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農村 農民 莊子 不完美媽媽 楊樹 回村歇歇 2019-07-20
"

在農村,對於一個農民來說,都什麼是最大的事情?

除了吃喝之外,自然就是住。而要住就要有家,要安居就要有屬於自己的宅基地。

所以說宅基地,在農村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

1978年前後,我出生的這個,河北南部平原上的村莊,地處低窪,村裡蓋房的宅基地都要墊高,因數百年墊高宅基地挖土,村周邊都挖成了一丈多深的大坑。

"

在農村,對於一個農民來說,都什麼是最大的事情?

除了吃喝之外,自然就是住。而要住就要有家,要安居就要有屬於自己的宅基地。

所以說宅基地,在農村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

1978年前後,我出生的這個,河北南部平原上的村莊,地處低窪,村裡蓋房的宅基地都要墊高,因數百年墊高宅基地挖土,村周邊都挖成了一丈多深的大坑。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但隨著村裡人口發展,不斷有需要宅基地的農戶。那個時候,雖然耕地還是集體的,地裡的莊稼苗都長不好,可大隊幹部們堅守保護耕地原則,不朝耕地上規劃宅基。村四周的大坑屬於不能耕種的非耕地,誰要宅基地就在村四周大坑裡劃給一片。要墊起來這大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時,農戶都沒有任何車輛,墊高宅基地的土怎麼拉運?

我們村裡有一方遠離村莊的耕地,耕種特別不方便,大隊幹部召開社員大會,民主商議朝遠離村莊的“上坡地”遷一個新村,村裡可騰出來一部分宅基。上坡地位於發源於太行山南麓的洺河沿岸,地勢非常高,平地蓋房子,都不怕發大水。

"

在農村,對於一個農民來說,都什麼是最大的事情?

除了吃喝之外,自然就是住。而要住就要有家,要安居就要有屬於自己的宅基地。

所以說宅基地,在農村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

1978年前後,我出生的這個,河北南部平原上的村莊,地處低窪,村裡蓋房的宅基地都要墊高,因數百年墊高宅基地挖土,村周邊都挖成了一丈多深的大坑。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但隨著村裡人口發展,不斷有需要宅基地的農戶。那個時候,雖然耕地還是集體的,地裡的莊稼苗都長不好,可大隊幹部們堅守保護耕地原則,不朝耕地上規劃宅基。村四周的大坑屬於不能耕種的非耕地,誰要宅基地就在村四周大坑裡劃給一片。要墊起來這大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時,農戶都沒有任何車輛,墊高宅基地的土怎麼拉運?

我們村裡有一方遠離村莊的耕地,耕種特別不方便,大隊幹部召開社員大會,民主商議朝遠離村莊的“上坡地”遷一個新村,村裡可騰出來一部分宅基。上坡地位於發源於太行山南麓的洺河沿岸,地勢非常高,平地蓋房子,都不怕發大水。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其實,在1970年,大隊就動過這樣的討論,沒有獲得全體社員的通過。但這次,因為村裡好多青年長成了大小夥子,需要宅基地建房娶媳婦啊!

這次商議動遷新村,大隊幹部和全體社員一拍即合。開始了搬遷村莊的浩大工程。一個村要分開變成兩個村。

在搬遷新村的過程中,開始實現分地到戶,集體生產隊散夥。都各家顧自己的責任田了,原來大隊設想的是搬遷走的農戶的宅基地都歸大隊所有,重新分配。

可生產隊的耕地都分到了個戶,宅基地怎麼能歸公?一下子沒了權力的大隊幹部也就放任自流了。

要搬遷到新村的農戶和不搬遷的農戶都在私下買賣宅基地。

"

在農村,對於一個農民來說,都什麼是最大的事情?

除了吃喝之外,自然就是住。而要住就要有家,要安居就要有屬於自己的宅基地。

所以說宅基地,在農村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

1978年前後,我出生的這個,河北南部平原上的村莊,地處低窪,村裡蓋房的宅基地都要墊高,因數百年墊高宅基地挖土,村周邊都挖成了一丈多深的大坑。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但隨著村裡人口發展,不斷有需要宅基地的農戶。那個時候,雖然耕地還是集體的,地裡的莊稼苗都長不好,可大隊幹部們堅守保護耕地原則,不朝耕地上規劃宅基。村四周的大坑屬於不能耕種的非耕地,誰要宅基地就在村四周大坑裡劃給一片。要墊起來這大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時,農戶都沒有任何車輛,墊高宅基地的土怎麼拉運?

