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

我們中國人談古論今,喜歡說“文人士大夫”。

那份模模糊糊的景仰之情,猶如說起西方社會的“貴族精神”。但如果追問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究竟什麼樣,很少有人能夠說清楚。

如若你聽過歐陽修的故事,或許你能明白什麼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精神。

一起來看看這個“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

希望歐陽修的成長經歷,能對為人父母的我們有所啟發。

"

我們中國人談古論今,喜歡說“文人士大夫”。

那份模模糊糊的景仰之情,猶如說起西方社會的“貴族精神”。但如果追問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究竟什麼樣,很少有人能夠說清楚。

如若你聽過歐陽修的故事,或許你能明白什麼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精神。

一起來看看這個“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

希望歐陽修的成長經歷,能對為人父母的我們有所啟發。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一千年前,大宋王朝出了一對文韜武略的奇才,文屬歐陽修,武屬范仲淹。

歐陽修比范仲淹小18歲。早在國子監讀書的時候,歐陽同學就認識范仲淹老師。他們引為知己,是 1033 年,歐陽修27歲的時候。

這一年,以“敢說”聞名的范仲淹當了諫官,一個月過去了,沒有留下一句批評皇帝大臣的話。

歐陽修看不下去,給範老師寫了一封信:

一來,祝賀你當上職責不輸宰相的諫官;

二來,批評你佔著茅坑不拉屎,混日子;

三來,希望你好好幹。

我們這些寒門子弟小時候為什麼坐在茅草屋裡苦讀?不就是為了謀個官職,為皇帝幹一番事業嗎?

範老師讀完之後,很感動,私下裡開始稱兄道弟,範老師變成了範大哥。

從此,歐陽修跟範大哥肝膽相照,攜手並肩,幹下很多青史留名的大事。

"

我們中國人談古論今,喜歡說“文人士大夫”。

那份模模糊糊的景仰之情,猶如說起西方社會的“貴族精神”。但如果追問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究竟什麼樣,很少有人能夠說清楚。

如若你聽過歐陽修的故事,或許你能明白什麼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精神。

一起來看看這個“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

希望歐陽修的成長經歷,能對為人父母的我們有所啟發。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一千年前,大宋王朝出了一對文韜武略的奇才,文屬歐陽修,武屬范仲淹。

歐陽修比范仲淹小18歲。早在國子監讀書的時候,歐陽同學就認識范仲淹老師。他們引為知己,是 1033 年,歐陽修27歲的時候。

這一年,以“敢說”聞名的范仲淹當了諫官,一個月過去了,沒有留下一句批評皇帝大臣的話。

歐陽修看不下去,給範老師寫了一封信:

一來,祝賀你當上職責不輸宰相的諫官;

二來,批評你佔著茅坑不拉屎,混日子;

三來,希望你好好幹。

我們這些寒門子弟小時候為什麼坐在茅草屋裡苦讀?不就是為了謀個官職,為皇帝幹一番事業嗎?

範老師讀完之後,很感動,私下裡開始稱兄道弟,範老師變成了範大哥。

從此,歐陽修跟範大哥肝膽相照,攜手並肩,幹下很多青史留名的大事。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陽修

"

我們中國人談古論今,喜歡說“文人士大夫”。

那份模模糊糊的景仰之情,猶如說起西方社會的“貴族精神”。但如果追問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究竟什麼樣,很少有人能夠說清楚。

如若你聽過歐陽修的故事,或許你能明白什麼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精神。

一起來看看這個“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

希望歐陽修的成長經歷,能對為人父母的我們有所啟發。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一千年前,大宋王朝出了一對文韜武略的奇才,文屬歐陽修,武屬范仲淹。

歐陽修比范仲淹小18歲。早在國子監讀書的時候,歐陽同學就認識范仲淹老師。他們引為知己,是 1033 年,歐陽修27歲的時候。

這一年,以“敢說”聞名的范仲淹當了諫官,一個月過去了,沒有留下一句批評皇帝大臣的話。

歐陽修看不下去,給範老師寫了一封信:

一來,祝賀你當上職責不輸宰相的諫官;

二來,批評你佔著茅坑不拉屎,混日子;

三來,希望你好好幹。

我們這些寒門子弟小時候為什麼坐在茅草屋裡苦讀?不就是為了謀個官職,為皇帝幹一番事業嗎?

範老師讀完之後,很感動,私下裡開始稱兄道弟,範老師變成了範大哥。

從此,歐陽修跟範大哥肝膽相照,攜手並肩,幹下很多青史留名的大事。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陽修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范仲淹

但在這裡,我重點想說說他們各自的媽媽。

這兩個人不僅是一對好友,還有著相同的身世:幼年喪父。

他們的爸爸去世之後,一個人的母親改嫁,另一個人的母親守寡,兩個媽媽都培育出青史留名的兒子。

現在的問題是:誰的媽媽更牛?

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問題,有點突兀,有點無厘頭,有點莫名其妙?

你先往下看,看到結尾,你就會明白,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1007 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夜裡四點前後,歐陽修呱呱落地。

歐陽修出生的時候,媽媽27歲,是爸爸的填房。爸爸之前有個妻子,還生了一個兒子,不知怎麼惹惱了丈夫,被休了,孩子也跟著一起走了。

歐陽修的誕生地,是爸爸的公家宿舍。56歲的爸爸是綿陽的“軍事推官”,作為綿陽地方領導的助手,日常工作就是協助領導審理案件。

歐陽修的出生,不但讓歐爸爸欣喜若狂,也給歐媽媽的人生,帶來了無限希望。

遺憾的是,歐爸爸沒有等到兒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歐陽修4歲的時候,歐爸爸死了,死在今天的江蘇泰州,不到60歲。

爸爸死的時候,歐陽修還有一個妹妹,兩三歲。

你別看歐爸爸是個官,死的時候,並沒給他們孤兒寡母留下什麼家產。歐陽修的媽媽沒辦法,投奔了歐陽修的叔叔。他的叔叔也是一個小官,家裡養了一大家子的人。去叔叔家不久,歐陽修的媽媽就帶著他們兄妹,在叔叔家附近另闢一個地方單獨生活。

媽媽自立門戶之後,給人家做些針線活,縫縫補補的,養活歐陽修兄妹。雖然歐陽修的叔叔有各種各樣的照應,但這樣的生活,肯定是清苦的。

歐陽修的母親自己讀過書,不願意歐陽修兄妹不念書,可是,他們家條件差,讀不起書。

歐陽修見別人家的孩子唸書,自己也想念。歐陽修的媽媽,就拿了一根蘆葦,在地上描了一個大大的“一”字,跟他說這個字念“一”。就這樣,歐陽修的母親用一根蘆葦,開始教歐陽修寫字讀書。

