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民生大戲 提升幸福指數

農村 農民 經濟 保險 六安網 2017-06-08

六安網訊(記者 張靜)《辭海》中對於“民生”的解釋是“人民的生計”,是一個帶有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的詞語。隨著社會發展,民生上升為既有物質需求也有精神特徵的整體樣態。民生工作千頭萬緒,而中心只有一個,那就是關注群眾的需求,順應人民的期望。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民生優先”的原則,更是把“民生工程”的建設和建設“幸福六安”緊密結合,不斷完善社保體系、不斷擴展受益面、不斷提升幸福指數,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從社會經濟發展中得到實惠,真切感受到生活變化。

織牢民生保障網

提及民生工程,家住霍山縣與兒街鎮山王河村的蘇玉國滿心喜悅。蘇玉國先天性雙目幾近失明,妻子患有先天性智障,兒子在小學讀書,都無勞動能力沒什麼經濟來源。近年來,蘇玉國全家都享受了農村低保待遇,他和妻子還享受到殘疾人生活和護理補貼,其讀書的兒子申報了雨露計劃、春蕾計劃等補助。2016年底,蘇玉國申請到農村危房改造除險加固補助資金6000元,加之鎮村幹部捐款、親友的幫助,翻新了房屋。

“花小錢、防大災,管幹!”,在金安區翁墩鄉翁墩村的秦明全和其他村民看來,農業保險是莊稼漢的“定心丸”。2013年下半年,秦明全和弟弟秦向陽及本鄉幾個朋友成立了合作社。2016年,由於受小麥赤黴病以及水稻高溫熱害影響,合作社的部分莊稼收成不是很好,保險公司核實災情後及時賠款。“交了不到9.2萬元的保險費,得到了近30萬元的理賠款,讓我們很快恢復了生產。”秦明全表示,2017年3月,合作社種植的大棚蔬菜也上了保險。

農產品安全工程是2016年新增民生工程項目之一,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當年10月底,我市完成60套蔬菜、50套畜產品、27套水產品快速檢測系統,完成率100%。

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就業扶持……5年來,我市共實施省級民生工程項目40多項,涉及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三農”及其他社會服務等。同時,2013年以來,我市還從切實保障廣大群眾利益出發,結合實際實施了農副產品平價商店建設、城市“一卡通”、中心城區公共自行車服務、市區城鄉公交一體化等10項市級民生工程。

一項項細密的民生政策,深入到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五年來,我市從資金投入到制度保障,將民生保障網織得更密更牢。

提升人民幸福感

“民生脈動最關情”,每一項民生工程,都切身解決著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進一步提升了老百姓安全感、舒適感、幸福感。

精準實施又一年,民生工程效果顯。2016年,我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投入各類資金117億元。中心城區公共自行車一期項目運營良好,公共停車場項目啟動建設;市區公交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公交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榮獲首批創建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示範城市;城鎮新增就業6.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在全省率先整合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建立統籌城鄉的醫保體系,醫保參保率達99%以上,五保、低保和社會救助制度不斷完善;新開工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32851套,改造農村危房14320戶;繼續實施學前教育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五年規劃,啟動六安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新一輪普通高中佈局調整,金寨、舒城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健全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市圖書檔案館、科技文化館主體工程竣工,新建農民文化樂園57個;打造“社區一家親、文化進萬家”等群眾文化活動品牌……一個個具體的數字,一個個身邊的事例,讓我們欣喜地看到,民生工程給皖西人民群眾帶來的實惠。

當然,民生工程永遠在路上。我市仍將持續保障改善民生,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提升建後管養、績效管理水平,以科學的機制體制引領各項民生政策精準落地,進一步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