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情戳中觀眾淚點

作者:莫斯其格

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都市情感大戲《我們的愛》,圍繞“鳳凰男”許光明 (靳東 飾)和“孔雀女”丁雪 (童蕾飾)的事業家庭生活展開,講述了現代家庭成員在面對愛情、親情、教育等問題時的不同選擇。其中,潘虹和小演員王芷璇的祖孫情戳中觀眾淚點,不少觀眾表示:“哭得我一塌糊塗,想起了自己的姥姥”……該劇編劇朱金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經常會在小區裡與老太太們聊天,“貼近生活,才能發現老人與子女之間的種種問題”。

祖孫300場對手戲

講述親情大愛無聲

《我們的愛》中,除了以夫妻情、子女情的親情作為連接家庭的主要線索以外,還展現了一段由潘虹和王芷璇所帶來的感人肺腑的祖孫隔代情,這種祖孫關係的穿插,不僅牽動人心,也讓劇情貼近現實生活。

劇中,潘虹所飾演的齊舒蘭對孫女婷婷疼愛有加,她不僅在女兒女婿面前做“和事佬”,還在孫女車禍、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忍辱負重到親家家裡做起了保姆照顧婷婷。

“姥姥保姆”讓觀眾看到另一種親情的無私奉獻,“都是許光明與丁雪的不負責任,最後委屈的就是老人和孩子”。“孩子是無辜的。我們看到了婷婷對姥姥的渴求,看到了她對姥姥極端的依賴,而在這個家庭中,身為孩子的父母又該怎樣?也許,許光明和丁雪會用各自所付出的代價,作為最好的答案。”老戲骨潘虹非常注重細節,齊舒蘭生氣時用拳頭捶牆卻捨不得戳女兒、女婿一指頭的情節真實自然,觀眾紛紛稱讚:“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姥姥和奶奶生氣的樣子。”

劇中婷婷的作文《我最喜歡的奶奶》也在觀眾中間引發熱議,網友紛紛想起了自己的親人,“直擊我的淚點!有多少人也是姥姥帶大的,還記得她為了我省下的零食,真想再愛一次我的姥姥”。

據瞭解,《我們的愛》原本劇名就叫《隔代親》,以講述祖孫情來聚焦和探討當下社會隔代親的現象。據悉,單是潘虹和小演員王芷璇之間的對手戲就有300多場。現實生活中,潘虹透露自己也是姥姥帶大的,跟婷婷的經歷有些相似,“我演這部戲就是為了感恩陪伴我長大的外婆,我就是隔代帶的”。因為婷婷小小年紀就要面對家庭破裂的悲劇,經常被嚇得以淚洗面,潘虹為此對當下的年輕父母提出忠告:“無論是誰有了孩子以後,要放棄任性,好好經營婚姻,要不然苦的是你的孩子,累的是你的父母。”

家庭劇隔代相處

模式各不相同

在現代題材家庭劇中,隔代情作為主線的並不多見,但不少家庭劇都或多或少聚焦了不同的隔代相處模式。

《我們的愛》中,有潘虹演的“好姥姥”齊舒蘭讓人心疼,同時也有朱亞英扮演的“奶奶”——許光明媽媽,讓觀眾痛恨。對比為婷婷付出一切的姥姥,奶奶則經常對婷婷呼來喝去。

今年另一部作品《淘氣爺孫》也把目光聚焦到隔代教育中。為了孩子的教育,外公外婆與爺爺奶奶產生嚴重分歧。外公外婆溺愛孩子,任由孩子自由發展,而爺爺的教育理念完全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爺爺是特種兵出身,一直想用軍事化的方式教育小孩,但對小孫子的愛也融化在“淘氣老頑童”的一舉一動中。導演侯明傑在接受採訪時解釋,這樣的題材具有現實意義,“我們想通過這部戲關注老人與孩子之間的代溝,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老一輩教育孩子,反而是在互相教育,老人從孩子身上也得到很多東西。”

