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樓縣裴溝鄉劉家窪村第一書記賈弘:唯有擔當能成事

農民 農村 三農 建築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2017-09-18
石樓縣裴溝鄉劉家窪村第一書記賈弘:唯有擔當能成事

劉家窪村是典型的黃土高原農村,坡地多,溝多。

石樓縣裴溝鄉劉家窪村第一書記賈弘:唯有擔當能成事

去年臘月,為了實施玉露香梨種植項目,村裡組織村民在地裡做準備工作。

下地挽起褲腿,吃飯蹲在牆根;說話完全靠吼,見面遞煙交好。數月未見,同事們一致認為賈弘變了。眼前的賈弘儼然一個真實的農民做派。以前那個不善言語、靦腆害羞的小夥哪裡去了?

賈弘,汾陽市住建局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站監督員。2016年11月30日,他成為石樓縣裴溝鄉劉家窪村第一書記。從一個城裡人變身農民,從一名住建局普通黨員幹部到農村第一書記,在九個多月的時間裡,賈弘經歷了人生中重要的蛻變。“我喜歡農村,我願意和農民打交道。”第一書記的駐村幫扶經歷,讓他對農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其實,此間發生變化的不止他。在他的帶動下,劉家窪村也發生了不小的改變。昔日的荒山荒坡開始披綠,村委班子更具戰鬥力和活力,村民脫貧幹事的勁頭十足,脫貧計劃也從紙上落到實處。

過去九個月,賈弘經歷了什麼?劉家窪村發生了什麼?

當第一書記要過家人關。直到赴任當天,父母都不同意賈弘去石樓。賈弘是地道的城裡人,城裡生、城裡長,父母都有工作,從小衣食無憂。父母得知他主動提出要去石樓縣當第一書記的消息後,極力反對。其一石樓是出了名的貧困縣,條件差,路途遙遠,開車有危險;其二媳婦有孕在身,他理應陪在身邊。另外,他話少沉悶,又缺乏農村工作經驗,恐難勝任第一書記一職。父母多次勸說,賈弘卻始終堅持自己的想法:“當下,農村正是用人之際。我是一名黨員,我還年輕,我要去農村鍛鍊自己,幫助農民走出貧困。”

“當第一書記不容易啊,連老天也要為難一把。”賈弘清晰地記得第一天到石樓的日子。2016年11月30日早,他和其他第一書記集體乘坐大巴車從汾陽動身到石樓。走到半路,下起大雪。一路上,大巴車走走停停。本來三個多小時的路程,卻走了六七個小時。這場降雪猶如一場陰霾,籠罩在眾人心頭,揮之不去。

本來當天就可以進村,因天氣原因他便在石樓縣城住了一晚。第二天,鄰村坪底村黨支部書記駕駛一輛麵包車來接他和劉家窪村黨支部書記劉兵啟。儘管麵包車空間狹小,乘坐不舒服,但是一想到自己馬上就可以到劉家窪,所有的不快蕩然無存。豈料,麵包車好像有意和他們作對,剛駛出招待所不遠,車子沒油熄火了。眾人只好把車推到一里地之外的加油站。“還沒進村呢,就碰到這麼些困難。”賈弘自嘲地說,天降大任於斯人也!這些波折是對他意志的考驗!

“先摸清底子,然後開展工作。”在赴石樓前,賈弘做了大量準備,請教並走訪了多位第一書記。不過,理論和實踐是兩回事。進村不久,他就攤上了兩件事。

一件關於喇叭。進村當天,一下車,劉兵啟帶他進了村委的一間辦公室。村婦女主任穆潤香正在為幾位村民辦理低保。“這是咱村新來的第一書記!”劉兵啟話音未落,村民劉前旺便插話:“村裡的高音喇叭裝得太低,我耳朵背,聽不清,你能幫咱解決?”“行!”不瞭解情況的他,只能硬著頭皮答應。

另一件是水泵。那天,他正在劉兵啟家吃飯,突然負責管理村中水泵的村民劉桂平醉醺醺地闖了進來,劈頭蓋臉,毫無徵兆地數落起他:“你就是新來的第一書記?村裡的水泵反反覆覆壞,你能做甚?”並準備揮拳砸他,幸虧屋子人多,及時制止了劉桂平的行為。“一喝就醉,一喝就鬧事。你不要介意!”劉兵啟夫婦安慰他。劉桂平異樣的舉動猶如一悶棍,把賈弘打得找不著北。事後,劉桂平向他致歉。這件事也給賈弘提了醒。“我要儘快調整工作思路,先解決鄉親們迫切的需求和難題。”

接下里的日子裡,賈弘懷揣一個筆記本,整天拽著村幹部東家進西家出,瞭解村情。起初,村民看不慣這位帶眼鏡的第一書記:“成天拿著個本本記東西,有什麼用?”漸漸地,村民開始對賈弘刮目相看了。大家發現這個小夥子有兩把刷子。“工作有目標,辦事老練沉穩,是個實幹家。”村民劉建鵬說。

