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串起貧困戶致富鏈——“訂單農業”運營模式成萬安縣農企“新寵”

農業 三農 種植業 農民 井岡山報融媒體 2017-04-13
“訂單”串起貧困戶致富鏈——“訂單農業”運營模式成萬安縣農企“新寵”

收割優質水稻

“訂單”串起貧困戶致富鏈——“訂單農業”運營模式成萬安縣農企“新寵”

遊客採摘富硒橘子

“訂單”串起貧困戶致富鏈——“訂單農業”運營模式成萬安縣農企“新寵”

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

許斌、胡欣、鄧振民

近年來,一種名為“訂單農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在萬安縣備受市場青睞。訂單農業又稱合同農業、契約農業,是農戶根據其本身或其所在的鄉村組織同農產品的購買者之間所簽訂的訂單,組織安排農產品生產的一種新型農業產銷模式,具有市場性、契約性、預期性和風險性的特點,很好地適應了市場需要,避免了盲目生產。一張張“訂單”,也把貧困戶們串在了致富鏈上。日前,筆者抱著好奇來到了萬安縣各大農業龍頭企業,就“訂單農業”模式進行採訪,收穫了以下幾個關鍵詞:

關鍵詞一:按需生產 個性化定製

“先有訂單,後有生產。種什麼、怎麼種、種多少,都由客戶說了算,客戶只需要在網上下單就可以。”近日,在地處萬安縣電子商務孵化園的江西雲耕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春暉,饒有興致地跟筆者介紹。走進公司辦公區,員工正在網上接收客戶訂單,訂單上客戶信息、合作條款等內容一目瞭然。

江西雲耕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以“生態農產品定製”稻田租賃託管為核心,遵循自然農耕種植方式、“從田間到餐桌”消費模式,裝配土地資源、種植過程、物流配送全過程透明的農產品可溯源系統,公司採用流轉、合作等模式,在萬安縣五豐鎮鄧林村建立了2000畝水稻種植基地。

傳統農業都是先生產,後銷售,以往這種老舊的方式使得銷售成了棘手的現實問題,很多蔬菜種植出來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銷售渠道而爛在田間地頭,這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種什麼。”萬安縣五豐鎮雲洲村農民劉衛東很感謝訂單農業模式的出現,“訂單式”的種植銷售模式保證了他每年穩定的收益,消除了他的後顧之憂。

像劉衛東這樣嚐到訂單農業“甜頭”的農民還有很多,訂單農業讓農戶與企業、消費者建立起了更加緊密的聯繫,讓資本、技術、信息更加有的放矢,也讓農民收益穩定、幹勁十足。

萬安縣江西一江秋糧油有限公司(下稱一江秋糧油公司)董事長陳雲向筆者介紹,今年他們公司計劃針對中高端客戶市場,打造有機富硒稻生產基地,嘗試開展”大米私人定製”業務,實施“互聯網+訂單農業(智慧農業)”,實現生產過程可視化,以此拓展訂單農業領域。

關鍵詞二:生態富硒 綠色無汙染

科學研究表明,硒元素有極強的抗氧化性,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被譽為“抗癌之王”“生命之火”“長壽元素”。萬安縣豐富的硒資源奠定了富硒產品“大牌”身價和富硒產業的光明“錢”景。

該縣江西永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打造“富硒品牌”的生態公司。該公司制定了富硒農產品發展規劃,以品牌的影響帶動訂單農業的發展。主要採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企業+種植大戶”“企業+農戶”多種較穩固形式的訂單模式,通過與種植方簽訂產銷合同,開展水稻從播種育秧到機械化收割的全程化服務,根據稻穀的不同品質,以高於市場價2元至6元每百斤的價格予以收購。

一江秋糧油公司將“一江秋”富硒大米打造成公司的主打產品,依靠品牌和特色優勢擴大企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在梘頭鎮建立一個千畝富硒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採用“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運營,為萬安縣訂單農業、富硒產業發展樹立了一塊樣板。該公司2016年度有機富硒稻產量550噸,總加工量2萬多噸,年銷售額1.3個億,其中電商銷售額達5000萬元。

