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4個月的《中導條約》問題如今再起波瀾。

6月26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通過了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的法案,交由俄總統普京簽署。

消息一出,北約國家在當天立即開會討論應對措施,北約祕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在會後表示,如果俄羅斯不能在5周內恢復履行《中導條約》,北約將以“慎重的防禦性態度”採取一切行動。

而俄羅斯副外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則迅速進行迴應,如果北約敢於採取行動,那麼俄羅斯將以對等的軍事措施予以回擊。

最新消息,俄總統普京當地時間7月3日正式簽署了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的法律。

一時間,歐洲上空烏雲密佈。

普京最終簽署了這部法律 歐洲重回恐怖對峙局面

圖源:環球時報

1“冷戰時期最成功的軍控文件”

《中導條約》的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消除其中程和短程導彈的條約》,最早的談判設想並非美蘇兩家當事者的任何一家提出來的,而是前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倡議的,1979年12月北約理事會做出“雙重決議”,一方面計劃從1983年開始在西歐部署572枚新型導彈,另一方面讓美國儘快和蘇聯進行中程核武器的談判。

歐洲的北約國家之所以力促美蘇進行中導談判,是因為冷戰期間歐洲地處美蘇對抗第一線,而蘇聯從1977年開始在歐洲的本土部分和東歐國家部署先進的SS-20中程導彈,不僅在技術性能上壓到了美國的潘興ⅠA中程導彈,而且高達5000公里的射程(攜帶3枚分導核彈頭)從蘇聯本土發射就能輕鬆覆蓋整個歐洲,這令歐洲的北約國家大為心慌,它們不再認為美國能夠有效威懾蘇聯,一旦爆發戰爭最倒黴的就是它們,於是就力促美國和蘇聯去談判,削減中程導彈,降低歐洲的北約國家面臨核打擊的風險。而蘇聯剛剛獲得中程導彈的優勢,一開始毫不猶豫地拒絕和美國談判,後在北約的一再請求以及仔細考慮之後,認為降低歐洲核大戰的風險對自己和華約國家也有很大好處,才答應談判。

實際談判過程異常艱難,從1981年11月30日到1987年12月8日的6年時間裡,美蘇共進行了6輪談判,總共開了110次會議,其間蘇聯換了3人最高領導人,直到戈爾巴喬夫在1985年3月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之後,談判才有了實質進展。

在此之前,談判一直無所進展的最大障礙在於蘇聯不接受美國提出的“零點方案”(在1981年11月18日由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提出的一個建議,就是蘇聯拆除其針對西歐的SS-20、SS-4和SS-5導彈,美國則取消它在西歐部署572枚潘興Ⅱ彈道導彈和陸基戰斧巡航導彈的計劃,從而使美蘇在歐洲都沒有中程導彈,達到“零”的水平)。蘇聯認為美國是以一張空頭支票試圖廢掉自己實實在在的中程導彈,如果答應的話自己太吃虧。

而戈爾巴喬夫之所以在上臺之後很快就同意接受“零點方案”,一是戈爾巴喬夫接手的蘇聯內憂外患已經很嚴峻,而其又對西方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希望通過在中導問題上讓步來換取西方的好感,從而獲得西方的經濟援助;二是戈爾巴喬夫認為美國已經在西歐開始大量部署潘興Ⅱ彈道導彈和陸基戰斧巡航導彈,在技術性能上重新扳回了優勢,對蘇聯的威脅大增,接受“零點方案”能夠消除這種威脅。

1987年12月8日,時任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和美國總統里根在華盛頓簽署《中導條約》,1988年6月1日正式生效。《中導條約》是美、蘇/俄裁軍史上第一個裁減核軍備的條約,被稱為“冷戰時期最成功的軍控文件”。

《中導條約》共17條,約3萬餘字,主要內容可概括為:在條約生效後3年內,銷燬射程為500~5500公里的陸基彈道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及地面發射裝置、相關的支援設施和設備,並且在規定的時限內銷燬後不能再試驗、生產和部署此類導彈。《中導條約》還規定,在條約生效後13年期間內,締約雙方均可進行核查。條約生效後頭 3年期間,每年進行20次核查;其後5年期間,每年進行15次核查;在最後5年期間,每年進行10次核查。

