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

塔後村坐落在天台縣赤城街道的赤城山腳下,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塔後村因赤城山頂的樑妃塔而得名。

塔後村周邊有國清寺、桐柏宮等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出“特色民宿村”招牌。

"

塔後村坐落在天台縣赤城街道的赤城山腳下,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塔後村因赤城山頂的樑妃塔而得名。

塔後村周邊有國清寺、桐柏宮等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出“特色民宿村”招牌。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窗前遠眺,可以看見遠處的青山;推開窗,可以聽見溪水流淌。或是坐在院落中沐浴陽光,或是聞著花香漫步鄉間小徑,在天台赤城街道塔後村的民宿裡,遊客們可以盡享擁抱大自然的生活。

每到節假日,不少遊客會到赤城山周邊景區遊玩,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塔後村成為了得天獨厚的旅遊驛站,於是越來越多村民開起了民宿。

"

塔後村坐落在天台縣赤城街道的赤城山腳下,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塔後村因赤城山頂的樑妃塔而得名。

塔後村周邊有國清寺、桐柏宮等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出“特色民宿村”招牌。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窗前遠眺,可以看見遠處的青山;推開窗,可以聽見溪水流淌。或是坐在院落中沐浴陽光,或是聞著花香漫步鄉間小徑,在天台赤城街道塔後村的民宿裡,遊客們可以盡享擁抱大自然的生活。

每到節假日,不少遊客會到赤城山周邊景區遊玩,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塔後村成為了得天獨厚的旅遊驛站,於是越來越多村民開起了民宿。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因地制宜 發展民宿

白牆黛瓦的鄉間院落,掩映在一片青翠之中。院落周邊分佈著青山、農田、溪流,院內現代時尚元素與鄉村原生態特色文化相融,透過房間的窗戶,一眼便能望見外面的美景。這,就是塔後村的民宿。

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面貌日新月異,遊客慕名而來,一個民宿特色村應運而生。

回顧塔後民宿發展,總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塔後村村委會主任陳孝形介紹:“2011年,我們全村實施農房改造,制定精品民宿發展規劃,全面提升村莊環境。2015年,村裡上嶴里民宿辦出了第一張民宿執照,拉開了精品民宿村發展的序幕。2017年,隨著民宿越辦越多,以村集體為龍頭,成立旅遊公司,建立經營管理、服務、安全等標準化體系。2018年,搭建民宿共享平臺,為民宿經營業主、遊客提供更加便捷溫馨的服務。”


"

塔後村坐落在天台縣赤城街道的赤城山腳下,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塔後村因赤城山頂的樑妃塔而得名。

塔後村周邊有國清寺、桐柏宮等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出“特色民宿村”招牌。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窗前遠眺,可以看見遠處的青山;推開窗,可以聽見溪水流淌。或是坐在院落中沐浴陽光,或是聞著花香漫步鄉間小徑,在天台赤城街道塔後村的民宿裡,遊客們可以盡享擁抱大自然的生活。

每到節假日,不少遊客會到赤城山周邊景區遊玩,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塔後村成為了得天獨厚的旅遊驛站,於是越來越多村民開起了民宿。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因地制宜 發展民宿

白牆黛瓦的鄉間院落,掩映在一片青翠之中。院落周邊分佈著青山、農田、溪流,院內現代時尚元素與鄉村原生態特色文化相融,透過房間的窗戶,一眼便能望見外面的美景。這,就是塔後村的民宿。

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面貌日新月異,遊客慕名而來,一個民宿特色村應運而生。

回顧塔後民宿發展,總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塔後村村委會主任陳孝形介紹:“2011年,我們全村實施農房改造,制定精品民宿發展規劃,全面提升村莊環境。2015年,村裡上嶴里民宿辦出了第一張民宿執照,拉開了精品民宿村發展的序幕。2017年,隨著民宿越辦越多,以村集體為龍頭,成立旅遊公司,建立經營管理、服務、安全等標準化體系。2018年,搭建民宿共享平臺,為民宿經營業主、遊客提供更加便捷溫馨的服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塔後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回鄉參與村莊的建設與經營。

陳孝形介紹,塔後村民宿發展模式共有三種,分別是外來資本注入模式、品牌連鎖模式以及村民自主運營模式,這三種模式在價格定位和主打特色上錯位發展,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塔後民宿集聚群。

花谷閒農的經營戶陳靈娟就是“資金進鄉村”的典型代表。“村子離景區近,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環境好。”她告訴記者,她一直想要尋找一個“值得安放一張書桌”的地方,兜兜轉轉來到了塔後村,就在這裡駐紮下來,她租下村民的閒置農房,開起了民宿,也帶來了塔後民宿的外來活水。

"

塔後村坐落在天台縣赤城街道的赤城山腳下,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塔後村因赤城山頂的樑妃塔而得名。

塔後村周邊有國清寺、桐柏宮等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出“特色民宿村”招牌。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窗前遠眺,可以看見遠處的青山;推開窗,可以聽見溪水流淌。或是坐在院落中沐浴陽光,或是聞著花香漫步鄉間小徑,在天台赤城街道塔後村的民宿裡,遊客們可以盡享擁抱大自然的生活。

每到節假日,不少遊客會到赤城山周邊景區遊玩,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塔後村成為了得天獨厚的旅遊驛站,於是越來越多村民開起了民宿。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因地制宜 發展民宿

白牆黛瓦的鄉間院落,掩映在一片青翠之中。院落周邊分佈著青山、農田、溪流,院內現代時尚元素與鄉村原生態特色文化相融,透過房間的窗戶,一眼便能望見外面的美景。這,就是塔後村的民宿。

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面貌日新月異,遊客慕名而來,一個民宿特色村應運而生。

回顧塔後民宿發展,總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塔後村村委會主任陳孝形介紹:“2011年,我們全村實施農房改造,制定精品民宿發展規劃,全面提升村莊環境。2015年,村裡上嶴里民宿辦出了第一張民宿執照,拉開了精品民宿村發展的序幕。2017年,隨著民宿越辦越多,以村集體為龍頭,成立旅遊公司,建立經營管理、服務、安全等標準化體系。2018年,搭建民宿共享平臺,為民宿經營業主、遊客提供更加便捷溫馨的服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塔後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回鄉參與村莊的建設與經營。

陳孝形介紹,塔後村民宿發展模式共有三種,分別是外來資本注入模式、品牌連鎖模式以及村民自主運營模式,這三種模式在價格定位和主打特色上錯位發展,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塔後民宿集聚群。

