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嘉賓專訪

農村 三農 經濟 肯尼亞 中國黔西南 2017-04-11

共同編織綠色夢想

——訪肯尼亞公共服務部青少年發展中心負責人歐博飛

文/圖 記者 肖 雄

第五屆“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嘉賓專訪

我是第一次到黔西南來,黔西南給我的印象就是綠化環境是非常優美的,當然這跟我們國家也是有些共同之處的,興義對環保意識和環境保護是有成效的。

有一些不同之處就是在我的故鄉或在肯尼亞,我們在環保方面做出很多努力,比如說剛才提到的植樹這樣的項目,我們一直在努力,我們當地森林覆蓋率達到百分之十,我們現在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地方被森林覆蓋,變得越來越綠,這也是我們綠化工程當中的一項重要的工程。我們也遇到很多挑戰,我們需要跟大家提到將植樹活動深入到各個階層、各個群體,讓學生、年輕人、成年人等不同群體都參與到植樹活動當中。

同時,我們要利用好青少年和青年這個群體,讓他們這些有識之士組成一個團體加入到植樹活動。因為在這個群體當中可能有很多專業的人,他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智慧,能夠加入到環保過程中。這也是需要去推廣的,因為在這樣的群體當中他是整個智慧的一個組合,他們可以讓整個環境變得越來越好,效益越來越高,所以我們植樹不止是為了今天,而是為了未來。

當然,我也希望兩國青少年有交流項目,中國的青少年可以到肯尼亞去學習、去借鑑;我也希望肯尼亞的青少年有類似的機會到中國來學習,雙方只有不斷地深入交流,才能共同促進環境發展和改善環境。中國的青少年到肯尼亞時就可以像我們今天這樣的一個場合,以論壇或者會議的形式去分享,交流彼此的一些經驗,我也希望肯尼亞的青少年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到中國來共同分享和學習。

我們都知道,農村的糧食產業一直是國家發展的一個重心,也希望村民或當地的農民能夠有這樣的一個可以開發的資源,但是我們需要提到的是在脫貧攻堅這樣一個攻堅戰中,我們積極鼓勵多樣化,因為每個鄉鎮、鄉村都有自己的特點,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鼓勵每個鄉鎮領導、鄉鎮政府能夠積極地就地取材,去發揮自己的特色優勢,去開發出、研究出更好的脫貧項目,這樣的話能夠組成一個脫貧網絡,它是一個多樣化的、也是因地制宜的。

我知道中國的鄉村土地規模是非常廣闊的,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效,我希望以後有機會鼓勵我們國家的村民走出來,能夠向中國鄉村建設學習更多的知識和經驗,雙方加強交流,更好更深入地合作。

把“鄉愁”搬進城市

——訪中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社會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繼焦

文/圖 記者 楊朝敏

第五屆“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嘉賓專訪

黔西南州提出來的“四方五共”“七個搬出”,我覺得可以形成一種模式,我現在把“四方五共”“七個搬出”當成一種影響配置的方式和推動經濟發展的一種方式,而不是隻是一種治理理念。

“四方五共”是一種影響配置的方式,它會影響當地的配置和影響當地的發展,它應該可以成為一種模式,我覺得是一種比較民本的、協商共贏的一種方案模式,它在脫貧攻堅、易地扶貧搬遷這個事上,探討一種新的發展路子、發展模式,我也是這麼認為的,有新的發展模式,不同的在於它配置內容不一樣,我也會在繼續研究這個,現在這個“四方五共”,它所調動的資源是整個州的資源,能夠協調配置的資源是很廣泛的。

大規模搬遷是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所以我覺得在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怎樣搬出文化,這是很重要的。所謂的鄉愁,就是他熟悉的鄉村文化消失了,那我們怎麼樣在城市裡面來體現,這是很重要的。農村的文化能夠帶到城市,變成城市的文化,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我覺得鄉愁不一定是在鄉下,在城市也能夠被體現出來。在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能夠注意到這點,我覺得是很難得的,能夠避免很多問題。