我們村裡有一方遠離村莊的耕地,耕種特別不方便,大隊幹部召開社員大會,民主商議朝遠離村莊的“上坡地”遷一個新村,村裡可騰出來一部分宅基。上坡地位於發源於太行山南麓的洺河沿岸,地勢非常高,平地蓋房子,都不怕發大水。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其實,在1970年,大隊就動過這樣的討論,沒有獲得全體社員的通過。但這次,因為村裡好多青年長成了大小夥子,需要宅基地建房娶媳婦啊!

這次商議動遷新村,大隊幹部和全體社員一拍即合。開始了搬遷村莊的浩大工程。一個村要分開變成兩個村。

在搬遷新村的過程中,開始實現分地到戶,集體生產隊散夥。都各家顧自己的責任田了,原來大隊設想的是搬遷走的農戶的宅基地都歸大隊所有,重新分配。

可生產隊的耕地都分到了個戶,宅基地怎麼能歸公?一下子沒了權力的大隊幹部也就放任自流了。

要搬遷到新村的農戶和不搬遷的農戶都在私下買賣宅基地。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我們家裡有一小塊祖傳的宅基地,以前是放柴禾用的。這片能建兩三間房的地皮跟家族一個遠房叔叔挨著。

這位叔叔,找到我父親說:哥,你挪到上坡地了,這片宅基賣給兄弟吧!有錢難買一幫。這兩小片宅基合併一起,就可蓋五間房,像個莊子了。

我父親說,兄弟,這片宅基不給你給誰?咱們一個家族的,這說不定是上幾輩子弟兄倆分開的,如今,俺家搬走,這宅基地理應給了兄弟。你別急,等把新村的家安排穩定後再說。

本家這位叔叔,以為我父親要高價,有錢難買一幫襯嘛!這是常識,就是說參照村裡私下買賣宅基的價格,若這片宅基值500元,因為鄰居要,就能賣800甚至1000,翻倍的價格。因為,你不要,還有四鄰想買。

"

在農村,對於一個農民來說,都什麼是最大的事情?

除了吃喝之外,自然就是住。而要住就要有家,要安居就要有屬於自己的宅基地。

所以說宅基地,在農村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

1978年前後,我出生的這個,河北南部平原上的村莊,地處低窪,村裡蓋房的宅基地都要墊高,因數百年墊高宅基地挖土,村周邊都挖成了一丈多深的大坑。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但隨著村裡人口發展,不斷有需要宅基地的農戶。那個時候,雖然耕地還是集體的,地裡的莊稼苗都長不好,可大隊幹部們堅守保護耕地原則,不朝耕地上規劃宅基。村四周的大坑屬於不能耕種的非耕地,誰要宅基地就在村四周大坑裡劃給一片。要墊起來這大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時,農戶都沒有任何車輛,墊高宅基地的土怎麼拉運?

我們村裡有一方遠離村莊的耕地,耕種特別不方便,大隊幹部召開社員大會,民主商議朝遠離村莊的“上坡地”遷一個新村,村裡可騰出來一部分宅基。上坡地位於發源於太行山南麓的洺河沿岸,地勢非常高,平地蓋房子,都不怕發大水。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其實,在1970年,大隊就動過這樣的討論,沒有獲得全體社員的通過。但這次,因為村裡好多青年長成了大小夥子,需要宅基地建房娶媳婦啊!

這次商議動遷新村,大隊幹部和全體社員一拍即合。開始了搬遷村莊的浩大工程。一個村要分開變成兩個村。

在搬遷新村的過程中,開始實現分地到戶,集體生產隊散夥。都各家顧自己的責任田了,原來大隊設想的是搬遷走的農戶的宅基地都歸大隊所有,重新分配。

可生產隊的耕地都分到了個戶,宅基地怎麼能歸公?一下子沒了權力的大隊幹部也就放任自流了。

要搬遷到新村的農戶和不搬遷的農戶都在私下買賣宅基地。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我們家裡有一小塊祖傳的宅基地,以前是放柴禾用的。這片能建兩三間房的地皮跟家族一個遠房叔叔挨著。

這位叔叔,找到我父親說:哥,你挪到上坡地了,這片宅基賣給兄弟吧!有錢難買一幫。這兩小片宅基合併一起,就可蓋五間房,像個莊子了。

我父親說,兄弟,這片宅基不給你給誰?咱們一個家族的,這說不定是上幾輩子弟兄倆分開的,如今,俺家搬走,這宅基地理應給了兄弟。你別急,等把新村的家安排穩定後再說。

本家這位叔叔,以為我父親要高價,有錢難買一幫襯嘛!這是常識,就是說參照村裡私下買賣宅基的價格,若這片宅基值500元,因為鄰居要,就能賣800甚至1000,翻倍的價格。因為,你不要,還有四鄰想買。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這位本家叔叔在家裡坐不住,託族裡一個長輩來找我父親。我父親還是那句話:新村安家穩定後,再議,保證不會賣給外人的。

