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介紹這位學者,很特別。在我們介紹過的經濟學家中,可能是最博學的一位。他就是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1916.6.15-2001.2.9)。

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說過,西蒙是他見過最智慧的人。

我有朋友現場聽過西蒙的演講,說這個人,完全是一個沒有學科邊界的人。

1916年,西蒙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這裡德國移民居多。他的父親,就是一位德國猶太電氣工程師,後來成為專利法的律師。

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鋼琴家。西蒙從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的一生,有9個博士頭銜,據說會20種不同國家的語言。

在學者中,他是唯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和圖靈獎的人。西蒙被稱作人工智能之父,他的研究領域,橫跨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他的學術身份,主要是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教授。可能你會好奇,他都不在經濟系,怎麼會得諾獎?確實,不少經濟學家和媒體都認為,西蒙是經濟學的局外人。

1978年頒獎給他的瑞典人,面對這個問題,是這樣回答的,|“就經濟學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西蒙首先是一名經濟學家。”

計量經濟學

西蒙得獎,和戰後經濟學轉變有些關係。

那就是,越來越數學化。西蒙回憶,在1950年,如果文章哪怕只是有個方程式,那麼在《美國經濟學評論》這樣的頂級期刊上,就很難發表。

但是到了1970年,數學已經全面入侵經濟學。再簡單的理論,沒有個數學公式,往往很難在頂級期刊上發表。可以說,經濟學越來越計量化。

"

今天介紹這位學者,很特別。在我們介紹過的經濟學家中,可能是最博學的一位。他就是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1916.6.15-2001.2.9)。

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說過,西蒙是他見過最智慧的人。

我有朋友現場聽過西蒙的演講,說這個人,完全是一個沒有學科邊界的人。

1916年,西蒙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這裡德國移民居多。他的父親,就是一位德國猶太電氣工程師,後來成為專利法的律師。

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鋼琴家。西蒙從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的一生,有9個博士頭銜,據說會20種不同國家的語言。

在學者中,他是唯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和圖靈獎的人。西蒙被稱作人工智能之父,他的研究領域,橫跨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他的學術身份,主要是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教授。可能你會好奇,他都不在經濟系,怎麼會得諾獎?確實,不少經濟學家和媒體都認為,西蒙是經濟學的局外人。

1978年頒獎給他的瑞典人,面對這個問題,是這樣回答的,|“就經濟學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西蒙首先是一名經濟學家。”

計量經濟學

西蒙得獎,和戰後經濟學轉變有些關係。

那就是,越來越數學化。西蒙回憶,在1950年,如果文章哪怕只是有個方程式,那麼在《美國經濟學評論》這樣的頂級期刊上,就很難發表。

但是到了1970年,數學已經全面入侵經濟學。再簡單的理論,沒有個數學公式,往往很難在頂級期刊上發表。可以說,經濟學越來越計量化。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這股風潮背後,離不開一個小團體的推動,那就是計量經濟學會。而在1954年,西蒙已經是計量經濟學會的榮譽會員。翻看這份榮譽會員名單,會發現這是一個神奇的名單。

因為,這個名單中的人,和諾獎得主有高度重合度。從1969年到70年代末,共有27位諾獎獲獎人。在這份榮譽會員名單,有20位已經獲獎,有3位,將在未來獲獎。

換句話說,當時諾獎得主中,只有布坎南,舒爾茨,劉易斯與米德四個人,不在這個名單上。可以說,出現在這個榮譽會員名單上,差不多就是諾獎的保證,更是精英經濟學家的象徵。

西蒙也早就屬於精英經濟學家的圈內人。

不過,儘管背靠計量經濟學會的大山,但西蒙並沒有因此就護短。

他晚年,對於經濟學中的主流人物,提出不少批評。他認為很多理論研究,就像黑夜裡丟了手錶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只在有路燈的地方尋找。

甚至,明明知道手錶不是掉在路燈下,還自我安慰,至少這樣能得出不少有用的推論。他認為經濟學過於強調走硬科學的道路,總想模仿物理學,搞幾個籠罩一切的大定律。

其實,經濟學應該學習生物學之類學科,有事實,以及解釋這些事實的理論,這樣或許更有意義。

"

今天介紹這位學者,很特別。在我們介紹過的經濟學家中,可能是最博學的一位。他就是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1916.6.15-2001.2.9)。

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說過,西蒙是他見過最智慧的人。

我有朋友現場聽過西蒙的演講,說這個人,完全是一個沒有學科邊界的人。

1916年,西蒙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這裡德國移民居多。他的父親,就是一位德國猶太電氣工程師,後來成為專利法的律師。

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鋼琴家。西蒙從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的一生,有9個博士頭銜,據說會20種不同國家的語言。

在學者中,他是唯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和圖靈獎的人。西蒙被稱作人工智能之父,他的研究領域,橫跨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他的學術身份,主要是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教授。可能你會好奇,他都不在經濟系,怎麼會得諾獎?確實,不少經濟學家和媒體都認為,西蒙是經濟學的局外人。

