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花甲農民自費修建“德園” 彰孝揚德

農民 三農 大學 農業 岳陽新聞網 2017-03-31

平江花甲農民自費修建“德園” 彰孝揚德

德園是老李用5年的時間肩挑手提建起來的

平江花甲農民自費修建“德園” 彰孝揚德

李等然在歸思亭

平江花甲農民自費修建“德園” 彰孝揚德

李等然在德園

平江花甲農民自費修建“德園” 彰孝揚德

李等然在孝義風範館

岳陽廣電全媒體中央廚房訊(特約記者/鄒水)尊德重孝是為人之本,平江縣南江鎮高南村村民李等然為了彰孝揚德,自費修建“德園”,被當地方圓幾十裡的人們傳為佳話。

李等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今年剛好60歲。幼年時,其父去世,其母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李等然既懂事又孝順,一邊刻苦讀書,一邊幫祖母幹活。中學畢業後,曾在村裡當過民辦老師和赤腳醫生,如今與妻子在鎮上經營一個農具店,由於經營得道,生意紅紅火火。老李一生養育了5個兒女,因傳教帶有方,5個兒女都很爭氣考取了大學,並有了自己的事業。他一生崇尚古人的忠、孝、禮、義,他的教子方法曾一度被一些學校看重,並請他到學校組織的家長會上傳教,同時也被當地政府評為過“重教模範”。

隨著兒女們一個個成家立業,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也逐步好起來,他常常思考人生的意義:錢財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在有生之年留點有意義的什麼東西給後人呢?自古以來,只有“德”“孝”才是千古流傳的。於是,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在自已的自留山地上建一個“德園”,以此彰孝揚德。

有了想法就付諸於行動,他用5年的時間肩挑手提,花費30多萬元積蓄,在離南江鎮1.2公里的高南村轄區所在地的獅子山半山腰上建起了一座佔地20餘畝的“德園”。該園塑造德孝相配,表裡如一,德而不孤。園內設有“三館一亭”:農俗風情館、道德風尚館、孝義風範館、歸思亭。

農俗風情館主要是農具、紡具、用具展覽,用以追思農民黎庶的艱辛,讓更多的人懂得“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半絲半縷念織女之勞”;道德風尚館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闡述道德模範、革命先烈、愛國將士和先進人物的光輝事蹟;孝義風範館傳承中華美德,倡導百善孝為先和修禮君子風範;歸思亭既是一個小憩的場所,也是為參觀者看了三館後,提供的一個反思場地,使之感悟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和能做到的,以及今後的努力方向。

“德園”從去年9月開園以來,頗受社會關注:省市縣的各種媒體紛紛進行報道、弘揚;各地人文志士慕名而去為之題詞的同時,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意見;許多學校組織師生前去參觀學習,並視為道德文明教育基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