幾天下來,賈弘收穫頗豐。他對村裡的情況瞭如指掌,他梳理出了村民期盼亟待解決的三件事:水、房、路。

進村一個月後,也就是今年正月,在賈弘的努力下,村裡的高音喇叭和水泵問題一併解決,村民拍手稱快。之所以這兩件事拖了一個月,原因是喇叭線短,型號特殊,在呂梁買不到。而水泵則因村委資金緊張,遲遲不到位。賈弘要自己掏錢買新水泵,劉兵啟過意不去,幾次推辭。

“不進村,不知農村落後;不入戶,難知群眾疾苦。”當看到有些鄉親們吃發暗發黑的白麵時,賈弘心如刀絞。據瞭解,至今,劉家窪村大部分鄉親仍住在歷經數百年風雨的土窯。窯內陳設簡陋雷同:分前窯和後窯。前窯是一盤火炕、一個火灶和一臺老式電視機;後窯則是儲糧的地方。

“鄉親們太苦了,我要讓他們過上好日子。”賈弘開始忘我地工作。任何苦累,在他眼中都是浮雲。

劉家窪村委的辦公條件差,沒網線,沒電腦。為了做檔案,他不得不多次往返於劉家窪村和裴溝鄉。有時候,一天得跑五六趟。去年臘月的一個雪天,晚上10點多,為了打印一份材料,他步行3公里,從劉家窪走到鄉里。“那個夜晚出奇地安靜。”賈弘告訴記者,等到他趕到鄉里的時候,出了一身汗。他也不知道自己哪裡來的勇氣,竟敢獨自一人摸黑下山。“我們村的人都不敢黑夜下山。”臨行,劉兵啟再三囑咐他路上要當心。

自去年以來,賈弘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用他的話講:“忙起來,就顧不上其他。”妻子生產,他只回去陪了一天。父母和妻子對他一肚子不滿:“工作比家也重要啊?”“說心裡話,我也不想走,可是村裡還有許多事需要我處理。”賈弘說。

“賈弘對鄉親們是真好!去年至今,他為村裡貼進去兩萬多塊。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報他。”提到賈弘,劉兵啟一肚子愧疚。據他講,他們幾次出去考察都由賈弘開銷。去新絳那次住的地方是他這輩子住過的最好的賓館。

賈弘的付出,鄉親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只要有機會,我們一定要補報他。”每次賈弘回汾陽,鄉親們都要給他帶些雞蛋、小米、甘草等石樓的土特產。“鄉親們很厚道,他們自己都捨不得吃的土雞蛋,卻送給我,鄉親們把我當親人。”賈弘稱。實幹巧幹善做善成

越深入瞭解劉家窪,賈弘的心裡越沒底。擺在他眼前的除了厚厚的一堆資料和密密麻麻的數字外,就是漫山遍野的黃土。土地貧瘠,缺水乾旱,一半村民外出務工。劉家窪村的出路在哪?他設想過各種各樣的脫貧計劃,先後考察過狐狸養殖、高粱種植等多個項目。

“脫貧產業必須揚長避短。”賈弘認為,劉家窪村山地多,既是劣勢,也是優勢。同時,劉家窪村還有個優勢,那就是村民都是種樹的好手,發展種植業是不二選擇。

圍繞種什麼的問題,賈弘和劉兵啟費了很大的功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結識了太谷果樹研究所的專家。專家赴劉家窪村考察後,建議種植玉露香梨樹。

玉露香是個什麼梨?為一睹玉露香的真面目,他和村幹部、村民代表驅車到石樓縣城,買了一些親自品嚐。“一個梨有半斤重,一斤五塊,這個梨能賣上錢。”同時,賈弘和村兩委幹部多次赴隰縣、新絳、絳縣、太谷等地考察。“有想法不落地,就是紙上談兵。先幹起來再說!”考察歸來,他和村幹部、村民代表達成一致:大力種植玉露香梨。

“玉露香梨是個新品種,未來市場空間很大。”賈弘告訴記者:今秋,劉家窪村1000畝玉露香梨樹苗將全部完成種植,五年後,僅此一項人均可增收兩萬元,可帶動68戶貧困戶脫貧並致富。他們村的玉露香種植項目引起了石樓縣委書記油曉峰的重視,被定為石樓縣重點發展的扶貧項目。該項目與穆家窪村、曹家峪村的油牡丹和槐米項目一道成為裴溝鄉曹劉穆經濟林園示範點。

以往,賈弘總愛站在劉家窪村村口高地眺望遠方。那會,他一心想著:“如何能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如今,他依然喜歡獨自一人站在村口觀望,只不過他的眼裡只有村口對面山上的那些梨樹苗子,那是劉家窪村人的希望……

劉家窪村位於裴溝鄉政府東北3公里處,距縣城30公里。屬典型的山區農村,上山道路坡陡彎急,交通通訊條件很差。全村共179戶,554人。耕地面積2280畝,退耕面積830畝。全村主導產業以紅棗、核桃、玉米為主。耕地多為坡地,缺少水源,不具備灌溉條件,靠天吃飯,糧食產量極不穩定。全村建檔立卡共識別出貧困戶85戶260人,貧困覆蓋面達到46.93%。

(文/圖 記者 曹永亮)

呂梁晚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