1978年頒獎給他的瑞典人,面對這個問題,是這樣回答的,|“就經濟學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西蒙首先是一名經濟學家。”

計量經濟學

西蒙得獎,和戰後經濟學轉變有些關係。

那就是,越來越數學化。西蒙回憶,在1950年,如果文章哪怕只是有個方程式,那麼在《美國經濟學評論》這樣的頂級期刊上,就很難發表。

但是到了1970年,數學已經全面入侵經濟學。再簡單的理論,沒有個數學公式,往往很難在頂級期刊上發表。可以說,經濟學越來越計量化。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這股風潮背後,離不開一個小團體的推動,那就是計量經濟學會。而在1954年,西蒙已經是計量經濟學會的榮譽會員。翻看這份榮譽會員名單,會發現這是一個神奇的名單。

因為,這個名單中的人,和諾獎得主有高度重合度。從1969年到70年代末,共有27位諾獎獲獎人。在這份榮譽會員名單,有20位已經獲獎,有3位,將在未來獲獎。

換句話說,當時諾獎得主中,只有布坎南,舒爾茨,劉易斯與米德四個人,不在這個名單上。可以說,出現在這個榮譽會員名單上,差不多就是諾獎的保證,更是精英經濟學家的象徵。

西蒙也早就屬於精英經濟學家的圈內人。

不過,儘管背靠計量經濟學會的大山,但西蒙並沒有因此就護短。

他晚年,對於經濟學中的主流人物,提出不少批評。他認為很多理論研究,就像黑夜裡丟了手錶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只在有路燈的地方尋找。

甚至,明明知道手錶不是掉在路燈下,還自我安慰,至少這樣能得出不少有用的推論。他認為經濟學過於強調走硬科學的道路,總想模仿物理學,搞幾個籠罩一切的大定律。

其實,經濟學應該學習生物學之類學科,有事實,以及解釋這些事實的理論,這樣或許更有意義。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向理性人發起挑戰

西蒙這番話,其實有針對性。針對的是理性人這個經濟學第一前提,在很多經濟學家看來,這就幾乎等於物理學中的第一定律。西蒙得獎,恰恰是因為有限理性理論。

也就是說,人是處於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間。

也許你會說,這聽起來不是符合常識嘛。

但是對於經濟學而言,這是一個顛覆性的說法。

我們學過亞當·斯密的理論,在斯密那裡,理性還只是日常的樸素觀察,只是為了說明人們的所作所為有其原因。

這個假設在經濟學的發展中,卻越來越嚴格化、抽象化,到了兩次世界大戰後,主流經濟學中,經濟學者們就認為,人是完全理性的,強調人能掌握一切變化信息,然後做出效用最大化的決策。

這種假設對掌握了強大數學技術的經濟學家來說,用來寫論文是很好用的,所以經濟學家們一直堅持這個假設。

但面對真實世界的時候,往往受到很多質疑。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當然,你可以辯解,你做某件當下不理性的事,你可能是為了預期未來有更大回報。這其實藉助了理性預期的思想,勉強自圓其說。

在西蒙看來,這些解釋不太成立。

在這樣的假定中,企業中所有人的行為,被假設是一個單調的生產函數和企業家的組合。在多數經濟學家眼中,企業好像只需要遵循一個函數,來對外界價格信號隨時隨地做出精確反應,決定最優化的產量,如此簡單,就可以健康地發展下去。

"

今天介紹這位學者,很特別。在我們介紹過的經濟學家中,可能是最博學的一位。他就是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1916.6.15-2001.2.9)。

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說過,西蒙是他見過最智慧的人。

我有朋友現場聽過西蒙的演講,說這個人,完全是一個沒有學科邊界的人。

1916年,西蒙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這裡德國移民居多。他的父親,就是一位德國猶太電氣工程師,後來成為專利法的律師。

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鋼琴家。西蒙從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的一生,有9個博士頭銜,據說會20種不同國家的語言。

在學者中,他是唯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和圖靈獎的人。西蒙被稱作人工智能之父,他的研究領域,橫跨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他的學術身份,主要是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教授。可能你會好奇,他都不在經濟系,怎麼會得諾獎?確實,不少經濟學家和媒體都認為,西蒙是經濟學的局外人。

1978年頒獎給他的瑞典人,面對這個問題,是這樣回答的,|“就經濟學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西蒙首先是一名經濟學家。”

計量經濟學

西蒙得獎,和戰後經濟學轉變有些關係。

那就是,越來越數學化。西蒙回憶,在1950年,如果文章哪怕只是有個方程式,那麼在《美國經濟學評論》這樣的頂級期刊上,就很難發表。

但是到了1970年,數學已經全面入侵經濟學。再簡單的理論,沒有個數學公式,往往很難在頂級期刊上發表。可以說,經濟學越來越計量化。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這股風潮背後,離不開一個小團體的推動,那就是計量經濟學會。而在1954年,西蒙已經是計量經濟學會的榮譽會員。翻看這份榮譽會員名單,會發現這是一個神奇的名單。

