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烈”大隴客評——甘肅:擼起袖子拔窮根

農村改革 經濟 時政 甘肅發佈 2017-05-09

近期,我們在好多貧困村跑了一下,感覺變化巨大,發展成就驕人。官方2016年度通報語言還算平實:作為頭等大事和“一號工程”的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績。村民自己的語言抑制不住激動:趕上了好時代,做夢都想不到的“福利”來得太多、太快。

這裡先不表各級黨委政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所付出的努力與辛苦。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壓力之大、任務之艱,相信各級黨委政府心中有數。未到慶功時,切勿稍懈怠!不僅如此,有些問題更需要認真梳理,做到頭腦始終清醒、行動始終如一,這才是百姓樂見的。

要想富,就得拔窮根。窮根不能狹義地定義在貧困戶身上,我們要從更宏大一點的視角上認識窮根,再擼起袖子來拔掉它,殲滅之。

窮根之一:思想上的窮根。精準扶貧必須思想先行,且要越到衝刺時,越要敢直面。扶貧工作是輸血更是造血,讓人可喜的是廣大貧困戶在扶貧中因為有了一技之能而走上了富裕路,但不容否認的是有些貧困戶反而因為扶貧政策“太好”,當起了懶漢,不想“功名馬上取”,而是一味伸手要。不拔掉他們思想上的窮根,他們就無力自主地過上好日子,更可怕的是,不勞而獲的思想可以影響人,再帶動一批人向他們學習,就麻煩了。

思想上的窮根還存在於一些黨委政府中。有些地方也患上了“懶漢意識”,不注重創新和探索,而是簡單伸手向上要政策,向下要報表。現在,扶貧就是“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平均主義少了,但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施策的頂層設計上想法並不多。甚至有此地方認為“扶貧成功就好,不行就政策兜底脫貧”,推責之狀呼之欲出。這些都反映了有些幹部不正確的扶貧觀,其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懶漢意識”的集中體現。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沒有了柱子的屋子會塌,沒有了攢勁脫貧奔富精氣神的貧困戶和扶貧幹部呢?在衝刺小康的進程中,各級黨委政府、各級領導幹部、每個貧困戶更要重視“精神脫貧”問題。

窮根之二:機制上的窮根。貧困看起來是一家一戶的,但背後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要想斬斷窮根,就不能孤立地來幫扶,而是要創新工作機制,由點到面,一扶一大批。所謂精準發力,其宗旨要義也就在於此。

雙聯以來,各行各業都在想辦法,務實效,各自的扶貧點上都烙下了該行業鮮明的印記,可謂有亮點有特色,但也要避免出現鄉村間不均衡的毛病,使得教育幫扶的學校辦得好,交通幫扶的路修得好,農業幫扶的莊稼種得好,醫療幫扶的看病方便了……一個地方要有一個地方的統籌協調,要想得長遠些,讓措施落實得更紮實些,讓機制充分發揮出“牛鼻子”牽頭抓總的作用。

甘肅東西狹長,地形地貌多樣,發展也不平衡,因此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發展一村一品就成為扶貧工作的選項。在這方面,應該說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縣域經濟發展緩慢、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滯後、基層基礎工作還很薄弱等問題。說到底,也是機制方面的問題。要做到“兩不愁、三保障”,圓滿完成針對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的38項脫貧驗收指標,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在此背景下,創新機制抓緊補齊脫貧攻堅的突出短板,著力增強貧困群眾穩定脫貧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更是直截了當地指出這一問題:縣域經濟發展滯後,主導產業發展層次不高,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縣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薄弱,園區配套設施不完善,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保障不足;縣級財政收入增長乏力,收支矛盾突出,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縣域經濟發展亟需破題。

這說明已經引起省上的高度重視,結合“全面小康實現程度低,脫貧攻堅補短板任務重”來破題縣域經濟發展,就成勢在必行。

窮根之三:能力上的窮根。思想和機制問題解決了,就要看工作能力了。事實上,這方面的“窮根”在個別地方還有各種形式的表現:一些單位、部門事無鉅細,動輒下發文書、表格,形式繁多,實質雷同;各種表格雪片般飛向基層駐村扶貧幹部,造成填表比辦實事還重要的狀況;有的不顧實際亂髮指令瞎指揮,“為精準而精準”,讓基層扶貧幹部不堪其擾,遭群眾吐槽……

能力上的問題要多培訓,讓幹部找到為民脫貧致富的方法。基層幹部要多向政策學,多向同行學,多向群眾學,要學有所用,造福人民。

總之,扶貧開發,成敗在於精準施策,更在於精準挖出窮根。有窮根不可怕,共產黨人最講認真兩字,只要有較真的精神,就能對症下藥,擼起袖子拔出窮根,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我省對這些問題高度重視,立足對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高度負責的態度,經過幾年來的不間斷的整治,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相信,敢於直面問題的我省一定會走出一條扶真貧、真扶貧的扶貧之路,一定也會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大隴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