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後迴歸田間當農民,她說她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農民 農村 三農 種植業 鳳凰衛視 鳳凰衛視 2017-09-28

在距離北京市中心50公里路的一個村子裡,人民大學的一名女博士、清華大學的博士後、國內第一位公費去美國“洋插隊”的學生,選擇迴歸田間地頭,做一個“新農人”。在這裡她擁有300多畝地的農場,起名為“分享收穫“,並發展了近千名會員。

分享收穫農場是一間嚴格遵循有機種植方法,使用並推廣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的農場。農場的主人就是女博士石嫣,但她更喜歡被叫做“石掌櫃”。女博士後為什麼要做農民?她用什麼思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領航者》本期嘉賓

女博士後迴歸田間當農民,她說她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分享收穫農場創始人 石嫣

1982年,出生於河北省保定市

2008年,公費赴美學習小區支持農業

2009年,創辦“小毛驢”市民農園

2011年,獲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博士學位

2012年,創辦“分享收穫”小區支持農業項目

2014年,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後

女博士後迴歸田間當農民,她說她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中國農藥三分之二過剩,潛伏期長達20年

石嫣講解道,健康土壤裡面的生命體,包括微生物如真菌、細菌,小動物如蚯蚓、千足蟲、螞蟻,大概和整個地球上人口的數量一樣。但當人們過量使用化肥殺死這些生命體,農作物只能吸收淺層的氮磷鉀等要素。而化肥會長期遺留在表面,導致土壤的生命體質非常弱,很難再去抵抗其它的侵害,於是就形成了越弱越用的惡性循環。中國的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有三分之二是過剩的!

石嫣告訴我們,化肥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食品本身, 生長週期長,吃什麼是什麼的味道;土壤的質量好,營養就好,比如說蘋果的營養元素已經是50年前的10%左右。而是對健康的影響,農藥的潛伏期長達20年,吃很多農藥殘留的菜,農藥裡的激素會影響著我們身體的健康。研究表明包括抑鬱症、自閉症等與情緒有關的心理疾病,都跟環境形成的影響高度相關。特別是在身體沒有發育成熟的嬰幼兒時期,受到這些環境的影響就大了。人們時常會覺得抑鬱的時候就想胡吃海喝,其實這有一定的聯繫。吃過多的精米、精面會令攝取的營養非常單一化,大量的糖分、鹽分的攝取又會使人上癮。食物和人類的情緒之間的關係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女博士後迴歸田間當農民,她說她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好的食物是生產出來的,不是監管出來的

使用大量農藥是為了在面對自然災害和市場等風險的情況下,保證農產品的產量和外觀。在整個生產鏈條裡,農民只能獲得最終價格的10%到20%,但他們要獨自承擔雙重風險。一個是自然的風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看天吃飯”。還有一個就是市場的風險,因為農民缺乏相對有效的組織,會跟風去選擇種植,所以我們會時常看到某種農產品過剩的新聞。農民無法通過正常的食物生產獲得合理的收益,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食品安全問題。

與此同時,農民對農藥的危害意識薄弱。石嫣說到她在讀博士去鄉村調研時,看到農民在毫無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噴除草劑,使用過多農藥很大一部分也是認知問題。“當我們問到他的時候,他就會說他認為只要在商店裡出售的東西,就是國家允許的,就是安全的。”有一些消費者會質疑農民是不是因為沒有道德,是不是因為想故意毒害城裡人而使用過量農藥,其實不是的,不然他為什麼要先毒害自己呢?

女博士後迴歸田間當農民,她說她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農村問題在農村之外,應還予農民應得的利益

曾經看過一本書《一個村莊裡的中國》,說到所謂“農民問題”、“農民素質低”,更多是“政策問題”和“城市問題”。幾十年來的“城鄉分治”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徘徊在三倍左右,也讓農村問題出現在農村之外。中國過去30年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導致了城鄉剪刀差的規模高達幾十萬億。石嫣直截了當地指出“我們利用鄉村的低價的農產品,來達到工業化的這個過程。那再直接一點說,其實就是我們無形中去剝奪了農民他們應該有的利益。”

