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城縣:抓住脫貧攻堅“牛鼻子” 打好農村發展“組合拳”

農村 三農 農民 經濟 新華網 新華網 2017-08-27

新華社鄭州8月5日電(記者 顧立林)河南商城縣創新扶貧工作方式,以脫貧攻堅統攬農村發展全局,探索“脫貧攻堅+基層黨組織建設+合作經濟組織+美麗鄉村建設”的“四位一體”新模式,打出了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組合拳”。

酷暑時節,走進豫南大別山腹地的商城縣,黃柏山、西河景區的旅遊一片紅火,一房難求;大山深處抬眼可見的白牆黛瓦徽派新民居,炊煙繚繞,靜謐祥和;散落在鄉間稻田林中的農業合作社和山坡上的光伏發電板,承載著貧困戶的脫貧希望;鄉村幹部和村第一書記的忙碌身影,在脫貧攻堅路上留下堅實的腳印。

商城縣是集老區、邊區、庫區為一體的貧困地區,縣委書記李高嶺說,脫貧攻堅是當前農村一號民生工程,但精準扶貧不能“單打一”,既要拔掉“窮根”,又要找到“富路”,選齊配強基層黨組織力量,發揮好合作經濟組織的帶動作用,建設好農民朝夕生活的美麗鄉村,是推動農民精準脫貧、穩定致富不可或缺的關鍵舉措。

“我這13個香菇大棚一年的毛收入有60多萬元,純利潤有20多萬元,帶動村裡40個貧困戶脫貧很有信心。”站在自家偌大的香菇大棚裡,吳河鄉漆中灣村返鄉創業大學生、瑞新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雷少東說,“村裡還要拿出專項扶貧資金與我合作,現在香菇市場銷路很好,我也懂技術,村裡和貧困戶的投資回報沒有問題。”

通過“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帶動貧困戶產業脫貧,是商城縣精準扶貧“組合拳”的招數之一,縣長周哲形象地稱之為“產業樹”。他說,該模式以龍頭企業為“樹幹”,合作社為“樹枝”,貧困戶為“樹葉”,利用到戶增收扶貧資金,把零散的種植養殖等產業,轉化為有組織、有分工的產業化經營生產,發展特色產業,增強帶動貧困戶脫貧能力。

目前全縣各類專業合作社有1100多家,已形成糧油、茶葉、油茶、食用菌、脫毒紅薯、中藥材、麻鴨、生豬、鄉村旅遊等18種扶貧“產業樹”,帶動農戶8萬餘戶,對五保戶、低保戶外的貧困戶實現了產業發展全覆蓋。

為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無人辦事、無力辦事、無錢辦事的難題,2015年以來,商城縣排查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支部37個,新增基層黨組織62個,新發展黨員1100餘人,基層組織堡壘作用明顯加強。從中直、省、市、縣選派到村的146名“第一書記”,為村級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目前共爭取項目143個,爭取幫扶資金4600餘萬元,切實改變了貧困村的面貌。全縣還成立了244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其中110個貧困村全部建立,為壯大村集體實力,增強貧困村自我脫貧能力奠定了基礎。

伏山鄉里羅城村曾經是個交通閉塞的典型貧困村,現在已建成遠近有名的美麗鄉村示範點。順著蜿蜒的公路一路前往,沿途屋舍儼然,風光優美,緊挨的農家樂、茶場、賓館,昭顯商業服務功能正趨完善。村支部書記陳功姚說,裡羅城村連續舉辦了兩屆民俗文化節,吸引周邊10餘個縣區上萬人前來觀光。

據介紹,從2012年開始,商城縣全面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莊依勢規劃,村貌整潔美化,公共設施配套,已規劃建設美麗鄉村示範點233個,打造“十條精品美麗鄉村示範帶”,建設“全域大公園”。今年上半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12萬人次,同比增長7.3%,實現旅遊綜合收益12.7億元,同比增長6%。

李高嶺說,今年上半年,全縣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運行態勢,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稅收實現兩位數增長,質量效益不斷改善,2017年預計完成27個貧困村1.32萬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2018年有信心全面脫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