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託管提供“保姆式”服務 三岔口嘎查村民致富有了新路子

農民 種植業 三農 生物技術 正北方網 2017-04-18
土地託管提供“保姆式”服務 三岔口嘎查村民致富有了新路子

馬鈴薯側播機在田間作業。

4月12日,在石柺區吉忽倫圖蘇木三岔口嘎查的田地裡,正在作業的馬鈴薯側播機轟隆作響,新翻出來的泥土溫潤潮溼,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金色的光芒。站在田壟旁,村民張二換滿心喜歡,盤算著他今年的收成能增加多少。

三岔口嘎查位於大青山深處,屬半農半牧地區。全村493戶、1340人,其中貧困戶47戶、貧困人口100人。耕地面積7100多畝,其中水地不足1/3。旱地多水地少、農業科技含量低致使農業產量低下,單戶經營的經營模式難以抵禦市場風險,這些都成為影響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難題。

為了讓農民脫貧致富,村委會和駐村幹部王小敏積極想辦法找出路。去年,成立了電商平臺銷售當地的綠色農畜產品,舉辦了殺豬燴菜節,帶動當地旅遊、農業經濟發展。春節剛過,馬上又要春耕春播了,如何讓當地農業走上機械化道路,解決“誰種地、怎麼種、怎麼種好地”的問題,駐村幹部王小敏與村三委班子及村民代表一道,多次到周邊旗縣區和盟市學習、考察、調研及培訓,最後決定在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方面找到突破口,最終決定推行土地全程式託管模式發展馬鈴薯產業。

所謂土地託管,就是在“農戶加入自願、退出自由、服務自選”原則下,由託管服務組織為農戶提供從種到管、從技術服務到物資供應的全程服務,即產前、產中、產後的全程“保姆式”服務。

在駐村幹部王小敏的多方努力下,2017年,三岔口嘎查成立了蒙薯幫農農民專業合作社,並與專家技術公司合作共同實施土地託管馬鈴薯種植項目,該項目涉及233戶、359人,託管土地1500畝。

張二換家有20多畝土地,今年他將10畝地託管給了村委會新成立的蒙薯幫農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協議規定,農戶每畝地只要交1380元的託管費,春播、耕作、銷售,一切都由合作社負責,他只等秋收時收益就可以。而協議約定的一畝地6000斤的保底產量,讓村民心裡踏實了許多。

“沒託管之前,我們這裡的畝產是3000-5000斤,現在是保底6000斤,如果合成技術運用得好、田間管理跟得上的話,畝產達到8000斤、上萬斤都不是問題。這樣的話,每畝地的收益至少能增加2000元。”說起託管經歷,同是一隊的村民王二師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一畝地1380的託管費,我託管14畝就是近2萬塊錢,這對我們農民來說,要拿出這麼一筆錢也不是容易的事,幸好合作社與農商銀行石柺中心運行協調,低息貸款解決了我們的資金問題。”村民們不用拿一分錢,就可以託管土地。這下子,村民紛紛託管土地,僅一隊就託管了620畝土地,是三岔口嘎查託管土地最多的生產隊。

“用現代經營生產理念武裝頭腦的現代職業農民,擁有現代技術裝備的生產模式,才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得到更高效益,農民才能真正脫貧致富,讓馬鈴薯才能成為當地拳頭產品,帶動村民實現產業脫貧致富。”合作社還邀請內蒙古農科院馬鈴薯首席專家李文剛教授為專家顧問,在發展商品薯的同時,嘗試發展種薯種植。

在當天的播種中,由市農業推廣中心研發的馬鈴薯側播機也引得村民直咋舌。“原來一天4個勞力2頭牲畜,最多能播種上6畝地,現在一臺機器一個人就可以播種50-80畝地,省了人工費,這又是一筆收益。”據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站長其日格介紹:經過近五年的研發,集成高壟、早播、生物技術等十項高產集成技術,可實現一次性開壟、播種、施肥、起壟、覆膜、起壟,日播種面積可達到50-80畝,在固陽縣實驗後畝產達上萬斤,播種由5月初提前到4月20日左右,將無霜期延長、生育期提前。正是通過這些技術的集成,中晚期的品種可以在我市播種,而且產量可以達到上萬斤。目前,該設備已申請國家專利。

爭取到300萬元的滴灌項目和5萬元的電纜設備,解決了旱地灌溉難題。爭取貼息貸款100多萬元,解決了農戶的資金問題。同時落實資金200萬元建設儲窖解決了秋儲問題,爭取社會幫扶資金50萬元建設了農畜產品電商平臺。駐村兩年來,市委統戰部海聯處處長王小敏所做的努力,最終打通了當地馬鈴薯產業鏈,也為當地脫貧致富找到了新路子。

“我們的黨員幹部,就是要俯下身子,實實在在為群眾、為村民幹實事,幹好事。”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支部活動、到三岔口嘎查參加示範基地春季開播儀式的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金滿倉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