"

我們中國人談古論今,喜歡說“文人士大夫”。

那份模模糊糊的景仰之情,猶如說起西方社會的“貴族精神”。但如果追問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究竟什麼樣,很少有人能夠說清楚。

如若你聽過歐陽修的故事,或許你能明白什麼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精神。

一起來看看這個“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

希望歐陽修的成長經歷,能對為人父母的我們有所啟發。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一千年前,大宋王朝出了一對文韜武略的奇才,文屬歐陽修,武屬范仲淹。

歐陽修比范仲淹小18歲。早在國子監讀書的時候,歐陽同學就認識范仲淹老師。他們引為知己,是 1033 年,歐陽修27歲的時候。

這一年,以“敢說”聞名的范仲淹當了諫官,一個月過去了,沒有留下一句批評皇帝大臣的話。

歐陽修看不下去,給範老師寫了一封信:

一來,祝賀你當上職責不輸宰相的諫官;

二來,批評你佔著茅坑不拉屎,混日子;

三來,希望你好好幹。

我們這些寒門子弟小時候為什麼坐在茅草屋裡苦讀?不就是為了謀個官職,為皇帝幹一番事業嗎?

範老師讀完之後,很感動,私下裡開始稱兄道弟,範老師變成了範大哥。

從此,歐陽修跟範大哥肝膽相照,攜手並肩,幹下很多青史留名的大事。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陽修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范仲淹

但在這裡,我重點想說說他們各自的媽媽。

這兩個人不僅是一對好友,還有著相同的身世:幼年喪父。

他們的爸爸去世之後,一個人的母親改嫁,另一個人的母親守寡,兩個媽媽都培育出青史留名的兒子。

現在的問題是:誰的媽媽更牛?

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問題,有點突兀,有點無厘頭,有點莫名其妙?

你先往下看,看到結尾,你就會明白,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1007 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夜裡四點前後,歐陽修呱呱落地。

歐陽修出生的時候,媽媽27歲,是爸爸的填房。爸爸之前有個妻子,還生了一個兒子,不知怎麼惹惱了丈夫,被休了,孩子也跟著一起走了。

歐陽修的誕生地,是爸爸的公家宿舍。56歲的爸爸是綿陽的“軍事推官”,作為綿陽地方領導的助手,日常工作就是協助領導審理案件。

歐陽修的出生,不但讓歐爸爸欣喜若狂,也給歐媽媽的人生,帶來了無限希望。

遺憾的是,歐爸爸沒有等到兒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歐陽修4歲的時候,歐爸爸死了,死在今天的江蘇泰州,不到60歲。

爸爸死的時候,歐陽修還有一個妹妹,兩三歲。

你別看歐爸爸是個官,死的時候,並沒給他們孤兒寡母留下什麼家產。歐陽修的媽媽沒辦法,投奔了歐陽修的叔叔。他的叔叔也是一個小官,家裡養了一大家子的人。去叔叔家不久,歐陽修的媽媽就帶著他們兄妹,在叔叔家附近另闢一個地方單獨生活。

媽媽自立門戶之後,給人家做些針線活,縫縫補補的,養活歐陽修兄妹。雖然歐陽修的叔叔有各種各樣的照應,但這樣的生活,肯定是清苦的。

歐陽修的母親自己讀過書,不願意歐陽修兄妹不念書,可是,他們家條件差,讀不起書。

歐陽修見別人家的孩子唸書,自己也想念。歐陽修的媽媽,就拿了一根蘆葦,在地上描了一個大大的“一”字,跟他說這個字念“一”。就這樣,歐陽修的母親用一根蘆葦,開始教歐陽修寫字讀書。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母畫荻教子

《宋史》中著名的“歐母畫荻”,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可是歐陽修的媽媽畢竟不是儒學先生,自己又能記得多少書呢?也是歐陽修命好,他們家隔壁有一個姓李的大戶人家。李家的少爺跟他玩得比較好,經常給歐陽修送點筆紙之類的東西,還把丟棄不用的舊書送給他讀。

後來,歐陽修中了進士,做了大官。這個李家的少爺終其一生,只中了一個秀才的功名。想想李家少爺對自己的幫助,歐陽修非常感恩,專門寫了一篇答謝李秀才的文章。

歐陽修的媽媽出身於江南望族,或多或少見過一些世面,要不然歐陽修長大考進士,屢試屢敗,怎麼可能從他母親那裡,得到那麼多的安慰呢?

"

我們中國人談古論今,喜歡說“文人士大夫”。

那份模模糊糊的景仰之情,猶如說起西方社會的“貴族精神”。但如果追問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究竟什麼樣,很少有人能夠說清楚。

如若你聽過歐陽修的故事,或許你能明白什麼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精神。

一起來看看這個“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

希望歐陽修的成長經歷,能對為人父母的我們有所啟發。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一千年前,大宋王朝出了一對文韜武略的奇才,文屬歐陽修,武屬范仲淹。

歐陽修比范仲淹小18歲。早在國子監讀書的時候,歐陽同學就認識范仲淹老師。他們引為知己,是 1033 年,歐陽修27歲的時候。

這一年,以“敢說”聞名的范仲淹當了諫官,一個月過去了,沒有留下一句批評皇帝大臣的話。

歐陽修看不下去,給範老師寫了一封信:

一來,祝賀你當上職責不輸宰相的諫官;

二來,批評你佔著茅坑不拉屎,混日子;

三來,希望你好好幹。

我們這些寒門子弟小時候為什麼坐在茅草屋裡苦讀?不就是為了謀個官職,為皇帝幹一番事業嗎?

範老師讀完之後,很感動,私下裡開始稱兄道弟,範老師變成了範大哥。

從此,歐陽修跟範大哥肝膽相照,攜手並肩,幹下很多青史留名的大事。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陽修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范仲淹

但在這裡,我重點想說說他們各自的媽媽。

這兩個人不僅是一對好友,還有著相同的身世:幼年喪父。

他們的爸爸去世之後,一個人的母親改嫁,另一個人的母親守寡,兩個媽媽都培育出青史留名的兒子。

現在的問題是:誰的媽媽更牛?

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問題,有點突兀,有點無厘頭,有點莫名其妙?

