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關於進一步加強2017年度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工作的通知

農村 種植業 三農 農資 農機360網 2017-05-14

蘇農機科〔2017〕12號

各市、縣(市、區)農機主管部門:

為貫徹落實省農機局“一項行動、兩大工程”工作部署,進一步鞏固提升水稻機插秧等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切實加快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省建設,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統籌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2020年全省整體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是省委、省政府“十三五”規劃明確的目標任務,是全省農機化工作的必成目標,各級農機主管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充分發揮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優勢,進一步深入部署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確保各地能夠按時完成目標任務。當前,全省正進入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快速推進和攻堅階段,距離2020年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省目標時間緊迫、任務艱鉅,各地一定要早部署、早推進、早落實、不掉隊,為目標完成爭取一定的時間提前量。各設區市要圍繞目標任務倒排時序進度,全面深入部署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細化年度目標任務到轄區內各縣(市、區),確保轄區內涉農大縣(市、區)按時完成目標任務。34個省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縣要按照既定的時序進度加快組織實施,保質保量地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暫時還未列入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縣項目的縣(市、區)更要加大工作部署和推動力度,早打基礎,補齊短板,縮小差距,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同步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二、鞏固提升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水平

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是我省水稻種植環節機械化的主推技術,是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要環節之一,各級農機主管部門要將水稻機械化育插秧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有機結合、同步抓好。一要認真組織摸底調研。全面真實地瞭解和掌握當前轄區內水稻育插秧在役機具保有量、需求量及育秧準備情況,根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總體目標任務,科學制定機插秧工作目標任務並層層分解下達,落實到具體鄉鎮及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經營服務主體,紮實開展機插秧技術推廣工作。二要做好技術指導工作。要以市場為導向,做好育秧播種機、側深施肥插秧機和微噴灌旱地育秧、工廠化育插秧等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同時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場院,重點幫助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田大戶做好育秧和機插秧的技術指導工作,提高技術到位率。要引導農民提前做好去年冬季休耕田塊的育秧準備工作,搶回連續延遲的稻麥生產接茬時間差,保證稻麥週年生產的適期播種。三要做好保障服務工作。加強與農機經銷(生產)企業的協調溝通,保證插秧機、育秧播種機等貨源充足,做好農機購置補貼服務工作,確保機具落實到位。同時協調農資供應部門,迅速落實配套物資,及時指導農戶做好床土培肥、基質選購、種子篩選、地膜打孔、塑盤準備及秧田製作等相關準備工作。四要加強進度報送。各地要在認真摸底調研的基礎上,準確填報機插育秧情況表(附件1),並由各市彙總後於5月22日前通過電子郵件報省局科技質量處。從5月10日起,實施機插秧推廣工作進度旬報制(附件2),請各縣(市、區)農機主管部門安排專人及時向設區市農機主管部門上報插秧機、機插面積、宣傳培訓等情況,各設區市農機主管部門於每月10日、20日、30日前將所轄縣區彙總材料報送省局科技質量處。並於7月底前將本市機插秧推廣情況總結(突出典型事例和新亮點)報送省局科技質量處。

三、切實抓好全程機械化示範創建工作

為保證示範創建實效,各地要整合相關資源,合力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鄉、村、片等創建工作。各地要在示範區內針對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的難點和重點,通過行政、政策、資金、技術等要素供給,主攻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確保六大環節機械化水平協調推進,提升示範創建效應。針對各地快速發展的糧食產地烘乾機械化,各地要科學應對,按照合理規劃、綠色發展的理念,在一定區域內合理規劃佈局,避免惡性競爭,同時在政策上要鼓勵發展節能環保的熱源烘乾設備,逐步引導改造燃煤等重汙染的烘乾設備。同時要建立和完善以財政補貼資金為導向,農民和農村集體投入為主體,社會資金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機制。2017年度19個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縣已經確定,首批項目資金也已下達,各示範縣要抓緊組織調研,迅速摸清家底,找準薄弱環節,修改完善建設方案,儘快組織實施示範創建工作。示範縣農機部門要充分發揮縣級人民政府主體作用,積極爭取政策扶持,協調農機、農藝等相關部門,合力推進示範創建工作。15個首批示範縣要對照目標查漏補缺,加快組織推進,同時要注意收集整理示範創建相關資料。按照“先省後部、質量優先”的原則,省局將在省級示範縣中適時組織推薦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四、強化全程機械化技術集成應用

各地農機、農業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立足稻麥週年生產,根據農業生產時序和農藝要求,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細化成具體方案,總結適合當地的六大環節機具配置、作業質量、農藝要求等於一體的技術方案,提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水平。各地要根據農作物種植模式、土壤墒情、水資源條件、農機裝備基礎和近年來主推技術的應用等情況,加強機械耕整地技術、秸稈還田技術、水稻機插秧技術、化肥深施技術、精少量播種技術、節水灌溉技術、高效植保技術、聯合收穫技術、糧食烘乾技術等技術集成,組裝配套形成適宜當地的糧食週年生產的全程機械化技術方案,並於7月底前報省局科技質量處備案。各級農機主管部門要結合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服務進萬家活動,組織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服務指導專家進社入戶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重點對水稻機械化集中育秧、小麥秸稈還田集成水稻機插秧、水稻秸稈還田集成小麥機條播、高效植保等技術進行指導,確保技術到位率。

五、創新全程機械化發展模式

各級農機主管部門要注重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模式的創新,可參考農業部辦公廳推介發佈的“秸稈農用十大模式”樣板,依託專家組和基層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集中開展調研,研究總結形成符合地方實際的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模式。同時要加大宣傳,並組織開展培訓,引導農民科學開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模式的應用。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進一步完善技術模式、生產模式、服務模式、組織模式等,要加快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創新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培育一批“服務優、效益高、管理嚴、信譽好”的農機經營服務主體,探索和完善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村社共建、社社聯建”的作業服務模式。積極推行統一育秧、統一機耕、統一機播、統一植保、統一收穫、統一烘乾、統一還田的“七統一”生產模式,著力延長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服務鏈條,不斷提高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經營水平,切實增強農機經營服務主體的綜合能力,推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建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的長效機制。

六、科學開展全程機械化監督檢查

各級農機部門要建立完善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評價體系,以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鄉鎮創建為抓手,實行“六化考核”--任務指標化、內容數量化、標準明確化、考核常態化、結果公開化,層層分解考核落實。省局將結合夏秋農業生產工作適時組織對各地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的監督檢查,重點核查相關基礎臺賬資料、工作推進以及水稻機插秧、小麥種植機械化等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的發展等情況,檢查情況將作為示範縣考核和下年度項目縣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省局將進一步完善《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市、縣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及時開展培訓,統一考核標準,並適時組織省級考核評價工作。

省農機局聯繫人:張飛,聯繫電話:025-83275256。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mailto:[email protected]>。

附件:

1.2017年水稻機插、育秧情況表

2.2017年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工作進度旬報表

江蘇省農業機械管理局

2017年5月8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