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開發區匯聚合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農村改革 農村 經濟 合作社 聊城晚報 聊城晚報 2017-09-01

釋放扶貧“疊加效應”———開發區匯聚合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聊城日報記者 趙宏磊

通訊員 張同耀 張 博

“在家門口打工掙錢,還有土地流轉的收入,村裡利用光伏收入給發款發物,這些好政策讓俺趕上了……”8月28日,談起扶貧政策帶來的好處,開發區廣平鄉顏莊村村民王秀芹打開了“話匣子”。

像王秀芹一樣,開發區3773名貧困人口受益於各項扶貧政策,順利實現脫貧。社會各界力量的不斷彙集,各項扶貧政策的“疊加效應”不斷釋放,為開發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萬線能拉千斤船,眾人能移萬座山。開發區堅持將扶貧開發作為第一民生工程,集中一切優勢資源、匯聚一切有效力量,全方位推動產業扶貧、行業扶貧、金融扶貧、健康扶貧、社會扶貧、抓黨建促扶貧等工作,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邁出鏗鏘步伐!

在“攻堅”上發力

——發揮“1+1>2”的聚合效應

武成莊村是廣平鄉一個省定貧困村。這個原來只有一條土路的村莊,如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條條幹淨筆直的道路、一幅幅講文明樹新風的公益廣告……都讓人心情愉悅。

“貧困戶實現脫貧,多虧了各級幫包乾部和‘第一書記’。”武成莊村村支部書記武勝國深有感觸地說。打機井、修公路、建廣場、改造危房、設立光伏發電項目……在各級幫扶人員的帶領下,一系列的務實舉措,讓武成莊村貧困戶基本實現脫貧,每戶增收2692元,村集體增收 2.5萬元。

武成莊的變化,是開發區打好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開發區落實“五位一體”幫扶機制,實行縣級幹部包鄉鎮、區直部門包村、重點企業包村、鄉鎮(街道)科級幹部包村、機關幹部包戶的五位一體幫包機制,精準幫扶貧困村、貧困戶,“量身定做”脫貧方案,限時完成扶貧攻堅任務,不脫貧不脫鉤、不摘帽不銷號。

發揮好“1+1>2”的政策“疊加效應”。開發區在充分徵求貧困戶個人意願基礎上,在區內設立多個互助式扶貧日間照料中心,為需要照料的貧困戶提供膳食供應、個人照顧等日間託養服務,為貧困戶專職護理者每人每月提供300元的勞動報酬。建設公益眾籌平臺,實行線上線下同時運營的方式,整合社會公益資源,努力打造滿足貧困群眾生活、生產需求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

一系列好政策的不斷疊加,在這片熱土上鐫刻著一幅幅扶貧攻堅、共赴小康的生動畫面!

在“精準”上發力

——破解插花村貧困戶脫貧難題

8月22日一大早,興業公司的黨員楊明惠便來到了廣平鄉賈劉村的楊廣蘭奶奶家中,陪她嘮嗑、談家常。如今,楊奶奶的心結解開了,說話的聲音響亮了,笑容再次回到她的臉上。

85歲的楊廣蘭,是開發區精準識別的因病致貧貧困戶之一。兒子因病殘疾,丈夫因傷心過度離世,給她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整日以淚洗面的楊廣蘭,不幸雙目失明。為此,開發區牽頭,

釋放扶貧“疊加效應”

(上接A1版)讓興業經濟開發有限公司與老人結成幫扶對子。楊廣蘭對記者說:“明惠經常來幫助我,幫我們家幹活,替我們家解決了很多困難。”

快馬加鞭的發展路上,不讓任何一名貧困群眾掉隊,是開發區向全區人民的莊嚴承諾。開發區下足“繡花”功夫,針對插花村貧困戶脫貧問題,採取到村、到戶幫扶措施,堅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根據不同貧困家庭、不同貧困類型實施差異化幫扶,做實插花貧困戶幫扶措施。

——增加插花村貧困戶分紅收益。採用金融扶貧,搭建區級金融扶貧擔保平臺,利用上級金融扶貧政策,為轄區內參與扶貧企業提供政府擔保,共有6家企業申辦了金融扶貧“富民企業貸”,貸款總金額3890萬元,幫扶插花村貧困戶389戶。

——增加貧困戶務工收入。號召全區21處扶貧基地,優先錄用周邊插花村貧困戶務工,輻射吸納周邊59個插花村貧困戶務工,解決了插花村貧困戶就業問題,增加了貧困戶的務工收入,實現了持續穩定收入。

——加大政策兜底力度。對五保戶、低保戶實行政策兜底,全區低保標準提升到3602元/年,積極為插花貧困戶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及就業崗位等各項幫扶措施,為插花貧困戶發放米麵油衣物等臨時救助。

下足“繡花”功夫,啃下扶貧“硬骨頭”。開發區堅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實施差異化幫扶,在小康路上堅決不讓一個人掉隊!

在“長效”上發力

——建立“土地流轉+就近就業”機制

“公司裡給我們流轉了土地,還給了我工作崗位,現在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8月7日,廣平鄉賈劉村村民賈明桂激動地說。

像賈明桂一樣,開發區很多貧困戶得益於“土地流轉+就近就業”的扶貧模式,紛紛實現了脫貧。開發區緊密結合扶貧工作實際,積極探索創新,以企業下鄉為抓手,建立了“土地流轉+就近就業”扶貧開發長效機制,確保貧困戶持續穩定收入。這一模式,也得到了廣泛推廣和社會各界的認可。

這是開發區脫貧攻堅趟出的一條“新路子”:堅持以省級貧困村為主戰場,扶貧基地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管理模式。村委會以基地管理入股,年底參與合作社分紅,分紅收益作為村集體收入。無勞動能力和未參與土地流轉的貧困戶以財政專項資金入股合作社,每年保底12%的固定收益,年底按比例參與合作社分紅,分紅收益按人口數量均分給無勞動能力和未參與土地流轉的貧困戶,確保實現所有貧困戶持續穩定脫貧。

這篇“土地”大文章,惠及了開發區全部17個省定貧困村。目前,這17個村建立了21處扶貧開發示範基地,共流轉土地3800餘畝,吸納了貧困村236名貧困人口務工,輻射帶動周邊59個插花村貧困戶務工,年人均土地流轉收入2128元,年人均務工收入約6000元。

立下愚公志,打贏脫貧戰。開發區將以迎難而上的勇氣、開拓創新的銳氣、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正能量,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