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原創: 戎評說策 戎評 2019-05-07

晨霧 / 轉帖

在戎評去年有關我國應保持全產業鏈的倡導性文章中,讀者“激濁揚清”向戎評表示了不解:

上游高附加值先進工業製造門類淘汰下游低附加值落後產業項目,是歷史大勢,是西方發達國家近半個世紀以來產業轉移所驗證的成功經驗。

當時,在文章後臺中戎評就這個問題與該讀者進行了連續的交流,詳細的對其陳述了殘缺產業鏈對於我們這樣一個隨時都會遭到國際反動勢力圍堵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長遠危害性。

但是很顯然,戎評當時只是純粹立足於“國家戰略”上的解釋,很難讓人滿意,在不了了之後,這也成為了卡在我心中的一個難以釋懷的梗。

我一直在找尋答案,試圖去解釋這樣一個問題的謬誤所在:

上游高附加值先進工業製造門類淘汰下游低附加值落後產業項目,是歷史大勢,是西方發達國家近半個世紀以來產業轉移所驗證的成功經驗。


前不久,戎評在與朋友在河畔喝茶閒聊時,身後一位老大爺無心脫口的感慨,讓我頓時一個激靈:

如今飯倒是吃飽了,可是這河裡、這空氣,和我們那時候比可差遠了,再這樣下去,地球遲早不能住人...


一句話的思考:無所不能的生產力


看到這裡或許大家要問了:不就是一句再平常不過的環境抱怨嗎,有啥值得激靈的?

確實,老大爺的對於環境惡化的抱怨實在太常見了,甚至成為了一種全社會共識:如今地球自然生存環境的逐漸惡化,就是因為工業化以來人類對自然的掠奪性發展!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而在這種“共識”下,不少危機感十足的“地球倒計時”,著實嚇壞了不少人:

銅礦還能開採22年

石油還能維持40年

天然氣還能用65年

160年後,最後一塊煤炭將燃燒殆盡

.....

不可否認,這些甚至帶有“恐嚇意味”的量化警告,出發點是很好的:這能夠有效的喚醒人類的環保節約意識,在地球資源總量不會出現大的“開源”的情況下,利用“節流”,儘可能的延緩那“最後一天”的到來。

顯然,從“開源節流”的邏輯上來講,當前世界環保主義者的倡導確實是具有現實意義的,而這,也是當下世界環保意識存在的根本土壤...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但是,想必熟悉戎評的讀者都知道:對於“環保”,戎評雖然一直持支持態度,不過對於極端環保主義者,戎評一向是表示強烈反對的!

為啥?

那群人運動手段粗暴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所謂“環保”,是以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生產,阻礙了當下正常的生產力進步為代價的!

沒錯,在戎評看來,造成當前世界各種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工業革命以來的生產力進步,反而是因為我們當下的生產力,還不夠進步。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事實如此,自從人類族群誕生的那一天開始,我們的存在與自然之間,就充滿了對抗!

漁獵時代,幾平方公里的森林養不活兩個人,為了部落的的生存,我們與劍齒虎爭食、以猛獁為食、滅絕了無數史前生物。

農耕時代,學會了種植畜牧的人類,刀耕火種燒山毀林,叢林變成了荒原,草場逐漸沙化。

即使沒有工業革命,人類也需要吃飯種地、也需要燒煤鍊鐵、而隨著人口的增長繁衍,傳統農耕侷限下短時間內陷入“枯竭”的自然資源,將一個個古代王朝打入了崩潰黑暗....

所以,古代王朝所謂的“循環本質”又是什麼?不過是一定生產技術侷限下的壁虎斷尾,以犧牲求苟存!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但是,工業革命的到來打破了這個“怪圈”。

農業時代土地無法承載的多餘人口,被工廠大舉吸納、而化肥、農藥、機械的投入使用,又將糧食的產量加了不僅一個零....

但是,正如世界沒有“無邊之海”一樣,在人類歷經了兩百年人口爆炸後的今天,能源危機、環境問題,如同過去的土地問題一樣,成為了限制人類發展的根本。

我們該怎麼做?

是如壁虎斷尾一般的以犧牲求生存,繼續這個怪圈的循環,還是如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躍升一般,以技術換取可利用資源的範圍擴大?

顯然,答案很明顯,資源從來都是無限的,有限的只是人類技術限制下利用資源的能力!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這是一個“啟發”:

既然對於人類生存而言,生產力的發展能夠帶來生存空間的擴大,那麼對於構成完整下游產業鏈的低附加值產業而言,生產力的發展又會帶來什麼?

不可捨棄的“低端”:來自美國的霹靂衝擊!


