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四川力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430萬畝

農村 農村改革 林業 三農 四川新聞網 2017-05-08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5日訊(記者 李春雨)近日,四川印發《四川省“十三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根據《發展規劃》,四川將強化農業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進一步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鞏固和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到2020年,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430萬畝、現代林業產業基地3000萬畝。

到2020年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430萬畝

根據《發展規劃》,四川將加快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全力推進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保障區域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推進已成灌區渠系配套與節水改造,形成覆蓋城鄉的供水網絡體系。加強小型水庫、引提水、水系連通、抗旱應急水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繼續實施牧區、林區水利工程,改善旱區用水條件。完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護機制,明晰工程產權,落實管護主體、責任和經費,促進工程良性運行。

四川將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按照集中連片、良種良法、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要求,堅持統一規劃佈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監管考核,加強項目整合,統籌區域佈局,統籌項目安排,統籌資金投放,統籌組織實施,切實加快高標準農田和現代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到2020年,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430萬畝、現代林業產業基地3000萬畝。

根據《發展規劃》,四川將大力提升耕地質量。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耕地基礎地力。以建設耕地質量調查監測網絡和耕地質量大數據平臺為重點,建立健全耕地質量調查與評價機制。建立省級耕地質量數據平臺,完善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開展全省耕地質量全面調查,綜合評價耕地質量等級。到2020年,全省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至1個等級,農作物秸稈養分還田率達60%以上,畜禽糞便養分還田率提高到60%。

著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根據《發展規劃》,四川將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大先進適用農機具研發和推廣應用力度,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鼓勵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置適用 農業機械,提升農機裝備水平。聚焦耕整地、種植、收穫、植保、烘乾、秸稈處理等環節,加快實現水稻、小麥、油菜等糧油作物全程機械化。

增強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積極推進“兩主體、四中心”建設,加快實施“ 互聯網 + 農機”行動。 創 新農機生產經營機制, 加強對農機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的指導、扶持和服務,開展跨區作業、訂單作業、託管服務、租賃經營等農機社會化服務。

強化農業機械化基礎保障,建立政府、農民和社會等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快農機化生產道路、牧道、林區公路建設。繼續加強機電灌溉設施改造和新建,進一步推進太陽能光伏提灌建設,建立多樣化的農機設施管護機制和運營制度。

加快農業信息化進程 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

根據《發展規劃》,四川將健全農業大數據分析系統。完善農業遙感監測應用體系、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和畜禽屠宰監測統計抽樣調查系統等大數據工程,建立全省農業、畜牧業、林業等相統一的信息平臺,全面提高農業信息收集、分析、發佈和服務能力,提升農業生產要素、資源環境、供給需求、成本收益等綜合分析和監測預警水平。

推進農業物聯網示範應用,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大力推進設施農業、智慧林業、畜禽水產養殖等領域的農業物聯網 技術應用。強化農林物聯網試驗示範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在線化和數字化改造,積極發展智慧農業、精準農業。

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進媒體媒介、電商平臺與各類商家深度融合,打造省級農產品綜合服務平臺和全國知名農村電商平臺。積極培育農村電商主體,鼓勵和支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入駐電商平臺,並提升電子商務應用能力,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

推進信息服務進村入戶,加快推進“寬帶鄉村”、4G移動通信、廣播電視等農業信息化設施建設,不斷探索信息進村入戶新載體,降低“互聯網+”使用成本,為“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抓好全國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整體推進全省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工作,提高農業信息服務惠及面。

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根據《發展規劃》,四川將強化氣象為農服務。加強氣象衛星、天氣雷達、氣象站等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增強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預報服務、應對準備、應急處置能力,提高預報準確度,提升預警信息發佈時效性。加強農村氣象信息服務建設,拓展氣象為農服務領域。

完善災害防控體系建設,繼續加大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防治力度,完善非工程措施,加強重點易澇區治理,加快實施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提高抵禦洪澇災害的能力。全面落實防汛抗旱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強防汛抗旱應急管理,明確洪水風險管理目標並強化相應措施。加強森林、草原防火體系建設,增強預警監測、應急處置和撲救能力。

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加強種子苗木檢疫監管和農作物重大疫情監測預警及阻截防控。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聯防聯控、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體系建設,推進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建設綠色植保體系。健全動物疫病聯防機制,嚴格落實強制免疫、產地檢疫、監測預警、消毒滅源、應急處置、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防控措施。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

根據《發展規劃》,四川將推進農業科技平臺建設,加強農業科研基礎平臺建設,保障農業科技創新有效供給,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實施新品種創制專項,開展遺傳育種、防病治病等關鍵共性技術創新試驗平臺(基地)建設,重點開展糧油、果蔬、畜禽、水產、林木等21個產業領域的突破性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新材料創制和方法創新。

強化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以科技研發和推廣服務平臺為載體,以新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為重點,突出特色農林動植物資源深度開發和精深加工,開展涵蓋品種篩選、種植和養殖、病蟲害防控、綜合利用、冷鏈物流、現代營銷等全產業鏈條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示範,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以主要農作物和畜禽為重點,加強與國家產業技術體系相銜接,建強從產地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從研發到市場各個環節緊密銜接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創新團隊。

健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構建職能明確、管理科學、隊伍精幹、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全面提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能力。創新農村科技服務方式,推行科技特派員、專家大院、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院( 校)地 合作等服務模式,有效整合農業科技資源,構建協同創新機制,促進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農技推廣、農民培訓與農業生產環節科技服務無縫銜接。

相關推薦

推薦中...