你先往下看,看到結尾,你就會明白,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1007 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夜裡四點前後,歐陽修呱呱落地。

歐陽修出生的時候,媽媽27歲,是爸爸的填房。爸爸之前有個妻子,還生了一個兒子,不知怎麼惹惱了丈夫,被休了,孩子也跟著一起走了。

歐陽修的誕生地,是爸爸的公家宿舍。56歲的爸爸是綿陽的“軍事推官”,作為綿陽地方領導的助手,日常工作就是協助領導審理案件。

歐陽修的出生,不但讓歐爸爸欣喜若狂,也給歐媽媽的人生,帶來了無限希望。

遺憾的是,歐爸爸沒有等到兒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歐陽修4歲的時候,歐爸爸死了,死在今天的江蘇泰州,不到60歲。

爸爸死的時候,歐陽修還有一個妹妹,兩三歲。

你別看歐爸爸是個官,死的時候,並沒給他們孤兒寡母留下什麼家產。歐陽修的媽媽沒辦法,投奔了歐陽修的叔叔。他的叔叔也是一個小官,家裡養了一大家子的人。去叔叔家不久,歐陽修的媽媽就帶著他們兄妹,在叔叔家附近另闢一個地方單獨生活。

媽媽自立門戶之後,給人家做些針線活,縫縫補補的,養活歐陽修兄妹。雖然歐陽修的叔叔有各種各樣的照應,但這樣的生活,肯定是清苦的。

歐陽修的母親自己讀過書,不願意歐陽修兄妹不念書,可是,他們家條件差,讀不起書。

歐陽修見別人家的孩子唸書,自己也想念。歐陽修的媽媽,就拿了一根蘆葦,在地上描了一個大大的“一”字,跟他說這個字念“一”。就這樣,歐陽修的母親用一根蘆葦,開始教歐陽修寫字讀書。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母畫荻教子

《宋史》中著名的“歐母畫荻”,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可是歐陽修的媽媽畢竟不是儒學先生,自己又能記得多少書呢?也是歐陽修命好,他們家隔壁有一個姓李的大戶人家。李家的少爺跟他玩得比較好,經常給歐陽修送點筆紙之類的東西,還把丟棄不用的舊書送給他讀。

後來,歐陽修中了進士,做了大官。這個李家的少爺終其一生,只中了一個秀才的功名。想想李家少爺對自己的幫助,歐陽修非常感恩,專門寫了一篇答謝李秀才的文章。

歐陽修的媽媽出身於江南望族,或多或少見過一些世面,要不然歐陽修長大考進士,屢試屢敗,怎麼可能從他母親那裡,得到那麼多的安慰呢?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下面,我來說范仲淹的媽媽。

歐陽修跟著畫荻的媽媽啟蒙認字的時候,范仲淹考中了進士。

那一年,范仲淹27歲。在所有的考生中,名列第97名。皇帝發榜昭告天下,榜文上“范仲淹”這三個字是沒有的,代表“范仲淹”這個人的,是兩個字“朱說”。

為什麼叫朱說呢?因為繼父姓朱。

范仲淹是江蘇蘇州人,他的父親在他出生的時候,是徐州的一個幹部。范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媽媽謝氏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非常艱難,守喪兩年之後,就改嫁到山東,嫁給一個姓朱的小幹部,做了他的填房。

從此,范仲淹跟繼父姓朱,名字是繼父取的“說”。朱家的條件應該不錯,繼父待他也不薄,范仲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22歲那年,范仲淹回家,見到繼父與前妻所生的兒子,花錢大手大腳,覺得不滿,上前規勸。這個哥哥很惱火,說,我花的是朱家的錢,不是範家的錢。

這下,范仲淹知道自己原來是個拖油瓶,是範家的孩子。

范仲淹淚流滿面,跟他娘說,我不想繼續待在朱家了,我要自己外出讀書,自己想辦法。范仲淹在外面想了什麼辦法,我們不得而知,《宋史》裡面說得也不清楚,只知他歷盡人間辛苦。

日後,范仲淹跟歐陽修同朝為官,閒來無事,兩個人比苦。

一個說,我一個月只吃一條鹹魚,另一個說,我兩年吃一個月餅。

你這月餅不發黴嗎?

我今年中秋吃一半,裝罈子封存,明年中秋再吃另一半。

苦盡甘來的范仲淹,後來當官了,有了俸祿,回到朱家,把自己的母親接出來,跟自己一起生活。

范仲淹工作很出色,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個協助地方領導審理案件的九品官。他在這個崗位上幹了兩年,被提拔了。提拔以後,范仲淹覺得自己證明了自己,就報告朝廷,請求改名范仲淹。

這是他出生的時候,他的生父給他起的名字。

范仲淹雖然受到繼父家哥哥的譏諷,也沒有記恨。後來,他做了大官,每次得到皇帝的賞賜,都要先給朱家的人,感激朱家的養育之恩。

"

我們中國人談古論今,喜歡說“文人士大夫”。

那份模模糊糊的景仰之情,猶如說起西方社會的“貴族精神”。但如果追問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究竟什麼樣,很少有人能夠說清楚。

如若你聽過歐陽修的故事,或許你能明白什麼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精神。

一起來看看這個“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

希望歐陽修的成長經歷,能對為人父母的我們有所啟發。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一千年前,大宋王朝出了一對文韜武略的奇才,文屬歐陽修,武屬范仲淹。

歐陽修比范仲淹小18歲。早在國子監讀書的時候,歐陽同學就認識范仲淹老師。他們引為知己,是 1033 年,歐陽修27歲的時候。

這一年,以“敢說”聞名的范仲淹當了諫官,一個月過去了,沒有留下一句批評皇帝大臣的話。

歐陽修看不下去,給範老師寫了一封信:

一來,祝賀你當上職責不輸宰相的諫官;

二來,批評你佔著茅坑不拉屎,混日子;

三來,希望你好好幹。

我們這些寒門子弟小時候為什麼坐在茅草屋裡苦讀?不就是為了謀個官職,為皇帝幹一番事業嗎?

範老師讀完之後,很感動,私下裡開始稱兄道弟,範老師變成了範大哥。

從此,歐陽修跟範大哥肝膽相照,攜手並肩,幹下很多青史留名的大事。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陽修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范仲淹

但在這裡,我重點想說說他們各自的媽媽。

這兩個人不僅是一對好友,還有著相同的身世:幼年喪父。

他們的爸爸去世之後,一個人的母親改嫁,另一個人的母親守寡,兩個媽媽都培育出青史留名的兒子。

現在的問題是:誰的媽媽更牛?

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問題,有點突兀,有點無厘頭,有點莫名其妙?