一直等到新村的家安置穩定。父親直接找到本家的這位叔叔說:都在一個村住得好好的,因為孩子多,需要宅基地太多,要宅基地就是大坑,咋墊?實在沒法了,才下決心搬到新村去。搬遷這幾年,心情不好,心裡亂麻一樣……

父親說,現在,在新村蓋了兩片莊子,六間房,有莊子有房就是家。這片莊子哥是不用了,合併給兄弟你,是理所當然的。誰讓咱們是同宗同祖呢!

當時,本家的叔叔應該是內心忐忑地望著父親問道:哥,讓俺出多少錢?

父親平靜地說:一分錢不用,合併給兄弟就是了。

哪情景,應該是本家叔叔疑惑地望著父親,不知道該如何搭話。

父親把家族兄弟之間的情誼重敘。然後請來本家一個長輩做見證。

本家叔叔要給錢,說,給了錢就心安。

父親堅決不要錢,說,若圖錢,早賣了。

父親不要錢,本家叔叔就不要這片宅基。

經過爭議。父親說,咱這麼著,兄弟,這片宅基,你給一塊錢就行,就算哥一塊錢賣給你家了。兄弟你要不要,哥就賣給旁人。

父親說,莊子上這棵楊樹不成材,先長著,哪天兄弟你家蓋房,咱就刨掉。

父親說,兄弟,你也不用內心不安。祖傳的宅基,是上幾輩人分開的,俺家搬遷到另一個村了,這宅基重新合併給本家兄弟是應該的。你想,哥8歲成為孤兒,咱爺收留,咱們從小在一起長大,跟親弟兄有啥差別?

"

在農村,對於一個農民來說,都什麼是最大的事情?

除了吃喝之外,自然就是住。而要住就要有家,要安居就要有屬於自己的宅基地。

所以說宅基地,在農村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

1978年前後,我出生的這個,河北南部平原上的村莊,地處低窪,村裡蓋房的宅基地都要墊高,因數百年墊高宅基地挖土,村周邊都挖成了一丈多深的大坑。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但隨著村裡人口發展,不斷有需要宅基地的農戶。那個時候,雖然耕地還是集體的,地裡的莊稼苗都長不好,可大隊幹部們堅守保護耕地原則,不朝耕地上規劃宅基。村四周的大坑屬於不能耕種的非耕地,誰要宅基地就在村四周大坑裡劃給一片。要墊起來這大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時,農戶都沒有任何車輛,墊高宅基地的土怎麼拉運?

我們村裡有一方遠離村莊的耕地,耕種特別不方便,大隊幹部召開社員大會,民主商議朝遠離村莊的“上坡地”遷一個新村,村裡可騰出來一部分宅基。上坡地位於發源於太行山南麓的洺河沿岸,地勢非常高,平地蓋房子,都不怕發大水。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其實,在1970年,大隊就動過這樣的討論,沒有獲得全體社員的通過。但這次,因為村裡好多青年長成了大小夥子,需要宅基地建房娶媳婦啊!

這次商議動遷新村,大隊幹部和全體社員一拍即合。開始了搬遷村莊的浩大工程。一個村要分開變成兩個村。

在搬遷新村的過程中,開始實現分地到戶,集體生產隊散夥。都各家顧自己的責任田了,原來大隊設想的是搬遷走的農戶的宅基地都歸大隊所有,重新分配。

可生產隊的耕地都分到了個戶,宅基地怎麼能歸公?一下子沒了權力的大隊幹部也就放任自流了。

要搬遷到新村的農戶和不搬遷的農戶都在私下買賣宅基地。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我們家裡有一小塊祖傳的宅基地,以前是放柴禾用的。這片能建兩三間房的地皮跟家族一個遠房叔叔挨著。

這位叔叔,找到我父親說:哥,你挪到上坡地了,這片宅基賣給兄弟吧!有錢難買一幫。這兩小片宅基合併一起,就可蓋五間房,像個莊子了。

我父親說,兄弟,這片宅基不給你給誰?咱們一個家族的,這說不定是上幾輩子弟兄倆分開的,如今,俺家搬走,這宅基地理應給了兄弟。你別急,等把新村的家安排穩定後再說。

本家這位叔叔,以為我父親要高價,有錢難買一幫襯嘛!這是常識,就是說參照村裡私下買賣宅基的價格,若這片宅基值500元,因為鄰居要,就能賣800甚至1000,翻倍的價格。因為,你不要,還有四鄰想買。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這位本家叔叔在家裡坐不住,託族裡一個長輩來找我父親。我父親還是那句話:新村安家穩定後,再議,保證不會賣給外人的。