此外,在《虎媽貓爸》中,韓童生飾演的畢大千,傳統老派、嚴厲苛刻,在對外孫女的教育上,他也堅信“嚴苛棍棒最育人”。

劇有話題

編劇朱金晨:做老年人傳聲筒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我們的愛》編劇朱金晨表示,希望通過此作品替老年人發聲,替他們說句公道話。朱金晨表示,劇中的矛盾衝突,人物的原型在現實生活中有跡可循,“對於生活劇,不能胡編亂造,必須要貼近生活,我經常會在小區裡與老太太們聊天,發現老人與子女之間的種種問題”。

《我們的愛》中,婷婷本該幸福的童年卻承受了太多悲劇,齊舒蘭用盡一切辦法想將婷婷置身事外,但命運總是捉弄人,看得觀眾紛紛淚崩。對此,編劇朱金晨表示:“這部戲最開始的名字是‘隔代親’,本就是寫祖孫情的,來源於真實生活和對周圍的觀察,現在年輕父母迫於生活無暇顧及孩子,凸顯老人與孩子這種家庭架構的電視劇卻很少,忽視了做出最大貢獻的老人們,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他們的辛苦付出不但在熒屏上被忽略,往往在現實中也被忽略,這不公平。現在是年輕人掌握話語權的時候,老人的聲音很難被聽到,所以我希望能代表年輕父母對他們說一聲謝謝”。

對於幾位主演,編劇朱金晨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整體來說非常滿意。其實,齊舒蘭這個角色在潘虹老師確定加盟之後,我主動做了一些調整。原本劇情中的齊舒蘭過於軟弱苦情,不符合現代觀眾審美,更不符合潘虹老師的氣質。現在看來,潘虹老師演繹的齊舒蘭要成功得多,這也是好演員幫助劇本提高的一個例證。”

隔代教育,該贊還是該彈?

“媽媽生,外婆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外公天天菜市場。”這個一度成為網絡熱門段子的順口溜,反映的正是時下最常見的問題——年輕父母忙於工作,撫養孩子的重擔不可避免地落在祖輩的肩上。這種由祖輩們撫養與教育孫兒的現象就稱之為隔代教育。

在很多人眼中,隔代教育就是“寵溺”、“無原則”的代表。有了祖輩的保護傘,寶寶們總會提出“放肆”的要求,漸漸形成嬌氣、霸道、自私的性格。也有人說,祖輩事事包辦的教育方式容易培養出孩子較強的依賴性,遇到事情只會等別人解決。在《週末父母》中還有一個細節,表姐茱迪的母親就給孩子講情感故事,影響孩子的認知,容易形成早熟的問題。

復旦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諮詢師李淑臻認為,祖輩育兒無疑是出於對孩子深深的愛,確實可以將父母從工作與育兒的兩難抉擇中解放出來,專心工作,為家裡提供經濟基礎,但隔代育兒往往導致祖輩將補償的意願不自覺地投射給孫輩,造成溺愛。“孩子的成長就像樹木修枝條,定下規矩、明確界限是必須的,祖輩一味縱容反而容易使孩子將來走上歧途。”

然而,隔代教育也有明顯的優勢。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有過養育子女的經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由祖輩照看孫輩,確有許多優點:一是有利於解除孩子父母外出打工的後顧之憂;二是祖輩在撫養和教育寶寶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對寶寶各階段的發展特點也瞭解得更準確,可以大大減少幼兒養育過程中的人為失誤,有利於幼兒的身心發育和身體健康;三是“隔代教育”對祖輩們自身也有利,它不僅可以緩解老人的孤寂,為晚年生活增添樂趣,對老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此外,祖輩們一般更有耐心,他們也更能靜下心來傾聽寶寶的心聲,與寶寶有更多的交流,從而更好地瞭解並滿足寶寶的需求。

生活中,隔代親是常態。老人可利用各自的潛能,發揮各自的經驗優勢,彌補孩子父母在養育孩子方面的經驗不足。既然生活中隔代教育不可避免,專家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揚長避短,兩代人在教育孩子上出現分歧,年輕父母應該主動地、以積極的態度化解兩代人的育兒衝突,兩代人形成合力,最終使孩子受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