你先往下看,看到結尾,你就會明白,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1007 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夜裡四點前後,歐陽修呱呱落地。

歐陽修出生的時候,媽媽27歲,是爸爸的填房。爸爸之前有個妻子,還生了一個兒子,不知怎麼惹惱了丈夫,被休了,孩子也跟著一起走了。

歐陽修的誕生地,是爸爸的公家宿舍。56歲的爸爸是綿陽的“軍事推官”,作為綿陽地方領導的助手,日常工作就是協助領導審理案件。

歐陽修的出生,不但讓歐爸爸欣喜若狂,也給歐媽媽的人生,帶來了無限希望。

遺憾的是,歐爸爸沒有等到兒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歐陽修4歲的時候,歐爸爸死了,死在今天的江蘇泰州,不到60歲。

爸爸死的時候,歐陽修還有一個妹妹,兩三歲。

你別看歐爸爸是個官,死的時候,並沒給他們孤兒寡母留下什麼家產。歐陽修的媽媽沒辦法,投奔了歐陽修的叔叔。他的叔叔也是一個小官,家裡養了一大家子的人。去叔叔家不久,歐陽修的媽媽就帶著他們兄妹,在叔叔家附近另闢一個地方單獨生活。

媽媽自立門戶之後,給人家做些針線活,縫縫補補的,養活歐陽修兄妹。雖然歐陽修的叔叔有各種各樣的照應,但這樣的生活,肯定是清苦的。

歐陽修的母親自己讀過書,不願意歐陽修兄妹不念書,可是,他們家條件差,讀不起書。

歐陽修見別人家的孩子唸書,自己也想念。歐陽修的媽媽,就拿了一根蘆葦,在地上描了一個大大的“一”字,跟他說這個字念“一”。就這樣,歐陽修的母親用一根蘆葦,開始教歐陽修寫字讀書。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母畫荻教子

《宋史》中著名的“歐母畫荻”,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可是歐陽修的媽媽畢竟不是儒學先生,自己又能記得多少書呢?也是歐陽修命好,他們家隔壁有一個姓李的大戶人家。李家的少爺跟他玩得比較好,經常給歐陽修送點筆紙之類的東西,還把丟棄不用的舊書送給他讀。

後來,歐陽修中了進士,做了大官。這個李家的少爺終其一生,只中了一個秀才的功名。想想李家少爺對自己的幫助,歐陽修非常感恩,專門寫了一篇答謝李秀才的文章。

歐陽修的媽媽出身於江南望族,或多或少見過一些世面,要不然歐陽修長大考進士,屢試屢敗,怎麼可能從他母親那裡,得到那麼多的安慰呢?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下面,我來說范仲淹的媽媽。

歐陽修跟著畫荻的媽媽啟蒙認字的時候,范仲淹考中了進士。

那一年,范仲淹27歲。在所有的考生中,名列第97名。皇帝發榜昭告天下,榜文上“范仲淹”這三個字是沒有的,代表“范仲淹”這個人的,是兩個字“朱說”。

為什麼叫朱說呢?因為繼父姓朱。

范仲淹是江蘇蘇州人,他的父親在他出生的時候,是徐州的一個幹部。范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媽媽謝氏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非常艱難,守喪兩年之後,就改嫁到山東,嫁給一個姓朱的小幹部,做了他的填房。

從此,范仲淹跟繼父姓朱,名字是繼父取的“說”。朱家的條件應該不錯,繼父待他也不薄,范仲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22歲那年,范仲淹回家,見到繼父與前妻所生的兒子,花錢大手大腳,覺得不滿,上前規勸。這個哥哥很惱火,說,我花的是朱家的錢,不是範家的錢。

這下,范仲淹知道自己原來是個拖油瓶,是範家的孩子。

范仲淹淚流滿面,跟他娘說,我不想繼續待在朱家了,我要自己外出讀書,自己想辦法。范仲淹在外面想了什麼辦法,我們不得而知,《宋史》裡面說得也不清楚,只知他歷盡人間辛苦。

日後,范仲淹跟歐陽修同朝為官,閒來無事,兩個人比苦。

一個說,我一個月只吃一條鹹魚,另一個說,我兩年吃一個月餅。

你這月餅不發黴嗎?

我今年中秋吃一半,裝罈子封存,明年中秋再吃另一半。

苦盡甘來的范仲淹,後來當官了,有了俸祿,回到朱家,把自己的母親接出來,跟自己一起生活。

范仲淹工作很出色,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個協助地方領導審理案件的九品官。他在這個崗位上幹了兩年,被提拔了。提拔以後,范仲淹覺得自己證明了自己,就報告朝廷,請求改名范仲淹。

這是他出生的時候,他的生父給他起的名字。

范仲淹雖然受到繼父家哥哥的譏諷,也沒有記恨。後來,他做了大官,每次得到皇帝的賞賜,都要先給朱家的人,感激朱家的養育之恩。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39歲那年秋天,范仲淹的媽媽死了。

按照當時的制度,范仲淹應該給母親服喪,他服喪的地方在今天的河南商丘。

也是時來運轉。當時,北宋大文學家、著名詞人晏殊,在商丘當一把手,他久聞范仲淹的才華,就邀請他到自己的書院,出任今天大學教務長一樣的職務。得到晏殊的賞識,對范仲淹日後擠進大宋帝國權力核心,至關重要。

不久,范仲淹就給當時的宰相,寫了一封萬言書,呼籲改革。

宰相很欣賞,就請當時已經調到中央的晏殊,向皇帝推薦范仲淹。

於是,40歲的范仲淹,從地方跳到中央機關,負責皇家圖書的校對整理,是個八品官。五六年後,歐陽修也得到了這個官職,不同的是,歐陽修當時才28歲。

起步很晚的范仲淹,敢於搏出位,敢於說話。

第二年冬天,皇帝打算率領文武百官,給垂簾聽政的皇太后祝壽。

范仲淹給皇帝寫了一封報告,說:不能這麼幹。

為什麼?

因為家禮跟國禮不同。皇帝你要做孝子賢孫,可以在皇宮裡,在你們家給她祝壽。但是,你不能帶著文武百官,一起去祝壽,搞得自己像個臣子。你要知道,你才是這個國家的最高領導。

報告交上去,沒有下文。

不久,范仲淹打出一發威力更大更響的炮彈,請求皇太后停止垂簾聽政,讓年輕的皇帝自己做主。

報告又交上去了,又沒有下文。

推薦他進京的晏殊嚇壞了:天哪,范仲淹,你怎麼這麼幹?