花谷閒農的經營戶陳靈娟就是“資金進鄉村”的典型代表。“村子離景區近,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環境好。”她告訴記者,她一直想要尋找一個“值得安放一張書桌”的地方,兜兜轉轉來到了塔後村,就在這裡駐紮下來,她租下村民的閒置農房,開起了民宿,也帶來了塔後民宿的外來活水。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截至目前,塔後村共有民宿61家,其中省級銀宿1家,四星級民宿8家,三星級民宿15家,客房380間,床位800餘個。全村1180人中有150人經營民宿,60人從事洗衣、打掃等民宿配套產業。2018年底,全村接待遊客19萬人次,營業收入1677萬元,民宿戶均年純收入達3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萬元,村集體收入127萬元。

"

塔後村坐落在天台縣赤城街道的赤城山腳下,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塔後村因赤城山頂的樑妃塔而得名。

塔後村周邊有國清寺、桐柏宮等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出“特色民宿村”招牌。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窗前遠眺,可以看見遠處的青山;推開窗,可以聽見溪水流淌。或是坐在院落中沐浴陽光,或是聞著花香漫步鄉間小徑,在天台赤城街道塔後村的民宿裡,遊客們可以盡享擁抱大自然的生活。

每到節假日,不少遊客會到赤城山周邊景區遊玩,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塔後村成為了得天獨厚的旅遊驛站,於是越來越多村民開起了民宿。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因地制宜 發展民宿

白牆黛瓦的鄉間院落,掩映在一片青翠之中。院落周邊分佈著青山、農田、溪流,院內現代時尚元素與鄉村原生態特色文化相融,透過房間的窗戶,一眼便能望見外面的美景。這,就是塔後村的民宿。

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面貌日新月異,遊客慕名而來,一個民宿特色村應運而生。

回顧塔後民宿發展,總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塔後村村委會主任陳孝形介紹:“2011年,我們全村實施農房改造,制定精品民宿發展規劃,全面提升村莊環境。2015年,村裡上嶴里民宿辦出了第一張民宿執照,拉開了精品民宿村發展的序幕。2017年,隨著民宿越辦越多,以村集體為龍頭,成立旅遊公司,建立經營管理、服務、安全等標準化體系。2018年,搭建民宿共享平臺,為民宿經營業主、遊客提供更加便捷溫馨的服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塔後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回鄉參與村莊的建設與經營。

陳孝形介紹,塔後村民宿發展模式共有三種,分別是外來資本注入模式、品牌連鎖模式以及村民自主運營模式,這三種模式在價格定位和主打特色上錯位發展,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塔後民宿集聚群。

花谷閒農的經營戶陳靈娟就是“資金進鄉村”的典型代表。“村子離景區近,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環境好。”她告訴記者,她一直想要尋找一個“值得安放一張書桌”的地方,兜兜轉轉來到了塔後村,就在這裡駐紮下來,她租下村民的閒置農房,開起了民宿,也帶來了塔後民宿的外來活水。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截至目前,塔後村共有民宿61家,其中省級銀宿1家,四星級民宿8家,三星級民宿15家,客房380間,床位800餘個。全村1180人中有150人經營民宿,60人從事洗衣、打掃等民宿配套產業。2018年底,全村接待遊客19萬人次,營業收入1677萬元,民宿戶均年純收入達3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萬元,村集體收入127萬元。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提升品質 特色經營

"

塔後村坐落在天台縣赤城街道的赤城山腳下,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塔後村因赤城山頂的樑妃塔而得名。

塔後村周邊有國清寺、桐柏宮等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出“特色民宿村”招牌。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窗前遠眺,可以看見遠處的青山;推開窗,可以聽見溪水流淌。或是坐在院落中沐浴陽光,或是聞著花香漫步鄉間小徑,在天台赤城街道塔後村的民宿裡,遊客們可以盡享擁抱大自然的生活。

每到節假日,不少遊客會到赤城山周邊景區遊玩,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塔後村成為了得天獨厚的旅遊驛站,於是越來越多村民開起了民宿。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因地制宜 發展民宿

白牆黛瓦的鄉間院落,掩映在一片青翠之中。院落周邊分佈著青山、農田、溪流,院內現代時尚元素與鄉村原生態特色文化相融,透過房間的窗戶,一眼便能望見外面的美景。這,就是塔後村的民宿。

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面貌日新月異,遊客慕名而來,一個民宿特色村應運而生。

回顧塔後民宿發展,總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塔後村村委會主任陳孝形介紹:“2011年,我們全村實施農房改造,制定精品民宿發展規劃,全面提升村莊環境。2015年,村裡上嶴里民宿辦出了第一張民宿執照,拉開了精品民宿村發展的序幕。2017年,隨著民宿越辦越多,以村集體為龍頭,成立旅遊公司,建立經營管理、服務、安全等標準化體系。2018年,搭建民宿共享平臺,為民宿經營業主、遊客提供更加便捷溫馨的服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塔後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回鄉參與村莊的建設與經營。

陳孝形介紹,塔後村民宿發展模式共有三種,分別是外來資本注入模式、品牌連鎖模式以及村民自主運營模式,這三種模式在價格定位和主打特色上錯位發展,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塔後民宿集聚群。

花谷閒農的經營戶陳靈娟就是“資金進鄉村”的典型代表。“村子離景區近,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環境好。”她告訴記者,她一直想要尋找一個“值得安放一張書桌”的地方,兜兜轉轉來到了塔後村,就在這裡駐紮下來,她租下村民的閒置農房,開起了民宿,也帶來了塔後民宿的外來活水。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截至目前,塔後村共有民宿61家,其中省級銀宿1家,四星級民宿8家,三星級民宿15家,客房380間,床位800餘個。全村1180人中有150人經營民宿,60人從事洗衣、打掃等民宿配套產業。2018年底,全村接待遊客19萬人次,營業收入1677萬元,民宿戶均年純收入達3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萬元,村集體收入127萬元。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提升品質 特色經營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

塔後村坐落在天台縣赤城街道的赤城山腳下,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塔後村因赤城山頂的樑妃塔而得名。

塔後村周邊有國清寺、桐柏宮等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出“特色民宿村”招牌。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窗前遠眺,可以看見遠處的青山;推開窗,可以聽見溪水流淌。或是坐在院落中沐浴陽光,或是聞著花香漫步鄉間小徑,在天台赤城街道塔後村的民宿裡,遊客們可以盡享擁抱大自然的生活。

每到節假日,不少遊客會到赤城山周邊景區遊玩,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塔後村成為了得天獨厚的旅遊驛站,於是越來越多村民開起了民宿。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因地制宜 發展民宿

白牆黛瓦的鄉間院落,掩映在一片青翠之中。院落周邊分佈著青山、農田、溪流,院內現代時尚元素與鄉村原生態特色文化相融,透過房間的窗戶,一眼便能望見外面的美景。這,就是塔後村的民宿。