萬安縣江西雲耕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遵循自然農耕種植方式,堅決杜絕農藥、化肥,該公司基地每塊農田都經過了精挑細選,土壤、水源、空氣、周邊環境都符合生態種植標準,農事全程視頻在線直播。

關鍵詞三:創新模式 農戶零風險

“有了這份訂單,幫我們解決不少困難,種子、化肥都免費送上門,降低了我們的成本,還有技術指導免費上門,銷售這一塊,還上門收購,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萬安縣韶口鄉梅崗村貧困戶劉惠東高興地說。

為了加快貧困群眾的脫貧步伐,萬安民生農資連鎖有限公司在當地政府的協調幫助下,結合自身農業技術、農資供應等方面的優勢,在為貧困農戶提供技術培訓服務的同時,還與貧困農戶簽訂了種植訂單,由公司統一提供種子、農資,統一提供種植技術服務,統一回收銷售,確保貧困農戶達到增收脫貧的目的。萬安民生農資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高軍介紹說,目前,公司已與全縣100多戶貧困戶簽訂了種植產業脫貧訂單,讓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有了保障。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在技術、信息、農資、購銷等方面為貧困戶提供精準幫扶服務,讓貧困農戶生產有目標、銷售有渠道、收入有保障。

一江秋糧油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等多種合作模式,免費向農戶提供優質稻種和技術指導,並與農戶簽訂種糧合同,然後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回收稻穀再加工成大米銷售。這樣既降低了農戶的種糧成本,提高了農戶的種糧積極性,解決了農民種糧的後顧之憂,又為公司整合了當地優質稻資源,實現了公司與農戶雙贏。

而在萬安縣江西豐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筆者同樣瞭解到該公司訂單農業生產模式,通過“龍頭企業+農戶”,企業與農戶簽訂竹蓀菇種植合作協議,由公司提供菌種、原材料和種植技術,並按合同保證產品回收。到目前,全縣訂單生產竹蓀菇農戶306戶,面積4600畝,竹蓀菇一般畝產量180斤至200斤,畝產值6千元至1萬元,有效帶動農戶致富。

關鍵詞四:政府參與 政策有保障

為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萬安積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積極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從延長產業鏈、提高新產品附加值、拓展市場空間等方面下功夫,在稅費、資金、土地等方面實行優惠,紮紮實實地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各類突出困難和問題,培育一批農產品骨幹龍頭企業,推進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民的聯結,湧現出了江西雲耕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江西永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萬安民生農資連鎖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龍頭企業。該縣還鼓勵農民成立水稻、蔬菜、臍橙等各種專業協會和經濟合作社組織。目前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民簽訂種植、養殖訂單,建立富硒大米、蔬菜、油菜生產基地1萬多畝,發展訂單農戶3000戶。在企業的拉動下,訂單農業向優勢產業帶聚集,推動了訂單農業的規模化和區域化進程。

今年以來,萬安縣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工作的主線,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在堅持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加快農業優勢產業建設,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健全農業發展的服務體系,培育壯大有機茶葉、果業、農業電商等富民產業,著力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穩步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帶動一大批貧困戶脫貧致富。

馬上評:“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人們對餐桌上的食物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綠色農產品渴求強烈,但苦於沒有可靠的購買途徑;另一方面因銷售分散、市場定價高、宣傳力度不夠、資格認證權威性存疑等問題,儘管市面上並不缺乏綠色、有機農產品,但未能得到廣大老百姓的普遍認可,仍存在著“買難、賣難”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生產無計劃,分散經營,存在著盲目性;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銷售主體與消費者之間、生產主體與流通主體之間、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信息不對稱;流通領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難以保障,農產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萬安的“訂單”模式,較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同時,還很好地解決了貧困戶產業發展無方、無路、無引路人的脫貧難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