因為,這個名單中的人,和諾獎得主有高度重合度。從1969年到70年代末,共有27位諾獎獲獎人。在這份榮譽會員名單,有20位已經獲獎,有3位,將在未來獲獎。

換句話說,當時諾獎得主中,只有布坎南,舒爾茨,劉易斯與米德四個人,不在這個名單上。可以說,出現在這個榮譽會員名單上,差不多就是諾獎的保證,更是精英經濟學家的象徵。

西蒙也早就屬於精英經濟學家的圈內人。

不過,儘管背靠計量經濟學會的大山,但西蒙並沒有因此就護短。

他晚年,對於經濟學中的主流人物,提出不少批評。他認為很多理論研究,就像黑夜裡丟了手錶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只在有路燈的地方尋找。

甚至,明明知道手錶不是掉在路燈下,還自我安慰,至少這樣能得出不少有用的推論。他認為經濟學過於強調走硬科學的道路,總想模仿物理學,搞幾個籠罩一切的大定律。

其實,經濟學應該學習生物學之類學科,有事實,以及解釋這些事實的理論,這樣或許更有意義。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向理性人發起挑戰

西蒙這番話,其實有針對性。針對的是理性人這個經濟學第一前提,在很多經濟學家看來,這就幾乎等於物理學中的第一定律。西蒙得獎,恰恰是因為有限理性理論。

也就是說,人是處於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間。

也許你會說,這聽起來不是符合常識嘛。

但是對於經濟學而言,這是一個顛覆性的說法。

我們學過亞當·斯密的理論,在斯密那裡,理性還只是日常的樸素觀察,只是為了說明人們的所作所為有其原因。

這個假設在經濟學的發展中,卻越來越嚴格化、抽象化,到了兩次世界大戰後,主流經濟學中,經濟學者們就認為,人是完全理性的,強調人能掌握一切變化信息,然後做出效用最大化的決策。

這種假設對掌握了強大數學技術的經濟學家來說,用來寫論文是很好用的,所以經濟學家們一直堅持這個假設。

但面對真實世界的時候,往往受到很多質疑。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當然,你可以辯解,你做某件當下不理性的事,你可能是為了預期未來有更大回報。這其實藉助了理性預期的思想,勉強自圓其說。

在西蒙看來,這些解釋不太成立。

在這樣的假定中,企業中所有人的行為,被假設是一個單調的生產函數和企業家的組合。在多數經濟學家眼中,企業好像只需要遵循一個函數,來對外界價格信號隨時隨地做出精確反應,決定最優化的產量,如此簡單,就可以健康地發展下去。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但如果觀察企業中人的行為,其實不是這樣。

對企業中的人來說,給定信息來決定產品的產量,只是企業決策中很小一部分,也沒啥挑戰。

這個決策往往不是效用最大化的決策,甚至不需要計算。

這個道理,其實凱恩斯很早就很明白。他就說,精準計算收益後,再進行的經營活動,很少。

少到什麼程度呢,幾乎和到南極探險一樣少。

真實的企業,它的大部分工作是放在設計產品、營銷、財務、製造流程等一系列的設計活動上。

西蒙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發現8成的高管認為內部組織是最重要的問題。

再舉個例子,很多風險投資人,面對重大投資決策時,總喜歡說,雙方見面三分鐘,就敲定了。

當然,很多是吹牛,投資嘛,肯定計算未來回報。

但是這也透露一些信息。人的決策,很多時候不是最大化,而是滿意。

我和不少企業家聊過。他們說,即便是在做關鍵決策的瞬間,首先採取的策略不是利益計算,相反,很多重要決策,竟然是憑藉一股勁或者衝動。

所以,決策者追求理性,但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

可以說,西蒙更多從組織行為等管理學思路,來審視經濟學。

這也使得,他思考了別的經濟學家沒有思考的問題。

那就是,從社會人的角度審視經濟人,因此,很自然就會發現,人是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是什麼意思呢?

西蒙說,世界太複雜了,而且隨時在變化,人的大腦其實沒有能力收集所有的信息,就算收集了很多信息,他也沒有能力把一切,都在一秒鐘內算得清清楚楚,計算出最優解。

"

今天介紹這位學者,很特別。在我們介紹過的經濟學家中,可能是最博學的一位。他就是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1916.6.15-2001.2.9)。

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說過,西蒙是他見過最智慧的人。

我有朋友現場聽過西蒙的演講,說這個人,完全是一個沒有學科邊界的人。

1916年,西蒙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這裡德國移民居多。他的父親,就是一位德國猶太電氣工程師,後來成為專利法的律師。

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鋼琴家。西蒙從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的一生,有9個博士頭銜,據說會20種不同國家的語言。

在學者中,他是唯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和圖靈獎的人。西蒙被稱作人工智能之父,他的研究領域,橫跨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他的學術身份,主要是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教授。可能你會好奇,他都不在經濟系,怎麼會得諾獎?確實,不少經濟學家和媒體都認為,西蒙是經濟學的局外人。