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面貌日新月異,遊客慕名而來,一個民宿特色村應運而生。

回顧塔後民宿發展,總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塔後村村委會主任陳孝形介紹:“2011年,我們全村實施農房改造,制定精品民宿發展規劃,全面提升村莊環境。2015年,村裡上嶴里民宿辦出了第一張民宿執照,拉開了精品民宿村發展的序幕。2017年,隨著民宿越辦越多,以村集體為龍頭,成立旅遊公司,建立經營管理、服務、安全等標準化體系。2018年,搭建民宿共享平臺,為民宿經營業主、遊客提供更加便捷溫馨的服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塔後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回鄉參與村莊的建設與經營。

陳孝形介紹,塔後村民宿發展模式共有三種,分別是外來資本注入模式、品牌連鎖模式以及村民自主運營模式,這三種模式在價格定位和主打特色上錯位發展,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塔後民宿集聚群。

花谷閒農的經營戶陳靈娟就是“資金進鄉村”的典型代表。“村子離景區近,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環境好。”她告訴記者,她一直想要尋找一個“值得安放一張書桌”的地方,兜兜轉轉來到了塔後村,就在這裡駐紮下來,她租下村民的閒置農房,開起了民宿,也帶來了塔後民宿的外來活水。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截至目前,塔後村共有民宿61家,其中省級銀宿1家,四星級民宿8家,三星級民宿15家,客房380間,床位800餘個。全村1180人中有150人經營民宿,60人從事洗衣、打掃等民宿配套產業。2018年底,全村接待遊客19萬人次,營業收入1677萬元,民宿戶均年純收入達3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萬元,村集體收入127萬元。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提升品質 特色經營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

塔後村坐落在天台縣赤城街道的赤城山腳下,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塔後村因赤城山頂的樑妃塔而得名。

塔後村周邊有國清寺、桐柏宮等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出“特色民宿村”招牌。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窗前遠眺,可以看見遠處的青山;推開窗,可以聽見溪水流淌。或是坐在院落中沐浴陽光,或是聞著花香漫步鄉間小徑,在天台赤城街道塔後村的民宿裡,遊客們可以盡享擁抱大自然的生活。

每到節假日,不少遊客會到赤城山周邊景區遊玩,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塔後村成為了得天獨厚的旅遊驛站,於是越來越多村民開起了民宿。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因地制宜 發展民宿

白牆黛瓦的鄉間院落,掩映在一片青翠之中。院落周邊分佈著青山、農田、溪流,院內現代時尚元素與鄉村原生態特色文化相融,透過房間的窗戶,一眼便能望見外面的美景。這,就是塔後村的民宿。

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面貌日新月異,遊客慕名而來,一個民宿特色村應運而生。

回顧塔後民宿發展,總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塔後村村委會主任陳孝形介紹:“2011年,我們全村實施農房改造,制定精品民宿發展規劃,全面提升村莊環境。2015年,村裡上嶴里民宿辦出了第一張民宿執照,拉開了精品民宿村發展的序幕。2017年,隨著民宿越辦越多,以村集體為龍頭,成立旅遊公司,建立經營管理、服務、安全等標準化體系。2018年,搭建民宿共享平臺,為民宿經營業主、遊客提供更加便捷溫馨的服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塔後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回鄉參與村莊的建設與經營。

陳孝形介紹,塔後村民宿發展模式共有三種,分別是外來資本注入模式、品牌連鎖模式以及村民自主運營模式,這三種模式在價格定位和主打特色上錯位發展,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塔後民宿集聚群。

花谷閒農的經營戶陳靈娟就是“資金進鄉村”的典型代表。“村子離景區近,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環境好。”她告訴記者,她一直想要尋找一個“值得安放一張書桌”的地方,兜兜轉轉來到了塔後村,就在這裡駐紮下來,她租下村民的閒置農房,開起了民宿,也帶來了塔後民宿的外來活水。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截至目前,塔後村共有民宿61家,其中省級銀宿1家,四星級民宿8家,三星級民宿15家,客房380間,床位800餘個。全村1180人中有150人經營民宿,60人從事洗衣、打掃等民宿配套產業。2018年底,全村接待遊客19萬人次,營業收入1677萬元,民宿戶均年純收入達3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萬元,村集體收入127萬元。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提升品質 特色經營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天台在鄉村旅遊發展的道路進行了有益探索,以全域旅遊為目標,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鼓勵農戶對自家的老房子進行改造,一個個原本破舊的老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家樂特色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後岸村、安科村、張思村……

“如何避免千村一面,找準塔後村的特色,走出一條民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陳孝形說,在這樣的探索中,塔後村開始發展民宿,也是農家樂的升級版,相比傳統農家樂,它硬件設施更好,服務標準更高。

“剛開始,也有些村民不理解,怕投入的本錢打水漂。”塔後村民宿協會會長陳文斌也是村裡最早一批辦民宿的,“剛開始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抱著搏一搏的心態。隨著客戶多起來,生意好起來以後,大家才慢慢接受,也開始辦民宿。”

同時,塔後村還成立了民宿協會,引導村民結合本地資源發展特色民宿。“在發展初始階段,存在經營業態同質化、主題特色不突出、缺乏行業標準、服務水平低等問題。成立民宿協會是為了加強民宿規範化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高民宿發展品質。”陳文斌說,協會會幫助村民解決碰到的問題,如審批、裝修、定價等。在村“兩委”、民宿協會的努力下,塔後村的民宿不斷髮掘文化內涵,經營戶參加培訓班,學習插花、泡茶等傳統手藝,讓軟件服務跟上硬件提升的步伐。

另外,塔後村還對民宿資源進行整合,讓各家的民宿特性互補、主題互補,吸引遊客留下來。陳孝形介紹,在佈置民宿時,每家每戶各有特色,有傳統廚藝的人可以做“早餐文章”,專門手工製作天台特色的餃餅筒、麥餅。善於刺繡的家庭,可以打造有刺繡主題的居住環境。


"

塔後村坐落在天台縣赤城街道的赤城山腳下,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塔後村因赤城山頂的樑妃塔而得名。

塔後村周邊有國清寺、桐柏宮等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出“特色民宿村”招牌。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窗前遠眺,可以看見遠處的青山;推開窗,可以聽見溪水流淌。或是坐在院落中沐浴陽光,或是聞著花香漫步鄉間小徑,在天台赤城街道塔後村的民宿裡,遊客們可以盡享擁抱大自然的生活。

每到節假日,不少遊客會到赤城山周邊景區遊玩,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塔後村成為了得天獨厚的旅遊驛站,於是越來越多村民開起了民宿。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因地制宜 發展民宿

白牆黛瓦的鄉間院落,掩映在一片青翠之中。院落周邊分佈著青山、農田、溪流,院內現代時尚元素與鄉村原生態特色文化相融,透過房間的窗戶,一眼便能望見外面的美景。這,就是塔後村的民宿。

