現哪怕一個微小的失誤。

因為一旦犯錯,輸掉的不是比賽,而是性命。

就像片中一位攀巖者說的,原話我不記得了,大意是:

想象一下,你去參加奧運會,結果是要麼得到金牌,要麼死。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對一個人的技術素養和心理素養,是何種級別的考驗。

恕我無法用語言表述出來。

再比如,恐懼。

我之前學車時,教練曾說過一句話:永遠對開車保持恐懼,因為恐懼讓你小心,小心行得萬年船。

這話我一直記得,每次開車時都會想起來。

直到看到亞歷克斯。

在我看來,這個傢伙的基因裡是沒有恐懼這一項的。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他一定會恐懼。

電影中也展示了,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好萬全的準備。

比如一次又一次地帶著工具攀登,對每一個潛在的危險做好預案。

更觸動我的,是電影裡還提到,一家醫學機構對他的大腦進行了掃描。發現他的大腦異於常人,控制恐懼情感的那部分叫做杏仁核的東西,比常人的敏感度要低上很多。

這也從科學上給出了證明:

這個奇人,需要很高程度的刺激,才能感知到恐懼。

很高是多高?我不知道。

反正電影中有一個鏡頭,亞歷克斯徒手攀登酋長巖,在度過一個高難度位置後的間歇,他興奮地朝遠處的攝像機露出一個笑臉。

那一刻,銀幕這邊的我,卻是前所未有的緊張。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還比如,生死。

亞歷克斯在電影中說過一句話:

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天死去,徒手攀巖只不過是讓那一天來得更快而已。

乍一聽,似乎只聽出他的無所畏懼。

但細琢磨會感知到,這是真正地,看穿生死。

死亡總會到來,早一會晚一會,沒有什麼分別。

與其庸人自擾地恐懼未來,不如腳踏實地地過好當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電影結尾,定格在亞歷克斯這個燦爛而單純的笑容。

這笑容至今仍讓我難忘。

我當時看完後就在想,只是簡單的基因嗎?抑或,到底是怎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這個如此與眾不同的男人。

《徒手攀巖》中,同樣講到了他的過去。

從幾個細節,我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亞歷克斯的家庭和成長:

他的父母關係冷淡,並在他大一那年離婚。父親熱愛旅行,很少對家人表達愛意。

亞歷克斯自己也說了,直到成年,他都還不太知道如何擁抱。

在感情上,他也從來不會主動。

比如亞歷克斯從沒對女朋友說過“愛”這個字,也會直言不諱地表示,在攀巖和女朋友之間選一個的話,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亞歷克斯和女友

但或許,正是這沉默寡言、不善表達自我,才讓亞歷克斯能夠百分百地集中在攀巖的挑戰極限當中。

某種程度上,是性格成就了他的成功。

對亞歷克斯來說,平常的生活根本無法滿足他,平凡人眼中簡單的幸福,只會讓他覺得索然無趣。

在他眼中,生活的本質,就是不斷拔高夢想的高度。

事實上,那些改變世界的人,大抵上都和亞歷克斯類似。

TA們永遠不會滿足現狀,為了前進,而不停地向生活加碼,提高難度,繼續向前。

就像電影中,亞歷克斯徒手征服了酋長巖,回到地面後,你猜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休息?慶祝?大哭?

都不是。他回到自己的貨車中,在指力板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健身運動。

一切如常。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一刻,我想我對他的敬意達到了滿格。

我發自內心地敬佩他,真的。

但說心裡話,我並不羨慕他。

或許,這也是我推薦你必看《徒手攀巖》的另一個理由。

即:透過那些真正遙不可及的大神,找到、並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你我大多人,由生到死,皆註定平凡。

太多人在追求成功,獲得肯定,尤其是與他人的比來比去中,變得焦慮不安,甚至迷失了方向。

看完亞歷克斯·霍諾德的故事,我反而平靜了下來:

這一世太短,我們何不順從自己的內心,平靜地走下去。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你可能會覺得我在煲雞湯。但真的,我們換個角度想,

平凡人,的確可以有平凡人的驕傲和快樂。

我們註定這輩子都做不到徒手攀巖,但這不妨礙你找到自己的夢想,然後努力實現它。

即便像下面這樣的“偽造攀巖”,你能說它收穫的快樂,就是廉價的嗎?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雖然現在瞭解了這項運動後,對堅持實拍的阿湯哥多了幾分敬意,但那再實拍,也是拍電影啊。

現實生活中,真的這麼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地去徒手攀登數百米的陡峭山峰……

單是想想,我就已經腳軟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接著,如果你剛才仔細看了,海報上那個由鎂粉繪成的巨大手印,在視覺上,又組成了一對寫意的巨型翅膀。

