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歐洲 耶穌 基督教 猶太教 聖經 讀書不必那麼嚴肅 2018-11-30

導讀:如果沒有讀過《極簡歐洲打仗史》,建議點擊鏈接極簡歐洲打仗史:難怪土耳其總統覺得他該統治世界,閱讀之後,再讀本文


01 基督教源自猶太教


基督教起源於公元一世紀的中東巴勒斯坦地區,起初是猶太教的一個教派。耶穌就是猶太人,他的所有門徒也都是猶太人,在耶穌傳教時,猶太人再度失去了自己的國家,巴勒斯坦是羅馬帝國的一個省份。

先說一說猶太教。猶太人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上帝這個唯一的神會給他們特殊照顧,條件是他們必須遵守上帝的律法,這是上帝和他們在西奈山定下的盟約。所以《聖經》又稱《約書》,其中《舊約聖經》原是猶太教的經典,《新約聖經》記錄的是耶穌及其門徒的事蹟與言論。

上帝律法的基石是“十誡”,這是《舊約•出埃及記》中所記錄的,摩西將猶太人從埃及為奴之地帶領出來的時候告誡他們的。挑出簡短且重要的後五誡,供大家瞭解一下。

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你近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及他一切所有的。

雖然猶太人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選民,但他們並沒有逐夢的空間,他們常常遭受屈辱,被外族佔領、放逐,但他們從不懷疑上帝的存在或上帝對他們的關愛。

耶穌在猶太教律法的基礎上加了“愛”:全心全意愛天父,愛鄰居如同愛自己,還要愛敵人。因為愛親人恨仇人是大家都會做的,要顯得特別,要得到天父的關愛,就要做得更好。

耶穌傳教時,他的信徒希望他能領導起義,對抗羅馬。他的敵人想陷害他,問他是否應該向羅馬納稅,他說:“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

但終究因為耶穌在民眾中的威望甚高,猶太教大祭司害怕引起羅馬人的不滿而禍及整個猶太民族,便處死了耶穌。


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耶穌受難


耶穌死後,他的追隨者對一個問題產生了分歧:基督教教義只對猶太人有效,還是對全人類有效?大傳教士保羅認為,這是嶄新的宗教,信徒不必先成為猶太人。這一觀點的獲勝使基督教發展為世界性宗教變得可能了。


02 從邪教變成國教

猶太教和基督教都認為,他們只能崇拜唯一的真神。羅馬人認為,你可以信你的宗教,但必須敬拜羅馬皇帝,因為君主的地位與神明無異。矛盾產生了。

其實,敬拜羅馬皇帝挺簡單的。在皇帝的肖像或雕像面前有一團火,只需往火上撒一小撮鹽,讓火苗躥大一下即可。可人家猶太教和基督教是和上帝盟過約的,豈能輕易背約。

不過,對猶太教,羅馬人通常不太會追究,畢竟信奉它的只是國土一方的古老民族。但基督教就不同了,任何人都可以信奉,這可是很大的隱患。所以,羅馬政府嚴厲打擊基督教,沒收《聖經》典籍,查封教會財產,逮捕基督徒施以酷刑,處死那些不肯背棄基督的人。

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公元313年,奇蹟發生了,君士坦丁大帝成為了一名基督徒,他出錢資助教會,為主教的統治權背書。39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佈基督教為國教,還禁止了異教。

這是上帝顯靈了嗎?無神論者表示,事情並不簡單。

我們來看看希臘人和羅馬人自己的宗教信仰就明白了。

古希臘神話裡面的神實在是太任性了,完全不適合統治民眾的思想。宙斯的父親驅逐了宙斯的爺爺成為天神,宙斯的母親生一個孩子,宙斯的父親就吞掉一個。宙斯出生時,他的母親用石塊騙過了他的父親,宙斯活了下來,長大後他設法使他的父親嘔吐出了之前吞食的哥哥姐姐,大家一起推翻父親的統治。宙斯成為主神,他娶了自己的姐姐赫拉,生了許多兒女。在婚姻裡,宙斯經常變成鵝、牛、鷹等各種各樣的動物去勾引各路漂亮姑娘小夥兒,赫拉各種捉姦報復。


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水瓶座原是“人間第一美少年”,被宙斯變成的大鷹擄到身邊為他倒水。赫拉很生氣,就把他變成水瓶。


