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編者按:板甲,可以說是世界範圍上最為著名的鎧甲了。而網絡上只要但凡提到這種鎧甲,往往就會從單純的討論,最終演化為一場事關“民族尊嚴”的鍵盤大戰。一方說,中國沒有板甲,所以軍事是弱雞;另一方則說板甲啥的性能不好,不值得裝備。其實,板甲雖然僅在歐洲大範圍流行,但卻並不代表這種鎧甲本身,沒有對其他地區的鎧甲發展帶來影響。與之相對的,實際上在亞洲各個軍事強國中,來自板甲的影響,其實遠比我們今天想像的深遠。


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的歐洲具裝騎士板甲

真正意義上的板甲,一般被認為在15世紀初正式誕生。這種鎧甲誕生之後,得益於其本身較少的工時,以及頗為可靠的防禦,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很快成為了歐洲最主流的鎧甲類別。在歐洲西部之外,最早接觸到這種鎧甲的,自然是地理上相近的東歐和近東地區。這其中受到歐洲板甲影響最顯著的,也莫過於近東地區的兩個著名軍事強國——奧斯曼帝國和薩法維波斯帝國。


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對歐洲板甲有著最深刻的體會

雖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奧斯曼和薩法維波斯兩個穆斯林帝國,都有著極端保守和自我封閉的形象。但實際上,兩國對於歐洲軍事技術甚至戰術,都有極大的學習借鑑興趣。尤其是奧斯曼帝國早期的作戰方式,其實就深受他們當時的死敵,匈牙利人的影響。甚至可以說,號稱“天主之盾”的匈牙利,本身就是奧斯曼軍隊在歐洲擴張時期,最重要的老師。


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匈牙利在奧斯曼帝國擴張早期,曾是他們在歐洲最強的對手。

比如,奧斯曼帝國許多歐洲地區的西帕希們,也會購買來自意大利或者法國的板甲。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板甲在奧斯曼帝國,這個和歐洲有著大量戰爭和貿易交流的國家,卻並沒有進行大規模裝備。不過,奧斯曼帝國卻在16世紀初期,誕生了一種極具奧斯曼民族特色的著名鏡甲——圓盤甲(krug)。


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著名的奧斯曼圓盤甲

有關圓盤甲的歷史,在之前冷兵器研究所“兵器譜”欄目的相關文章中已有涉及,因此這裡就不再過多贅述。本文要說的是,雖然在很多科普文章以及一些土耳其和希臘學者的觀點中,認為圓盤甲應該是起源自一種拜占庭帝國末期的胸甲。但從時間沿革,以及圓盤甲本身,像板甲一樣使用大塊鐵板製作的方式,都表明這種鏡甲實際上更多的,是在奧斯曼本身武器製造技術的限制下,對於歐洲板甲的一種模仿。


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圓盤甲主要是在鍊甲或者鏈板甲外,提供輔助防禦。

而除了圓盤甲,薩法維波斯所發明的四鏡甲,實際上也是對板甲許多設計理念的吸收。不過與奧斯曼不同的是,薩法維波斯和歐洲基督教國家之間,並沒有發生太多的軍事衝突,因此很多技術和裝備引進,基本都是通過貿易得來。但有趣的是,雖然四鏡甲在防禦面積上,相對於奧斯曼的圓盤甲要差許多,但是很多四鏡甲在製造時,卻注意並模仿了歐洲板甲一個真正堪稱精髓的結構,那就是板甲本身的弧形結構。這種結構有助於在遇到攻擊時,卸除敵方的打擊力量。


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帶有弧度結構的波斯—印度風格四鏡甲

同時,就像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西帕希一樣,其實無論是奧斯曼、波斯,甚至更遠的印度,都不乏當地的穆斯林貴族們,從歐洲殖民者手中,直接購買或者定做板甲的例子。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保存至今的印度莫臥兒王朝著名君主阿克巴大帝鎧甲。這副板甲實際上就是從果阿葡萄牙殖民者手中定製的產品。而這副鎧甲本身,可以說也算是穆斯林們,對於板甲態度的最好詮釋。


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阿克巴大帝板甲

在近東和印度地區的穆斯林模仿著歐洲板甲,發展著自身鎧甲的同時,伴隨著葡萄牙人進入遠東地區,板甲的影響,也因此進入遠東。東南亞地區的國家,就經常大量購買歐洲武器鎧甲,甚至直接僱傭歐洲殖民者為自己而戰。而歐洲板甲本身,也對東亞地區也帶來一定的影響。


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東南亞國家經常從歐洲殖民者手中購買火器和板甲

雖然今天我們對於板甲的印象,很多都是刻板的歐洲鎧甲象徵。其實在中國明代,也還有許多有關板甲存在的零星證據。其中《武備要略》裡記載的全鐵甲,從造型來看,極有可能是與歐洲殖民者交流較多的廣東地區,所仿製的一種本土板甲。而在八達嶺長城博物館中發現的疑似板甲的甲片,則更有可能是一種介於布面甲向板甲過渡的一種低配版板甲。


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八達嶺長城博物館中,發現的過渡性質鎧甲,甲片上的小孔,很有可能是用以固定布面。

相對於明朝零零散散的資料,日本的鎧甲發展,就有著非常清晰可靠的脈絡了。實際上相對於明朝,伴隨著西方殖民者的到來和影響,日本的鎧甲發展,也因此迎來了一個巨大的轉折點。雖然日本各地大名們,對於這些被他們稱之為“南蠻”的西方人,態度並不一致,但是對於他們帶來的各類技術,卻是極為歡迎。其中一些大名,更是像東南亞國家一樣,從葡萄牙商人手中,購買火器和鎧甲。這些鎧甲有的是購買之後,由日本本土的甲匠進行改裝,而還有一些大名,乾脆直接從向葡萄牙人訂做不同的款式。這些鎧甲,被日本人稱之為“南蠻胴”。


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德川家康使用的南蠻胴

不過即使是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們,一副好的南蠻胴,也是價格不菲。於是,面對歐洲板甲本身的造型和防禦性能,大量日本武士和工匠,開始對其進行仿製,即胴具足。但這種仿製相對於奧斯曼和薩法維波斯的鏡甲,更像是照葫蘆畫瓢的產物。他們將一些長條狀鐵片進行拼接,並在成甲上刷上厚厚的大漆,以此製造出一種看起來神似板甲,但實際上只能算是片甲的鎧甲。


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徒有其表的胴具足

當然,得益於胴具足本身的弧度,因此它們依然有著一些卸力的作用。但是拼接的結構,不僅會降低其強度,同時也會導致再同等厚度下,胴具足本身重量的增加。不過,雖然有著種種缺點,但相對於過去的日本大鎧以及同時期鄰國朝鮮的一些鎧甲相比,胴具足依然有著造價和防禦性能的優勢。


這款歐洲鎧甲曾受全亞洲追捧,結果被日本人搞了個照葫蘆畫瓢


▲胴具足再日本和板甲在歐洲一樣,迅速成為了一種主流鎧甲

總的來說,軍事技術的傳播,雖然本身算不上一種快速的過程,但是在很多時候,往往能夠在我們最意想不到的敵方,突然向我們傳達它們的存在。也因此,想要真正去了解武器的歷史,首先要做的,就是放開視角,以一種更大、更開放的眼光,去看待它們的歷史。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