你會連累我這個推薦人的。

非凡人物總有非凡之語。他給晏殊寫了一封公開信,說:我是對的,阿諛奉承的事我不幹,雖死無悔。

兩份報告,加上這封信,流傳開來,范仲淹高山打鼓,名震九州。跟富貴悠遊的老派官僚不一樣啊,這樣的氣勢,讓范仲淹引來一大批出身貧寒的士大夫崇拜者,包括歐陽修。

3年之後,皇太后駕崩,年輕的皇帝終於當家做主。一度出京的范仲淹,被皇帝召回來,當上了諫官。

一個月之後,歐陽修祝賀、批評、勉勵他的《與範司諫書》就來了。

又過了3年,早已高升的範大哥與宰相為敵,掀起軒然大波。皇帝一怒,把範大哥貶出京城。

歐陽修站出來,為範大哥說話,被貶到偏僻的湖北夷陵當縣令,人生落入低谷。

"

我們中國人談古論今,喜歡說“文人士大夫”。

那份模模糊糊的景仰之情,猶如說起西方社會的“貴族精神”。但如果追問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究竟什麼樣,很少有人能夠說清楚。

如若你聽過歐陽修的故事,或許你能明白什麼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精神。

一起來看看這個“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

希望歐陽修的成長經歷,能對為人父母的我們有所啟發。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一千年前,大宋王朝出了一對文韜武略的奇才,文屬歐陽修,武屬范仲淹。

歐陽修比范仲淹小18歲。早在國子監讀書的時候,歐陽同學就認識范仲淹老師。他們引為知己,是 1033 年,歐陽修27歲的時候。

這一年,以“敢說”聞名的范仲淹當了諫官,一個月過去了,沒有留下一句批評皇帝大臣的話。

歐陽修看不下去,給範老師寫了一封信:

一來,祝賀你當上職責不輸宰相的諫官;

二來,批評你佔著茅坑不拉屎,混日子;

三來,希望你好好幹。

我們這些寒門子弟小時候為什麼坐在茅草屋裡苦讀?不就是為了謀個官職,為皇帝幹一番事業嗎?

範老師讀完之後,很感動,私下裡開始稱兄道弟,範老師變成了範大哥。

從此,歐陽修跟範大哥肝膽相照,攜手並肩,幹下很多青史留名的大事。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陽修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范仲淹

但在這裡,我重點想說說他們各自的媽媽。

這兩個人不僅是一對好友,還有著相同的身世:幼年喪父。

他們的爸爸去世之後,一個人的母親改嫁,另一個人的母親守寡,兩個媽媽都培育出青史留名的兒子。

現在的問題是:誰的媽媽更牛?

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問題,有點突兀,有點無厘頭,有點莫名其妙?

你先往下看,看到結尾,你就會明白,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1007 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夜裡四點前後,歐陽修呱呱落地。

歐陽修出生的時候,媽媽27歲,是爸爸的填房。爸爸之前有個妻子,還生了一個兒子,不知怎麼惹惱了丈夫,被休了,孩子也跟著一起走了。

歐陽修的誕生地,是爸爸的公家宿舍。56歲的爸爸是綿陽的“軍事推官”,作為綿陽地方領導的助手,日常工作就是協助領導審理案件。

歐陽修的出生,不但讓歐爸爸欣喜若狂,也給歐媽媽的人生,帶來了無限希望。

遺憾的是,歐爸爸沒有等到兒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歐陽修4歲的時候,歐爸爸死了,死在今天的江蘇泰州,不到60歲。

爸爸死的時候,歐陽修還有一個妹妹,兩三歲。

你別看歐爸爸是個官,死的時候,並沒給他們孤兒寡母留下什麼家產。歐陽修的媽媽沒辦法,投奔了歐陽修的叔叔。他的叔叔也是一個小官,家裡養了一大家子的人。去叔叔家不久,歐陽修的媽媽就帶著他們兄妹,在叔叔家附近另闢一個地方單獨生活。

媽媽自立門戶之後,給人家做些針線活,縫縫補補的,養活歐陽修兄妹。雖然歐陽修的叔叔有各種各樣的照應,但這樣的生活,肯定是清苦的。

歐陽修的母親自己讀過書,不願意歐陽修兄妹不念書,可是,他們家條件差,讀不起書。

歐陽修見別人家的孩子唸書,自己也想念。歐陽修的媽媽,就拿了一根蘆葦,在地上描了一個大大的“一”字,跟他說這個字念“一”。就這樣,歐陽修的母親用一根蘆葦,開始教歐陽修寫字讀書。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母畫荻教子

《宋史》中著名的“歐母畫荻”,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可是歐陽修的媽媽畢竟不是儒學先生,自己又能記得多少書呢?也是歐陽修命好,他們家隔壁有一個姓李的大戶人家。李家的少爺跟他玩得比較好,經常給歐陽修送點筆紙之類的東西,還把丟棄不用的舊書送給他讀。

後來,歐陽修中了進士,做了大官。這個李家的少爺終其一生,只中了一個秀才的功名。想想李家少爺對自己的幫助,歐陽修非常感恩,專門寫了一篇答謝李秀才的文章。

歐陽修的媽媽出身於江南望族,或多或少見過一些世面,要不然歐陽修長大考進士,屢試屢敗,怎麼可能從他母親那裡,得到那麼多的安慰呢?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下面,我來說范仲淹的媽媽。

歐陽修跟著畫荻的媽媽啟蒙認字的時候,范仲淹考中了進士。

那一年,范仲淹27歲。在所有的考生中,名列第97名。皇帝發榜昭告天下,榜文上“范仲淹”這三個字是沒有的,代表“范仲淹”這個人的,是兩個字“朱說”。

為什麼叫朱說呢?因為繼父姓朱。

范仲淹是江蘇蘇州人,他的父親在他出生的時候,是徐州的一個幹部。范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媽媽謝氏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非常艱難,守喪兩年之後,就改嫁到山東,嫁給一個姓朱的小幹部,做了他的填房。

從此,范仲淹跟繼父姓朱,名字是繼父取的“說”。朱家的條件應該不錯,繼父待他也不薄,范仲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22歲那年,范仲淹回家,見到繼父與前妻所生的兒子,花錢大手大腳,覺得不滿,上前規勸。這個哥哥很惱火,說,我花的是朱家的錢,不是範家的錢。

這下,范仲淹知道自己原來是個拖油瓶,是範家的孩子。

范仲淹淚流滿面,跟他娘說,我不想繼續待在朱家了,我要自己外出讀書,自己想辦法。范仲淹在外面想了什麼辦法,我們不得而知,《宋史》裡面說得也不清楚,只知他歷盡人間辛苦。

日後,范仲淹跟歐陽修同朝為官,閒來無事,兩個人比苦。

一個說,我一個月只吃一條鹹魚,另一個說,我兩年吃一個月餅。

你這月餅不發黴嗎?

