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及200萬人|自治區三大“絕招” 新增耕地90多萬畝

農村 農村改革 種植業 農民 寧夏廣電新聞中心 2017-06-06

我區近年來通過實施中北部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項目、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生態移民土地整治“三大工程”,先後對全區1/4的耕地進行了整治,新增耕地90多萬畝,惠及全區200萬農民群眾。項目區農民因糧食、蔬菜和經濟作物增收及土地流轉、參與工程建設等,年人均純收入增加近千元。

惠及200萬人|自治區三大“絕招” 新增耕地90多萬畝

記者在西吉縣興隆鎮王河村看到,原本高一塊低一塊的山坡地,如今變成了平整的田地, 一條條滴灌帶穿插其中。耕地有增加,產出有提高,這些喜人的新變化全都得益於我區實施的土地整治項目。

惠及200萬人|自治區三大“絕招” 新增耕地90多萬畝

西吉縣興隆鎮王河村村民 宋建軍:

以前有8畝地都是旱田,因為沒有誰水只能靠天下雨種地,種些玉米、洋芋、雜糧這一類的,收入也不行。自從土地整治以後,這地也有了水了,我也開始種菜,學著種芹菜、甘藍這些,收入也好了。

惠及200萬人|自治區三大“絕招” 新增耕地90多萬畝

惠及200萬人|自治區三大“絕招” 新增耕地90多萬畝

開展土地整治項目之前, 宋建軍家1畝地1年的收入只有400元。2016年,國家土地整治項目在王河村實施後,村上打了井引上了水,當地人一舉擺脫了靠天吃飯的窘境,引進技術種植蓮花菜和芹菜,每畝產量分別達到6000公斤和1萬公斤,純收入2000元以上。

惠及200萬人|自治區三大“絕招” 新增耕地90多萬畝

惠及200萬人|自治區三大“絕招” 新增耕地90多萬畝

西吉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陶志明:

西吉在十二五期間,通過整理土地投資大概在十萬畝,投資1.5億實施了八個項目,通過土地整理改善了土地整理項目區的經濟、生態、環境,效果特別明顯,總共這十萬畝地有旱改水將近三萬畝,旱改水的效益特別明顯,改善了它當時的生產條件、灌溉條件、地的平整這些。

據統計,我區通過田、水、路、林的綜合整治,治理沙漠5.6萬畝、鹽鹼地13.7萬畝,種植各種樹木792萬株。全區增加農田灌溉面積80多萬畝,項目區糧食單產平均增加100公斤左右。

惠及200萬人|自治區三大“絕招” 新增耕地90多萬畝

寧夏國土開發整治管理局書記 楊曉軍 :

截止目前已完成總建設規模428.84萬畝,總投資54.07億元,通過大規模的土地整治初步形成了一批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