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中輝:工商資本主導發展特色小鎮的潯龍河模式

柳中輝:工商資本主導發展特色小鎮的潯龍河模式

2008年以來,長沙縣通過“資本集中下鄉、土地集中流轉、產業集中發展、農民集中居住、生態集中保護、公共服務集中推進”,引導鼓勵各種經營主體建設現代農莊,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在政策引導下,由工商資本主導的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項目於2009年啟動建設。經過8年的建設,項目已形成了特色小鎮建設的潯龍河模式。2018年1月13日在長沙寧鄉舉辦的特色小鎮博覽會上,潯龍河項目被評為都市近郊型特色小鎮的優秀示範案例。其主要做法是:

一、創新體制機制,讓工商資本“下得來”

長沙縣委縣政府將潯龍河項目確定為“企業市場化運作、政府推動和監督、基層組織全程參與、民本民生充分保障”的發展模式,從機制上釐清了政府、企業、村集體三個主體之間的權責關係,做到了各方認可、共享多贏,解除了工商資本下鄉的後顧之憂。

柳中輝:工商資本主導發展特色小鎮的潯龍河模式

1.企業市場運作,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企業主導了項目的頂層設計、資金運作、政策平臺搭建、土地規劃調整等,並負責項目區內的產業規劃、招商、建設、運營、管理,最終形成了對農村多種資源合理配置和綜合利用。

2.政府推動和監督,做到不越位、不缺位。縣委、縣政府通過整合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項目、涉農資金和土地收益返還等按照項目規劃統籌投入,完成項目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同時,通過強化領導和監督,確保規劃的嚴肅性和項目建設的規範性,確保項目健康推進。

3.村級組織全程參與,確保農民利益充分保障。潯龍河村委會主要負責實施土地增減掛鉤推進村民集中居住,並通過成立村集體企業,統一經營管理300畝集體經營性土地等集體資產,發展集體經濟。村民則拿出自己的土地資源參與項目建設,並在土地流轉、集中居住、勞務、住房、公共服務等方面獲得直接利益。

二、創新政策支持,讓工商資本“落得地”

潯龍河項目建設之初,各種政策瓶頸亟待破題。縣委、縣政府支持項目大膽創新,通過創新改革解決了一系列要素難題,保障了項目的順利推進。

1.實施了土地改革。一是完成了土地確權。2009年項目啟動時就組織專業隊伍完成了土地確權,釐清了土地所有權、農民的承包經營權、宅基地永久性使用權、集體土地收益分紅權和林木所有權關係,奠定了改革發展基礎。二是有序開展土地流轉。對項目區內不需要開展建設的土地實施集中流轉,增加了農民收入。三是實施土地增減掛鉤。通過集中居住節約的農村建設用地等面積置換城鎮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並明確將置換用地土地收益全額返還用於項目區內農民集中居住,解決了農村公共資源配套難、農民居住品質低、農民住房無資產價值等問題。四是開展土地同價同權試點。在項目區規劃300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實施與國有出讓用地的同價同權。將其作為村集體的資產,以土地入股或融資的方式發展公共經營性項目,壯大村集體經濟。五是實施土地的混合運營。根據小城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實施多種不同性質土地的混合使用,既有效地保護了耕地和生態,又滿足了農民集中居住和產業建設的用地需求。

柳中輝:工商資本主導發展特色小鎮的潯龍河模式

2.做到了多規合一。潯龍河項目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型規劃進行統籌融合,形成了“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民生規劃充分考慮人口結構、管理方式的變化,從改善生活品質、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生態規劃以保護耕地、保護環境為原則,對項目區內的生態本底進行整體塑造和提質。產業規劃充分分析本地區的交通區位、自身資源、市場需求等優勢,形成既有良好的市場預期又能較好融合的產業生態。建設規劃按照本土特色、歐洲標準,做到建築與自然、文化的完美融合。土地利用規劃根據建設發展的需求,採用點狀、帶狀佈局的方式,做到農用地和建設用地、集體建設用地和國有建設用地、國有劃撥用地和國有出讓用地、產業用地和住宅用地等多種不同性質土地的混合使用。

3.整合了財政資金。嚴格按照規劃統籌安排政府項目和資金,避免了因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多頭管理而造成重複投資和資金浪費。嚴格政府財政性資金的使用程序,對由財政資金投入的項目進行嚴格監管,按照“用前審批、用時監管、用後審計”的操作流程,確保了資金的安全、合理投放。