一直等到新村的家安置穩定。父親直接找到本家的這位叔叔說:都在一個村住得好好的,因為孩子多,需要宅基地太多,要宅基地就是大坑,咋墊?實在沒法了,才下決心搬到新村去。搬遷這幾年,心情不好,心裡亂麻一樣……

父親說,現在,在新村蓋了兩片莊子,六間房,有莊子有房就是家。這片莊子哥是不用了,合併給兄弟你,是理所當然的。誰讓咱們是同宗同祖呢!

當時,本家的叔叔應該是內心忐忑地望著父親問道:哥,讓俺出多少錢?

父親平靜地說:一分錢不用,合併給兄弟就是了。

哪情景,應該是本家叔叔疑惑地望著父親,不知道該如何搭話。

父親把家族兄弟之間的情誼重敘。然後請來本家一個長輩做見證。

本家叔叔要給錢,說,給了錢就心安。

父親堅決不要錢,說,若圖錢,早賣了。

父親不要錢,本家叔叔就不要這片宅基。

經過爭議。父親說,咱這麼著,兄弟,這片宅基,你給一塊錢就行,就算哥一塊錢賣給你家了。兄弟你要不要,哥就賣給旁人。

父親說,莊子上這棵楊樹不成材,先長著,哪天兄弟你家蓋房,咱就刨掉。

父親說,兄弟,你也不用內心不安。祖傳的宅基,是上幾輩人分開的,俺家搬遷到另一個村了,這宅基重新合併給本家兄弟是應該的。你想,哥8歲成為孤兒,咱爺收留,咱們從小在一起長大,跟親弟兄有啥差別?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本家叔叔說,哥,你在咱爺哪長大不假,可你從小也割草喂牲口,不是白吃飯呀!啥也別說了,俺知道哥重感情重情義,這宅基兄弟就一塊錢買了。

就這樣,在1980年,父親把一小塊宅基一元錢賣給了本家的一個叔叔。

父親有錢麼?父親不但沒錢,還屬於窮得叮噹響的人家。這片宅基當時參照村裡私下買賣的價格,能賣200元。

你現在想200元,還不夠幾個朋友吃頓飯。可在1980年,200元就是一筆鉅款。

父親在世時,常給我們唸叨:他祖爺爺是大清秀才,人緣好,家裡有上千畝良田,是方圓百里的有名人物;到了他曾爺爺,因為富家大戶子弟就玩樂不學習;到父親的爺爺又考中秀才。以後大清滅亡,民國建立,開始了兵荒馬亂的時代。

"

在農村,對於一個農民來說,都什麼是最大的事情?

除了吃喝之外,自然就是住。而要住就要有家,要安居就要有屬於自己的宅基地。

所以說宅基地,在農村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

1978年前後,我出生的這個,河北南部平原上的村莊,地處低窪,村裡蓋房的宅基地都要墊高,因數百年墊高宅基地挖土,村周邊都挖成了一丈多深的大坑。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但隨著村裡人口發展,不斷有需要宅基地的農戶。那個時候,雖然耕地還是集體的,地裡的莊稼苗都長不好,可大隊幹部們堅守保護耕地原則,不朝耕地上規劃宅基。村四周的大坑屬於不能耕種的非耕地,誰要宅基地就在村四周大坑裡劃給一片。要墊起來這大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時,農戶都沒有任何車輛,墊高宅基地的土怎麼拉運?

我們村裡有一方遠離村莊的耕地,耕種特別不方便,大隊幹部召開社員大會,民主商議朝遠離村莊的“上坡地”遷一個新村,村裡可騰出來一部分宅基。上坡地位於發源於太行山南麓的洺河沿岸,地勢非常高,平地蓋房子,都不怕發大水。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其實,在1970年,大隊就動過這樣的討論,沒有獲得全體社員的通過。但這次,因為村裡好多青年長成了大小夥子,需要宅基地建房娶媳婦啊!