1978年頒獎給他的瑞典人,面對這個問題,是這樣回答的,|“就經濟學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西蒙首先是一名經濟學家。”

計量經濟學

西蒙得獎,和戰後經濟學轉變有些關係。

那就是,越來越數學化。西蒙回憶,在1950年,如果文章哪怕只是有個方程式,那麼在《美國經濟學評論》這樣的頂級期刊上,就很難發表。

但是到了1970年,數學已經全面入侵經濟學。再簡單的理論,沒有個數學公式,往往很難在頂級期刊上發表。可以說,經濟學越來越計量化。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這股風潮背後,離不開一個小團體的推動,那就是計量經濟學會。而在1954年,西蒙已經是計量經濟學會的榮譽會員。翻看這份榮譽會員名單,會發現這是一個神奇的名單。

因為,這個名單中的人,和諾獎得主有高度重合度。從1969年到70年代末,共有27位諾獎獲獎人。在這份榮譽會員名單,有20位已經獲獎,有3位,將在未來獲獎。

換句話說,當時諾獎得主中,只有布坎南,舒爾茨,劉易斯與米德四個人,不在這個名單上。可以說,出現在這個榮譽會員名單上,差不多就是諾獎的保證,更是精英經濟學家的象徵。

西蒙也早就屬於精英經濟學家的圈內人。

不過,儘管背靠計量經濟學會的大山,但西蒙並沒有因此就護短。

他晚年,對於經濟學中的主流人物,提出不少批評。他認為很多理論研究,就像黑夜裡丟了手錶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只在有路燈的地方尋找。

甚至,明明知道手錶不是掉在路燈下,還自我安慰,至少這樣能得出不少有用的推論。他認為經濟學過於強調走硬科學的道路,總想模仿物理學,搞幾個籠罩一切的大定律。

其實,經濟學應該學習生物學之類學科,有事實,以及解釋這些事實的理論,這樣或許更有意義。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向理性人發起挑戰

西蒙這番話,其實有針對性。針對的是理性人這個經濟學第一前提,在很多經濟學家看來,這就幾乎等於物理學中的第一定律。西蒙得獎,恰恰是因為有限理性理論。

也就是說,人是處於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間。

也許你會說,這聽起來不是符合常識嘛。

但是對於經濟學而言,這是一個顛覆性的說法。

我們學過亞當·斯密的理論,在斯密那裡,理性還只是日常的樸素觀察,只是為了說明人們的所作所為有其原因。

這個假設在經濟學的發展中,卻越來越嚴格化、抽象化,到了兩次世界大戰後,主流經濟學中,經濟學者們就認為,人是完全理性的,強調人能掌握一切變化信息,然後做出效用最大化的決策。

這種假設對掌握了強大數學技術的經濟學家來說,用來寫論文是很好用的,所以經濟學家們一直堅持這個假設。

但面對真實世界的時候,往往受到很多質疑。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當然,你可以辯解,你做某件當下不理性的事,你可能是為了預期未來有更大回報。這其實藉助了理性預期的思想,勉強自圓其說。

在西蒙看來,這些解釋不太成立。

在這樣的假定中,企業中所有人的行為,被假設是一個單調的生產函數和企業家的組合。在多數經濟學家眼中,企業好像只需要遵循一個函數,來對外界價格信號隨時隨地做出精確反應,決定最優化的產量,如此簡單,就可以健康地發展下去。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但如果觀察企業中人的行為,其實不是這樣。

對企業中的人來說,給定信息來決定產品的產量,只是企業決策中很小一部分,也沒啥挑戰。

這個決策往往不是效用最大化的決策,甚至不需要計算。

這個道理,其實凱恩斯很早就很明白。他就說,精準計算收益後,再進行的經營活動,很少。

少到什麼程度呢,幾乎和到南極探險一樣少。

真實的企業,它的大部分工作是放在設計產品、營銷、財務、製造流程等一系列的設計活動上。

西蒙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發現8成的高管認為內部組織是最重要的問題。

再舉個例子,很多風險投資人,面對重大投資決策時,總喜歡說,雙方見面三分鐘,就敲定了。

當然,很多是吹牛,投資嘛,肯定計算未來回報。

但是這也透露一些信息。人的決策,很多時候不是最大化,而是滿意。

我和不少企業家聊過。他們說,即便是在做關鍵決策的瞬間,首先採取的策略不是利益計算,相反,很多重要決策,竟然是憑藉一股勁或者衝動。

所以,決策者追求理性,但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

可以說,西蒙更多從組織行為等管理學思路,來審視經濟學。

這也使得,他思考了別的經濟學家沒有思考的問題。

那就是,從社會人的角度審視經濟人,因此,很自然就會發現,人是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是什麼意思呢?