1941年,美國參議院貝利為了保護美國的棉紡織品,提案要求美國國防部在以後的採購中,優先採購本國研發和生產製造的物料產品。

這就是史稱《貝利修正案》的《美國防部撥款法案第五修正案》。

不可否認,對於1941年的美國而言,《貝利修正案》是有其存在必要的:由於人工的低廉,當年的日本紡織品在市場競爭中已經對美國紡織品形成了壓迫優勢。

但是,隨著對日戰爭的爆發及戰後世界以美元為基礎的全球化分工時代的到來,這項旨在保護美國棉紡工業《貝利修正案》,在更大的利益下形同虛設...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轉折點發生在2001年。

那一年,由於南海撞機事件,美國防部大規模訂購產自中國的軍帽訂單,遭到了美國媒體的“曝光”,在輿論譴責和政治壓力下,《貝利修正案》死灰復燃!

受此影響,2006年美國通過《國防授權法案》要求:美軍在《貝利修正案》範圍以內的8000多個招標項目商品,只允許採從美國廠商手中進行採購....

顯然,該法案有沒有堵住了中國的財路咱不知道,成本驟增的衣帽款,雖然讓美國“倒爺”們賺的盆滿缽圓,但是此種隱形削減軍費的行為,已經觸犯了國防部的利益!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2012年,再也不堪忍受每年40億美元“天價軍裝”的美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向美國自動縫紉機器人供應商Softwear,投資175萬美元進行全自動服裝縫紉機器的研發!

顯然,對於Softwear這樣一個科技初創企業而言,國防部這座大山,就是成功的保障。

當然,事實同樣也是如此!

2017年,來自中國的服裝製造商蘇州天源服裝,成為了半個世紀以來踏足美國設廠的第一個成衣製造商。

不得不說,這是令人“意外”的:自70年代全球化分工時代到來之後,因為高昂的人力成本,美國一度成為了低附加值成衣批量製造的禁地。

但是,天源服裝卻選擇了美國,並且更令人意外的是,其踏足美國的理由,竟然是為了“更低的生產成本”!

沒有一分錢的勞務降價。踏足美國的天源服裝之所以能夠取得“更低的生產成本”,祕訣僅在於他所僱傭的工人,只是330臺自動縫紉機器人。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他們不需要工資、沒有抱怨、不用休息、不要社保、沒有工會掣肘....

採用激光裁剪系統,他們可以精準的進行製衣的測量和裁剪

憑藉機械臂和真空吸力和視覺系統,他們擁有遠高於人工操作的持久性和準確性!

如今,憑藉這330臺自動縫紉機器人,天源服裝在美國的工廠已經擁有了從下料、裁剪、縫製成衣的自動化裝配線21條,與當下世界同類產品的最低人力成本相比,該服裝的駐美工廠在成本降低了70%的同時,生產效率還提升了70%....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如今,該工廠的每件 Adidas T恤從面料裁剪到縫紉到成品僅4分鐘,而生產成本,不足兩元人民幣!


對此,該工廠負責人表示:

“在世界各地,即使最便宜的勞動力市場也無法與我們競爭”


當然,發展並未停止。

隨著2017年其成功市場化後又一筆450萬美元投資的注入,SoftWear在歷時一年半的生產線改進後的今天,原來的4分鐘自動化流水線生產,已經縮短到了最新的22秒,1個操作員,已經可以頂替原來的11個人!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那麼,由此帶來的生產效率提升及生產成本的降低,又該是多少?

顯然,至少對於當前世界任何一家主流的成衣製造企業而言,其單件成衣生產成本僅以分毫計而產生的市場優勢,將是“碾壓”式的!

帶給中國的思考:我們沒有退路!


雖然,目前SoftWear的自動縫紉機器人所能生產的成衣,還遠遠無法滿足美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所設想的“軍裝縫製”的需求:其全自動化生產線,還僅僅只能侷限於T恤和短褲的縫製上。

但是,對於世界成衣製造行業而言,SoftWear的自動縫紉機器人的誕生,卻無異於羊群中的幼虎!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戎評相信在全球每年超過115億美元T恤市場的滋養下,這頭幼虎必將以難以置信的速度飛速成長,事實上,在最新的發展計劃中,該公司正雄心勃勃的將牛仔褲和製鞋的自動化生產提上日程....

當然,同樣出現技術突破的不僅是SoftWear公司,美國西雅圖的Sewbo機器人公司同樣另闢蹊徑,採用一種無毒的聚合物來暫時使織物變硬,這樣現成的工業機器人能夠用“硬布”來製造服裝,就像處理金屬薄板一樣。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如今,專門為美軍生產戰鬥褲的美國藍水防禦公司已經與Sewbo機器人公司進行合作接洽,對於即將到來的合作,雙方充滿了信心!