我今年中秋吃一半,裝罈子封存,明年中秋再吃另一半。

苦盡甘來的范仲淹,後來當官了,有了俸祿,回到朱家,把自己的母親接出來,跟自己一起生活。

范仲淹工作很出色,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個協助地方領導審理案件的九品官。他在這個崗位上幹了兩年,被提拔了。提拔以後,范仲淹覺得自己證明了自己,就報告朝廷,請求改名范仲淹。

這是他出生的時候,他的生父給他起的名字。

范仲淹雖然受到繼父家哥哥的譏諷,也沒有記恨。後來,他做了大官,每次得到皇帝的賞賜,都要先給朱家的人,感激朱家的養育之恩。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39歲那年秋天,范仲淹的媽媽死了。

按照當時的制度,范仲淹應該給母親服喪,他服喪的地方在今天的河南商丘。

也是時來運轉。當時,北宋大文學家、著名詞人晏殊,在商丘當一把手,他久聞范仲淹的才華,就邀請他到自己的書院,出任今天大學教務長一樣的職務。得到晏殊的賞識,對范仲淹日後擠進大宋帝國權力核心,至關重要。

不久,范仲淹就給當時的宰相,寫了一封萬言書,呼籲改革。

宰相很欣賞,就請當時已經調到中央的晏殊,向皇帝推薦范仲淹。

於是,40歲的范仲淹,從地方跳到中央機關,負責皇家圖書的校對整理,是個八品官。五六年後,歐陽修也得到了這個官職,不同的是,歐陽修當時才28歲。

起步很晚的范仲淹,敢於搏出位,敢於說話。

第二年冬天,皇帝打算率領文武百官,給垂簾聽政的皇太后祝壽。

范仲淹給皇帝寫了一封報告,說:不能這麼幹。

為什麼?

因為家禮跟國禮不同。皇帝你要做孝子賢孫,可以在皇宮裡,在你們家給她祝壽。但是,你不能帶著文武百官,一起去祝壽,搞得自己像個臣子。你要知道,你才是這個國家的最高領導。

報告交上去,沒有下文。

不久,范仲淹打出一發威力更大更響的炮彈,請求皇太后停止垂簾聽政,讓年輕的皇帝自己做主。

報告又交上去了,又沒有下文。

推薦他進京的晏殊嚇壞了:天哪,范仲淹,你怎麼這麼幹?

你會連累我這個推薦人的。

非凡人物總有非凡之語。他給晏殊寫了一封公開信,說:我是對的,阿諛奉承的事我不幹,雖死無悔。

兩份報告,加上這封信,流傳開來,范仲淹高山打鼓,名震九州。跟富貴悠遊的老派官僚不一樣啊,這樣的氣勢,讓范仲淹引來一大批出身貧寒的士大夫崇拜者,包括歐陽修。

3年之後,皇太后駕崩,年輕的皇帝終於當家做主。一度出京的范仲淹,被皇帝召回來,當上了諫官。

一個月之後,歐陽修祝賀、批評、勉勵他的《與範司諫書》就來了。

又過了3年,早已高升的範大哥與宰相為敵,掀起軒然大波。皇帝一怒,把範大哥貶出京城。

歐陽修站出來,為範大哥說話,被貶到偏僻的湖北夷陵當縣令,人生落入低谷。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陽修

當時的歐陽修,30歲,從洛陽調回京城剛剛兩年,和範大哥一樣,在校對整理皇家藏書,工資微薄,想喝酒沒錢,好歹媽媽跟自己住在一起,可以安度晚年。

這一下,犯了事,去窮鄉僻壤當縣令,連累57歲的老媽,歐陽修有點兒難過。

6年前,歐陽修中了進士,把媽媽跟妹妹接到了京城。而後,媽媽主婚,兒子迎娶了胥大學士的女兒,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

可是,歐媽媽並沒有過幾天省心的日子。

胥大學士的女兒,娶進家門一年多之後,生下一個胖小子,沒樂幾天,媳婦就死了。歐媽媽開始拉扯這個沒孃的大孫子。

接著,歐媽媽等到第二個媳婦娶進門,也是一個京官的女兒,沒料想,很快又死了。

喪事辦完,不到一年,又要跟著兒子遠離京城,跋山涉水去遙遠的蠻荒之地。

歐陽修覺得對不起媽媽。

但是,媽媽不但不難過,還表揚他,為範大哥說話,做得對。安慰他,我們本來就是窮苦人家,沒關係。

多年之後,歐陽修寫文章紀念媽媽,還聲情並茂地提起這些往事。

范仲淹對歐陽修跟自己一起倒黴,很感動。兩個人的戰鬥情誼,更為濃厚。

四年過後,52歲的范仲淹東山再起,去陝西對付西夏。

范仲淹請歐陽修跟自己一起幹,做一個負責草擬文件的“掌書記”。

歐陽修給范仲淹寫了一封信,謝絕了。

他跟媽媽說,我可以和范仲淹同退,但是不能和范仲淹同進,不能說他進步了,我就跟著他一起進步,搞裙帶關係,這不好。

歐媽媽說,兒子,你做得非常對。

後來,勵精圖治的皇帝發起“慶曆新政”,歐陽修當上了諫官,跟調回中央、當上副宰相級高官的範大哥並肩作戰,氣勢如虹。

再後來,“慶曆新政”虎頭蛇尾,范仲淹主動請求外放,寫作《岳陽樓記》,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歐陽修呢,被政敵抓了小辮子,被貶到安徽滁州,寫了一篇千古名篇《醉翁亭記》,這些我們小時候都讀過。

歐陽修一生的成就在於文采,他是宋朝的文壇泰斗;范仲淹的成就主要在於武略,他死後得到司馬光所說的“最美的”諡號“文正”,主要是因為他平定西夏的軍事功勞,而不僅僅因為他的文章寫得好。

1052 年春天,72歲的媽媽,在河南商丘歐陽修的官舍去世。三個月後,歐陽修尊敬的範大哥,在他的出生地,猝然離世,享年64歲。

歐陽修把媽媽的靈柩,運送到江西老家,跟歐爸爸安葬在一起。之後,提起筆來,給這位“榜樣大哥”寫神道碑。

"

我們中國人談古論今,喜歡說“文人士大夫”。

那份模模糊糊的景仰之情,猶如說起西方社會的“貴族精神”。但如果追問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究竟什麼樣,很少有人能夠說清楚。