古羅馬神話和古希臘神話的故事差不多,只是神的名字不同。羅馬神話裡神可能對人們施以懲罰,不過不是因為人做了壞事,而是因為祭拜次數少了或者貢品不夠豐盛。

有樣學樣,不少羅馬皇帝被衛隊擁立、殺害。羅馬人為了不停品嚐美食發明了催吐藥。在這樣兩種信仰之間,如果你是皇帝,你會讓你的民眾信仰哪個?這不顯然嗎?我天秤座都表示沒有選擇困難了。


03 西羅馬亡了,教會掌控了西歐


成為國教之後,教會有完整的層級組織,有自己的法律制度,有法庭、監獄,有稅收體系,神職人員有工資有地位。

公元476年,西羅馬亡了,教會儼然成了獨立政府。教會把希臘和羅馬的學術保存了下來,用希臘的哲學和邏輯為教義辯護,還總是斷章取義地用科學證明上帝的存在。

日耳曼人將國土分封成一個個城堡,顯然沒有統治的能力,所以就很務實地支持和信仰基督教。從此以後,套馬的漢子只有接受了基督教的儀式才能成為光榮的騎士。接著,教會鼓勵他們去攻打非基督徒。

西羅馬的教皇始終有自己的領土,現在最小的國家梵蒂岡就是教皇自己的領土。

教會掌控了西歐的宗教、政治、文化、軍事,還有自己的領地,是真正的實力派。難怪“教皇”帶個“皇”字呢!


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教皇


04 東西羅馬教會因為偶像崇拜和發麵餅問題決裂了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之後,名義上君士坦丁堡是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中心,但羅馬教廷常常各行其是。在公元7世紀之前,東、西兩教會還算相安無事,到了8世紀,關係開始惡化,原因是“聖像破壞運動”。

猶太教嚴禁偶像崇拜,基督教起初也是這樣的。但沒有偶像的一神教在傳教時不免顯得抽象,教徒心中沒有一個具體的崇拜對象。為了方便向底層民眾傳教,也為了美化教堂,傳教士便將基督、聖母等的畫像掛在教堂裡供信徒們朝拜。這種習慣受到古老的猶太教和風頭正勁的伊斯蘭教的嘲笑,也遭到基督教內部某些派別的反對。

教會內部的矛盾招來了當時的東羅馬皇帝的干預,他也反對偶像崇拜。726年,東羅馬帝國頒佈了“偶像崇拜禁令”,要求所有基督教堂銷燬所有畫像和塑像。這引起了東羅馬帝國內部的狂熱的偶像崇拜派基督徒的攻擊,使東羅馬帝國陷入混亂,也受到羅馬教廷的反擊。當時正是阿拉伯帝國最強盛的時候,東羅馬帝國兩面受敵,無力平亂,與羅馬教廷形成抗衡之勢。直到843年,東羅馬帝國的女皇終止禁令,恢復了聖像供奉,這事才算完。


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破壞聖像運動


之後,東、西教會的關係越來越緊張。直到1054年,雙方因為聖餐禮上應該用發麵餅還是死麵餅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終互相“絕罰”——互相拉黑並宣佈對方進不了天堂。東邊宣稱自己是“正教”,西邊宣稱自己是“公教”,不過大家更熟悉的名字是東正教和天主教。


05 羅馬教廷與國王爭權

由於東羅馬帝國的皇權和政權一直在線,所以東正教更接近我們中國人印象中的宗教,主要體現在精神層面。

天主教就不同了。自東、西兩大教會決裂後,西歐的主要矛盾是國王與羅馬教廷之間的矛盾。

雖然真正的西羅馬帝國亡了,但又出現了一個神奇的帝國,叫神聖羅馬帝國。儘管伏爾泰說:“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是帝國。”


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這就是神聖羅馬帝國,怕不是一村一王吧?心疼製圖員


國王與教皇互相利用,國王給教皇武力保護,教皇為國王加冕,讓國王兼任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後來,普通國王也需要教皇加冕來增強自己的權威。

在這個互相利用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國王和教皇誰更大”。雙方互不相讓,尤其是在人事任免方面,教皇經常和各國國王就各國主教該由教皇任命還是國王任命發生爭執。