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面貌日新月異,遊客慕名而來,一個民宿特色村應運而生。

回顧塔後民宿發展,總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塔後村村委會主任陳孝形介紹:“2011年,我們全村實施農房改造,制定精品民宿發展規劃,全面提升村莊環境。2015年,村裡上嶴里民宿辦出了第一張民宿執照,拉開了精品民宿村發展的序幕。2017年,隨著民宿越辦越多,以村集體為龍頭,成立旅遊公司,建立經營管理、服務、安全等標準化體系。2018年,搭建民宿共享平臺,為民宿經營業主、遊客提供更加便捷溫馨的服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塔後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回鄉參與村莊的建設與經營。

陳孝形介紹,塔後村民宿發展模式共有三種,分別是外來資本注入模式、品牌連鎖模式以及村民自主運營模式,這三種模式在價格定位和主打特色上錯位發展,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塔後民宿集聚群。

花谷閒農的經營戶陳靈娟就是“資金進鄉村”的典型代表。“村子離景區近,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環境好。”她告訴記者,她一直想要尋找一個“值得安放一張書桌”的地方,兜兜轉轉來到了塔後村,就在這裡駐紮下來,她租下村民的閒置農房,開起了民宿,也帶來了塔後民宿的外來活水。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截至目前,塔後村共有民宿61家,其中省級銀宿1家,四星級民宿8家,三星級民宿15家,客房380間,床位800餘個。全村1180人中有150人經營民宿,60人從事洗衣、打掃等民宿配套產業。2018年底,全村接待遊客19萬人次,營業收入1677萬元,民宿戶均年純收入達3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萬元,村集體收入127萬元。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提升品質 特色經營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天台在鄉村旅遊發展的道路進行了有益探索,以全域旅遊為目標,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鼓勵農戶對自家的老房子進行改造,一個個原本破舊的老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家樂特色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後岸村、安科村、張思村……

“如何避免千村一面,找準塔後村的特色,走出一條民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陳孝形說,在這樣的探索中,塔後村開始發展民宿,也是農家樂的升級版,相比傳統農家樂,它硬件設施更好,服務標準更高。

“剛開始,也有些村民不理解,怕投入的本錢打水漂。”塔後村民宿協會會長陳文斌也是村裡最早一批辦民宿的,“剛開始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抱著搏一搏的心態。隨著客戶多起來,生意好起來以後,大家才慢慢接受,也開始辦民宿。”

同時,塔後村還成立了民宿協會,引導村民結合本地資源發展特色民宿。“在發展初始階段,存在經營業態同質化、主題特色不突出、缺乏行業標準、服務水平低等問題。成立民宿協會是為了加強民宿規範化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高民宿發展品質。”陳文斌說,協會會幫助村民解決碰到的問題,如審批、裝修、定價等。在村“兩委”、民宿協會的努力下,塔後村的民宿不斷髮掘文化內涵,經營戶參加培訓班,學習插花、泡茶等傳統手藝,讓軟件服務跟上硬件提升的步伐。

另外,塔後村還對民宿資源進行整合,讓各家的民宿特性互補、主題互補,吸引遊客留下來。陳孝形介紹,在佈置民宿時,每家每戶各有特色,有傳統廚藝的人可以做“早餐文章”,專門手工製作天台特色的餃餅筒、麥餅。善於刺繡的家庭,可以打造有刺繡主題的居住環境。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如今,塔後村的民宿各有各的風格,尋山民宿聯合體是由陳文斌打造的品牌連鎖民宿,分為道養風、工業風、青年旅舍等不同風格和價格定位,能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個性化需要。花谷閒農走的是文藝範兒,讀書、品茶,還有各種休閒藝術活動。山林小築這類民宿,則以乾淨淳樸接地氣的農家特色為主……

“鄉間院落、青山綠水,隨手拍幾張照片發在微信群裡,沒來過的朋友看了都點贊。”跟朋友一起來遊玩的林小姐說。

民宿經營戶陳靈娟也會帶著遊客到處拍照,在她看來,許多人喜歡民宿是鍾情民宿特有的氣質,越是結合地方特色的民宿,回頭客越多。

大力發展康養產業

夏季的塔後村綠樹成蔭,景色怡人。行走其間,俯仰之內,處處皆是新景。村莊內綠樹鮮花遍佈,彷彿呼吸都帶著清新的香氣。

道路兩旁種的花花草草,只是為了留下美麗的印象嗎?陳孝形告訴記者,路旁種的花有金銀花、五色梅等,除了具有觀賞價值,還有藥用價值。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功效,五色梅能驅蚊。“中草藥全身是寶,我們把開花葯材打造成景觀,將藥園變成了花園,供遊客觀賞。”

塔後村被譽為“仙草生長的地方”,中藥材資源豐富。陳孝形說:“近年來,我們以‘天台大農場’建設為引領,以‘康養塔後’為品牌核心,打造‘中藥材種植+深加工+銷售+服務+旅遊五位一體’的產業鏈,推動康養產業集群發展。”村裡流轉土地126畝建成中草藥樣本園,種植了烏藥、白芨、洛神花等11種中草藥,帶動整個塔後片區中草藥種植1200畝,幫助周邊6個村增加集體收入。

說到中草藥種植,就不得不提鐵皮石斛產業。

大鰲山是鐵皮產業的發源地,也是野生鐵皮石斛的母本所在地。村內鄉賢陳立鑽對野生石斛進行引種馴化,對塔後村的項目建設、產業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

陳孝形介紹,塔後村將依託“仙草”,打造健康養生產業,目前村裡已經種植的九品九品香水蓮,可做成花茶、面膜、香皂、精油等10餘種深加工產品。國醫館、艾灸館已經建設完成,正在裝修中,預計在9月份啟用。中醫養生館將請專家來坐診,村民和遊客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優質的中醫診療資源。展示區會展出中醫藥康養產品、珍藏的藥食同源古方、藥膳產品等。艾灸館佔地24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平方米,項目是由一家公司通過與村集體股份合作,推廣養生保健產品。


"

塔後村坐落在天台縣赤城街道的赤城山腳下,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塔後村因赤城山頂的樑妃塔而得名。

塔後村周邊有國清寺、桐柏宮等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出“特色民宿村”招牌。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窗前遠眺,可以看見遠處的青山;推開窗,可以聽見溪水流淌。或是坐在院落中沐浴陽光,或是聞著花香漫步鄉間小徑,在天台赤城街道塔後村的民宿裡,遊客們可以盡享擁抱大自然的生活。

每到節假日,不少遊客會到赤城山周邊景區遊玩,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塔後村成為了得天獨厚的旅遊驛站,於是越來越多村民開起了民宿。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因地制宜 發展民宿

白牆黛瓦的鄉間院落,掩映在一片青翠之中。院落周邊分佈著青山、農田、溪流,院內現代時尚元素與鄉村原生態特色文化相融,透過房間的窗戶,一眼便能望見外面的美景。這,就是塔後村的民宿。

