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廊坊更美好——廊坊市“書香城市”建設工作綜述

農村 朋友圈 農業 新華書店 環京津新聞網 2017-06-02

古人云: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個人,倘若與書為伴,就會平添幾分文雅之氣;一座城,倘若書香飄逸,自然也會彰顯出與眾不同的精神氣質。

近年來,廊坊市全力推進“全民閱讀”工程,2016年被命名為全省首個“書香城市”,完成了一座城市不屈不撓的文化攀升,塑造了一座城市獨有的文化魅力。5月31日至6月3日,第二十七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在廊坊召開,這將為廊坊“書香城市”建設帶來新的機遇、注入新的活力。

城市+農村,閱讀設施實現全覆蓋

“出則繁華,入則寧靜”,這是人們對圖書館最好的褒獎。在廊坊,從城市到農村,從高樓大廈到阡陌小路,遍佈城鄉的閱讀設施為“書香城市”建設打足了底氣。

在市區,廊坊通過“橫縱聯合”的建設模式,建立了具有廊坊特色的“圖書館總分館制”。所謂“橫縱聯合”是指以市圖書館為總館,橫向與社會各界建立聯盟圖書館;縱向與基層網點建立圖書館分館,最終實現圖書館便民服務網絡全覆蓋。同時,廊坊在市區不同區域安裝了“24小時自助圖書館”。每個自助圖書館集查詢、借書、還書等功能為一體,可容納並借閱圖書700餘冊。

在農村,廊坊大力推廣“文化超市”建設模式,將農家書屋部分書刊投放到超市、診所、門店等經營服務場所,群眾隨手可取,發揮了圖書資源的最大化效益。同時,為全市3207個農家書屋各配備了1名財政補貼的文化管理員,每個農家書屋配備不少於2000冊圖書;投入461萬元,購置了22輛流動服務車,分別配置到市、縣圖書館和文化館,開展公益流動服務,年均下基層開展各種活動和培訓輔導700餘次。

活動+帶動,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為打造“全民閱讀”品牌,廊坊市從大品牌到小活動,從定期到隨機,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讀書活動,營造了良好的閱讀環境。

為迎接書博會召開,廊坊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了以“相約廊坊·共享書博”為主題的“讀中華好書·迎書博盛會”全民閱讀活動,策劃組織閱讀引導、閱讀體驗、閱讀示範、閱讀展示4大類近1000項活動。在市縣兩級新華書店、圖書館和中小學組織開展“迎書博、讀好書”志願服務、“迎書博、讀書好”文化惠民大篷車和“迎書博、好讀書”青少年勵志誦讀活動,深受廣大城鄉群眾歡迎。

作為“書香廊坊”讀書會的重頭戲,廊坊文化沙龍從創辦至今,已開展活動30餘次,吸引聽眾3000餘人,出版了兩部《廊坊文化沙龍文集》,成為廊坊全民閱讀的品牌活動。

同時,廊坊市始終堅持“全民閱讀”從娃娃抓起。在青少年“閱·知·行”讀書活動中,開展“三有”讀書活動、“我為盲童讀經典”全民閱讀志願者活動等。此外,還先後組織了燕趙少年讀書系列活動、網絡書香少兒繪畫活動、手把手教你如何引導孩子愛上閱讀講座等系列青少年閱讀活動。

推動+聯動,為“書香城市”護航

廊坊市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理念,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為“書香城市”建設保駕護航。

為推動全民閱讀工作,廊坊市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長掛帥、相關部門聯合參與的領導小組,籌建了全民閱讀辦公室,負責加強全民閱讀行動調研和規劃,並定期對全市全民閱讀行動的成效進行監測評估,對行動中湧現出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表彰獎勵和宣傳推廣。

同時,積極營造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社會參與”模式,採取政府購買、服務外包、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在固安縣孔雀城社區,2000平方米的幸福圖書館就是由京冀政府部門主導推動,華夏幸福基業公司投資建設;壹佰劇院也是廊坊民營資本運作建設公共文化設施的又一成功範例。

據統計,兩年多來,廊坊各級撬動社會資金投入49.05億元,形成了政府支持鼓勵、財政資金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良好局面。

如今,駐足在廊坊的城市街角,徜徉於鄉村小巷,你會發現,捧起書本靜心閱讀的廊坊人漸漸多了起來。閱讀,讓廊坊這座城市變得靜謐而美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