三、發展綜合產業,讓工商資本“能增值”

特色小鎮必須有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潯龍河項目引進了廣州棕櫚園林、湖南潯龍河投資控股、綠地集團、星光集團、國家大劇院等國有、民營企業,大力發展農村綜合產業,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1.教育產業是核心。一是基礎教育,引進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學校,建設從幼兒園到中學的基礎教育示範學校。二是研學教育,包括素質教育、科普教育、國防愛國教育、營地教育,目前已經建成童勳營國防素質教育基地和麥咭農場等項目。三是培訓教育,開展黨員培訓、村官培訓、特色小鎮運營培訓等。

柳中輝:工商資本主導發展特色小鎮的潯龍河模式

2.生態產業是基礎。一是規劃1000畝種植不同品種的櫻花、紫薇花,把潯龍河的原生態環境建設成四季有花、色彩絢爛的鄉村花園。現已完成櫻花谷一期建設,並於2017年3月正式開園。二是生態農業產業園。規劃建設2000畝生態農業產業園,發展綠色蔬菜、優質稻、花卉苗木、水果等種植。目前已種植優質水稻580畝、綠色蔬菜620畝。三是鄉村溼地公園。將金井河、麻林河、潯龍河打造成集生態、文化、休閒等於一體的生態溼地公園。

3.文化產業是靈魂。一是田漢文化,與綠地集團、星光集團、國家大劇院聯手打造田漢國際戲劇小鎮。二是湘中文化,對村民集中居住區統一經營,建設湖南特色美食、老藝術、老手藝商業街區,使其成為展示湖湘文化的重要窗口。三是親子文化,與金鷹卡通衛視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引入麥咭IP,建設鄉村親子動漫主題樂園。

4.康養產業是配套。潯龍河項目區順應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大趨勢,依託良好的自然資源基底,與北京泰禾集團合作,打造集養生、旅遊於一體的康養生態圈。

5.旅遊產業是抓手。面向全齡遊客開發“吃、住、遊、購、娛”產品,打造完整的研學旅遊目的地產品體系和研學旅遊體驗,形成研學遊、生態遊、鄉村遊、文化遊、康養遊等業態豐富的旅遊產品,並構建全域化的運營管理體系。

四、促進村民增收,讓工商資本“信得過”

通過多種產業的帶動,使農民的多種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大大增值,有效促進農民生活富裕,讓工商資本得到村民的認可和信賴。

柳中輝:工商資本主導發展特色小鎮的潯龍河模式

1.農民土地價值倍增。一是土地在流轉中增值。按照耕地每畝每年600斤谷、林地每畝每年150斤谷、水塘坡土每畝每年200斤谷的價格實施土地流轉,並按照當年的糧食保護價折算成現金髮放。按照2017年的價格標準,戶均可獲得6500元的流轉費收入。二是宅基地在增減掛鉤中增值。通過增減掛鉤推進農民集中居住,為農民建設“有天有地有院子有門面”的村民安置區,僅商鋪出租村民每年即可收入2萬至4萬元。三是集體建設用地在經營中持續增值。潯龍河村成立集體企業發展集體經濟。按照深化供銷社改革的要求,與長沙縣供銷社聯合成立了湖南首家村級標準化新型供銷合作社,目前已正式營業。集體公司還將利用集體建設用地開超市、加油站、停車場等經營性項目,所得收益可對村民進行分紅。

2.農民勞動力價值倍增。潯龍河村通過大力發展綜合產業,不但吸收了大量本村剩餘勞動力,還吸引了外來就業人員,勞動力報酬也得到較大提升。現代農業、旅遊服務、物業管理等板塊近300名本地村民就業,年人均工資收入8萬元;在二、三產業方面,通過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休閒旅遊、鄉村地產,新增外來就業人口1000餘人,年人均創業收入達到8萬元左右。

作者系湖南省長沙縣果園鎮潯龍河村第一書記

原載《中國鄉村發現》2018年6期 此為原文,刊發時有修改。

柳中輝:工商資本主導發展特色小鎮的潯龍河模式

相關鏈接

柳中輝當選為第三任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

陳文勝與柳中輝前沿問題對話:小崗村VS華西村誰高誰下?

柳中輝 劉紅峰:資本下鄉是鄉村振興的驅動器

點擊下方【在看】推薦給好友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