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面貌日新月異,遊客慕名而來,一個民宿特色村應運而生。

回顧塔後民宿發展,總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塔後村村委會主任陳孝形介紹:“2011年,我們全村實施農房改造,制定精品民宿發展規劃,全面提升村莊環境。2015年,村裡上嶴里民宿辦出了第一張民宿執照,拉開了精品民宿村發展的序幕。2017年,隨著民宿越辦越多,以村集體為龍頭,成立旅遊公司,建立經營管理、服務、安全等標準化體系。2018年,搭建民宿共享平臺,為民宿經營業主、遊客提供更加便捷溫馨的服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塔後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回鄉參與村莊的建設與經營。

陳孝形介紹,塔後村民宿發展模式共有三種,分別是外來資本注入模式、品牌連鎖模式以及村民自主運營模式,這三種模式在價格定位和主打特色上錯位發展,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塔後民宿集聚群。

花谷閒農的經營戶陳靈娟就是“資金進鄉村”的典型代表。“村子離景區近,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環境好。”她告訴記者,她一直想要尋找一個“值得安放一張書桌”的地方,兜兜轉轉來到了塔後村,就在這裡駐紮下來,她租下村民的閒置農房,開起了民宿,也帶來了塔後民宿的外來活水。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截至目前,塔後村共有民宿61家,其中省級銀宿1家,四星級民宿8家,三星級民宿15家,客房380間,床位800餘個。全村1180人中有150人經營民宿,60人從事洗衣、打掃等民宿配套產業。2018年底,全村接待遊客19萬人次,營業收入1677萬元,民宿戶均年純收入達3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萬元,村集體收入127萬元。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提升品質 特色經營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天台在鄉村旅遊發展的道路進行了有益探索,以全域旅遊為目標,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鼓勵農戶對自家的老房子進行改造,一個個原本破舊的老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家樂特色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後岸村、安科村、張思村……

“如何避免千村一面,找準塔後村的特色,走出一條民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陳孝形說,在這樣的探索中,塔後村開始發展民宿,也是農家樂的升級版,相比傳統農家樂,它硬件設施更好,服務標準更高。

“剛開始,也有些村民不理解,怕投入的本錢打水漂。”塔後村民宿協會會長陳文斌也是村裡最早一批辦民宿的,“剛開始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抱著搏一搏的心態。隨著客戶多起來,生意好起來以後,大家才慢慢接受,也開始辦民宿。”

同時,塔後村還成立了民宿協會,引導村民結合本地資源發展特色民宿。“在發展初始階段,存在經營業態同質化、主題特色不突出、缺乏行業標準、服務水平低等問題。成立民宿協會是為了加強民宿規範化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高民宿發展品質。”陳文斌說,協會會幫助村民解決碰到的問題,如審批、裝修、定價等。在村“兩委”、民宿協會的努力下,塔後村的民宿不斷髮掘文化內涵,經營戶參加培訓班,學習插花、泡茶等傳統手藝,讓軟件服務跟上硬件提升的步伐。

另外,塔後村還對民宿資源進行整合,讓各家的民宿特性互補、主題互補,吸引遊客留下來。陳孝形介紹,在佈置民宿時,每家每戶各有特色,有傳統廚藝的人可以做“早餐文章”,專門手工製作天台特色的餃餅筒、麥餅。善於刺繡的家庭,可以打造有刺繡主題的居住環境。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如今,塔後村的民宿各有各的風格,尋山民宿聯合體是由陳文斌打造的品牌連鎖民宿,分為道養風、工業風、青年旅舍等不同風格和價格定位,能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個性化需要。花谷閒農走的是文藝範兒,讀書、品茶,還有各種休閒藝術活動。山林小築這類民宿,則以乾淨淳樸接地氣的農家特色為主……

“鄉間院落、青山綠水,隨手拍幾張照片發在微信群裡,沒來過的朋友看了都點贊。”跟朋友一起來遊玩的林小姐說。

民宿經營戶陳靈娟也會帶著遊客到處拍照,在她看來,許多人喜歡民宿是鍾情民宿特有的氣質,越是結合地方特色的民宿,回頭客越多。

大力發展康養產業

夏季的塔後村綠樹成蔭,景色怡人。行走其間,俯仰之內,處處皆是新景。村莊內綠樹鮮花遍佈,彷彿呼吸都帶著清新的香氣。

道路兩旁種的花花草草,只是為了留下美麗的印象嗎?陳孝形告訴記者,路旁種的花有金銀花、五色梅等,除了具有觀賞價值,還有藥用價值。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功效,五色梅能驅蚊。“中草藥全身是寶,我們把開花葯材打造成景觀,將藥園變成了花園,供遊客觀賞。”

塔後村被譽為“仙草生長的地方”,中藥材資源豐富。陳孝形說:“近年來,我們以‘天台大農場’建設為引領,以‘康養塔後’為品牌核心,打造‘中藥材種植+深加工+銷售+服務+旅遊五位一體’的產業鏈,推動康養產業集群發展。”村裡流轉土地126畝建成中草藥樣本園,種植了烏藥、白芨、洛神花等11種中草藥,帶動整個塔後片區中草藥種植1200畝,幫助周邊6個村增加集體收入。

說到中草藥種植,就不得不提鐵皮石斛產業。

大鰲山是鐵皮產業的發源地,也是野生鐵皮石斛的母本所在地。村內鄉賢陳立鑽對野生石斛進行引種馴化,對塔後村的項目建設、產業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

陳孝形介紹,塔後村將依託“仙草”,打造健康養生產業,目前村裡已經種植的九品九品香水蓮,可做成花茶、面膜、香皂、精油等10餘種深加工產品。國醫館、艾灸館已經建設完成,正在裝修中,預計在9月份啟用。中醫養生館將請專家來坐診,村民和遊客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優質的中醫診療資源。展示區會展出中醫藥康養產品、珍藏的藥食同源古方、藥膳產品等。艾灸館佔地24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平方米,項目是由一家公司通過與村集體股份合作,推廣養生保健產品。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發展康養旅遊業,關鍵在‘景’,核心在‘人’。圍繞民宿產業發展需求,塔後村每週組織一次實用性培訓課程,如中醫藥膳、易筋經研修、插花、攝影、舞蹈、茶藝、安全教育、家風家訓、鄉風文明等,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陳孝形說,“康養產業還能帶動村民就業,帶動民宿的發展以及土特產銷售等,民宿村正向‘康養福地’轉變。”

陳孝形:美麗鄉村要美得有特色

美麗鄉村經營,並不是千篇一律。你發展農家樂,我也發展農家樂;你有鮮花觀賞,我也種植鮮花;你主打水果採摘,我也緊跟而上……這樣的發展,只能讓人覺得乏味,失去旅遊興趣,甚至導致整個片區的旅遊發展陷入死循環。

塔後村村委會主任陳孝形認為,當下,美麗鄉村建設使得村莊環境大為提升,要想旅遊得到長遠發展,只有從自身優劣勢出發,找到差異化發展的路子,才能樹立區域性品牌,形成合力,吸引源源不斷的客流。