產業問題,這是關乎吃飯的問題。黔西南州能夠把文化和生計方面的問題結合起來,這個思路是對的。現在黔西南州對布依小鎮,對打造“三碗粉”等等,正在挖掘一些當地的傳統文化,包括衣食住行方面,準備往這些方向來做一些東西,我覺得這是比較好的。我覺得小鎮不一定要做一個新的品牌,也有可能在古鎮上就有一個老店,接著做老店品牌不挺好的嗎?為什麼要新創一個東西呢?把那個歷史給續起來,這也是一個機會,把我們以前、鄉土的東西搬到縣城或小鎮上,變成一個新的文化、新的產業,而且續得起來,我是比較贊成這樣做的。就是我們一般認為傳統與現代是對立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傳統和現代有一個連接點,我們怎麼去找這個連接點,讓它去發展,這是很重要的。

在注重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中國是非常有優勢的。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幾年評的傳統村落,貴州是非常多的,我覺得這個非常好。中國在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方面有點晚,但是在整個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它雖然發展的有點晚,但是它丟的文化比較少,這讓人很高興。我們怎麼樣把這些東西用起來,我覺得這是一個機遇。上世紀九十年代,我來貴州調研,當時我覺得貴州就像菲律賓,因為貴州沒有什麼就業機會,只能靠輸出勞動力。而現在,這是一個新的機會,抓住發展美麗鄉村的機會,讓大家留在家鄉,發展家鄉。

發展旅遊產業帶動美麗鄉村建設

——訪州政府副州長李傑

文/圖 記者 肖 雄

第五屆“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嘉賓專訪

我州舉辦“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旨在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圍繞“脫貧攻堅,同步小康”這個核心任務,搭建開放創新的峰會研討平臺,彙集眾人的智慧,凝聚大家的力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促進綠色發展,合力打贏這場時代賦予我們的脫貧攻堅戰,奮力開拓一條通往同步小康的創新之路。

“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交流合作平臺,在此平臺上,我們獲得了眾多的實惠和能量。一是有效實現了思想碰撞、智慧聚集、項目合作,助推了我州美麗鄉村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二是增進了美麗鄉村聯盟成員間溝通與交流,完善和強化了聯盟機制,不斷探索中國美麗鄉村綠色發展新路,為我州美麗鄉村建設指引了方向、匯聚了資源、聚集了能量;三是正在為我州構建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打造統一戰線參與黔西南試驗區建設的同心品牌,營造創業創新的發展環境,推動黔西南經濟社會創新發展、加速發展、跨越發展。

在美麗鄉村建設的方法上,我們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攬,將黨建扶貧、產業扶貧、生態扶貧、科技扶貧有機結合起來,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創新啟動了“金貴之州·美麗鄉村遊”活動品牌創建工作,以旅遊帶動脫貧,以旅遊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奮力走好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的新路。一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這個前提,大力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二是抓住放權推進這個路徑,充分尊重老百姓發展意願,通過“四方五共”方法路徑,彙集各方力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三是抓住挖掘保護這個關鍵,打造原生態、純天然、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美麗鄉村;四是抓住立法立規這個保障,用地方法規和鄉規民約來引導群眾愛護生態、保護環境、尊崇自然;五是抓住能旅能遊這個根本,打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美麗鄉村遊;六是抓住脫貧攻堅這個主題,以山地旅遊帶動扶貧,助推綠色小康。

近年來,我們在美麗鄉村建設上,圍繞發展大旅遊戰略目標,依託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族風情、秀美的山水風光和豐富的鄉村自然資源,創新模式助推全州美麗鄉村建設轉型升級。一是實施“景區+農家”模式,積極發展旅遊景區周邊鄉村旅遊,著力打造景區(點)與鄉村旅遊聯動發展的有效平臺,實現鄉村旅遊的鏈條式、連片式發展;二是實施“生態+文化”模式,大力發展休閒度假、生態農業觀光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產品,依託歷史文化、特色景觀、原生態古村落和村寨等人文資源以及民俗風情體驗、觀光體驗等鄉村旅遊,培育一批休閒度假型特色旅遊產品:三是實施“農莊+遊購”模式,培育打響“金州禮物”品牌,培育一批觀光體驗型特色旅遊產品。

把峰會搭建成統一戰線參與試驗區建設的平臺

——訪州政協副主席、州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蔣靜

文/圖 記者 肖 雄

第五屆“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嘉賓專訪

每一屆峰會都得到了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歐美同學會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峰會活動注入了很多的統戰元素,彰顯了統一戰線聚焦美麗鄉村、助力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通過萬峰林峰會這個平臺彙集了全國統一戰線的資源力量,為試驗區脫貧攻堅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撐和項目保障。經過五年持續不斷的打造,峰會已成為統一戰線參與黔西南試驗區建設的一大平臺,成為推動黔西南試驗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巨大動力和新引擎。