1056年,6歲的法蘭克國王亨利四世繼位,1073年新教皇格列高七世宣佈教皇的權利高於一切。1075年,亨利四世新任命主教,與教皇起了衝突,被教皇開除教籍,剝奪皇帝資格,各國王迎風倒。1077年1月,亨利四世帶著妻兒來到卡諾莎城堡謝罪。在冰天雪地裡脫去衣帽,穿著謝罪專用麻衣,凍了三天三夜,各種認罪懺悔之後才被恢復教籍。1080年,教皇再次開除了他的教籍,不過羽翼漸豐的他宣佈廢黜教皇,並率兵圍攻羅馬,教皇倉皇南逃,不久病死。


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可憐的亨利四世和他的卡諾莎之恥


1951年,羅馬教皇教廷大使黎培理被我國驅逐出境,因為他認為我國境內的主教應該由梵蒂岡教皇任命。目前,梵蒂岡是歐洲唯一與臺灣建交的國家。


06 十字軍東征是教皇的傑作

1095年至1291年的十字軍東征是教皇權勢的集中體現,也是最後體現。

這場以信仰之名發起的侵略戰爭結束之後,教皇的威信迅速下降。倒不是西歐人民覺得這是不義之戰,而是因為沒有取得什麼成果,但死了很多人。尤其是1212年,在大人不好忽悠了的情況下,忽悠了一批兒童十字軍,結果大量兒童死在途中,還有一些被當做奴隸賣到埃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打仗最費錢了,所以教會的稅收加重了許多。這些事激起了西歐人民的反抗。

不少批判天主教的文藝作品湧現了出來。但丁的《神曲》(寫於1307年至1321年)中在世的教皇在地獄裡,而高尚的君主和聖賢則在天堂享福。薄伽丘的《十日談》(寫於1348年~1353年黑死病肆虐時)講了很多天主教神職人員的卑鄙齷齪行為。

(《十日談》講述的是1348年意大利佛羅倫薩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鄉村別墅裡避難。他們終日遊玩歡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共住了10天講了100個故事,這些故事都在批判天主教會的黑暗和罪惡。)


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十日談》插圖


07 新教成立,信徒可以直通上帝了

1453年東羅馬帝國陷落後,俄國沙皇娶了東羅馬帝國的落難公主,宣佈繼承了東羅馬的衣缽,成為了東正教的保護者。很多東羅馬的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古羅馬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和藝術品,逃往西歐避難。西歐的學者發現這些典籍與羅馬教廷的藏書不同,古希臘的學術的魅力讓學者們心嚮往之。於是,文藝復興開始了,羅馬教廷的根基動搖了。

1517年萬聖節前夕,教皇又派人去德意志兜售“贖罪券”。當時德國深受教皇的盤剝,本來每年就要上交宗教稅。神父馬丁•路德寫了《九十五條論綱》反駁,提出“信仰耶穌即可得救”的原則。原來的拉丁文沒幾個人認識,很多皇帝都不識字,所以《聖經》的解釋權歸天主教會。馬丁•路德將《聖經》翻譯成德文,廣泛傳播,後又被譯成各種文字。


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


教會怎麼可能放過這個砸場子的叛徒。但是,得益於印刷術,譯成各國文字的《聖經》很快傳播開來,馬丁•路德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再加上眾國王和貴族苦教皇久矣,暗中提供了一些保護。

就這樣,基督教有了新的教派——新教,信徒和上帝之間不再需要神職人員這個中介,民眾不用受教會苛重的盤剝了。從此,基督教形成了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宗教格局(綠色為伊斯蘭教)


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天主教堂富麗堂皇


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東正教堂有點俄羅斯套娃風


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新教教堂比較樸素接地氣


(完)

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因為國王想生兒子,英國成為了新教國家

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原配皇后沒生出兒子,這種情況通常由教皇找個理由宣佈婚姻無效就可以了,但這屆教皇不敢得罪皇后的家族。國王很生氣,宣佈他自己是英國天主教的最高領袖,認命了一個願意幫他離婚的主教。從此英國有點趨向於新教,但很多儀式還是天主教的,這就引發了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爭奪戰。經過激烈的鬥爭,處死一個皇帝不算,還請來一位嫁到荷蘭的信新教的英國公主和女婿打跑了信天主教的老國王,並在《權利法案》中規定英國國王必須信新教且不能與天主教徒通婚,這才確定了新教在英國的地位。


極簡歐洲宗教史:教皇能收稅,能斷案,還能廢國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