塔後村通過對生態文化、民俗文化等挖掘和利用,讓人居環境、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等有機融合,讓特色民宿豐富旅遊產品供給,延伸旅遊內涵。如今,村裡書院、文化禮堂、鄉村酒店、休閒農莊、休閒健身徒步道、星級旅遊廁所等配套服務和遊樂設施一應俱全。村裡還挖掘傳統手工藝,比如古法印染、苧麻布製作等,不定期組織手工坊和研學班等吸引遊客,讓遊客融入塔後村的慢生活。


"

塔後村坐落在天台縣赤城街道的赤城山腳下,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塔後村因赤城山頂的樑妃塔而得名。

塔後村周邊有國清寺、桐柏宮等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出“特色民宿村”招牌。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窗前遠眺,可以看見遠處的青山;推開窗,可以聽見溪水流淌。或是坐在院落中沐浴陽光,或是聞著花香漫步鄉間小徑,在天台赤城街道塔後村的民宿裡,遊客們可以盡享擁抱大自然的生活。

每到節假日,不少遊客會到赤城山周邊景區遊玩,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塔後村成為了得天獨厚的旅遊驛站,於是越來越多村民開起了民宿。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因地制宜 發展民宿

白牆黛瓦的鄉間院落,掩映在一片青翠之中。院落周邊分佈著青山、農田、溪流,院內現代時尚元素與鄉村原生態特色文化相融,透過房間的窗戶,一眼便能望見外面的美景。這,就是塔後村的民宿。

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面貌日新月異,遊客慕名而來,一個民宿特色村應運而生。

回顧塔後民宿發展,總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塔後村村委會主任陳孝形介紹:“2011年,我們全村實施農房改造,制定精品民宿發展規劃,全面提升村莊環境。2015年,村裡上嶴里民宿辦出了第一張民宿執照,拉開了精品民宿村發展的序幕。2017年,隨著民宿越辦越多,以村集體為龍頭,成立旅遊公司,建立經營管理、服務、安全等標準化體系。2018年,搭建民宿共享平臺,為民宿經營業主、遊客提供更加便捷溫馨的服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塔後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回鄉參與村莊的建設與經營。

陳孝形介紹,塔後村民宿發展模式共有三種,分別是外來資本注入模式、品牌連鎖模式以及村民自主運營模式,這三種模式在價格定位和主打特色上錯位發展,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塔後民宿集聚群。

花谷閒農的經營戶陳靈娟就是“資金進鄉村”的典型代表。“村子離景區近,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環境好。”她告訴記者,她一直想要尋找一個“值得安放一張書桌”的地方,兜兜轉轉來到了塔後村,就在這裡駐紮下來,她租下村民的閒置農房,開起了民宿,也帶來了塔後民宿的外來活水。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截至目前,塔後村共有民宿61家,其中省級銀宿1家,四星級民宿8家,三星級民宿15家,客房380間,床位800餘個。全村1180人中有150人經營民宿,60人從事洗衣、打掃等民宿配套產業。2018年底,全村接待遊客19萬人次,營業收入1677萬元,民宿戶均年純收入達3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萬元,村集體收入127萬元。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提升品質 特色經營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天台在鄉村旅遊發展的道路進行了有益探索,以全域旅遊為目標,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鼓勵農戶對自家的老房子進行改造,一個個原本破舊的老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家樂特色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後岸村、安科村、張思村……

“如何避免千村一面,找準塔後村的特色,走出一條民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陳孝形說,在這樣的探索中,塔後村開始發展民宿,也是農家樂的升級版,相比傳統農家樂,它硬件設施更好,服務標準更高。

“剛開始,也有些村民不理解,怕投入的本錢打水漂。”塔後村民宿協會會長陳文斌也是村裡最早一批辦民宿的,“剛開始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抱著搏一搏的心態。隨著客戶多起來,生意好起來以後,大家才慢慢接受,也開始辦民宿。”

同時,塔後村還成立了民宿協會,引導村民結合本地資源發展特色民宿。“在發展初始階段,存在經營業態同質化、主題特色不突出、缺乏行業標準、服務水平低等問題。成立民宿協會是為了加強民宿規範化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高民宿發展品質。”陳文斌說,協會會幫助村民解決碰到的問題,如審批、裝修、定價等。在村“兩委”、民宿協會的努力下,塔後村的民宿不斷髮掘文化內涵,經營戶參加培訓班,學習插花、泡茶等傳統手藝,讓軟件服務跟上硬件提升的步伐。

另外,塔後村還對民宿資源進行整合,讓各家的民宿特性互補、主題互補,吸引遊客留下來。陳孝形介紹,在佈置民宿時,每家每戶各有特色,有傳統廚藝的人可以做“早餐文章”,專門手工製作天台特色的餃餅筒、麥餅。善於刺繡的家庭,可以打造有刺繡主題的居住環境。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如今,塔後村的民宿各有各的風格,尋山民宿聯合體是由陳文斌打造的品牌連鎖民宿,分為道養風、工業風、青年旅舍等不同風格和價格定位,能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個性化需要。花谷閒農走的是文藝範兒,讀書、品茶,還有各種休閒藝術活動。山林小築這類民宿,則以乾淨淳樸接地氣的農家特色為主……

“鄉間院落、青山綠水,隨手拍幾張照片發在微信群裡,沒來過的朋友看了都點贊。”跟朋友一起來遊玩的林小姐說。

民宿經營戶陳靈娟也會帶著遊客到處拍照,在她看來,許多人喜歡民宿是鍾情民宿特有的氣質,越是結合地方特色的民宿,回頭客越多。

大力發展康養產業

夏季的塔後村綠樹成蔭,景色怡人。行走其間,俯仰之內,處處皆是新景。村莊內綠樹鮮花遍佈,彷彿呼吸都帶著清新的香氣。

道路兩旁種的花花草草,只是為了留下美麗的印象嗎?陳孝形告訴記者,路旁種的花有金銀花、五色梅等,除了具有觀賞價值,還有藥用價值。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功效,五色梅能驅蚊。“中草藥全身是寶,我們把開花葯材打造成景觀,將藥園變成了花園,供遊客觀賞。”

塔後村被譽為“仙草生長的地方”,中藥材資源豐富。陳孝形說:“近年來,我們以‘天台大農場’建設為引領,以‘康養塔後’為品牌核心,打造‘中藥材種植+深加工+銷售+服務+旅遊五位一體’的產業鏈,推動康養產業集群發展。”村裡流轉土地126畝建成中草藥樣本園,種植了烏藥、白芨、洛神花等11種中草藥,帶動整個塔後片區中草藥種植1200畝,幫助周邊6個村增加集體收入。

