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戰後,國民黨中央軍確立統治地位,同時進行全國軍隊統一編號,確立番號。

中原大戰後各大軍閥派系的部隊番號及實力情況

中央軍(8個軍):第1軍陳繼承,第2軍李延年,第5軍薛嶽, 第13軍錢大鈞;第14軍衛立煌, 第17軍徐庭瑤; 第18軍陳誠,;第37軍毛炳文;

中央軍旁系(13個軍):第4軍吳奇偉(原粵軍),第8軍趙觀濤(原浙軍),第9軍郝夢齡(原湘軍),第10軍徐源泉(原直魯聯軍),第16軍李韞珩(原湘軍),第26軍蕭之楚(原浙軍),第27軍李雲傑(原湘軍),第30軍孫連仲(原西北軍),第36軍周渾元(原贛軍),第39軍劉和鼎(皖軍與閩軍合編),第40軍龐炳勳(原西北軍), 第42軍馮安邦(原西北軍),第43軍郭汝棟(原川軍)

中原大戰後各大軍閥派系的部隊番號及實力情況

東北軍(5個軍):第51軍于學忠,第53軍萬福麟,第57軍何柱國, 第63軍馮佔海, 第67軍王以哲

晉綏軍(5個軍);第19軍李生達,第32軍商震,第33軍徐永昌,第34軍楊愛源,第35軍傅作義

川軍(4個軍):第20軍楊森, 第21軍劉湘, 第23軍劉存厚,第24軍劉文輝;

滇軍(朱培德部):第3軍王均

山東軍(韓復榘部2個軍):第6軍,韓復榘,第12軍孫桐萱

陝軍(楊虎城部3個軍):第7軍馮欽哉,第38軍孫蔚如,新編第1軍鄧寶珊

湘軍(2個軍):第28軍劉建緒(何鍵部);第22軍譚道源(譚延系)

寧夏回軍:第11軍馬鴻逵;

青海回軍:新編第2軍馬步芳

河南鎮嵩軍:第15軍劉茂恩,駐河南西部

宋哲元部:第29軍宋哲元,駐河北

樑冠英部:第31軍樑冠英,駐河南

黔軍:第25軍王家烈

中原大戰後各大軍閥派系的部隊番號及實力情況

桂軍(2個軍):粵桂軍第7軍廖磊,粵桂軍第15軍夏威

粵軍(3個軍):粵桂軍第1軍餘漢謀,粵桂軍第2軍香翰屏,粵桂軍第3軍李敬揚

此編制番號為1933年,因為李宗仁與李濟深此時聯合反蔣,所以沒有得到南京政府的正規番號。

此時番號並不代表真正軍事實力,比如當時四川軍閥都只有一個軍的番號,但當時每個人手上都有超過10萬的部隊。中央旁系雖然有軍級番號,但人數較少比如龐炳勳的第40軍只有一個師不到5000人。還有云南的龍雲根本就沒有番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