如若你聽過歐陽修的故事,或許你能明白什麼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精神。

一起來看看這個“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

希望歐陽修的成長經歷,能對為人父母的我們有所啟發。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一千年前,大宋王朝出了一對文韜武略的奇才,文屬歐陽修,武屬范仲淹。

歐陽修比范仲淹小18歲。早在國子監讀書的時候,歐陽同學就認識范仲淹老師。他們引為知己,是 1033 年,歐陽修27歲的時候。

這一年,以“敢說”聞名的范仲淹當了諫官,一個月過去了,沒有留下一句批評皇帝大臣的話。

歐陽修看不下去,給範老師寫了一封信:

一來,祝賀你當上職責不輸宰相的諫官;

二來,批評你佔著茅坑不拉屎,混日子;

三來,希望你好好幹。

我們這些寒門子弟小時候為什麼坐在茅草屋裡苦讀?不就是為了謀個官職,為皇帝幹一番事業嗎?

範老師讀完之後,很感動,私下裡開始稱兄道弟,範老師變成了範大哥。

從此,歐陽修跟範大哥肝膽相照,攜手並肩,幹下很多青史留名的大事。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陽修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范仲淹

但在這裡,我重點想說說他們各自的媽媽。

這兩個人不僅是一對好友,還有著相同的身世:幼年喪父。

他們的爸爸去世之後,一個人的母親改嫁,另一個人的母親守寡,兩個媽媽都培育出青史留名的兒子。

現在的問題是:誰的媽媽更牛?

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問題,有點突兀,有點無厘頭,有點莫名其妙?

你先往下看,看到結尾,你就會明白,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1007 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夜裡四點前後,歐陽修呱呱落地。

歐陽修出生的時候,媽媽27歲,是爸爸的填房。爸爸之前有個妻子,還生了一個兒子,不知怎麼惹惱了丈夫,被休了,孩子也跟著一起走了。

歐陽修的誕生地,是爸爸的公家宿舍。56歲的爸爸是綿陽的“軍事推官”,作為綿陽地方領導的助手,日常工作就是協助領導審理案件。

歐陽修的出生,不但讓歐爸爸欣喜若狂,也給歐媽媽的人生,帶來了無限希望。

遺憾的是,歐爸爸沒有等到兒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歐陽修4歲的時候,歐爸爸死了,死在今天的江蘇泰州,不到60歲。

爸爸死的時候,歐陽修還有一個妹妹,兩三歲。

你別看歐爸爸是個官,死的時候,並沒給他們孤兒寡母留下什麼家產。歐陽修的媽媽沒辦法,投奔了歐陽修的叔叔。他的叔叔也是一個小官,家裡養了一大家子的人。去叔叔家不久,歐陽修的媽媽就帶著他們兄妹,在叔叔家附近另闢一個地方單獨生活。

媽媽自立門戶之後,給人家做些針線活,縫縫補補的,養活歐陽修兄妹。雖然歐陽修的叔叔有各種各樣的照應,但這樣的生活,肯定是清苦的。

歐陽修的母親自己讀過書,不願意歐陽修兄妹不念書,可是,他們家條件差,讀不起書。

歐陽修見別人家的孩子唸書,自己也想念。歐陽修的媽媽,就拿了一根蘆葦,在地上描了一個大大的“一”字,跟他說這個字念“一”。就這樣,歐陽修的母親用一根蘆葦,開始教歐陽修寫字讀書。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母畫荻教子

《宋史》中著名的“歐母畫荻”,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可是歐陽修的媽媽畢竟不是儒學先生,自己又能記得多少書呢?也是歐陽修命好,他們家隔壁有一個姓李的大戶人家。李家的少爺跟他玩得比較好,經常給歐陽修送點筆紙之類的東西,還把丟棄不用的舊書送給他讀。

後來,歐陽修中了進士,做了大官。這個李家的少爺終其一生,只中了一個秀才的功名。想想李家少爺對自己的幫助,歐陽修非常感恩,專門寫了一篇答謝李秀才的文章。

歐陽修的媽媽出身於江南望族,或多或少見過一些世面,要不然歐陽修長大考進士,屢試屢敗,怎麼可能從他母親那裡,得到那麼多的安慰呢?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下面,我來說范仲淹的媽媽。

歐陽修跟著畫荻的媽媽啟蒙認字的時候,范仲淹考中了進士。

那一年,范仲淹27歲。在所有的考生中,名列第97名。皇帝發榜昭告天下,榜文上“范仲淹”這三個字是沒有的,代表“范仲淹”這個人的,是兩個字“朱說”。

為什麼叫朱說呢?因為繼父姓朱。

范仲淹是江蘇蘇州人,他的父親在他出生的時候,是徐州的一個幹部。范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媽媽謝氏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非常艱難,守喪兩年之後,就改嫁到山東,嫁給一個姓朱的小幹部,做了他的填房。

從此,范仲淹跟繼父姓朱,名字是繼父取的“說”。朱家的條件應該不錯,繼父待他也不薄,范仲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22歲那年,范仲淹回家,見到繼父與前妻所生的兒子,花錢大手大腳,覺得不滿,上前規勸。這個哥哥很惱火,說,我花的是朱家的錢,不是範家的錢。

這下,范仲淹知道自己原來是個拖油瓶,是範家的孩子。

范仲淹淚流滿面,跟他娘說,我不想繼續待在朱家了,我要自己外出讀書,自己想辦法。范仲淹在外面想了什麼辦法,我們不得而知,《宋史》裡面說得也不清楚,只知他歷盡人間辛苦。

日後,范仲淹跟歐陽修同朝為官,閒來無事,兩個人比苦。

一個說,我一個月只吃一條鹹魚,另一個說,我兩年吃一個月餅。

你這月餅不發黴嗎?