這次商議動遷新村,大隊幹部和全體社員一拍即合。開始了搬遷村莊的浩大工程。一個村要分開變成兩個村。

在搬遷新村的過程中,開始實現分地到戶,集體生產隊散夥。都各家顧自己的責任田了,原來大隊設想的是搬遷走的農戶的宅基地都歸大隊所有,重新分配。

可生產隊的耕地都分到了個戶,宅基地怎麼能歸公?一下子沒了權力的大隊幹部也就放任自流了。

要搬遷到新村的農戶和不搬遷的農戶都在私下買賣宅基地。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我們家裡有一小塊祖傳的宅基地,以前是放柴禾用的。這片能建兩三間房的地皮跟家族一個遠房叔叔挨著。

這位叔叔,找到我父親說:哥,你挪到上坡地了,這片宅基賣給兄弟吧!有錢難買一幫。這兩小片宅基合併一起,就可蓋五間房,像個莊子了。

我父親說,兄弟,這片宅基不給你給誰?咱們一個家族的,這說不定是上幾輩子弟兄倆分開的,如今,俺家搬走,這宅基地理應給了兄弟。你別急,等把新村的家安排穩定後再說。

本家這位叔叔,以為我父親要高價,有錢難買一幫襯嘛!這是常識,就是說參照村裡私下買賣宅基的價格,若這片宅基值500元,因為鄰居要,就能賣800甚至1000,翻倍的價格。因為,你不要,還有四鄰想買。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這位本家叔叔在家裡坐不住,託族裡一個長輩來找我父親。我父親還是那句話:新村安家穩定後,再議,保證不會賣給外人的。

一直等到新村的家安置穩定。父親直接找到本家的這位叔叔說:都在一個村住得好好的,因為孩子多,需要宅基地太多,要宅基地就是大坑,咋墊?實在沒法了,才下決心搬到新村去。搬遷這幾年,心情不好,心裡亂麻一樣……

父親說,現在,在新村蓋了兩片莊子,六間房,有莊子有房就是家。這片莊子哥是不用了,合併給兄弟你,是理所當然的。誰讓咱們是同宗同祖呢!

當時,本家的叔叔應該是內心忐忑地望著父親問道:哥,讓俺出多少錢?

父親平靜地說:一分錢不用,合併給兄弟就是了。

哪情景,應該是本家叔叔疑惑地望著父親,不知道該如何搭話。

父親把家族兄弟之間的情誼重敘。然後請來本家一個長輩做見證。

本家叔叔要給錢,說,給了錢就心安。

父親堅決不要錢,說,若圖錢,早賣了。

父親不要錢,本家叔叔就不要這片宅基。

經過爭議。父親說,咱這麼著,兄弟,這片宅基,你給一塊錢就行,就算哥一塊錢賣給你家了。兄弟你要不要,哥就賣給旁人。

父親說,莊子上這棵楊樹不成材,先長著,哪天兄弟你家蓋房,咱就刨掉。

父親說,兄弟,你也不用內心不安。祖傳的宅基,是上幾輩人分開的,俺家搬遷到另一個村了,這宅基重新合併給本家兄弟是應該的。你想,哥8歲成為孤兒,咱爺收留,咱們從小在一起長大,跟親弟兄有啥差別?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本家叔叔說,哥,你在咱爺哪長大不假,可你從小也割草喂牲口,不是白吃飯呀!啥也別說了,俺知道哥重感情重情義,這宅基兄弟就一塊錢買了。

就這樣,在1980年,父親把一小塊宅基一元錢賣給了本家的一個叔叔。

父親有錢麼?父親不但沒錢,還屬於窮得叮噹響的人家。這片宅基當時參照村裡私下買賣的價格,能賣200元。

你現在想200元,還不夠幾個朋友吃頓飯。可在1980年,200元就是一筆鉅款。

父親在世時,常給我們唸叨:他祖爺爺是大清秀才,人緣好,家裡有上千畝良田,是方圓百里的有名人物;到了他曾爺爺,因為富家大戶子弟就玩樂不學習;到父親的爺爺又考中秀才。以後大清滅亡,民國建立,開始了兵荒馬亂的時代。

現在農村一奶同胞之間,誰能做到一塊錢把不用的宅基賣給親兄弟?

1930年出生的父親,8歲成為孤兒,在那些悽慘艱難困苦的歲月裡,掙扎著……

父親沒有上過學堂,自學到能通讀《楊家將》《說岳全傳》等書籍。

父親記性特強,在村裡,文革破四舊族譜被燒掉,但父親能搬著指頭數到上七八代,並且記得各輩祖宗的名字。後來,各家重續家譜,都請父親去幫著口述。

父親講理明是非,不畏權勢,活得不卑不亢,與村民找縣領導講理,拍著桌子,說得縣領導啞口無言;與鄰居遇事以讓三分的心態處世。

就單看父親,在那麼貧困的狀況下,能把一塊宅基地一元錢賣給家族的一位叔叔,足可見得父親重情重義。

現在,農村裡的親兄弟之間,在這宅基的問題上,有幾個人能做到我父親哪樣?

圖片來源:頭條號免費圖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