西蒙說,世界太複雜了,而且隨時在變化,人的大腦其實沒有能力收集所有的信息,就算收集了很多信息,他也沒有能力把一切,都在一秒鐘內算得清清楚楚,計算出最優解。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在實際上,人只要大致滿意,就可以做決策了,所以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而且,由於世界變化很快,很多時候,人不是依靠計算,而是遵循一定的規則來決策,人的理性更多體現為過程理性,而不是實質理性。

西蒙的遺憾

這個發現,在經濟學界可以說破天荒的,也是開創性的。遺憾的是,在西蒙的時代,他的研究雖然獲獎,但是並沒有真正改變主流經濟學。

為什麼這樣?

主流經濟學的思維慣性,實在太強大。

大家把西蒙的發現,當作一種誤差。

更多的學者,以一種視而不見的方式處理。

可以說,主流經濟學對於有限理性的態度,本身也是一種認知誤差,也是一種有限理性的體現。後來的行為經濟學,就在西蒙的基礎上繼續推進。

他們努力叫醒主流,睜開眼吧,有限理性,這不是誤差。

經濟學對有限理性概念的忽視,對於西蒙來說,是很遺憾的事情,也導致他對經濟學這個學科有些失望,但他也沒工夫傷感。

西蒙後來沿著“人是如何決策的”這一中心問題往下研究,自己的研究擴展到很多學科,他對自己定位是,政治科學家、組織理論家、經濟學家、管理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以及科學哲學家。所以你看,經濟學,只是他研究領地的一小部分。

西蒙喜愛閱讀,又喜歡科研,成果還那麼多。

很多人都好奇他的時間管理。

其實,西蒙是能者多勞,但他也可以說惜時如命。多次感嘆,時間是最大暴君。

所以,為了時間,他放棄校長等管理職位。甚至放棄不少愛好,比如國際象棋。他的原則之一,就是有時候要表現得不近人情。

這樣的話,別人也少拿一些瑣事來煩你,你也可以方便拒絕人。

"

今天介紹這位學者,很特別。在我們介紹過的經濟學家中,可能是最博學的一位。他就是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1916.6.15-2001.2.9)。

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說過,西蒙是他見過最智慧的人。

我有朋友現場聽過西蒙的演講,說這個人,完全是一個沒有學科邊界的人。

1916年,西蒙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這裡德國移民居多。他的父親,就是一位德國猶太電氣工程師,後來成為專利法的律師。

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鋼琴家。西蒙從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的一生,有9個博士頭銜,據說會20種不同國家的語言。

在學者中,他是唯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和圖靈獎的人。西蒙被稱作人工智能之父,他的研究領域,橫跨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他的學術身份,主要是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教授。可能你會好奇,他都不在經濟系,怎麼會得諾獎?確實,不少經濟學家和媒體都認為,西蒙是經濟學的局外人。

1978年頒獎給他的瑞典人,面對這個問題,是這樣回答的,|“就經濟學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西蒙首先是一名經濟學家。”

計量經濟學

西蒙得獎,和戰後經濟學轉變有些關係。

那就是,越來越數學化。西蒙回憶,在1950年,如果文章哪怕只是有個方程式,那麼在《美國經濟學評論》這樣的頂級期刊上,就很難發表。

但是到了1970年,數學已經全面入侵經濟學。再簡單的理論,沒有個數學公式,往往很難在頂級期刊上發表。可以說,經濟學越來越計量化。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這股風潮背後,離不開一個小團體的推動,那就是計量經濟學會。而在1954年,西蒙已經是計量經濟學會的榮譽會員。翻看這份榮譽會員名單,會發現這是一個神奇的名單。

因為,這個名單中的人,和諾獎得主有高度重合度。從1969年到70年代末,共有27位諾獎獲獎人。在這份榮譽會員名單,有20位已經獲獎,有3位,將在未來獲獎。

換句話說,當時諾獎得主中,只有布坎南,舒爾茨,劉易斯與米德四個人,不在這個名單上。可以說,出現在這個榮譽會員名單上,差不多就是諾獎的保證,更是精英經濟學家的象徵。

西蒙也早就屬於精英經濟學家的圈內人。

不過,儘管背靠計量經濟學會的大山,但西蒙並沒有因此就護短。

他晚年,對於經濟學中的主流人物,提出不少批評。他認為很多理論研究,就像黑夜裡丟了手錶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只在有路燈的地方尋找。

甚至,明明知道手錶不是掉在路燈下,還自我安慰,至少這樣能得出不少有用的推論。他認為經濟學過於強調走硬科學的道路,總想模仿物理學,搞幾個籠罩一切的大定律。

其實,經濟學應該學習生物學之類學科,有事實,以及解釋這些事實的理論,這樣或許更有意義。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向理性人發起挑戰

西蒙這番話,其實有針對性。針對的是理性人這個經濟學第一前提,在很多經濟學家看來,這就幾乎等於物理學中的第一定律。西蒙得獎,恰恰是因為有限理性理論。

也就是說,人是處於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間。

也許你會說,這聽起來不是符合常識嘛。

但是對於經濟學而言,這是一個顛覆性的說法。

我們學過亞當·斯密的理論,在斯密那裡,理性還只是日常的樸素觀察,只是為了說明人們的所作所為有其原因。

這個假設在經濟學的發展中,卻越來越嚴格化、抽象化,到了兩次世界大戰後,主流經濟學中,經濟學者們就認為,人是完全理性的,強調人能掌握一切變化信息,然後做出效用最大化的決策。