截至1991年6月1日之前,蘇聯共銷燬了1846枚導彈、825部發射裝置、812個戰鬥部;美國銷燬了846枚導彈,289部發射裝置、442個戰鬥部。

普京最終簽署了這部法律 歐洲重回恐怖對峙局面

圖源:環球時報

2美俄退出基本已成定局

《中導條約》沒有規定終止日期,但從條約生效之日開始到現在,締約雙方已經很多次互相指責對方違約,威脅退約。

最早有退約意圖的是蘇聯,因為其在簽署條約之後並未等到西方的經濟援助,相反西方還在採取各種手段加速蘇聯動盪,走向解體。而且按照條約規定,蘇聯需要銷燬的中近程導彈總數要比美國多1000枚,嚴重削弱了蘇聯在歐洲的軍事威懾力。蘇聯軍方對這個條約很不滿,認為戈爾巴喬夫被西方忽悠了,讓步太多,卻啥也沒撈著,上了大當。但是,蘇聯當時已經風雨飄搖,而戈爾巴喬夫仍然相信西方會幫助蘇聯,因此蘇聯軍方的抱怨沒有什麼作用。

1991年底蘇聯解體,各個加盟共和國都忙著獨立,大部分獨立後的國家領導人比戈爾巴喬夫更加親西方,也就沒人對《中導條約》抱怨什麼了。而且原先的蘇聯加盟共和國,如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在獨立後都表態繼續履行《中導條約》,這讓當時的北約很欣慰。

然而,這些獨立之後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在整個上世紀90年代都沒有得到西方的實質性援助,相反北約還啟動了東擴政策,逐步壓縮俄羅斯在歐洲的戰略空間,這就使得北約與蘇聯最大遺產繼承者俄羅斯的矛盾日益加深。在普京成為俄羅斯總統之後,改變了對西方一味妥協退讓的做法,俄羅斯與北約開始走上公開的對抗之路。

2001年12月13日,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在白宮玫瑰園正式宣佈,美國退出1972年與蘇聯共同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不僅如此,美國還開始著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美國的這種做法引起了俄羅斯的極大不滿,於是普京開始暗示俄可能單方面退出《中導條約》。2005年,俄羅斯向美國政府正式提出退約建議,但被小布什政府拒絕。據稱在這之後,俄羅斯開始祕密研製一系列可能違約的新型武器。2007年,俄羅斯戰略火箭兵司令尼古拉·索洛夫佐夫聲稱俄準備重啟生產中近程導彈。對此,美國表示強烈反對。但這時兩國都感到其他國家的中近程和中程導彈發展迅速,於是它們又開始推動《中導條約》多邊化談判,但是沒有其他國家配合,再加上俄羅斯還想借此把新技術限制納入談判中,所以談判無果。

而從2013年開始,美俄互相指責對方違反《中導條約》的情況變得越來越頻繁。尤其是美國,不斷指責俄羅斯發展違規武器,包括伊斯坎德爾M近程彈道導彈、“口徑”巡航導彈、RS-26“邊界”中遠程彈道導彈等。2014年,美國國務院在軍控履約報告中專門增加了俄羅斯違反《中導條約》的內容,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還在同年7月特意致函俄總統普京,稱俄羅斯研製的9M729(伊斯坎德爾K)陸基巡航導彈射程違反了《中導條約》。2015年,美國國務院又一次在軍控履約報告中加入了俄羅斯違約的內容。

面對美國的頻頻指責,俄羅斯根本不予承認,指出美國沒有真憑實據,完全是憑藉臆測對俄羅斯進行抹黑。俄羅斯宣稱自己沒有違反《中導條約》的意願,相反是美國在不斷違反條約,發展違規武器,包括:美國在歐洲部署的陸基“宙斯盾”系統所採用的垂直髮射裝置不僅能發射“標準”-3反導導彈,也能發射違規的陸基“戰斧”巡航導彈;美國的MQ-9“收割者”武裝無人機與巡航導彈沒有本質區別;反導攔截試驗用的LV-2靶彈射程在3000-5500公里,如果裝上真實彈頭就會搖身變為中程彈道導彈。2014年7月29日,俄羅斯表示,如果美國繼續違約,那麼俄羅斯有可能退出《中導條約》。

實際上,美俄之間圍繞《中導條約》的互相指責,根本原因在於美俄關係的持續惡化。美國對於俄羅斯在戰略上的持續擠壓,令俄羅斯感到了深深的不安。特別是在2014年烏克蘭局勢發生劇變之後,俄羅斯趁機兼併了克里米亞,使得美俄關係越發不可收拾。美國不僅趁機加大對俄羅斯的軍事圍堵,同時還對俄羅斯進行全面的經濟制裁。面對這種情況,俄羅斯毫不妥協,一方面加強其面對歐洲方向的軍力部署,另一方面加大了研發新型武器的力度。