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不同,在中國,農業補貼佔農民收入比例很低。要讓農民過上有尊嚴的生活,要讓有機種植、生態農業發展壯大,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不可或缺。目前中國第一批生態農業的推動者,石掌櫃自嘲說都是相對有情懷的人,或者一些中產階級。她堅信未來一定會相對地發展成一個體系,然後逐漸地由政府來推動、支持、補貼這個行業,當有機種植有利可圖時,大量的農民就會自願加入到生態農業這個行業裡來。

女博士後迴歸田間當農民,她說她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社區支持農業顛覆原有生產、供應和消費模式

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最早出現在70年代的日本和歐洲,人們酒足飯飽開始對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產生擔憂,但短期內又無法依靠市場或者政府,進而產生了消費者預付給農民一年種植的收益,與農民共同承擔風險的機制,使他們能夠堅持有機種植,直接把有機食品送到居民手裡。石嫣自09年在中國引進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用市場的方式降低汙染、保證食品安全,給予農民合理的收益,還恢復了農民和消費者之間的友好關係。這個理念顛覆了原有的生產關係,但要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也面臨挑戰。

石嫣認為,社區支持農業最大的困難在兩端,一端是生產端。現在中國的中產消費者的需求和對於服務的要求,已經超過了國際的平均水平。當缺乏組織的中國小農們遇到了對包裝、品相、文案都有要求的消費者,可以說是束手無策。另外一端的難點就是消費端如何去信任生產端。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三聚氰胺、瘦肉精、蘇丹紅、甲醛白菜、農殘超標等事件不斷。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健康,但要真正為有機食品“買單”時又體現出認知滯後和價值觀的偏離,總覺得買不起有機食物,其實只是把吃有機食物排到了花錢消費的最後。但石嫣也開玩笑說,人們現在把錢都花在買衣服、旅遊什麼的,老了之後又把錢花在了治病,為什麼不現在就把錢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呢?

女博士後迴歸田間當農民,她說她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最“軸” 的“新農人”

石嫣出生成長在城市,卻有別於同齡的80後,心繫農村。她將自己的身份定義為“新農人”,堅持有機種植,也堅持下田。石嫣說,接近土地可以治療現代人普遍患得的自然缺失症,也就是從兒童到成年人長時間與大自然斷裂而導致的身心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去改變自己、影響周圍的人,也是一種修煉。“我們這種鄉土社會的複雜性要遠遠超過像美國、歐洲,我們需要跟更多樣的人去打交道,包括本地的政府去打交道,甚至是和村子裡的一些惡霸打交道。如果你接受了這些挑戰並且克服了之後,你會覺得自己會變成一個更強大的人。”

在人民大學讀博的時候,中國著名的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就曾說自己這個女徒弟最大的特色就是“軸”。石嫣做新農人一做就是十年。很多會員和員工都是基於對她的信任成為了她的鐵粉。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止收穫了安全的有機食品,還收穫了友誼,建立了一個難能可貴的互相信任的小區。

訪談結束前,石嫣給年輕人寫下贈言:

女博士後迴歸田間當農民,她說她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2017年

重建人與土地的連接。

——石嫣

石嫣推薦書單

1《一座小行星的飲食》(Diet for a small planet)

作者:弗蘭西斯摩爾拉佩

女博士後迴歸田間當農民,她說她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這本書講述了人的飲食與地球的關係,無論我們面對的是多麼宏大的問題,改變自己都是起點。目前以肉類為主的飲食解構已經深深的傷害了我們的地球和人的健康,而這個地球的未來就在我們每個人手中。

2《四千年農夫:中日朝永續農業》

作者:FH KING

女博士後迴歸田間當農民,她說她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一百年前的美國土壤局局長來中國做田野調查,卻震驚於這個東亞大國如何用很少的資源養活了這麼多人口,並同時維持地力常新,反思美國百年曆史的農耕已經嚴重破壞水土。百年來我們激進的否定自己,卻差點丟失了那些最寶貴的東西。

3《解構現代化》

作者:溫鐵軍

女博士後迴歸田間當農民,她說她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常常被政治正確,但這些化的背後總是有成本的,誰承擔了這些成本,誰獲得了收益。溫鐵軍教授的這本書帶你入門鄉村建設的理論體系。

女博士後迴歸田間當農民,她說她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撰稿:田馳

輯:田馳、蒙小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