這種假設對掌握了強大數學技術的經濟學家來說,用來寫論文是很好用的,所以經濟學家們一直堅持這個假設。

但面對真實世界的時候,往往受到很多質疑。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當然,你可以辯解,你做某件當下不理性的事,你可能是為了預期未來有更大回報。這其實藉助了理性預期的思想,勉強自圓其說。

在西蒙看來,這些解釋不太成立。

在這樣的假定中,企業中所有人的行為,被假設是一個單調的生產函數和企業家的組合。在多數經濟學家眼中,企業好像只需要遵循一個函數,來對外界價格信號隨時隨地做出精確反應,決定最優化的產量,如此簡單,就可以健康地發展下去。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但如果觀察企業中人的行為,其實不是這樣。

對企業中的人來說,給定信息來決定產品的產量,只是企業決策中很小一部分,也沒啥挑戰。

這個決策往往不是效用最大化的決策,甚至不需要計算。

這個道理,其實凱恩斯很早就很明白。他就說,精準計算收益後,再進行的經營活動,很少。

少到什麼程度呢,幾乎和到南極探險一樣少。

真實的企業,它的大部分工作是放在設計產品、營銷、財務、製造流程等一系列的設計活動上。

西蒙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發現8成的高管認為內部組織是最重要的問題。

再舉個例子,很多風險投資人,面對重大投資決策時,總喜歡說,雙方見面三分鐘,就敲定了。

當然,很多是吹牛,投資嘛,肯定計算未來回報。

但是這也透露一些信息。人的決策,很多時候不是最大化,而是滿意。

我和不少企業家聊過。他們說,即便是在做關鍵決策的瞬間,首先採取的策略不是利益計算,相反,很多重要決策,竟然是憑藉一股勁或者衝動。

所以,決策者追求理性,但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

可以說,西蒙更多從組織行為等管理學思路,來審視經濟學。

這也使得,他思考了別的經濟學家沒有思考的問題。

那就是,從社會人的角度審視經濟人,因此,很自然就會發現,人是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是什麼意思呢?

西蒙說,世界太複雜了,而且隨時在變化,人的大腦其實沒有能力收集所有的信息,就算收集了很多信息,他也沒有能力把一切,都在一秒鐘內算得清清楚楚,計算出最優解。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在實際上,人只要大致滿意,就可以做決策了,所以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而且,由於世界變化很快,很多時候,人不是依靠計算,而是遵循一定的規則來決策,人的理性更多體現為過程理性,而不是實質理性。

西蒙的遺憾

這個發現,在經濟學界可以說破天荒的,也是開創性的。遺憾的是,在西蒙的時代,他的研究雖然獲獎,但是並沒有真正改變主流經濟學。

為什麼這樣?

主流經濟學的思維慣性,實在太強大。

大家把西蒙的發現,當作一種誤差。

更多的學者,以一種視而不見的方式處理。

可以說,主流經濟學對於有限理性的態度,本身也是一種認知誤差,也是一種有限理性的體現。後來的行為經濟學,就在西蒙的基礎上繼續推進。

他們努力叫醒主流,睜開眼吧,有限理性,這不是誤差。

經濟學對有限理性概念的忽視,對於西蒙來說,是很遺憾的事情,也導致他對經濟學這個學科有些失望,但他也沒工夫傷感。

西蒙後來沿著“人是如何決策的”這一中心問題往下研究,自己的研究擴展到很多學科,他對自己定位是,政治科學家、組織理論家、經濟學家、管理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以及科學哲學家。所以你看,經濟學,只是他研究領地的一小部分。

西蒙喜愛閱讀,又喜歡科研,成果還那麼多。

很多人都好奇他的時間管理。

其實,西蒙是能者多勞,但他也可以說惜時如命。多次感嘆,時間是最大暴君。

所以,為了時間,他放棄校長等管理職位。甚至放棄不少愛好,比如國際象棋。他的原則之一,就是有時候要表現得不近人情。

這樣的話,別人也少拿一些瑣事來煩你,你也可以方便拒絕人。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經濟學家孫滌和西蒙有一些交往。

孫滌說,其實西蒙私下是個很友好的人。

當時孫滌,還只是年輕學生。

80年代,大家一起組織了中國留美經濟學會。

1989年聖誕前夕,留美經濟學會年會,在匹茲堡進行。當時的匹茲堡,天氣很冷,零下二十幾度,漫天風雪。但是,西蒙還是到場表示祝賀。在這樣的特別時刻,大家很感動。孫滌回憶,西蒙還會一些中文,中文字寫得也端端正正。

