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七十年代農村生活那些事3、那個時期是計劃經濟的票證年代

農村 服裝 農民 麵條 不完美媽媽 妮娜的世界 2019-04-24

那個時期,國內運動正酣,個別幹部抓階級鬥爭比抓生產還來勁,還上癮。造成社會物質極度匱乏,票證供給制由此邁向了顛峰。

(下圖是七十年代使用過的部分票證)

回憶七十年代農村生活那些事3、那個時期是計劃經濟的票證年代

布票,七十年代對很多地道的農民來說,布票還顯得比較充盈,按家庭人口,不論大人小孩,每人每年1丈4尺5寸布票,大人縫一套衣褲足夠了,小孩呢縫一套還有剩,可是啊,那時因為太窮,有很多家庭有票無錢買布,不少人用幾條几毛錢一條的澡巾拿到染布店染黑做褲子穿。還有的人用生產隊買來的尿素袋,鈣鎂磷等肥料袋做短衣短褲,因為那種袋子是纖維伲龍的,既輕柔又耐用。

(下圖是當時所用的布票)

回憶七十年代農村生活那些事3、那個時期是計劃經濟的票證年代

2,糧票:農民手裡是沒有糧票的,那時只有吃國家糧的人才有。老百姓想吃個包子,饅頭或想買幾支麵條或想和糧食有關的副食品都要糧票,都難買到。

要想得到糧票,一是要有吃國家糧的親戚,用大米或其它農產品跟他們換。二是找個理由到公社或大隊開個證明,拿大米和茶油到當地糧點等量兌換。那時農民真苦呀。

(下圖是當時的全國通用糧票)。

回憶七十年代農村生活那些事3、那個時期是計劃經濟的票證年代

3,其他各種各樣的票證多如牛毛,我記憶中,除食鹽未憑票供應外,其他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商品都要票,什麼糖票,油票,肉票,肥皂票,連煤油都要票。記得小時候,因為家裡窮,一來無錢,二來無票,衣服太髒了母親用稻草灰泡水或用茶枯餅泡水洗衣去汚,頭髮有汗臭了也用稻草灰和茶枯泡水冼發。天黑了,無錢在每個房間裝電燈,父親只好用刀劈成那種又細又長的鬆光或用葵花杆浸泡晒乾後照明。那時農民想賺一塊錢都無處可施,16個雞蛋才能換回1元錢,1元錢又到商店換回幾斤食鹽,所以,有些人手裡分發有票證,但家裡實在拿不出錢去購買,票證只好送人或丟在抽屜裡過期作廢了。

(下圖是當時的斤,兩票證)

回憶七十年代農村生活那些事3、那個時期是計劃經濟的票證年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