說到中草藥種植,就不得不提鐵皮石斛產業。

大鰲山是鐵皮產業的發源地,也是野生鐵皮石斛的母本所在地。村內鄉賢陳立鑽對野生石斛進行引種馴化,對塔後村的項目建設、產業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

陳孝形介紹,塔後村將依託“仙草”,打造健康養生產業,目前村裡已經種植的九品九品香水蓮,可做成花茶、面膜、香皂、精油等10餘種深加工產品。國醫館、艾灸館已經建設完成,正在裝修中,預計在9月份啟用。中醫養生館將請專家來坐診,村民和遊客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優質的中醫診療資源。展示區會展出中醫藥康養產品、珍藏的藥食同源古方、藥膳產品等。艾灸館佔地24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平方米,項目是由一家公司通過與村集體股份合作,推廣養生保健產品。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發展康養旅遊業,關鍵在‘景’,核心在‘人’。圍繞民宿產業發展需求,塔後村每週組織一次實用性培訓課程,如中醫藥膳、易筋經研修、插花、攝影、舞蹈、茶藝、安全教育、家風家訓、鄉風文明等,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陳孝形說,“康養產業還能帶動村民就業,帶動民宿的發展以及土特產銷售等,民宿村正向‘康養福地’轉變。”

陳孝形:美麗鄉村要美得有特色

美麗鄉村經營,並不是千篇一律。你發展農家樂,我也發展農家樂;你有鮮花觀賞,我也種植鮮花;你主打水果採摘,我也緊跟而上……這樣的發展,只能讓人覺得乏味,失去旅遊興趣,甚至導致整個片區的旅遊發展陷入死循環。

塔後村村委會主任陳孝形認為,當下,美麗鄉村建設使得村莊環境大為提升,要想旅遊得到長遠發展,只有從自身優劣勢出發,找到差異化發展的路子,才能樹立區域性品牌,形成合力,吸引源源不斷的客流。

塔後村通過對生態文化、民俗文化等挖掘和利用,讓人居環境、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等有機融合,讓特色民宿豐富旅遊產品供給,延伸旅遊內涵。如今,村裡書院、文化禮堂、鄉村酒店、休閒農莊、休閒健身徒步道、星級旅遊廁所等配套服務和遊樂設施一應俱全。村裡還挖掘傳統手工藝,比如古法印染、苧麻布製作等,不定期組織手工坊和研學班等吸引遊客,讓遊客融入塔後村的慢生活。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隨著民宿產業的發展,村集體收入不斷增加,我們也開始思考,如何提升村民獲得感,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陳孝形告訴記者,村裡的小廣場,就是村集體修建用於村民養生鍛鍊的地方,原先閒置的荒地,村集體出資打造成了戶外活動的基地,4000平方米的大草地,可以在這裡散步閒談、舉辦派對、露天野營。

同時,村裡還舉辦各種主題活動吸引遊客,文創集市、音樂節、美食節、登山節、紫荊花節等不同節慶活動精彩紛呈,給遊客帶來別樣的體驗。

“只有充分利用好當地的資源,走鄉村旅遊與農旅融合發展之路,才能擴大鄉村旅遊影響力,促進美麗鄉村又好又快發展。”陳孝形說。

"

塔後村坐落在天台縣赤城街道的赤城山腳下,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塔後村因赤城山頂的樑妃塔而得名。

塔後村周邊有國清寺、桐柏宮等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出“特色民宿村”招牌。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窗前遠眺,可以看見遠處的青山;推開窗,可以聽見溪水流淌。或是坐在院落中沐浴陽光,或是聞著花香漫步鄉間小徑,在天台赤城街道塔後村的民宿裡,遊客們可以盡享擁抱大自然的生活。

每到節假日,不少遊客會到赤城山周邊景區遊玩,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塔後村成為了得天獨厚的旅遊驛站,於是越來越多村民開起了民宿。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因地制宜 發展民宿

白牆黛瓦的鄉間院落,掩映在一片青翠之中。院落周邊分佈著青山、農田、溪流,院內現代時尚元素與鄉村原生態特色文化相融,透過房間的窗戶,一眼便能望見外面的美景。這,就是塔後村的民宿。

近年來,塔後村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面貌日新月異,遊客慕名而來,一個民宿特色村應運而生。

回顧塔後民宿發展,總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塔後村村委會主任陳孝形介紹:“2011年,我們全村實施農房改造,制定精品民宿發展規劃,全面提升村莊環境。2015年,村裡上嶴里民宿辦出了第一張民宿執照,拉開了精品民宿村發展的序幕。2017年,隨著民宿越辦越多,以村集體為龍頭,成立旅遊公司,建立經營管理、服務、安全等標準化體系。2018年,搭建民宿共享平臺,為民宿經營業主、遊客提供更加便捷溫馨的服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塔後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回鄉參與村莊的建設與經營。

陳孝形介紹,塔後村民宿發展模式共有三種,分別是外來資本注入模式、品牌連鎖模式以及村民自主運營模式,這三種模式在價格定位和主打特色上錯位發展,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塔後民宿集聚群。

花谷閒農的經營戶陳靈娟就是“資金進鄉村”的典型代表。“村子離景區近,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環境好。”她告訴記者,她一直想要尋找一個“值得安放一張書桌”的地方,兜兜轉轉來到了塔後村,就在這裡駐紮下來,她租下村民的閒置農房,開起了民宿,也帶來了塔後民宿的外來活水。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截至目前,塔後村共有民宿61家,其中省級銀宿1家,四星級民宿8家,三星級民宿15家,客房380間,床位800餘個。全村1180人中有150人經營民宿,60人從事洗衣、打掃等民宿配套產業。2018年底,全村接待遊客19萬人次,營業收入1677萬元,民宿戶均年純收入達3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萬元,村集體收入127萬元。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提升品質 特色經營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近年來,天台在鄉村旅遊發展的道路進行了有益探索,以全域旅遊為目標,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鼓勵農戶對自家的老房子進行改造,一個個原本破舊的老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家樂特色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後岸村、安科村、張思村……

“如何避免千村一面,找準塔後村的特色,走出一條民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陳孝形說,在這樣的探索中,塔後村開始發展民宿,也是農家樂的升級版,相比傳統農家樂,它硬件設施更好,服務標準更高。

“剛開始,也有些村民不理解,怕投入的本錢打水漂。”塔後村民宿協會會長陳文斌也是村裡最早一批辦民宿的,“剛開始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抱著搏一搏的心態。隨著客戶多起來,生意好起來以後,大家才慢慢接受,也開始辦民宿。”

同時,塔後村還成立了民宿協會,引導村民結合本地資源發展特色民宿。“在發展初始階段,存在經營業態同質化、主題特色不突出、缺乏行業標準、服務水平低等問題。成立民宿協會是為了加強民宿規範化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高民宿發展品質。”陳文斌說,協會會幫助村民解決碰到的問題,如審批、裝修、定價等。在村“兩委”、民宿協會的努力下,塔後村的民宿不斷髮掘文化內涵,經營戶參加培訓班,學習插花、泡茶等傳統手藝,讓軟件服務跟上硬件提升的步伐。