如果說,徒手攀巖是一個夢想,那麼我想,這也是我見過的,最最瘋狂的那一個了。

這個做夢的傢伙,叫亞歷克斯·霍諾德,85年生人,今年34歲,來自美國加州。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徒手攀巖》記錄的,是亞歷克斯在16到17年,嘗試徒手攀登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的全過程。

你可能沒聽過這名字,但用蘋果電腦的朋友,對下面這張壁紙應該很熟悉。

這就是高度超過900米,垂直度接近90度,每個攀登者都想征服、卻大多望而卻步的聖地:酋長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在亞歷克斯之前,酋長巖不乏征服者,比如最近的,湯米·卡爾德沃和凱文·約格森兩位攀登者就曾成功登頂。

但是,他們可是全程綁著安全繩,帶著全套設備,並且整整花上了19天。

那麼,亞歷克斯呢?

他不僅赤手空拳,而且,全程只用時3小時56分鐘。

除了奇蹟,我想不出別的形容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圖片來自網絡

說真的,觀看《徒手攀巖》,不僅是一次純視覺上的震撼,更讓我對一些曾經聽起來無比虛無的詞,有了新認識。

比如,完美。

徒手攀巖,是一項零容錯的運動。它要求攀巖者在整個過程中,不能出現哪怕一個微小的失誤。

因為一旦犯錯,輸掉的不是比賽,而是性命。

就像片中一位攀巖者說的,原話我不記得了,大意是:

想象一下,你去參加奧運會,結果是要麼得到金牌,要麼死。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對一個人的技術素養和心理素養,是何種級別的考驗。

恕我無法用語言表述出來。

再比如,恐懼。

我之前學車時,教練曾說過一句話:永遠對開車保持恐懼,因為恐懼讓你小心,小心行得萬年船。

這話我一直記得,每次開車時都會想起來。

直到看到亞歷克斯。

在我看來,這個傢伙的基因裡是沒有恐懼這一項的。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他一定會恐懼。

電影中也展示了,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好萬全的準備。

比如一次又一次地帶著工具攀登,對每一個潛在的危險做好預案。

更觸動我的,是電影裡還提到,一家醫學機構對他的大腦進行了掃描。發現他的大腦異於常人,控制恐懼情感的那部分叫做杏仁核的東西,比常人的敏感度要低上很多。

這也從科學上給出了證明:

這個奇人,需要很高程度的刺激,才能感知到恐懼。

很高是多高?我不知道。

反正電影中有一個鏡頭,亞歷克斯徒手攀登酋長巖,在度過一個高難度位置後的間歇,他興奮地朝遠處的攝像機露出一個笑臉。

那一刻,銀幕這邊的我,卻是前所未有的緊張。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還比如,生死。

亞歷克斯在電影中說過一句話:

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天死去,徒手攀巖只不過是讓那一天來得更快而已。

乍一聽,似乎只聽出他的無所畏懼。

但細琢磨會感知到,這是真正地,看穿生死。

死亡總會到來,早一會晚一會,沒有什麼分別。

與其庸人自擾地恐懼未來,不如腳踏實地地過好當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電影結尾,定格在亞歷克斯這個燦爛而單純的笑容。

這笑容至今仍讓我難忘。

我當時看完後就在想,只是簡單的基因嗎?抑或,到底是怎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這個如此與眾不同的男人。

《徒手攀巖》中,同樣講到了他的過去。

從幾個細節,我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亞歷克斯的家庭和成長:

他的父母關係冷淡,並在他大一那年離婚。父親熱愛旅行,很少對家人表達愛意。

亞歷克斯自己也說了,直到成年,他都還不太知道如何擁抱。

在感情上,他也從來不會主動。

比如亞歷克斯從沒對女朋友說過“愛”這個字,也會直言不諱地表示,在攀巖和女朋友之間選一個的話,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亞歷克斯和女友

但或許,正是這沉默寡言、不善表達自我,才讓亞歷克斯能夠百分百地集中在攀巖的挑戰極限當中。

某種程度上,是性格成就了他的成功。

對亞歷克斯來說,平常的生活根本無法滿足他,平凡人眼中簡單的幸福,只會讓他覺得索然無趣。

在他眼中,生活的本質,就是不斷拔高夢想的高度。

事實上,那些改變世界的人,大抵上都和亞歷克斯類似。

TA們永遠不會滿足現狀,為了前進,而不停地向生活加碼,提高難度,繼續向前。

就像電影中,亞歷克斯徒手征服了酋長巖,回到地面後,你猜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休息?慶祝?大哭?