顯然,如今這些正在暗地裡悄悄發生的一切,並不僅僅只是“幾件衣服”這麼簡單。

在戎評看來,這更像是一種對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所默認的產業鏈發展晉升的“割裂”乃至既有秩序的“顛覆”!

道理很簡單:

從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輕工紡織產業,到技術導向型的精密工業品製造,再到科技導向型的高附加值高新科技產業,三者之間的升級轉移,從來就是近兩百年來人類自由資本市場環境下,不可更逆的發展趨勢!

但是,諸如美國SoftWear公司的出現,打斷了這一後進工業國家的發展晉升之路:

在全自動化生產線遠低於人工生產成本的發展預期中,曾經的所謂“廉價”勞動力,已經不值一提!

可以預期的是,越南、印度等後進工業國家,將再難有發展前途...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顯然,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發展變革”。

因此在戎評看來,在這樣一場“大變革”中,以下幾點認知,對於我國的未來發展而言,或許能夠提供一些有益的參照和指明!

1、條件已經具備:全產業鏈不再是發展負擔!

眾所周知,中國改開的第一桶金,來自於八九十年代東南沿海地區數以百萬計的紡織製衣工廠。

但是,與之前的美國、歐洲抑或是日韓一樣,在完成了初始的資金技術積累後,90年代末期的中國,同樣走上了“產業升級”的道路...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不可否認,在紡制生產技術並未得到顛覆突破的情況下,無論是產業升級還是緊接而來的產業轉移,都是難以避免和無可阻攔的:

對於諸如成衣製造這樣一個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言,人工是影響其生產地選擇的重要因素,他們會因為中國80年代廉價的人工成本而來,同樣也會因為如今愈加昂貴的人工成本而走...

當然,對於生產地的政府而言,他們同樣樂見這種“升級”和“遷移”:

升級的高附加值的產業意味著什麼?更高的稅收、更高的工薪收入以及世界市場角色地位的升級。

遷移走的低附加值產業又是什麼?瞧不上眼的蒼蠅腿、低端落後產業...


沒錯,在大多數人眼中,諸如成衣製造這樣的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產業,就是“低端落後”!

但是戎評在之前也說了:

沒有落後的產業,只有落後的產能。


美國SoftWear的自動縫紉機器人論證了這樣一個道理:

單件T恤製造成本僅需0.16元人民幣,不到30名人工操作員,就能達成年產T恤2300萬件的產業,誰敢說他低端落後?誰敢說他低附加值?

顯然,隨著相關科技的爆炸,根植於我們大多數人腦海中的所謂“判斷認知”,得改改了:

曾經所謂的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產業,即將成為下一步工業自動化時代的搶奪重點,誰率先攻取了這個高地,誰就將主導未來世界的日常所需!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而如今,作為當下世界工業門類最為齊全、產業集聚最為集中、市場消費最為活躍繁榮的中國,我們在這場即將到來的爭奪戰中,並不比已佔據先發技術優勢的美國,來的劣勢。

這是擺在當前中國面前的發展選擇:

要麼循規守舊坐視下游產業不斷流失,最終被美國截胡。

要麼行動起來參與此次技術變革,直接發揮我國40年改開所累積起來的工業集聚優勢,從源頭掌控相關產業的發展主動權,奮力打造一個無所匹敵的世界級超大“全產業鏈”!

中國,該怎麼做?

2、發展生產力是第一要務:面對改革挑戰,我們不可退縮

戎評相信,對於自動化生產模式的發展,但凡是中國人都會思考同一個問題:

1個人做了11個人的工作,那麼剩下的10個人又該幹啥?

顯然,因為技術發展所帶來的“科技性事業”,是我們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繞不開的問題,同樣也是一個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如何解決?

226年前的乾隆皇帝,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解決思路。

1793年,英國漢諾威王朝國王喬治三世,派遣使者馬戛爾尼攜帶了大量英國工業製成品趕赴中國,以向中國皇帝“祝壽”之名,要求兩國進行通商往來...

而恰巧,這些禮物中除了戰艦模型,槍炮儀器外,還有一臺等比例縮小的蒸汽機模型。

但是,對於這個不食“草谷”卻能自動如飛的機器,乾隆皇帝在表示了一貫的“輕蔑以外”,還顯露出了更加濃重的厭惡....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原因很簡單,在乾隆看來倘若將這臺“可省人力”的機器引入中國,沒有了體力之累的百姓草民,就會惹是生非,撼動帝國統治!

顯然,在技術發展與維持現狀的選擇中,兩百多年前的乾隆如今天的“極端環保主義者”一般,選擇了“維持現狀”...

但是,曾經的歷史證明:(生產力)落後就要捱打

而未來的發展同樣也會告訴我們:建築在落後(生產力)之上的一切“自有國情在此”,沒有出路!