2015年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內戰之後,逐漸扭轉了敘利亞戰局,在中東的影響力日漸增加,還與美國的北約重要盟友土耳其明顯改善了關係。這讓美國愈發氣急敗壞,開始放話要退出《中導條約》。而在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更是將俄羅斯列為兩大戰略競爭對手之一。除了加大在歐洲方向的軍力部署之外,美國還不斷要求北約的歐洲盟友增加軍費開支,不能只依賴美國保護。在以特朗普為代表的美國保守勢力看來,《中導條約》最大的受益者是北約的歐洲盟友,而美國卻因此失去了對俄羅斯進行軍事威懾的一張王牌,於是退出《中導條約》就成了美國有意惡化歐洲局勢、迫使北約的歐洲盟友提高軍費開支的重要手段。

針對美方一再以俄羅斯發展違規武器為藉口,威脅要退出《中導條約》,俄羅斯的態度始終很強硬,堅持對等還擊。俄總統普京在2017年參加“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時表示,如果美國退出《中導條約》,那麼俄羅斯也立即退約。

不難看出,美俄對於退出《中導條約》都有強烈的內在動力,並且都做好了心理準備。因此,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8年10月20日宣佈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時,世界一片震驚,而俄羅斯卻極為鎮定。同年12月4日,美國要求俄羅斯在60天內重新遵守條約,期限至2019年2月2日截止,然而俄羅斯依然不為所動。2019年2月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佈,美國將自2月2日起暫停履行《中導條約》,並啟動為期180天的退約程序。次日,俄總統普京也宣佈,俄將暫停履行《中導條約》,以迴應美國在前一天採取的相同舉措。6月26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通過了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的法案。在距離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僅剩1個月零1周的時候,俄羅斯來了這麼一下,預示著美俄退出《中導條約》基本已成定局。

普京最終簽署了這部法律 歐洲重回恐怖對峙局面

圖源:環球時報

3歐洲最苦,重回恐怖對峙局面

美俄一旦退出《中導條約》,將會帶來一連串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世界軍備控制的努力將受到重挫,美俄既能退出《中導條約》,那麼也很難續簽將於2021年到期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到目前為止,特朗普和他的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對續簽該條約沒有表現出任何興趣。而俄總統普京則在6月初表示,如果美國不續簽《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那俄羅斯也不會尋求續簽。這樣一來,不僅美俄之間的軍備競賽將加劇,而且還將刺激全球進入軍備競賽,核戰爭的風險將顯著增加。

另一方面,美俄將徹底擺脫《中導條約》的束縛,大力發展中程武器。美國的導彈技術、高超音速武器技術都居於世界頂尖地位,要想在較短時間內發展出中程導彈、中程高超音速武器並非難事。誠如俄羅斯所言,只要美國將LV-2靶彈、陸基攔截彈等稍加改裝就能成為中程彈道導彈,給陸軍戰術導彈增加火箭推進劑就能將射程從300公里增加到500公里以上,況且美國現在已經開始研製新的“戰略火力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現在對於發展中程武器有著強烈的衝動,因為此類武器不僅能夠部署到歐洲威脅俄羅斯,而且也能部署到關島威脅東亞和東南亞,部署到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則能夠威脅中東和南亞,這將大大提高美軍在全球範圍內對重要地區的快速打擊能力。尤其是此類武器如果裝上核彈頭,還將具備很強的戰略威懾能力。

而對於俄羅斯來說,同樣有發展中程武器的強烈衝動,這也是其不去維護《中導條約》的重要原因。表面上看,《中導條約》一旦廢止,美國將在歐洲部署中程武器,對俄羅斯的威脅將空前加大,但是這種威脅不是質變。因為即使沒有中程武器,俄羅斯也面臨著美國戰略核武器的巨大威脅。在歐洲方向,俄羅斯最擔心的不是核武器的威脅,而是一大票北約國家。僅以常規力量對抗的話,俄羅斯明顯感到力不從心。以俄羅斯現在的經濟實力,根本無法支持建設一支能夠與北約抗衡的常規力量。但是有了中程武器就不一樣,在俄西部本土就能將整個歐洲收入打擊範圍,不但能顯著降低常規力量所承受的壓力,而且也能顯著降低在常規力量上的投入。從效費比上講,中程武器對俄羅斯是最佳的。

然而,美俄一旦退出《中導條約》,對於歐洲卻是災難,這意味著歐洲將重新回到冷戰時期那種中程導彈遍佈的恐怖對峙局面。法德想追求的歐洲自主防務、與俄羅斯緩和關係來實現歐洲和平的努力恐將泡湯,歐洲的北約國家將不得不向美國進一步靠攏,聽從美國的擺佈。

原標題:最終,普京簽了!歐洲危險了......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作者:石宏 《艦載武器》執行主編,雲南財大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