他還有個自己取的中文名字,司馬賀。

西蒙這樣的大師,是不世出的天才。

這些大師的光芒,照亮從過去到現在的認知地圖。他們是人類智慧帝國的先行探險者。他們的思考,就像種子灑落大地。

未必,都要在當時就發光發亮,但是總有一些,最終會發芽結果。

總結:你認識到西蒙提出的,人不是理性的,而是介於理性與非理性之間,處於有限理性的狀態。

這對我們看待很多人的行為,和經濟變化有了新的思考。

"

今天介紹這位學者,很特別。在我們介紹過的經濟學家中,可能是最博學的一位。他就是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1916.6.15-2001.2.9)。

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說過,西蒙是他見過最智慧的人。

我有朋友現場聽過西蒙的演講,說這個人,完全是一個沒有學科邊界的人。

1916年,西蒙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這裡德國移民居多。他的父親,就是一位德國猶太電氣工程師,後來成為專利法的律師。

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鋼琴家。西蒙從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的一生,有9個博士頭銜,據說會20種不同國家的語言。

在學者中,他是唯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和圖靈獎的人。西蒙被稱作人工智能之父,他的研究領域,橫跨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他的學術身份,主要是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教授。可能你會好奇,他都不在經濟系,怎麼會得諾獎?確實,不少經濟學家和媒體都認為,西蒙是經濟學的局外人。

1978年頒獎給他的瑞典人,面對這個問題,是這樣回答的,|“就經濟學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西蒙首先是一名經濟學家。”

計量經濟學

西蒙得獎,和戰後經濟學轉變有些關係。

那就是,越來越數學化。西蒙回憶,在1950年,如果文章哪怕只是有個方程式,那麼在《美國經濟學評論》這樣的頂級期刊上,就很難發表。

但是到了1970年,數學已經全面入侵經濟學。再簡單的理論,沒有個數學公式,往往很難在頂級期刊上發表。可以說,經濟學越來越計量化。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這股風潮背後,離不開一個小團體的推動,那就是計量經濟學會。而在1954年,西蒙已經是計量經濟學會的榮譽會員。翻看這份榮譽會員名單,會發現這是一個神奇的名單。

因為,這個名單中的人,和諾獎得主有高度重合度。從1969年到70年代末,共有27位諾獎獲獎人。在這份榮譽會員名單,有20位已經獲獎,有3位,將在未來獲獎。

換句話說,當時諾獎得主中,只有布坎南,舒爾茨,劉易斯與米德四個人,不在這個名單上。可以說,出現在這個榮譽會員名單上,差不多就是諾獎的保證,更是精英經濟學家的象徵。

西蒙也早就屬於精英經濟學家的圈內人。

不過,儘管背靠計量經濟學會的大山,但西蒙並沒有因此就護短。

他晚年,對於經濟學中的主流人物,提出不少批評。他認為很多理論研究,就像黑夜裡丟了手錶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只在有路燈的地方尋找。

甚至,明明知道手錶不是掉在路燈下,還自我安慰,至少這樣能得出不少有用的推論。他認為經濟學過於強調走硬科學的道路,總想模仿物理學,搞幾個籠罩一切的大定律。

其實,經濟學應該學習生物學之類學科,有事實,以及解釋這些事實的理論,這樣或許更有意義。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向理性人發起挑戰

西蒙這番話,其實有針對性。針對的是理性人這個經濟學第一前提,在很多經濟學家看來,這就幾乎等於物理學中的第一定律。西蒙得獎,恰恰是因為有限理性理論。

也就是說,人是處於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間。

也許你會說,這聽起來不是符合常識嘛。

但是對於經濟學而言,這是一個顛覆性的說法。

我們學過亞當·斯密的理論,在斯密那裡,理性還只是日常的樸素觀察,只是為了說明人們的所作所為有其原因。

這個假設在經濟學的發展中,卻越來越嚴格化、抽象化,到了兩次世界大戰後,主流經濟學中,經濟學者們就認為,人是完全理性的,強調人能掌握一切變化信息,然後做出效用最大化的決策。

這種假設對掌握了強大數學技術的經濟學家來說,用來寫論文是很好用的,所以經濟學家們一直堅持這個假設。

但面對真實世界的時候,往往受到很多質疑。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當然,你可以辯解,你做某件當下不理性的事,你可能是為了預期未來有更大回報。這其實藉助了理性預期的思想,勉強自圓其說。

在西蒙看來,這些解釋不太成立。

在這樣的假定中,企業中所有人的行為,被假設是一個單調的生產函數和企業家的組合。在多數經濟學家眼中,企業好像只需要遵循一個函數,來對外界價格信號隨時隨地做出精確反應,決定最優化的產量,如此簡單,就可以健康地發展下去。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但如果觀察企業中人的行為,其實不是這樣。