事實如此:

苟安一時,不可苟安一世,以扼殺先進生產力來維持現狀,適應所謂“國情”的一切舉動,最終等來的只能是槍炮扣關!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因此在戎評看來,擺在當前中國面前的出路,除了主動擁抱最新式的全自動工業生產模式、銳意角逐新產業變革所涉及的全部相關工業門類、從思想上擺正對上下游產業鏈地位的認知以外,我們別無選擇...

但是,對於由此而必然產生的“科技性失業人群”的安置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北歐一些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可以給我們吃上一劑“定心丸”。

2017年,芬蘭國內用於“兒童抑鬱治療”的政府服務費用總支出達到了5.7億歐元,在芬蘭總計419個兒童抑鬱救護中心裡,每個兒童的平均年支出,達到了69513歐元....

顯然,至少對於當前的中國而言,此類高昂且難以兼顧的“政府性支出”,是幾乎沒有實行可能的。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可能有人要問了:芬蘭能做的事,中國為何不能做?

人口基數是一個方面,國家單位人口生產力發展水平差距,是根本原因!

不過,咱們暫且不論中國究竟多久能夠享受到如芬蘭一般的國民福利,單單從芬蘭的現實經驗中可以看到:在一個國家單位人口生產力相對較高的國家中,一些在欠發達地區不被關注,高於一般物資需求的現實需求,通常能夠得到足夠的關注。

這意味著什麼?

至少對於中國當下“科技性失業人群”的安置焦慮而言,這意味著新的工作崗位!

事實如此:隨著生產方式的進步,舊有的工作崗位或許會被替代乃至消滅,但是更新、更高福利的新工作崗位,卻會源源到來!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因此在戎評看來:所謂的“科技性事業”雖然必然會發生,但一定能夠被很好的解決。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於這個過程,應該“放任發展”:

工業革命前期的“羊吃人”慘劇絕不允許在中國重現、90年代失業大潮所帶來的職工生活水準下降,同樣要避免重現!

保證強大的國家資源掌控及分配能力,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分配製度的優越性、加強對自由資本的絕對管控,以保障人民民主專政不動搖、完善真實的社會保障及監督制度,以此保障困有所助,助無所虛,是當下及以後執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這不僅是對人民生存生活的關護。更是對執政合法性,對社會生產力躍升成敗的維護保障!

文章最後,戎評有話說


顯然,文章讀到這裡,對於“激揚”兄的疑問,大家同樣也能夠很好地進行回答了:

上游高附加值先進工業製造門類淘汰下游低附加值落後產業項目,是歷史大勢,是西方發達國家近半個世紀以來產業轉移所驗證的成功經驗。


這句話有問題嗎?

在老舊生產力的條件下,這句話所描述的發展趨勢是沒有問題的:

隨著生產科技的相對進步,單位產業製造附加其上的市場價值必然是呈上升趨勢的,正如同樣是鋁,由於附加其上科技含量的差異,造鍋和造飛機所各自產生的經濟效益,自然差距甚大!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因此,隨著“科技”的進步,從“鍋”到“飛機”的飛躍,自然就是產業進步!

而受到一般技術差距、單位經濟產值、產業鏈上下游位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鍋”自然就成了落後、“飛機”自然就成了先進....

但是,SoftWear自動縫紉機器人的誕生卻告訴我們,即使是一件被視為“落後工業製品”的T恤,也能蘊含滿滿的科技能量!

還是那句話:沒有落後的產業,只有落後的產能。

而“激揚”兄言語中所謂的“歷史大勢”,也不過只是相關產業製造科技並未得到突破發展的一定時間段裡的短暫現象...

因此在戎評看來,當下的已經初露端倪,在信息科技、AI智能機器人等當世最尖端科技加持下的“製衣革命”,其歷史本質與兩百多年前始於紡織行業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其實並無二致!

這不是某個行業的單獨個例,而是以“自動化”、“智能化”為基本特徵的一次產業革命實踐,是推開新世界大門的第一道縫....


美國正在“顛覆”認知,在這場世紀變革裡,中國決不能落後!


戎評相信,這種顛覆當下生產形式,極力優化勞動配置的新生產模式,未來必將走出“製衣”、未來必將被普及到人類的每一座工廠、未來必將成為區分先進與落後的根本標誌!

試問,在這樣一場發展博弈的大潮中,我們能夠落後嗎?

不!中國絕不允許落後!

即使迷霧重重,我們也必須勇敢升起風帆,去探尋前途未知的世界。

即使在黑暗中迷惶恐懼,我們也絕不能像鴕鳥一般伸長脖子無謂哀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中華民族千年的吶喊,這是我輩兒郎滾燙血液中歷代先祖戰天鬥地的不屈靈魂烙印!

信息來源:2019-05-07 微信公號 戎評

ID:rongping89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