另外,塔後村還對民宿資源進行整合,讓各家的民宿特性互補、主題互補,吸引遊客留下來。陳孝形介紹,在佈置民宿時,每家每戶各有特色,有傳統廚藝的人可以做“早餐文章”,專門手工製作天台特色的餃餅筒、麥餅。善於刺繡的家庭,可以打造有刺繡主題的居住環境。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如今,塔後村的民宿各有各的風格,尋山民宿聯合體是由陳文斌打造的品牌連鎖民宿,分為道養風、工業風、青年旅舍等不同風格和價格定位,能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個性化需要。花谷閒農走的是文藝範兒,讀書、品茶,還有各種休閒藝術活動。山林小築這類民宿,則以乾淨淳樸接地氣的農家特色為主……

“鄉間院落、青山綠水,隨手拍幾張照片發在微信群裡,沒來過的朋友看了都點贊。”跟朋友一起來遊玩的林小姐說。

民宿經營戶陳靈娟也會帶著遊客到處拍照,在她看來,許多人喜歡民宿是鍾情民宿特有的氣質,越是結合地方特色的民宿,回頭客越多。

大力發展康養產業

夏季的塔後村綠樹成蔭,景色怡人。行走其間,俯仰之內,處處皆是新景。村莊內綠樹鮮花遍佈,彷彿呼吸都帶著清新的香氣。

道路兩旁種的花花草草,只是為了留下美麗的印象嗎?陳孝形告訴記者,路旁種的花有金銀花、五色梅等,除了具有觀賞價值,還有藥用價值。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功效,五色梅能驅蚊。“中草藥全身是寶,我們把開花葯材打造成景觀,將藥園變成了花園,供遊客觀賞。”

塔後村被譽為“仙草生長的地方”,中藥材資源豐富。陳孝形說:“近年來,我們以‘天台大農場’建設為引領,以‘康養塔後’為品牌核心,打造‘中藥材種植+深加工+銷售+服務+旅遊五位一體’的產業鏈,推動康養產業集群發展。”村裡流轉土地126畝建成中草藥樣本園,種植了烏藥、白芨、洛神花等11種中草藥,帶動整個塔後片區中草藥種植1200畝,幫助周邊6個村增加集體收入。

說到中草藥種植,就不得不提鐵皮石斛產業。

大鰲山是鐵皮產業的發源地,也是野生鐵皮石斛的母本所在地。村內鄉賢陳立鑽對野生石斛進行引種馴化,對塔後村的項目建設、產業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

陳孝形介紹,塔後村將依託“仙草”,打造健康養生產業,目前村裡已經種植的九品九品香水蓮,可做成花茶、面膜、香皂、精油等10餘種深加工產品。國醫館、艾灸館已經建設完成,正在裝修中,預計在9月份啟用。中醫養生館將請專家來坐診,村民和遊客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優質的中醫診療資源。展示區會展出中醫藥康養產品、珍藏的藥食同源古方、藥膳產品等。艾灸館佔地24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平方米,項目是由一家公司通過與村集體股份合作,推廣養生保健產品。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發展康養旅遊業,關鍵在‘景’,核心在‘人’。圍繞民宿產業發展需求,塔後村每週組織一次實用性培訓課程,如中醫藥膳、易筋經研修、插花、攝影、舞蹈、茶藝、安全教育、家風家訓、鄉風文明等,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陳孝形說,“康養產業還能帶動村民就業,帶動民宿的發展以及土特產銷售等,民宿村正向‘康養福地’轉變。”

陳孝形:美麗鄉村要美得有特色

美麗鄉村經營,並不是千篇一律。你發展農家樂,我也發展農家樂;你有鮮花觀賞,我也種植鮮花;你主打水果採摘,我也緊跟而上……這樣的發展,只能讓人覺得乏味,失去旅遊興趣,甚至導致整個片區的旅遊發展陷入死循環。

塔後村村委會主任陳孝形認為,當下,美麗鄉村建設使得村莊環境大為提升,要想旅遊得到長遠發展,只有從自身優劣勢出發,找到差異化發展的路子,才能樹立區域性品牌,形成合力,吸引源源不斷的客流。

塔後村通過對生態文化、民俗文化等挖掘和利用,讓人居環境、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等有機融合,讓特色民宿豐富旅遊產品供給,延伸旅遊內涵。如今,村裡書院、文化禮堂、鄉村酒店、休閒農莊、休閒健身徒步道、星級旅遊廁所等配套服務和遊樂設施一應俱全。村裡還挖掘傳統手工藝,比如古法印染、苧麻布製作等,不定期組織手工坊和研學班等吸引遊客,讓遊客融入塔後村的慢生活。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隨著民宿產業的發展,村集體收入不斷增加,我們也開始思考,如何提升村民獲得感,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陳孝形告訴記者,村裡的小廣場,就是村集體修建用於村民養生鍛鍊的地方,原先閒置的荒地,村集體出資打造成了戶外活動的基地,4000平方米的大草地,可以在這裡散步閒談、舉辦派對、露天野營。

同時,村裡還舉辦各種主題活動吸引遊客,文創集市、音樂節、美食節、登山節、紫荊花節等不同節慶活動精彩紛呈,給遊客帶來別樣的體驗。

“只有充分利用好當地的資源,走鄉村旅遊與農旅融合發展之路,才能擴大鄉村旅遊影響力,促進美麗鄉村又好又快發展。”陳孝形說。

天台塔後村:打造“民宿+康養”的休閒驛站

陳孝鎧:我是個廚師,原來在外面打工。這兩年,村裡的民宿越來越紅火,遊客多了,根本忙不過來,需要專業的廚師,我也回村在家裡做起了餐飲。農家菜挺受歡迎,生意還不錯,不用再背井離鄉在外漂泊了。

許三林:我們家也算是村裡最早一批開民宿的,剛開始生意不好,後來慢慢好起來,來居住的客人越來越多。我早上給遊客做些玉米粉糕、糊拉汰等特色小吃,也給他們送些自己種的蔬菜、水果,遊客滿意,我們也開心。我老伴以前在城裡騎車接送學生,今年71歲,騎不動了,回家幫忙打理民宿安享晚年。

陳文斌:原先村裡環境薄弱,村民素質總體不高。民宿發展後,村裡環境好了,鄰里更加和睦了,不少村民的就業問題也解決了。村民收入提高了,許多細節在不經意間改變了。我們的村民中心有頌德堂、農家書屋、農民夜校、康養講習堂等,每天早8點至晚上9點供村民免費使用,每週舉辦兩到三場的文體活動,如書法、美術、戲劇等,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豐富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