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不鬆勁 脫貧不脫鉤——劍閣縣2016年度已脫貧村26名第一書記繼續紮根基層

農村 三農 農民 農業 川新網匯 2017-06-14

四川新聞網廣元6月13日訊(張婷)“對這樣偏遠的村來說,要脫貧離不開產業,搞產業離不開技術,貧困戶最缺的就是種養殖技術,今天畜牧專家來了,請各位好好幫我們把把脈……”6月7日,驕陽似火,湛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一陣陣熱浪撲面而來,劍閣縣演聖鎮天馬村的農民大部分還在田裡插秧,第一書記李再富正帶著市縣農業局的專家們查看貧困戶何心偉養的土雞。

驗收才結束 征途又上路

2016年度,全縣26個貧困村通過省脫貧攻堅驗收率先“摘帽”退出,13404名貧困人口順利脫貧,脫貧攻堅首戰告捷。“摘帽”後的貧困村村民走上了水泥路、吃上了安全水、用上了放心電,小病不出村、學習有圖書、休閒有去處,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兩年來,第一書記們嚴格按照“六個一”駐村幫扶工作要求,沉下身子紮根基層,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奮力推動貧困村脫貧致富。但是,通過驗收並不代表脫貧結束,“摘帽”只是奔康新徵程的開始。

漢陽鎮順風村第一書記鄭學軍,任職初期就提出“兩個率先一提高”(即2016年率先脫貧、2017年率先奔康、2018年鞏固提高)的脫貧規劃,現在剛完成了第一步,今年他將帶領他的順風村踏上奔康新徵程。2016年底,順風村率先脫貧“摘帽”,走在了全縣的前列,鄭書記高興地將剛出生的小兒子取名“順風”,有了小孩,愛人對他整村脫貧後還天天在村裡跑很不理解。他回到家裡苦口婆心給妻子做了不少工作,妻子最終為了他能安心工作,辭去了工作,專門照顧老人孩子。他深情地說:“雖然我為老百姓幹了一點點事情,他們卻給了很高的評價,我深受感動也倍感壓力,一定要繼續帶領大家過上小康生活”。

產業剛起步 成效需鞏固

“沒有產業,村民的錢袋子就鼓不起來。”鹽店鎮蓮花村第一書記李三斌經常暗暗告誡自己:第一書記不僅是貧困村黨組織的領頭羊,更是貧困村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和貧困村脫貧致富的第一責任人。

到任之初,他到處“找路子、碰釘子”,積極動員貧困戶發展產業。蓮花村62戶貧困戶,在李書記帶動下種植菸葉50餘畝,種植核桃187畝,發展土雞養殖28戶,養牛10戶,養殖山羊25戶,養殖黑豬53戶,圍繞六組到楊家壩水庫公路沿線栽種桃園50畝,致富增收產業基本形成,為後期的鄉村旅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貧困戶2016年戶均增收2000元,人均收入達到3538元。

產業初見成效,收益還需時日,在試點的基礎上施展“繡花”功夫至關重要。去年,劍閣縣脫貧村已建立實體經濟專合組織26個,愛心扶貧超市13個,截至2016年底,26個脫貧村集體經濟均達到5000元以上。

“除了銀溪的木耳、松嶺的土雞、先鋒的大耳羊、雙柏的蔬菜這些已成形的集體支柱產業要進一步鞏固,我們還要求各鄉鎮結合本地貧困村實際,發展第三產業,比如劍門關景區毗鄰的桂花村的農家樂,升鍾庫區金像村的釣魚鄉村旅遊等,只要堅持走種養結合,二、三產業集群配套的路子,我們的貧困村鞏固發展就不會缺少動力支撐。”縣委農工委主任李雲峰談到已脫貧村的產業前景信心滿滿。

來之則安之 書記穩得住

“我要繼續留在村裡搞技術培訓,把脫貧後的農民兄弟扶上馬送一程,把好日子“穩住”。” 吼獅鄉龍座村第一書記王小虎表示。

按照上級要求,為了保持第一書記隊伍的相對穩定,建立健全脫貧長效機制,避免脫貧又返貧。劍閣縣及時制定《切實關心愛護脫貧攻堅一線幹部激發幹事創業活力辦法(試行)》,全面落實省委表揚優秀第一書記提拔重用辦法措施,讓第一書記們在貧困村繼續安心工作,潛心幹事。

“我既然來當第一書記,就沒有想過要什麼待遇”。武連鎮計劃村第一書記王定泉身體多病,但他任然堅守第一書記崗位,從自己的工資裡擠出1000元,資助貧困戶孩子王海燕上學,成了群眾嘴裡的“旺書記”。碗泉鎮石靴村第一書記吳建良年逾59歲,還馬不停蹄在田坎上奔波。龍源鎮登雲村第一書記馬榮宏感嘆:“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

既來之,則安之。這26名第一書記按照縣委向書記的指示,在取得了脫貧首戰即勝的輝煌戰績面前,少了些許驕傲,更多的是淡定。夕陽如血,長路漫漫,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那一句誓言“不脫貧不罷休,不奔康不脫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