我今年中秋吃一半,裝罈子封存,明年中秋再吃另一半。

苦盡甘來的范仲淹,後來當官了,有了俸祿,回到朱家,把自己的母親接出來,跟自己一起生活。

范仲淹工作很出色,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個協助地方領導審理案件的九品官。他在這個崗位上幹了兩年,被提拔了。提拔以後,范仲淹覺得自己證明了自己,就報告朝廷,請求改名范仲淹。

這是他出生的時候,他的生父給他起的名字。

范仲淹雖然受到繼父家哥哥的譏諷,也沒有記恨。後來,他做了大官,每次得到皇帝的賞賜,都要先給朱家的人,感激朱家的養育之恩。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39歲那年秋天,范仲淹的媽媽死了。

按照當時的制度,范仲淹應該給母親服喪,他服喪的地方在今天的河南商丘。

也是時來運轉。當時,北宋大文學家、著名詞人晏殊,在商丘當一把手,他久聞范仲淹的才華,就邀請他到自己的書院,出任今天大學教務長一樣的職務。得到晏殊的賞識,對范仲淹日後擠進大宋帝國權力核心,至關重要。

不久,范仲淹就給當時的宰相,寫了一封萬言書,呼籲改革。

宰相很欣賞,就請當時已經調到中央的晏殊,向皇帝推薦范仲淹。

於是,40歲的范仲淹,從地方跳到中央機關,負責皇家圖書的校對整理,是個八品官。五六年後,歐陽修也得到了這個官職,不同的是,歐陽修當時才28歲。

起步很晚的范仲淹,敢於搏出位,敢於說話。

第二年冬天,皇帝打算率領文武百官,給垂簾聽政的皇太后祝壽。

范仲淹給皇帝寫了一封報告,說:不能這麼幹。

為什麼?

因為家禮跟國禮不同。皇帝你要做孝子賢孫,可以在皇宮裡,在你們家給她祝壽。但是,你不能帶著文武百官,一起去祝壽,搞得自己像個臣子。你要知道,你才是這個國家的最高領導。

報告交上去,沒有下文。

不久,范仲淹打出一發威力更大更響的炮彈,請求皇太后停止垂簾聽政,讓年輕的皇帝自己做主。

報告又交上去了,又沒有下文。

推薦他進京的晏殊嚇壞了:天哪,范仲淹,你怎麼這麼幹?

你會連累我這個推薦人的。

非凡人物總有非凡之語。他給晏殊寫了一封公開信,說:我是對的,阿諛奉承的事我不幹,雖死無悔。

兩份報告,加上這封信,流傳開來,范仲淹高山打鼓,名震九州。跟富貴悠遊的老派官僚不一樣啊,這樣的氣勢,讓范仲淹引來一大批出身貧寒的士大夫崇拜者,包括歐陽修。

3年之後,皇太后駕崩,年輕的皇帝終於當家做主。一度出京的范仲淹,被皇帝召回來,當上了諫官。

一個月之後,歐陽修祝賀、批評、勉勵他的《與範司諫書》就來了。

又過了3年,早已高升的範大哥與宰相為敵,掀起軒然大波。皇帝一怒,把範大哥貶出京城。

歐陽修站出來,為範大哥說話,被貶到偏僻的湖北夷陵當縣令,人生落入低谷。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陽修

當時的歐陽修,30歲,從洛陽調回京城剛剛兩年,和範大哥一樣,在校對整理皇家藏書,工資微薄,想喝酒沒錢,好歹媽媽跟自己住在一起,可以安度晚年。

這一下,犯了事,去窮鄉僻壤當縣令,連累57歲的老媽,歐陽修有點兒難過。

6年前,歐陽修中了進士,把媽媽跟妹妹接到了京城。而後,媽媽主婚,兒子迎娶了胥大學士的女兒,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

可是,歐媽媽並沒有過幾天省心的日子。

胥大學士的女兒,娶進家門一年多之後,生下一個胖小子,沒樂幾天,媳婦就死了。歐媽媽開始拉扯這個沒孃的大孫子。

接著,歐媽媽等到第二個媳婦娶進門,也是一個京官的女兒,沒料想,很快又死了。

喪事辦完,不到一年,又要跟著兒子遠離京城,跋山涉水去遙遠的蠻荒之地。

歐陽修覺得對不起媽媽。

但是,媽媽不但不難過,還表揚他,為範大哥說話,做得對。安慰他,我們本來就是窮苦人家,沒關係。

多年之後,歐陽修寫文章紀念媽媽,還聲情並茂地提起這些往事。

范仲淹對歐陽修跟自己一起倒黴,很感動。兩個人的戰鬥情誼,更為濃厚。

四年過後,52歲的范仲淹東山再起,去陝西對付西夏。

范仲淹請歐陽修跟自己一起幹,做一個負責草擬文件的“掌書記”。

歐陽修給范仲淹寫了一封信,謝絕了。

他跟媽媽說,我可以和范仲淹同退,但是不能和范仲淹同進,不能說他進步了,我就跟著他一起進步,搞裙帶關係,這不好。

歐媽媽說,兒子,你做得非常對。

後來,勵精圖治的皇帝發起“慶曆新政”,歐陽修當上了諫官,跟調回中央、當上副宰相級高官的範大哥並肩作戰,氣勢如虹。

再後來,“慶曆新政”虎頭蛇尾,范仲淹主動請求外放,寫作《岳陽樓記》,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歐陽修呢,被政敵抓了小辮子,被貶到安徽滁州,寫了一篇千古名篇《醉翁亭記》,這些我們小時候都讀過。

歐陽修一生的成就在於文采,他是宋朝的文壇泰斗;范仲淹的成就主要在於武略,他死後得到司馬光所說的“最美的”諡號“文正”,主要是因為他平定西夏的軍事功勞,而不僅僅因為他的文章寫得好。

1052 年春天,72歲的媽媽,在河南商丘歐陽修的官舍去世。三個月後,歐陽修尊敬的範大哥,在他的出生地,猝然離世,享年64歲。

歐陽修把媽媽的靈柩,運送到江西老家,跟歐爸爸安葬在一起。之後,提起筆來,給這位“榜樣大哥”寫神道碑。

歐陽修和范仲淹的媽媽,誰更牛?

歐陽修書范仲淹神道碑拓片

兩年之後,歐陽老弟服喪期滿,重登廟堂,幹出了一番大事業。這些,範大哥再也不知道了。

有趣的是,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他們兩個人的名字,經常出現在一起。作為兩個青史留名的大人物,他們的名氣,在今天,完勝他們效忠過的每一個皇帝。

今天的人們,說起他們的時候,還會說起他們的媽媽,兩個只有姓氏沒有名字的女人。

現在,我們回到本篇開頭的問題:誰的媽媽更牛呢?

如果說,母以子貴,比兒子的官職、成就,這兩個媽媽不相上下,兩個兒子都當過副宰相級別的參知政事。

如果說,比身後名,歐媽媽遠勝範媽媽。

歐媽媽死後,歷史的風沙把她與孟母、陶母、岳母吹到一起,並稱“中國古代四大賢母”,兒子歐陽修講述的“歐母畫荻”的故事,與“孟母三遷”“陶母退魚”“岳母刺字”一起,榮登中國代四大母教經典。

本文節選摘自作者暢銷書《歐陽修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