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老郭說農事”之七 土地流轉與城鎮化

農民 農村改革 三農 農村 新浪河南南陽 2017-05-11

□郭天強

長久以來,農村人多地少,農業總體產出效益低。農民貧困,農村落後。

農民想富裕,就要進城打工。農村勞動力進了城,老人婦女勉強種田,鄰居親友代其種田。從而導致兩大弊端:其一,農民進城做不了市民被稱為農民工,無法享受城裡人的生活待遇,稍不留意還會給城裡添亂、添堵、城市人難接受,農民工不滿意。其二,讓老人婦女或鄰居親友代種土地,相當於自己生的孩子讓別人養,既難養好,也管不了,土地產出很低,甚至“種一葫蘆打兩瓢”。

消除這些弊端,法寶同樣有二:一曰土地流轉,一曰城鎮化。

土地流轉,就是把土地有條件地集中起來,由種田大戶經營。種田大戶經營土地,可以搞機械化,可以引進優良品種,可以增加科技含量,可以科學施用肥料和農藥,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都可以得到提升。當然,這僅是概念上論證。在實際操作中,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如何分離,還要有恰當的條件,要有科學的運作,這樣才能得到國家、農戶和種田大戶三方滿意。

什麼是城鎮化?城鎮化就是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第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從而使城鎮數量增加、規模擴大的一種歷史過程。

工商服務業承載人口多,農業承載人口少;工商服務業產出效益高,農業產出效益低。工商服務業在城鎮。要想讓農民過上好日子,就必須讓他們中的相當一大部分人離開土地,在城鎮的工業和商業服務業領域就業。從這個意義上說,城鎮化,首先是一大批農民的市民化。

農民在工業和商業服務業領域就業,成為城市居民,可提高收入,可享受城市更好的基礎設施;農民進城,可以擴大內需,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尤其是,農民進城,騰出的土地流轉後可以催生出一批種田大戶。原來很多人種植這片土地,現在一戶人種植這片土地,其勞動效率和利潤不言自明。

由此,不難看出,土地流轉與城鎮化是一對“孿生兄弟”。土地流轉可提高耕地的使用效率,可推動城鎮化的發展進程;城鎮化可吸納大量的農村人口,為土地流轉提供了可能。

把農村土地流轉和城鎮化發展統籌起來,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舉措。(來源:南陽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