都不是。他回到自己的貨車中,在指力板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健身運動。

一切如常。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一刻,我想我對他的敬意達到了滿格。

我發自內心地敬佩他,真的。

但說心裡話,我並不羨慕他。

或許,這也是我推薦你必看《徒手攀巖》的另一個理由。

即:透過那些真正遙不可及的大神,找到、並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你我大多人,由生到死,皆註定平凡。

太多人在追求成功,獲得肯定,尤其是與他人的比來比去中,變得焦慮不安,甚至迷失了方向。

看完亞歷克斯·霍諾德的故事,我反而平靜了下來:

這一世太短,我們何不順從自己的內心,平靜地走下去。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你可能會覺得我在煲雞湯。但真的,我們換個角度想,

平凡人,的確可以有平凡人的驕傲和快樂。

我們註定這輩子都做不到徒手攀巖,但這不妨礙你找到自己的夢想,然後努力實現它。

即便像下面這樣的“偽造攀巖”,你能說它收穫的快樂,就是廉價的嗎?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

IMAX的忠實粉絲,最近應該很爽吧。

不少人N刷了《哪吒》,昨天上映的《速激外傳》,同樣是首選IMAX。

我倒不是在給IMAX打廣告,只是想說:

銀幕越大觀影效果越好,這話沒毛病。

但認為巨大的銀幕,只適合視效動作大片,這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說起來,我今年最棒的一次IMAX體驗,是在4月的北影節期間。

看的也不是特效大片,而是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

為什麼它會是觀感上的年度最佳,先感受一下電影的開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懸崖峭壁頂上,鳥兒俯視的飛翔視角,鏡頭緩緩拉動。

一個如紅色小點般的人漸漸現身。

是一位攀巖者。

單是手機上看,這樣巨大的反差對比,配上駭人的高度,已經讓我頭皮發麻了。

不妨換個角度再看一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just想象一下,把手機屏換成大了千倍的銀幕,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那就像是,站在雲端的圍觀吧。

前面已經足夠震撼,最後20分鐘的徒手攀巖,我更是幾乎屏著呼吸看完的。

作為一個恐高症患者,對我來說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類似《雲中行走》那樣的高空作業。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可跟這部《徒手攀巖》比高度,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反正那時看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慶幸:電影不一定在國內上映,我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不過,各位當時無緣大銀幕一看的,也不用沮喪了。

9月6號,它就要登錄國內院線。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張新鮮出爐的中國版海報,是我個人近期很喜歡的一張電影海報。

它很直觀地告訴我們,徒手攀巖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極限運動:

首先,徒手就意味著,在整個攀巖過程中,攀登者的工具,除了背在腰上的防滑鎂粉,就是自己的四肢。

沒有任何器械幫助,更沒有任何外界保護。千米絕壁,全靠一雙手腳。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於是,當看到這項運動的死亡率超過50%,我也毫不驚訝了。

要知道,攀登中途的很多個地方,平滑到著力點只有不足兩毫米。

有時更是隻能靠一個指尖或一隻鞋頭,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

這也讓徒手攀巖,成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如果這都不是,我也想象不出還有什麼運動比它更危險了。

記得當年《碟中諜2》裡,阿湯哥在開場,就秀過一波徒手攀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雖然現在瞭解了這項運動後,對堅持實拍的阿湯哥多了幾分敬意,但那再實拍,也是拍電影啊。

現實生活中,真的這麼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地去徒手攀登數百米的陡峭山峰……

單是想想,我就已經腳軟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接著,如果你剛才仔細看了,海報上那個由鎂粉繪成的巨大手印,在視覺上,又組成了一對寫意的巨型翅膀。

如果說,徒手攀巖是一個夢想,那麼我想,這也是我見過的,最最瘋狂的那一個了。

這個做夢的傢伙,叫亞歷克斯·霍諾德,85年生人,今年34歲,來自美國加州。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徒手攀巖》記錄的,是亞歷克斯在16到17年,嘗試徒手攀登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的全過程。

你可能沒聽過這名字,但用蘋果電腦的朋友,對下面這張壁紙應該很熟悉。

這就是高度超過900米,垂直度接近90度,每個攀登者都想征服、卻大多望而卻步的聖地:酋長巖。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在亞歷克斯之前,酋長巖不乏征服者,比如最近的,湯米·卡爾德沃和凱文·約格森兩位攀登者就曾成功登頂。

但是,他們可是全程綁著安全繩,帶著全套設備,並且整整花上了19天。

那麼,亞歷克斯呢?

