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李克強總理正式訪問德國和比利時 哪些“看點”值得期待?

歐洲 經濟 中德關係 史明德 央廣網 2017-06-05

央廣網北京5月31日消息(記者邢斯嘉 馮悅)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天(31日)正式啟程訪問德國並舉行中德總理年度會晤,並赴布魯塞爾舉行第十九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對比利時進行正式訪問。李克強總理上任以來多次到訪歐洲。這是他就任總理以來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第9次正式會面,也是他4年內與歐盟領導人的第5次正式會晤,與比利時領導人的第4次會面。

在歐洲領頭羊、製造業大國德國;在歐盟總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中國領導人此次對歐洲“旋風式”訪問,哪些看點受到外界關注?又傳遞出怎樣的合作信號?

德國、歐盟、比利時,從5月31日到6月2日,三天時間,這是李克強總理“旋風式”歐洲訪問的路線。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學研究部主任克里斯蒂安·德雷格用“雙贏式合作關係”分析此訪中包含的中德以及中歐的發展合作基調,“中國對德國、以及歐洲的意義已經非常重大,而這種重要性還將繼續保持上升勢頭。”

作為歐盟核心大國和中國在歐洲的全方位戰略伙伴,德國成為李克強總理此訪的第一站。訪德期間,他將會見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同默克爾總理舉行中德總理年度會晤。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介紹了此訪的意義:“這次李克強總理的訪問是回顧45年來中德關係的發展,確定中德關係新的合作領域,指明新的方向;第二,這個訪問也是在G20漢堡峰會即將召開的背景下進行;當前世界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世界面臨著重大的的選擇,是更多的自由貿易還是閉關鎖國,是更多的多邊主義還是單邊主義,是更多的開放市場還是孤立主義,還有要不要堅持巴黎‘氣變’(氣候變化)會議所確定的原則和目標。在這些重大問題上,中德兩國都是相互協調,有很多共同點和一致性。”

今年是中德建交45週年,兩國經貿合作前景廣闊。德國已連續42年保持中國在歐盟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去年中國首次成為德國全球第一大貿易伙伴。目前中德貿易額佔到中歐,也就是中國同歐盟28個成員國貿易額的三成。

同德國打了幾十年交道、經歷了中德關係發展諸多重要時刻的史明德大使說,如今世界處於新一代工業革命的前沿,德國和中國都是工業、製造業大國,也是實體經濟和貿易大國。談及製造,差別是中國數量大,德國質量高。而差距正是中德合作的潛力,“比如德國工業4.0,中國製造2025,在智能製造、互聯網、電動車都是我們合作新領域。這次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期間,中德將舉行中德創新大會,兩國總理髮表重要演講,兩國科技代表進行深入探討,中德合作可以給世界做出一個通過創新促進增長的示範。”

中德科技創新各有特點,各有優勢。中國人善於學習、勤勞肯幹、敢於試驗,看準了馬上就做,邊做邊修補。德國商業氣氛追求精度和標準化,創新項目落地之前,力求排除所有潛在風險和負面因素,更擅長延續性創新。

德國科林工業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德國能源技術企業,其現任董事長單育兵2010年完成了對這家公司的收購。目前從事粉煤氣化技術的單育兵表示:“我關注的是利用中德兩國工業技術的互補性,加強互相的聯繫。一方面德國技術在中國得到很好地應用,同時也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使雙方都更有信心把技術轉移做得更好。”

在訪問歐盟總部時,李克強總理將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舉行第十九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就中歐關係、地區和全球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並同歐方領導人共同出席中歐工商峰會、創新合作對話,與中歐中小企業合作協議簽署人員互動交流等系列活動。

歐洲問題專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注意到,不論是中德還是中歐,從各方隨行的強大陣容對於磋商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可見一斑,“德國方面很多政府部長都會參加,中國也會有很多部長級成員。第二個關注點是怎麼解決當前面臨的中歐之間的一些問題。我們應該利用這次機會和歐洲講所謂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就是雙邊自由,雙邊投資協定(BIT)。歐洲覺得應該利用李總理這次機會推動談判,加快進程。”

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聲音上升的背景下,中國總理與德國、歐盟、比利時領導人的“老友相聚”,更是一次致力於維護貿易投資自由化與多邊主義的“務實之訪”。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表示:“中歐雙向投資活躍,投資領域不斷拓展,形式更加豐富,歐盟一直是中國最大技術引進來源地。雙方在保持傳統經貿合作優勢的同時,大力開拓合作新領域,基礎設施、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已取得積極進展,經貿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都得到提升。”

德國波恩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終身講座教授、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表示,歐中關係不管在質上還是在量上都在向縱深方向發展。他預計,李克強總理此訪將有望進一步夯實經濟合作基礎。

在這個世界經濟來到“復甦的十字路口”時刻,中德、中歐、中比共同做出怎樣的表態,對於全球都有“風向標”和“穩定器”的重要意義。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表示,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不確定和不穩定性增加的情況下,中歐作為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有責任共同發展好彼此關係,攜手推動國際形勢向好的方向邁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