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縣大坪塘鎮火柴嶺村產業扶貧紀實

農村 農村改革 三農 畜牧業 紅網永州站 2017-06-17

□通訊員 葉文雄

“今年你種的這200畝西瓜產量怎樣?”

“非常不錯!”

近日,筆者在新田縣火柴嶺村走訪時,遇見該村種植大戶王文生。聊起今年的收成,他滿臉喜悅,抱著兩個大西瓜向筆者展示,並一再要求筆者嚐嚐他種的西瓜。

火柴嶺村隸屬新田縣大坪塘鎮,該村人多地少,因常年乾旱,自然條件惡劣,被定為省級貧困村。2015年,該村被列為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結對幫扶貧困村;2016年,該村成功摘帽、脫貧出列。回首脫貧路,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駐村工作隊隊員們滿是感慨。他們告訴筆者,為了實現脫貧攻艱任務,工作隊拓寬幫扶思路,改變了以往籠統的政策、資金扶貧,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脫貧,實現由給錢給物“輸血”式扶貧,向以發展產業為重點的“造血”式扶貧轉變。

該村通過採取扶貧資金扶持、保證貧困戶用工的合作模式,大力扶持養殖大戶發展,全村目前發展生豬養殖大戶2戶,預計年出欄生豬1500頭。計劃注入扶貧貸款資金25萬元,並解決貧困戶用工近10人。被注入的扶貧貸款資金,養殖大戶將分五年按每年5萬元返還給村集體,村集體按照集體與貧困戶分別佔30%、70%的收益進行分配,預計貧困戶每戶增收1200元。針對村裡人多地少,外出務工人員多的狀況,積極鼓勵村民開展土地流轉,加入村土地流轉合作社,成功流轉土地近500畝。其中,發展顛茄藥材種植300畝,由縣裡的種植企業提供種苗和技術支持,並與種植戶簽訂合同,採取“訂單式生產”,預計每畝收益在3000元左右。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村裡的實際情況,積極鼓勵村民流轉閒置荒山坡地開展沃柑和西瓜種植。目前,已發展沃柑種植大戶2戶,種植面積近200畝;發展西瓜種植大戶1戶,種植面積200畝。同時,利用省扶貧資金48萬元建設了一個60KW光伏發電平臺,通過與電力併網獲取國家能源補貼,每年可創收約6萬元。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8萬元,貧困戶每年可增收1000元。

在談到村裡脫貧成功的祕訣時,工作隊員笑著說,只靠駐村工作隊幾個人是扶不起一個村的,關鍵是要聚焦村黨組織建設,建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打造一流班子隊伍。該村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促進班子成員用心謀事、紮實幹事。加大教育培訓力度,邀請有關專家到村授課,組織村幹部外出學習考察、組織培訓等活動,轉變觀念、開拓視野、創新思路,提高村支“兩委”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培養村級後備幹部,重點在優秀黨員、致富能手、退伍軍人中培養村級班子後備人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