自2013年以來,我州已經舉辦了四屆“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通過這幾屆峰會的舉辦,一是彙集了一些全國知名乃至世界知名的專家學者赴黔西南州獻智建言,助推了黔西南州經濟社會發展;二是帶動了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相關產業的發展,催生了一批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三是積累了辦會經驗,為爭取國際山地旅遊發展大會落戶黔西南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是推動了城市和鄉村基礎設施的提升改造,市容市貌、城鄉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五是促進了幹部群眾思想觀念的改變和文明素質的提升,極大地提振了幹部群眾的精氣神;六是提升了黔西南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一個開放、包容、文明的黔西南形象正在逐步塑造。

黔西南州是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聯合推動的“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今年已經是第27年了。黔西南州在統一戰線的不斷持續和幫助下,脫貧攻堅得到了他們很大的助力。中央統戰部定點幫扶我州晴隆縣和望謨縣,民進中央定點幫扶我州安龍縣,致公黨中央把我州作為他們參政議政的聯繫點,統一戰線對黔西南州的支持和幫扶力度越來越大。

近幾年,中央統戰部辦公廳印發了統一戰線參與黔西南脫貧攻堅的項目和計劃,這些項目涵蓋了醫療扶貧、教育扶貧、智力扶貧、公益扶貧等各方面。另外,中央統戰部還組織了二十家大企業來黔西南州開展村企幫扶,這些企業它不僅幫扶一個村,也幫扶一個縣。其中,很多大企業的資源都是通過中央統戰部和民主黨派引進過來的,我們民主黨派中央推薦了三十多個全國知名的醫療專家來開展黔西南醫療扶貧行動,就是通過民主黨派中央與他們來助推我們黔西南州的脫貧攻堅工作。

美麗鄉村建設要融到百姓心中去

——訪州住建局常務副局長、州美麗鄉村創建辦主任陳林濤

文/圖 記者 楊朝敏

第五屆“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嘉賓專訪

這些年來,我們黔西南州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很多成效,從2013年以來,建設出了很多個可複製的美麗鄉村,但是在建設過程當中還存在很多不足。

在我們美麗鄉村建設過程當中,大家對美麗鄉村內涵的理解,特別是我們在參與建設的部分老百姓心目當中,對美麗鄉村的內涵理解上還有差距。對美麗鄉村的理解浮在一個表面,就是注重美學上的,對文化上的挖掘還不夠,對美麗鄉村具體建設內容不清楚。所以現在我們正在組織編制美麗鄉村的一個指南,讓我們的廣大參與者,都能夠知道什麼是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的內容是哪些?我們也在把美麗鄉村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和脫貧攻堅、綠色小鎮幾個方面融合起來考慮,把我們整個黔西南的山水城市、綠色小鎮、美麗鄉村、改善整個人居環境綜合統籌起來考慮建設。黔西南州鄉村建設和全域旅遊發展結合起來如何助農民增收?全域旅遊是咱們美麗鄉村發展的一個關鍵點,現在我們旅遊,都是嚮往著大自然,美麗鄉村的建設在某種程度上,它就是將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東西挖掘出來,挖掘出來之後,讓長期在城市裡生活的人們到農村去體驗鄉村的美。在建設過程當中,我們就要挖掘鄉村關鍵的東西,讓來旅遊的人,喜歡到我們鄉村來旅遊。但是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當中,我們要把美麗鄉村建設做到細化的層面,比如環境整治,鄉村裡面環境好,才能讓遊客欣賞它的優美環境;比如鄉村民宿,我們一定要發展鄉村民宿,發展鄉村農家樂,解決美麗鄉村發展過程中本地老百姓的就業和收入問題,讓美麗鄉村和全域旅遊相對融洽。

萬峰林主要的特色就是有幾萬個山峰,這些山峰是獨一無二的,“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這是當年徐霞客在此說的一句話。第二,萬峰林它是一個布依族聚集的村寨,納灰村它具有我們布依族文化元素在裡面。第三,黔西南州這個地方的氣候條件非常好,它在北緯25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所以我們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這個地方是一個典型代表。

轉載說明:本網所刊登的中國黔西南網及《黔西南日報》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黔西南日報社中國黔西南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引用、複製、轉載。歡迎廣大網友向我們提供新聞稿件,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稿件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如果侵犯了原作者的權利請與我們聯繫,聯繫電話:0859—312181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