對企業中的人來說,給定信息來決定產品的產量,只是企業決策中很小一部分,也沒啥挑戰。

這個決策往往不是效用最大化的決策,甚至不需要計算。

這個道理,其實凱恩斯很早就很明白。他就說,精準計算收益後,再進行的經營活動,很少。

少到什麼程度呢,幾乎和到南極探險一樣少。

真實的企業,它的大部分工作是放在設計產品、營銷、財務、製造流程等一系列的設計活動上。

西蒙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發現8成的高管認為內部組織是最重要的問題。

再舉個例子,很多風險投資人,面對重大投資決策時,總喜歡說,雙方見面三分鐘,就敲定了。

當然,很多是吹牛,投資嘛,肯定計算未來回報。

但是這也透露一些信息。人的決策,很多時候不是最大化,而是滿意。

我和不少企業家聊過。他們說,即便是在做關鍵決策的瞬間,首先採取的策略不是利益計算,相反,很多重要決策,竟然是憑藉一股勁或者衝動。

所以,決策者追求理性,但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

可以說,西蒙更多從組織行為等管理學思路,來審視經濟學。

這也使得,他思考了別的經濟學家沒有思考的問題。

那就是,從社會人的角度審視經濟人,因此,很自然就會發現,人是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是什麼意思呢?

西蒙說,世界太複雜了,而且隨時在變化,人的大腦其實沒有能力收集所有的信息,就算收集了很多信息,他也沒有能力把一切,都在一秒鐘內算得清清楚楚,計算出最優解。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在實際上,人只要大致滿意,就可以做決策了,所以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而且,由於世界變化很快,很多時候,人不是依靠計算,而是遵循一定的規則來決策,人的理性更多體現為過程理性,而不是實質理性。

西蒙的遺憾

這個發現,在經濟學界可以說破天荒的,也是開創性的。遺憾的是,在西蒙的時代,他的研究雖然獲獎,但是並沒有真正改變主流經濟學。

為什麼這樣?

主流經濟學的思維慣性,實在太強大。

大家把西蒙的發現,當作一種誤差。

更多的學者,以一種視而不見的方式處理。

可以說,主流經濟學對於有限理性的態度,本身也是一種認知誤差,也是一種有限理性的體現。後來的行為經濟學,就在西蒙的基礎上繼續推進。

他們努力叫醒主流,睜開眼吧,有限理性,這不是誤差。

經濟學對有限理性概念的忽視,對於西蒙來說,是很遺憾的事情,也導致他對經濟學這個學科有些失望,但他也沒工夫傷感。

西蒙後來沿著“人是如何決策的”這一中心問題往下研究,自己的研究擴展到很多學科,他對自己定位是,政治科學家、組織理論家、經濟學家、管理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以及科學哲學家。所以你看,經濟學,只是他研究領地的一小部分。

西蒙喜愛閱讀,又喜歡科研,成果還那麼多。

很多人都好奇他的時間管理。

其實,西蒙是能者多勞,但他也可以說惜時如命。多次感嘆,時間是最大暴君。

所以,為了時間,他放棄校長等管理職位。甚至放棄不少愛好,比如國際象棋。他的原則之一,就是有時候要表現得不近人情。

這樣的話,別人也少拿一些瑣事來煩你,你也可以方便拒絕人。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經濟學家孫滌和西蒙有一些交往。

孫滌說,其實西蒙私下是個很友好的人。

當時孫滌,還只是年輕學生。

80年代,大家一起組織了中國留美經濟學會。

1989年聖誕前夕,留美經濟學會年會,在匹茲堡進行。當時的匹茲堡,天氣很冷,零下二十幾度,漫天風雪。但是,西蒙還是到場表示祝賀。在這樣的特別時刻,大家很感動。孫滌回憶,西蒙還會一些中文,中文字寫得也端端正正。

他還有個自己取的中文名字,司馬賀。

西蒙這樣的大師,是不世出的天才。

這些大師的光芒,照亮從過去到現在的認知地圖。他們是人類智慧帝國的先行探險者。他們的思考,就像種子灑落大地。

未必,都要在當時就發光發亮,但是總有一些,最終會發芽結果。

總結:你認識到西蒙提出的,人不是理性的,而是介於理性與非理性之間,處於有限理性的狀態。

這對我們看待很多人的行為,和經濟變化有了新的思考。

如何從經濟學解釋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理性行為?

傳統金融學的根據就是理性人假設,也就是市場中的每個人都是理性人,都會根據自身利益做出最合理的行為,也就是每個人的決策都如同計算機一般,從而使得市場資源得到最優化的配置。

但是,真實世界中,很多時候,人的決策其實是非理性的,或者說是有限理性的。

比如說投資股票,理性人應該是根據股票的價值來判斷是否值得購買;但是,現實世界中,大多數人,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更容易受到大機構和所謂專業人士的影響產生跟風效應,做出非理性的決策。

中國A股市場散戶們喜歡追漲殺跌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赫伯特.西蒙的有限理論,是符合真實世界運行規則的理論,是經歷了時間考驗的正確思想;它時刻提醒我們,要對自身的有限理性保有清醒的認識,才能避免掉入理性人的思維陷阱,也才能夠在面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的時候,做出正確的決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