他不僅赤手空拳,而且,全程只用時3小時56分鐘。

除了奇蹟,我想不出別的形容了。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圖片來自網絡

說真的,觀看《徒手攀巖》,不僅是一次純視覺上的震撼,更讓我對一些曾經聽起來無比虛無的詞,有了新認識。

比如,完美。

徒手攀巖,是一項零容錯的運動。它要求攀巖者在整個過程中,不能出現哪怕一個微小的失誤。

因為一旦犯錯,輸掉的不是比賽,而是性命。

就像片中一位攀巖者說的,原話我不記得了,大意是:

想象一下,你去參加奧運會,結果是要麼得到金牌,要麼死。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對一個人的技術素養和心理素養,是何種級別的考驗。

恕我無法用語言表述出來。

再比如,恐懼。

我之前學車時,教練曾說過一句話:永遠對開車保持恐懼,因為恐懼讓你小心,小心行得萬年船。

這話我一直記得,每次開車時都會想起來。

直到看到亞歷克斯。

在我看來,這個傢伙的基因裡是沒有恐懼這一項的。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當然,他一定會恐懼。

電影中也展示了,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好萬全的準備。

比如一次又一次地帶著工具攀登,對每一個潛在的危險做好預案。

更觸動我的,是電影裡還提到,一家醫學機構對他的大腦進行了掃描。發現他的大腦異於常人,控制恐懼情感的那部分叫做杏仁核的東西,比常人的敏感度要低上很多。

這也從科學上給出了證明:

這個奇人,需要很高程度的刺激,才能感知到恐懼。

很高是多高?我不知道。

反正電影中有一個鏡頭,亞歷克斯徒手攀登酋長巖,在度過一個高難度位置後的間歇,他興奮地朝遠處的攝像機露出一個笑臉。

那一刻,銀幕這邊的我,卻是前所未有的緊張。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還比如,生死。

亞歷克斯在電影中說過一句話:

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天死去,徒手攀巖只不過是讓那一天來得更快而已。

乍一聽,似乎只聽出他的無所畏懼。

但細琢磨會感知到,這是真正地,看穿生死。

死亡總會到來,早一會晚一會,沒有什麼分別。

與其庸人自擾地恐懼未來,不如腳踏實地地過好當下。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電影結尾,定格在亞歷克斯這個燦爛而單純的笑容。

這笑容至今仍讓我難忘。

我當時看完後就在想,只是簡單的基因嗎?抑或,到底是怎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這個如此與眾不同的男人。

《徒手攀巖》中,同樣講到了他的過去。

從幾個細節,我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亞歷克斯的家庭和成長:

他的父母關係冷淡,並在他大一那年離婚。父親熱愛旅行,很少對家人表達愛意。

亞歷克斯自己也說了,直到成年,他都還不太知道如何擁抱。

在感情上,他也從來不會主動。

比如亞歷克斯從沒對女朋友說過“愛”這個字,也會直言不諱地表示,在攀巖和女朋友之間選一個的話,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亞歷克斯和女友

但或許,正是這沉默寡言、不善表達自我,才讓亞歷克斯能夠百分百地集中在攀巖的挑戰極限當中。

某種程度上,是性格成就了他的成功。

對亞歷克斯來說,平常的生活根本無法滿足他,平凡人眼中簡單的幸福,只會讓他覺得索然無趣。

在他眼中,生活的本質,就是不斷拔高夢想的高度。

事實上,那些改變世界的人,大抵上都和亞歷克斯類似。

TA們永遠不會滿足現狀,為了前進,而不停地向生活加碼,提高難度,繼續向前。

就像電影中,亞歷克斯徒手征服了酋長巖,回到地面後,你猜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休息?慶祝?大哭?

都不是。他回到自己的貨車中,在指力板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健身運動。

一切如常。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這一刻,我想我對他的敬意達到了滿格。

我發自內心地敬佩他,真的。

但說心裡話,我並不羨慕他。

或許,這也是我推薦你必看《徒手攀巖》的另一個理由。

即:透過那些真正遙不可及的大神,找到、並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你我大多人,由生到死,皆註定平凡。

太多人在追求成功,獲得肯定,尤其是與他人的比來比去中,變得焦慮不安,甚至迷失了方向。

看完亞歷克斯·霍諾德的故事,我反而平靜了下來:

這一世太短,我們何不順從自己的內心,平靜地走下去。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你可能會覺得我在煲雞湯。但真的,我們換個角度想,

平凡人,的確可以有平凡人的驕傲和快樂。

我們註定這輩子都做不到徒手攀巖,但這不妨礙你找到自己的夢想,然後努力實現它。

即便像下面這樣的“偽造攀巖”,你能說它收穫的快樂,就是廉價的嗎?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膜拜完他的神蹟,我慶幸自己是個凡人


我想你看完電影,一定會有自己的感悟。

不管怎樣,衝著豆瓣9分,這部拿到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全球收穫十幾個電影節獎項和提名的《徒手攀巖》,都是你9月不可錯過的新片。

到時候,我也會再去看一次IMAX。

遠觀過大神的神蹟,然後轉身回家,繼續在自己平淡無奇的小日子,找尋屬於自己的小歡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